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Jonathan Schell:默多克阵营的堕落

來源:【多维新闻】2011-07-13

The Nation Institute研究员Jonathan Schell针对默多克事件近日发表文章称,在水门事件将美国总统尼克松拉下马后的近40年来,政治家们一再忽视了事件所留下的最深刻教训:掩盖罪行的行为往往比罪行本身更加恶劣。而尼克松这伙人为掩盖自身恶行所付出的代价也比恶行本身更为高昂。

而如今曝光的一条丑闻却打破了这条惯例:那就是触动了英国政治底线的窃听事件。在过去10年来,《世界新闻报》这个隶属于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小报把目标对准了近4000人的电话语音信箱。其中不但包括王室成员,社会名流和其他重要人物,还包括阿富汗和伊拉克阵亡英军的家属以及2005年7月伦敦恐怖袭击遇难者的亲人。

这个八卦小报窃听13岁失踪儿童M illyDowler的语音信箱以便获取其家人的绝望言论作为头条,不料却被《卫报》发现并公之于世。因为《世界新闻报》的操作人员在女孩语音信箱已满的时候删除了一些信息,当这个小女孩的尸体在失踪6个月后被发现之时,家属和警方都以为她可能还活着。在窃听的漫长历史中,上述一切都是相当新奇的。要知道即便是斯大林也不会窃听死者的电话。

掩盖行为接着发生了。默多克的儿子、新闻集团欧亚分部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默多克批准秘密支付1亿英镑(约合1.6亿美元)的封口费给被窃听者。据报有数百万封内部邮件被销毁。但原来那种骇人听闻的无耻窃听行为似乎依然比掩盖行为更令人感到震惊。

但即便如此,这起电话窃听丑闻的政治后果将不仅取决于英国当前的调查行动,而最终取决于政府和市民们将如何看待新闻集团。

默多克家族将新闻集团称之为一个记者型企业。事实上它却首先是一个娱乐业企业,因为其收益的绝大部分都来源于下属的电影电视控股公司。而更重要的一点,则是它作为右翼势力和政治人物宣传机器的角色。

在英国,新闻集团通过贿赂警察,承担警察的监控权力,以及恐吓政客不要多管闲事,俨然成为了一个国中之国。该集团在美国也有类似的作为,就是利用其自身企业媒体(福克斯新闻网)力量来向一个长期孤立的政治组织(茶党)打强心针。

所有这一切都与一个记者型组织的行为相差甚远。在一个民主制度里,新闻业的重要角色就是通过提供关于政府、其他权力机构、公民运动和国际事务等信息,使人们能够履行其作为公民的责任。但新闻集团却用调侃和八卦代替了新闻,正如其接管了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并将其转变为一个八卦小报,并在1996年创立福克斯新闻网用于党派斗争中那样。

考虑到《世界新闻报》的盈利水平,没人怀疑默多克家族不会把这艘沉没的英国旗舰的模式使用在别处。但无论还有什么丑闻被揭露出来,英国的电话窃听丑闻都是默多克家族将新闻转型为政治宣传的其中一个片段:它们都破坏了民主制度中媒体、政府和政党之间相互独立的原则。这一动向将迫使我们面对一种令人厌恶的现实,这一现实同时隐藏于英国电话窃听丑闻和福克斯新闻网背后,前者有着骇人听闻的残忍和蛮横的腐败,而后者作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新闻频道,有太多人喜欢新闻集团所提供的东西。而太多人想要的东西却可能对一个文明法治社会构成危害。

为了简单描述一下究竟有多大危害,试想一下意大利,当总理贝卢斯科尼的M ediaSet企业联合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采取了与默多克类似的手段,利用乏味表演和党派政治剧场的结合体吸引了大多数选民。结果当意大利的战后政党系统在1990年崩溃之后,贝卢斯科尼得以建立自己的政党,赢得权力,并在三届的政府任期中滥用法律和政府机关来为自己的企业和个人利益服务。

如今至少在英国,政界正在奋起反击。首相戴维·卡梅伦这个原本与新闻集团首脑关系密切,甚至聘请《世界新闻报》前编辑作为其媒体秘书的人将电话窃听称为“恶心之举”。与此同时,原本不断向默多克靠拢的工党领袖也呼吁阻止新闻集团全资控股英国最大的付费电视网的行动。

蓋茲看賈伯斯:要贏蘋果,先丟掉「嫉妒」

來源:劉威麟 /《天下雜誌》摘錄

華爾街日報的D8 Conference這幾天如火如荼,前一天,蘋果的Steve Jobs才剛在同一場D8 Conference登台,整個美國網路幾乎在討論的Steve Jobs講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那個氣氛,已經幾乎把Steve Jobs當成「神」了!隔天,輪到身為「另一個Steve」的微軟的Steve Ballmer上台,卻,沒有多少人在討論他講了什麼。

老科技人都有一點點「敏感」,大部份的科技人仍很難以置信蘋果居然會成為比微軟還大的公司,儘管兩者現在已身處不太一樣的競場,但大家仍很想問──「微軟,你的感想如何?」

或許是刻意安排,就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微軟總裁比爾蓋茲,選在這星期來上Larry King Live的現場節目!

這篇文章提及比爾蓋茲與Larry King的訪談,截取出裡面是「最精彩」的一段──Larry King這主持人,最出名的就是他不跟你客套囉嗦,直接切入心臟中心,要幫觀眾問到大家最想知道的答案!這個氛圍下,這個問題很簡單,而Larry King很忠實的拿它來問比爾蓋茲了──

「你,『嫉妒』Steve Jobs嗎?」(Is there any jealousy involved?)

比爾蓋茲好像知道早會有這個問題似的,還不到半秒,比爾蓋茲就接上去,表示:「不,不,蘋果大概比微軟早開始三年,它們曾經『大起大落』。」

「我當年曾在蘋果寫了BASIC程式,後來微軟公司比世上任何公司還寫了更多蘋果的程式。」比爾蓋茲說:「也就是說我們雖然作業系統上面競爭,但我們也是合作伙伴!」

「看到科技公司成功是好事。事實上還有很多成功的空間。」他繼續說:「我們會繼續競爭,競爭是一件好事。其實,在之前有些時機點,蘋果看起來好像快掛了,科技業的起起落落真的是叫人驚奇。」

然後,Larry King再噴了一句:「那,你喜歡Steve Jobs嗎?」

比爾回答:「Steve絕頂聰明,做過很多很棒的事。我們一起工作過的時間,譬如在Apple II的時代,我們很享受對打的滋味,我們個人有不一樣的強項,但我們都熱愛這個產業,而他比我老一點點但我們基本上年紀差不多。」

對於這些直接的問題,坦白說,比爾蓋茲在鏡頭前,答得相當不錯;比爾在鏡頭前,帥氣、成熟、穩重的形象,笑容非常自然、平易近人,但,這篇文章有點「吹毛求疵」,這篇作者顯然認為,比爾蓋茲看似從容,但論他所回答的「內容」,還真有點怪。

文章指出,當比爾蓋茲回答他是否「嫉妒」?比爾竟絕口不提「最近的蘋果」,他提到的皆是十年前,或二十年前的陳年舊事,而且特別「強調」了兩件事:第一、比爾蓋茲提到,科技就是這樣起起伏伏,蘋果尤其大起大落!這是暗指,微軟其實一直都是相對維持著「超強」的地位,並沒有大起大落,有時失落到連公司都差點活不下去,也意指蘋果有可能到明年就不紅了。第二、比爾蓋茲不斷的提到他和Steve Jobs當年無論在個人或公司方面,都是一邊競爭一邊合作,這是想辦法不提到現在的狀況:現在其實蘋果的成長與希望已經是「一面倒」,恐怕短期內沒必要會與微軟合作,微軟想合作都沒辦法,想競爭也都「對不上」了!

我很崇拜比爾蓋茲,再看下去實在「於心不忍」,其實比爾蓋茲可以暢談他對現在iPad的看法,可以暢談他現在看到Steve Jobs上台的感受,但他沒有談,且刻意的談到以前的事情,顯見著Steve Job現在的成就,或多或少的給了他頗大的衝擊。

比爾蓋茲雖然告訴Larry King他並沒有「嫉妒」,但裡頭卻暗藏弦外之音!

顯然,微軟若要再創科技一哥的地位,得到萬眾的崇拜,它一定要去除「嫉妒」。

雙方都是成熟的公司,也都是四、五十歲的人,所謂「嫉妒」已經不是像小baby說你怎麼對他比對我還要好,所謂「嫉妒」,其實泛指著所有「不想認同的成就」,那成就可能是「某間公司」,對我們個人來說,則常常是「某個人」。

你嫉妒他/她!

我們不必不承認。人性就是這樣,嫉妒永遠都存在我們心裡面。事實上,一個人的一生,就只要搏一次不可思議的成功,也就夠了,因此,「嫉妒」真是一件非常棒的東西,不是麼!看,每次在唸書,或是準備什麼考試,還是挑戰寫一份什麼提案的,還是要練身體……這麼冗長、痛苦的準備工作,是怎麼熬過來的呢?有一個方法,就是心中不斷想著一個「成功標靶」,如果那是一個「人」的形貌,嫉妒他,可惡,嫉妒他!他有什麼!我要和他 /她一樣!那麼,我們人類容易自然的就「動力十足」,六塊肌輕鬆成形,小蠻腰不再是夢,所以,嫉妒是好事!

不過,我發現,還有另一個同樣的動力,甚至比「嫉妒」更好的東西,那東西叫做「被鄙視」。

差別在哪裡?

「嫉妒」之後,就會自然形成一個「成功標靶」在那兒,你想幹掉他!

「被鄙視」之後?也會自然形成一個「成功標靶」在那邊,你想幹掉它!

差不多吧!

如果你是一個運動選手,然後有哪個運動員真的讓你好生「嫉妒」,這時候,你願意天天練習20小時,就是要打敗他!成為世界第一!

同樣一個運動選手,被教練罵到不成人形,說他只是隊中的拖油瓶,這種「被鄙視」,也會讓他願意天天練習20小時,就是要成為世界第一!

差不多吧?

的確,在一些產業裡,「嫉妒」與「被鄙視」都有一樣的效果,就是會動力十足的去超越、創造新高。不過,在現代千變萬化的世界,它們卻不一樣了。我認為,微軟可能就是只得到前者,沒有得到後者;事實上許多想成功的人,明明就有一個模仿的對象、努力的目標,也是因為只有前者,沒有後者,只有「嫉妒」,沒有「被鄙視」,所以……無法成功!

「嫉妒」與「被鄙視」相異之處,如以下三點:

一、「嫉妒」會讓我們挶限於某人的舊方向,而「被鄙視」則不設方向、海闊天空:

當你嫉妒某一個人,那麼,你就會慢慢的變得和他一樣!但在現今,由於每一條路都可能成功,蘋果也不是因為打敗微軟某個產品才取得今天地位!每一條成功,都需要「發明」;微軟如果將蘋果視為嫉妒的對象,那它肯定發明不出適合它的東西;事實上微軟早就已露敗象,在網路上頻頻想「參考」目前已經成功的 Google、facebook等,許多網路服務做得有點「四不像」,網路人都可以看出微軟正在努力「跟」潮流的狀況,但以它的能力根本就不需要跟潮流了,而需要「創造」屬於它的潮流。他們的企畫人員可能選擇了「嫉妒」這條路,還沒有被鄙視,於是,不知不覺的一直在「學人家」。

二、「嫉妒」會讓我們頭上有一個天花板,而「被鄙視」則沒有高度限制:

嫉妒一個人,開始追趕,當你覺得快要追到,一定就會感到滿足、放慢腳步,最後儘管終於「超越」了,才發現,你嫉妒的人早已不在原位,而身為第二人根本沒辦法取得什麼地位。但是當被鄙視的時候,絕沒有什麼天花板、沒有一個具體的超越目標,只希望達到「偉大」,他有一個目標人,但是不只要「超過他」,而是要「遠遠的超過他」。

三、「嫉妒」讓我們沒辦法輕易掉進泥巴,但「被鄙視」卻可以成天和泥巴打滾:

這點應該是最重要的差異,畢竟,嫉妒是一種「處處比較」,但,要成功一定會經歷很多的失敗,當我們是嫉妒某人,而我們在奮鬥的過程中,可能慘遭失敗時,這種「比較」會變得更難以接受。我想和蘋果一樣,為什麼我的產品不能吸引記者來這邊萬眾簇擁,必須到校園去求求別人的推廣?基本上,「嫉妒」會讓我們無法接受「對方在天堂,我在泥巴」的事實,原本的嫉妒,原本的動力,在努力的過程中就會化成太大的痛苦,讓我們無法繼續!但,如果是「被鄙視」呢?一開始的自我印象,就是一個早已被打在泥巴裡的人,所以在超越的過程中,再怎麼掉回泥巴也沒關係,會繼續的奮鬥來達到目標。換句話說,嫉妒的人打的是衣裳整齊的貴族戰,而被鄙視的人打的是泥巴戰,這個差異,決定了成功機率!

嫉妒難免,但,「嫉妒」可不可以變成「被鄙視」?

之所以「嫉妒」還沒有變成「被鄙視」,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的失敗過,甚至沒有被明言的「鄙視」過,所以還沒辦法跳到那個境界。我們說,微軟還是大家所尊重的公司,所以它與它的市場策略人員都還沒有感受到「被鄙視」,因為沒到那個程度,所以走不出「嫉妒」的神秘影響力。這時候,嫉妒還要再更深的再走出一步。「嫉妒」還不夠,要有人真的對你說出「鄙視」,你才真正有機會!

想想,想從「嫉妒」變成「被鄙視」,只要你所嫉妒的那個人,今天突然跑過來罵你一頓,說你真的是一個沒用的人;而其他的人也都跑來罵你一頓,說你真的是一個沒用的人!這時候,你就不會再想要超過他了,你只想要從泥巴裡站起來變成「天鵝」。或許,想要消滅心中嫉妒的方法,就是逼著對方要真的鄙視你,還有很多人都要鄙視你,於是,就會豁然開朗……台少棒奪冠!掏錢蓋學校、人蔘補球員…「傻瓜」讓國球有希望,立即前往》

(本文作者劉威麟,美國史丹佛電機、管理雙碩士。其部落格網址:http://mr6.cc/)

蘋果與 htc 共同命脈:一條膠

來源:黃靖萱 | 《天下雜誌》摘錄

10年前,葉嗣韜是3M美國明尼蘇達總部的研發主管,還發明了名號響亮的3M無痕膠條。10年後,他辭掉當時年薪數百萬台幣的工作,收拾全部家當,回到台灣,白手起家成立冠品化學,在桃園一個沒有人帶路還找不到的鐵皮工廠裡,繼續埋首研究「膠」。

這一條幾乎沒有重量的「膠」,價值可是和黃金一樣貴重。沒有它,就沒有輕薄有型的iPad,它將逐漸取代有厚度的連接器,在各種最夯的電子產品中扮演關鍵角色。

【和黃金一樣貴的技術】

不需佔地千坪的產線,沒有上億元的資本支出,這一捲50公尺,總重不到100公克的「ACF異方性導電膠」,價值100美元,只要3捲,就比由上千個零件組成的小筆電還貴。

「這產品一定是高毛利,黃金1公斤150萬台幣,ACF裡的導電粒子1公斤也超過150萬,是賣技術錢,」剛和工研院團隊獲得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的工研院材化所組長李宗銘,也曾經帶著團隊研究過ACF。

【iPad的關鍵材料】

沒有ACF,你手中的iPad可能無法如此輕薄有型。Gartner首席分析師鄧雅君就在拆解iPad2時發現,iPad2裡除了觸控面板的控制IC貼合外,就連過去用連接器相連的兩片硬板,居然都已改用ACF及軟板做為連接的橋樑,讓平板電腦iPad2甚至比iPhone還薄。

未來,在產品愈趨輕薄的要求下,ACF將逐漸取代有厚度的連接器,成長力驚人。
這花了葉嗣韜6年,幾乎燒光當初創業資本的產品,在拿到專利之後,今年6月也得到智慧手機觸控面板組裝廠的認證,正式進入量產。

這期間,冠品一直是拿軟板油墨賺的錢,來貼補研發ACF的費用。從iPhone到HTC,手機裡8到10片的軟板中,都有用到冠品提供的油墨。

【HTC苛刻要求 冠品4個月就出貨】

冠品也是唯一能滿足智慧手機大廠宏達電苛刻特殊要求的油墨廠。

為了配合手機內紅色的塑膠框架,對設計要求完美的宏達電,即使外觀看不到,也要求手機裡的軟板油墨,必須是和框架顏色一樣的「法拉利紅」。競爭廠商花了半年多怎麼樣都調不出來,冠品在4個月內就出貨給宏達電的軟板廠,這款法拉利紅的油墨,價位比起普通油墨,足足貴了3倍。

【不加班 一樣有世界級研發成果】

不要以為冠品和台灣大多數的科技公司一樣,是靠著超時過勞換來研發成果。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冠品的員工就是早上8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儘量不超過5點半離開公司。

「如果每天在公司加班到晚上11點,我真的沒辦法創新,」在美國待了15年的葉嗣韜認為,台灣企業大多是需要執行者,而美國企業則欣賞夢想家。台灣未來工作的典範,也許是像葉嗣韜一樣能交出創新成績單的夢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