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山是骨骼,河是血


來源:【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第03期[卷首語]
作者:單之薔

有些山名氣很大,但不是山出色,是山上的廟有名,山不過了了;有些山無廟無名,卻讓人看上一眼,就終生難忘。
  
記得有一年,我去河南嵩山參加一個活動,來到了大名鼎鼎的五嶽之一的嵩山,很是興奮,專門抽出一天的時間,去登嵩山的主峰——峻極峰,峰並不高——海拔1492米。經過一番辛苦,我爬上了主峰,山頂是平的,有一座簡陋的廟,供奉著觀音等,我尋找主峰的標誌,找了半天竟沒找到,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塊一人多高的石頭,上面用紅漆寫著:峻極峰。遠看石頭上還有一行大字,以為是題字者的落款,走近一看原來是「×××我愛你」。望著這一行字,我一哂而已。
  
2005年7月,我去西藏的希夏邦馬峰(簡稱希峰),我是從東面一個山谷進入的,轉過一個山腳,就看到希夏邦馬峰在陽光下閃爍著銀光,感覺她很像一架巨大的航天飛機正在起飛,下面雲霧繚繞,像火箭已經點燃。到達希峰下的一個村莊後,我們找來了嚮導和馬匹,開始向希峰前進,目的並不是登山,那是專業登山家的事,我們只是要去看雪峰下的冰川。希峰好像近在咫尺,感覺走上一兩個小時,就會到達希峰腳下。但這只是一個錯覺。騎著馬,馬兒極溫順聽話,但看到馬兒每走一步都氣喘吁吁的樣子,實在於心不忍,就下馬步行。走啊走,走到天快黑了,前面還是一道又一道的古冰川留下的終磧壟,不見一絲冰川的影兒,再看看希峰,還在原來的地方,與我們的距離沒見拉近一點點。我們的信心被希峰摧垮了,相信即使走到明天,我們都很難到達希峰腳下看到冰川。不準備在野外過夜,我們掉轉馬頭回返。
  
回來的路上,一輪彎月掛在天上,周圍是寸草不生、海拔六七千米的起伏大山,在東邊那一片黃褐色的山坡上,有幾處高高的不知名的雪峰,冰川從雪峰上掛下來,白白的像奶油一樣,在黃褐色的山坡上流成了一個個舌的形狀。這時你才體會到冰川的前部被稱為「冰舌」的妙處,不僅形象逼真,而且「冰舌」這個詞還告訴了我們冰川的質感。冰川不是剛性的,而是可塑的。這情景讓我想起西班牙畫家達利的那幅名畫《永恆的記憶》,一些鐘錶像熔化的蠟燭一樣軟塌塌地搭在箱子上或掛在樹上。冰在人們的印象中也像鐘錶一樣是堅硬的,但在我的眼前,堅硬的冰像奶油一樣在大山上流淌。那不是流淌,而是像達利畫中那些軟塌塌的鐘錶一樣搭在山頂上。夕陽下,一切靜悄悄的,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夢一樣的畫,它神秘、超現實,讓我終生難忘。
  
有的山只有站在她跟前,才覺得她高大,有的山是離她越遠,越看得出她的磅礡、她的氣勢。
  
黃山、華山等屬於站得近或登臨其上,才覺得險峻的山。但有的山離得越遠,越有魅力。比如四川的貢嘎山(海拔7556米),在東西南北幾個方向的百公里之外,都會看到她,都能體會到她的高聳。我曾經在她西面的六巴鄉、東北面的瀘定縣看到過她的雄姿,還在她西北面的二郎山、新都橋、高爾寺山等地方看到過群山中脫穎而出的她的主峰。
  
有的山奇峰異景,可以登臨攬勝,如黃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有的山拔地而起,可以登高勵志,如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些都是山對個體的人在起作用。
  
有的山垂直分佈顯著,有的山陰坡、陽坡迥然不同……這些山的性質都是局部的。但有的山則是在大尺度的空間範圍內起作用,讓山兩邊的天地為之大變。
  
有一次我坐車過二郎山,這是成都平原最西邊一座南北向的高山。山的東面,滿山遍野都是綠色,天在下著雨,山谷中雲霧蒸騰,一切都濕漉漉的。但是當車鑽出4公里長的二郎山隧道,到達山的西面時,想不到竟是滿眼的陽光,而且山也變得荒蕪乾燥,植被也由森林變成了灌叢。  

像二郎山這樣能在東西方向上改變大地景觀的山還有幾個。他們都不是所謂的「名山」,但他們卻能劃分區域,改天換地。如:青海的日月山,山東面是農業區、外流區;山西面是牧業區、內流區;這山還是黃土高原的西界。傳說唐文成公主進藏,從長安出來,一路都沒哭,只是到了此山上,才潸然淚下。無非是一到此山,才強烈地感覺到此去一路風景異,再無鄉音響耳邊。
  
山脈通過讓氣流抬升降雨或下沉增溫,影響著山兩邊的氣候,氣候則改變著山兩邊的景觀。崑崙山、秦嶺都是能讓山南山北分成兩個世界的大山。
  
這些東西或南北向的大山,是中國的骨骼,搭起了中國的框架,如崑崙山與秦嶺相連,構成了中國大地上的中央山脈,把中國分成南北兩部分,而沿著青藏高原東緣的橫斷山向北經岷山、六盤山、賀蘭山、陰山為一線,把中國分成東西兩半壁。西半壁的北區是新疆全部加上內蒙古和青海的西部與柴達木盆地,這是中國的極熱區;南區是青藏高原,這是中國的極冷區。有意思的是,這冷熱的分佈不符合規律,北邊的反而比南邊的熱,這完全是因為青藏高原的緣故。高山上隨著海拔的增高,氣溫會逐漸降低。青藏高原可以被看作是一座頂面積巨大的高山,它的出現大範圍地改變了中國西半壁的冷熱分佈規律,把中國西部的冷熱分佈顛倒了。

大山不僅劃分了中國的自然區域,大山還是影響中國文明形成和統一的重要因素。我們總是把河流稱為文明的母親,其實河流是由山引起的,山的走向決定了河流的走向。中國的河流大多向東流,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山大多是東西走向的。這也是中國為什麼能早在公元前221年就形成一個統一大國的重要原因。如果中國的山呈放射狀分佈,像西歐的阿爾卑斯山一樣,中國也可能直至今天也難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國,就像今日的西歐一樣。
  
山不僅影響了中國的文明和統一,還影響了中國的大小和形狀。我們仔細觀看一下中國的地形圖,就可以看出中國的邊境線是這樣構成的:西部(西南、西北)的邊境是由大山勾畫的,這就擋住了來自西方的強大的穆斯林和基督教文明;南部、東部是浩瀚的大海,古代來自海洋的威脅幾乎不存在;東北的邊境是由大江勾畫的。這些邊境在古代都是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中國的領土好像一個蓋碗茶的茶杯,東西兩邊是屏障,杯口是向著北方的。每當中原的中華文明萎靡不振、活力不足、老態龍鍾、基因退化之時,北方的遊牧民族就會越過長城,衝進來,與漢民族混血與融合,讓中華文明重新年輕起來。每一次大融合之後,中華文明都朝氣蓬勃、英姿颯爽地重新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如魏晉南北朝後的唐,五代十國後的宋,元後的明。自然的屏障把中國圍成一個茶杯,長城像一個杯蓋,漢民族是茶,遊牧民族是水,水干了,杯蓋就打開,水就倒進來了,什麼羌、匈奴、黨項、柔然、女真、回鶻、鮮卑等等北方的遊牧民族都像水一樣倒進來了,消失在大中華之中。中國的地形只對北方開放,讓來自北方的各個遊牧民族進來與中原漢民族融合成一個大中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只改變中國的朝代,不改變中國的文化,這與來自西邊的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不同。幸好,西邊的大山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擋住了它們。
  
如果說喜馬拉雅和喀喇崑崙通過阻擋西面的威脅,對中國的邊界和形狀有所貢獻的話,祁連山和天山則通過溝通和連接對中國疆域的構成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沒有祁連山,不僅巴丹吉林沙漠、騰格裡沙漠將和柴達木荒漠連成一片,而且沙漠會向南面的蘭州方向推進。那麼中國將喪失西北角。天山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在於她是向中華走來,而不是離去,她深入浩瀚的沙漠中,通過樓蘭和哈密的古道與祁連山北的河西走廊相接。正是祁連山和天山把中原大地與新疆聯繫在一起。
  
西邊的大山擋住了來自西面的威脅,但山的阻擋作用是雙向的,中國的西南角有一大塊凹進來的地方,這裡之所以凹進來了,與那裡是橫斷山區最險峻之處有關,那裡三江並流,大山橫斷,這種地形阻擋了中華文化的西進。
  
當然,政治、時代精神、國力等都是國家疆域和形狀的重要影響因素,隨著這些因素,國家疆域會時大時小,但是那些大山是平衡線和穩定器。
  
大自然似乎為文明早已劃定了一些邊界和可能的區域,文明的波動不可能離這平衡線太遠,自然規定了我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至於能做成什麼,那還得靠自己。

兩岸資本市場整合問題

來源:2009-04-21 工商時報 【本報訊】

好戲,不到壓軸,不登場。博鰲論壇的最後一天,兩岸各自推派五位金融聞人,就「國際金融危機與兩岸金融合作」議題,舉行圓桌會議,與會者無不熱烈鋪陳合作藍圖。其中,謀略卓越、舉足輕重的台灣證交所董事長薛琦,破天荒提出了兩岸三地證券市場終極統一的三部曲。

薛琦說,首部曲是兩岸簽訂金融監理備忘錄(MOU)。這一步,馬上就可以在南京的第三次江陳會中完成。二部曲是由台灣證交所與上海證交所合編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然後雙掛牌,進而三掛牌。這一步,指日可待,因為他已經擬好與上海證交所的合作備忘錄,只待金融監理MOU簽訂後,即可作業。接下來的第三步是建立一個兩岸三地的共同交易平台,由台灣、香港與大陸各自挑選30檔至50檔上市公司的股票,在這個平台上買賣,然後進一步擴大到100家、200 家,最後台灣的股票就全部加進去交易了。薛琦說:「這可以真正實現兩岸三地資本市場的整合。」

薛琦的藍圖,美景處處,可惜未能一一展示,值得補充揭明。首先,兩岸三地的資本市場融合後,台灣證交所再也不用背負第一上市(IPO)家數逐年衰退的責任,更不用面對本土企業跑到上海或香港上市的尷尬。畢竟,整合後,就沒有去哪裡掛牌的差別了;這麼一來,金管會主委也不用忍受立法委員的責難,因為將來的證券業務不全歸台灣的金管會監理。其次,亞太金融中心的美夢,一夕成真,因為這個區域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可以跟兩岸三地整合後的市場一較高下的資本市場。這項道理就像以前準備將台大、清大與交大整合起來,一舉擠進全球百大頂尖大學的邏輯一樣。台清交三校合併如果就叫學術進步,三地資本市場的融合當然是金融成長。

薛琦的藍圖,雖然只是草稿,卻足以引發各種關切。

第一,兩岸三地的共同交易平台,將以何種貨幣計價?台幣、港幣,還是人民幣?大概不會是新台幣,應該是人民幣吧?如果台灣股市以人民幣計價交易,但是台幣仍然是台灣的法定貨幣時,股市投資會不會多出一種叫做「匯率風險」的不利因子,妨礙資本市場的發達?

第二,如果為了資本市場的發達,廢台幣,流通人民幣,兩岸三地儼然是另一個歐元區,中央銀行將失去貨幣政策自主權,國人所尊敬的5A級總裁會失業,這需不需要謹慎考量?

第三,即便是歐元區,不同的國家流通著相同的貨幣,但是歐盟的資本市場卻沒有緊密地整合在一起。所以,共同交易平台真的是發達資本市場的必要手段嗎?

第四,即便是統一的國家,美國的NYSE還是與Nasdaq分盤交易,原因何在?美國的資本市場因此就不發達了嗎?

第五,香港跟大陸有非常緊密的經濟與金融關係,但是香港回歸10餘年後,香港股市並沒有跟上海的股市同台交易,他們在等什麼?就等台灣發動三部曲,然後大家甜甜蜜蜜地融合在一起?香港的金融當局究竟在考量什麼?香港的顧慮,台灣是否應該評估?

第六,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出席東協高峰會時,發言警告香港「不進則退」,小心被上海趕上,因為大陸準備在2020年以前將上海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試問:這話應解讀成上海準備跟香港競爭,還是打算融合?

第七,在整合過程中,台灣證交所勢必出現兩個板:共同交易板與台灣板,流動性會不會因此分散?流動性分散後,台灣板的籌資能力下降,共同交易版的籌資能力上升,這對台灣本土企業究竟是利是弊?衡量過沒有?

最後,從共同交易板到交易完全整合平台,台灣的資金究竟會流出,還是流入?規模有多大?影響多強?這些問題,有無評估,如何預測?

衍生性金融商品是一種金融創新,也是這次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整合兩岸三地的資本市場是一種創意,共同交易平台更是一種金融制度的創新,勇於創新才能進步。但是,鼓勵大家進步之前,三部曲的藍圖繪製者,也要實實在在地釐清這些問題,才能取得多數國人認同,最後也方得以實現。

资本主义的缺陷何在?

來源: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2009-04-22
作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 S. Phelps)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在主要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行为者和管理者似乎都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制度的优势或潜在危险。过去,对资本主义优势的无知,导致一些国家抛弃了这种制度或是对其加以限制。而对其潜在危险的无知,使得市场中的轻率行为和政策疏忽更有可能出现。要重新实现健康运转的资本主义制度,需要进行再教育和深度改革。

社保体系不一定损害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并不是“自由市场”或是自由放任主义——一种无政府“加警察”的制度。如果没有政府来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使其不受垄断、瞒骗和欺诈之扰,资本主义体制就无法健康运转。这样的制度可能缺乏必要的政治支持,并由于没有补助来刺激弱势群体参与社会正规商业经济,而制造出社会紧张。最后,大规模社保体系以及随之产生的高税收、低税后薪酬和低财富储蓄,不一定会损害资本主义制度。

本质上,资本主义制度是经济体能够藉以实现知识增加的一种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不完整性会产生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知识的增加带来收入和工作满意度的提高;不确定性则让经济体容易发生突然波动。这些现象马克思(Marx)在1848年就都已经指出。但理解却有些滞后。

进入20世纪以后,学者们认为经济进步源自商业创新,而科学家的发现让创新成为可能——这些发现来自经济部门之外,而且都是不期而至的。那么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能比其它经济制度受益更多呢?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早期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能更迅速地抓住突然而来的机遇,因此具有更强的生产率。这得益于资本主义的文化:能干的企业家的热情和专业银行家的勤勉。但认为银行家无所不知、企业家不会犯错的想法是可笑的。现在学者们发现,大多数知识增加不是由科学推动的。熊彼特经济理论——亚当• 斯密(Adam Smith)理论加社会学——没有抓住多少要点。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任何现代经济制度,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国家控制,都是由散布在专业参与者之中的私人“实践知识”构成的大杂烩。他表示,没有人能够将所有知识全部收集起来,哪怕政府机构也做不到。这些是每个“第一线”的参与者必然获得的知识。政府根本不知道该在哪些领域投资。只有资本主义能解决这个“知识问题”。

发现过程:资本主义优越性的关键

之后,哈耶克又将资本主义如何自己做出“发现”的理论加以充实。他能够接受“创新理念”这个概念,因为他明白,关于大多数未经试验的事物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即便是专家也同样如此。因此他认为可以做出如下假设:由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领悟,一位经理或是普通员工可能某天就能“想象出”(用哈耶克的偶像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话来说)一种全新的商业路线——这种路线是该工作领域之外的人永远推断不出也想象不到的。随后,他将健康运转的资本主义制度描述为一个兼容并包、自下而上的有机体,让各种各样的新想法有机会相互竞争从而得以发展,幸运的话,还能在市场中得到应用。这个“发现过程”让资本主义具有比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或社团主义等制度更强的创新能力。后者过于官僚化,不利于了解来自下层的想法,而那些得以传递到上层的想法,也不太可能获得其所有社会伙伴的首肯。

健康运转的资本主义经济及其高创新倾向,只有在合用的机构到位时才会出现。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和苏格兰的“商业社会”(commercial society)所传载的自由度是不够的。必须成立这样的金融机构:其中的金融家没有私利,每个人都会努力做出最佳投资选择,而且重要的是他们的观点各异,因此能为各种各样的项目融资。此外,公司只应承担有限责任,而且拥有可以展开收购交易的市场。这些机构必须迎合大量商人的需求,这些商人希望构造新产品、新市场和新商业模式。初级机构在19世纪早期开始出现,从公司法、股票交易所到面向产业放贷的合股银行和“商业”银行。

随即欧洲和美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回报:新城市兴起、生产率不断增长、薪酬稳定攀升、就业率普遍较高。所有或几乎所有社会成员毕生的前景得到改善。不太容易衡量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满意的职业,并因其中的挑战与探索而充满活力。资本主义对他们来说乃是天赐之福。

不确定性:资本主义的最大缺陷

从一开始,资本主义就存在的最大缺陷是:创造性冒险活动不仅给企业家,也给全球经济的每一个成员带来了不确定性。冒险活动的波动制造出一种起伏不定的经济环境。法兰克•奈特(Frank Knight)在他1921年的著作中对美国的资本主义进行了观察。他表示,除了一些常规决策,一家企业在做出任何决定时,都面临现在所称的“奈特不确定性”(Knightian uncertainty)。在创新型经济体中,没有足够的先例来帮助你估算这种或那种结果出现的机率。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36年强调称,用于衡量投资价值的许多“知识”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者的信念是脆弱的。(但如今,他被视为“斯密加上心理摇摆”。)

对于这样一种能够带来无价且不可取代的新颖性、问题解答和探索,从而带来个人发展的体制,从未有过有条理的道德理由去推翻它。相反,自古以来,人文主义哲学一直认为这种体验是“美好的生活”。社会主义和社团主义者从未提供足以替代的美好生活模式。他们只是宣称自己推崇的制度要优于资本主义:繁荣更广泛、就业机会更多、或是工作满意度更高。不幸的是,公众依然不太充分了解,公平而论哪些收益可以归功于资本主义,以及为什么这些收益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知识的缺失导致资本主义更容易受到反对者的攻击,也更容易受到体制内部无知行为的影响。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资本主义失去了大部分声望,欧洲大陆上许多西欧国家转向了社团主义制度。公众对政治经济的掌控在这个时候陷入低谷。最终,更多繁荣和更少动荡的承诺无法兑现。而那些保留了资本主义制度,同时进行改革(或好或坏)的国家再次发展良好——直到现在为止。而那些脱离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就没有那么强的创新能力。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动乱之后,它们的失业率上升幅度远高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包容性上,它们的表现也更糟糕。

资本主义正陷于第二场危机

如今资本主义陷入了第二场危机。有一种解释称,无论银行家是否理解资本主义,他们都明白,要保住自己的工作和奖金,就必须借越来越多钱来放越来越多的贷,以完成利润目标并支撑股价。其含意是,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公司治理未能对奖金设限,而监管未能把银行资本的杠杆操作控制在适当水平,导致银行很容易受到房屋价格暴跌的影响。

但是,为什么大股东们不采取行动,在杠杆率升至危险水平之前加以阻止呢?为什么立法者不提出监管干涉的要求呢?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奈特不确定性的存在。所以他们也没有意识到,房屋价格可能出现暴跌,或是银行使用的风险管理模型根本不适用。近年来,“风险”变成了对波动的定义。人们考虑到价格会围绕特定轨迹出现波动,却没有考虑到轨迹自身的不确定性:即它有下行的风险。银行高管们也不太理解不确定性。有些人出于直觉购买了保险,但却没有看到保险商偿付能力的不确定性。

现在美国和英国的许多体系已经失效:金融部门背叛了商业部门,随后又导致了自身的毁灭,而商业部门则受到短期主义的困扰。如果我们还保有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我们会努力重组这些部门,让资本主义能够再次健康运转——更好的防止人们忽视金融部门中的不确定性,同时恢复商业部门的创新能力。我们不能将这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满意生活的制度拒之门外。

本文作者为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资本主义和社会中心(Center on Capitalism and Society)主任,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参加辩论请登陆www.ft.com/capitalismblog

译者/管婧

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


1. This moment will,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 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 (此刻打盹,你將作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

2. I leave uncultivated today, was precisely yesterday perishes tomorrow which person of the body improved。 (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

3. Thought is already late,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之時。 )

4. Not matter of the today will draw tomorrow。 (勿將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

5. Time the study pair is temporary, has not learned the pain is life-long。 (學習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

6. Studies the matter,lacks the time,but is lacks diligently。 (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7. Perhaps happiness does not arrange the position,but succeeds must arrange the position。 (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是成功必排名次。 )

8. The study certainly is not the complete。But since continually life part of studies also is unable to conquer,what but also can make。 (學習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是既然連人生的一部份-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作甚麼呢? )

9. Please enjoy the pain which is unable to avoid
(請享受無法迴避的痛苦。 )

10. Only has compared to the others early,diligently,can feel the successful taste。 (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嚐到成功的滋味。 )

11. Nobody can casually succeed,it comes from the thorough self-control and the will
(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

12. The time is passing
。(時間正在流逝。 )

13. Now drips the saliva,will become tomorrow the tears。 (少壯不努力,老大圖傷悲。)

14. The dog equally study,the gentlemen equally plays。(學習要像狗一樣的拼命,玩樂時像紳士一樣的優閒。)

15. Today does not walk,will have to run tomorrow。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

16. The investment future person will be,will be royal to the reality person。 (投資未來的人,是忠於現實的人。 )

17. The education level represents the income。 (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

18. One day,has not been able gain to come。 (一天過完不會再來


19. Even if the present,the match does not stop changes the pages。 (即使現在,對手也不停地翻動書頁。 )

20.Has not been difficult,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沒有艱辛,便無所獲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博士和民工的區別

朋友來信分享。 - by Eve

聯合利華公司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裏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

博士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公關小組,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光探測等技術,花了幾十萬,成功解決了問題。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找了個小工來說:
「你他媽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滾蛋~。」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
他在生產線旁邊放了台風扇猛吹,空皂盒自然會被吹走。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宝宝犯错10个科学惩罚方式

來源:育儿知识 http://www.yaolan.com/parenting/article2007_200872720438792_6.shtml

老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宝宝渐渐长大,有了个性和脾气,让大人觉得越来越难管束。除了夸奖和鼓励,适度的惩罚也不可或缺。但怎样罚得有效,又不伤宝宝的心和自尊自信,那就是门大学问。这里有10种宝宝犯错时的惩罚办法,有针对性,又切实可行。

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得到反省和警惕,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呢?

1、规劝

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乱丢东西……

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3、罚坐

案例:吵闹不休、吵架……

方式: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4、帮忙做家务

案例:乱画,乱丢东西、玩具……

方式: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建议: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5、画画

案例: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建议: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罚站

案例: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7、看书、写字

案例: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方式: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

建议:当不能马上放下的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8、没收心爱的东西

案例:吵闹不休、乱丢东西、不收玩具……

方式: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建议: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9、排豆子

案例:针对耐心不足,乱丢东西等情况。

方式: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

建议: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10、禁止某些权利、要求

案例: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

方式: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

建议:不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恢复其权利。

实施惩罚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把握原则 控制情绪

此外,专家也表示,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难免都会犯错,无论是无心的或是故意的,当父母在处罚孩子时,还需注意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后遗症。

1、安全问题,处罚物品的材质避免过于坚硬;
2、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3、处罚的地点应选择不明显、不正对大门地方,以免伤到孩子自尊心;
4、注意措词、语气,勿以威胁、恐吓的话语对孩子说;
5、处罚内容需彻底执行,不宽容、妥协;
6、处罚后,安抚孩子,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关爱。

如何檢查孩子的作業

來源:中國網 / 2009-01-19  

1、如何檢查孩子的作業。

小學生需要老師或家長把好檢查作業這—關,失去有效的檢查,那麼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難以提高的。家長要學會正確的檢查方法,以培養孩子仔細認真、獨立思考的能力。我的做法是:

孩子讀—、二年級時,重點檢查字跡是否寫端正;做完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之處,而是說出大體範圍,如“做得不錯,但這個題有些不對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個小圓圈,讓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確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來了,就稱讚孩子聰明、能幹。

三年級以後,重點檢查孩子做題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而計算的結果一般不檢查,由孩子自已確認。如果計算結果錯了,老師批改或考試時,判了xx,就讓孩子自己去心疼、後悔,家長還裝著深表遺憾、同情的樣子:“真可惜,這兒錯了一點,沒得滿分。沒關係,下次注意一點,會考好的。”檢查語文作業,發現錯別字,只在下面畫個小圓點,由孩子自己查字詞糾正;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任、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由於長期堅持這個理念及方法,石飛便養成了自已確認對錯的習慣,考試時不急不躁,準確率都很高,考完後心裏都是有數的,能估計到自已的考分。有趣的是高考時,他估分682,與結果—分不差。

2、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

我看見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一邊幫著孩子涂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怎麼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 “說過多少遍,就是記不住,氣死人的!”我們可以想像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他學習的興趣和能量之門還能打開嗎?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

我的做法是,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我們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輕意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檢查。

3、如何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

有許多朋友向我請教,說他們的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愛拖拉,只幾道題目也要做好半天,問我怎麼辦。說實話,石飛從小到大做作業都是很專心的,總是一氣寫完,如果情緒不好,他會說:“我現在不想做,想先看看書。”過一會等情緒調整過來了,他便很快將作業做完。也許石飛生來乖巧聽話,加上放學以後先盡情地玩,心理得到了滿足,因而拿筆就寫,從不施拉。所以,用不著我去思考解決施拉、不專心的問題。但這畢竟是許多家長都遇到的一個問題,為此我想針對這個問題,提一點建議。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聽聲音─保羅帕茲Paul Potts & 蘇珊波伊爾Susan Boyle

『英國達人』(Britain’s Got Talent)節目火紅,鬧的世界各國各地競相模仿,台灣的『星光大道』都演出幾屆啦?(我真是有些落伍...)

蘇珊波伊爾(Susan Boyle)的聲音很美,但喜歡保羅帕茲(Paul Potts)多些,他靦腆的笑容,開唱前自信的眼神,渾厚動人的嗓音,短短一段歌劇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聽得我起雞皮疙瘩,感動落淚。將保羅帕茲(Paul Potts)的視頻也找出來分享!

- by Eve

Bao大哥來信分享...

還記得那個路人歌手保羅帕茲(Paul Potts)吧,他在電視節目『英國達人』(Britain’s Got Talent)中一唱驚人,一夕之間從路人變名人,還巡迴好幾個國家演唱,足足為他攢進600萬英鎊的財富,呵呵呵,照過來照過來,上禮拜六『英國達人』又出現「不世路人」好歌喉了啦,甚至連黛咪摩爾都聽得留下淚珠來呢!

剛開始,47歲的蘇珊波伊爾(Susan Boyle)一走上台,根本沒人想甩她好不好,從頭土到腳不說,台下觀眾還一副想看她笑話的表情,就別提超尖酸刻薄的評審賽門柯威爾囉,不停問話嘲諷她想讓她出糗,甚至表明她住的鄉下地方,連聽都沒聽過呢,不過,蘇珊沒被嚇到ㄟ,小小眼珠閃出Bling Bling的光芒,透露出劉佬佬進大觀園的新鮮神情。

接著就是她的驚天一唱,當蘇珊才開口唱出舞台劇「悲慘世界」的名曲「I dreamed a dream」,全場只能用歡聲雷動、從頭尖叫鼓掌到尾來形容,許多電視機前面的婦女同胞們,還不斷打電話進電視台,說自己邊看邊哭了呢,其中也包括好萊塢大明星黛咪摩爾。

她說自己禮拜六晚上本來是被老公艾希頓庫奇強迫去看這個節目,但當一聽見蘇珊的歌聲之後,眼淚就一滴一滴不能自己地留下來,叫她好不感動,目前蘇珊波伊爾的演唱影片,已經在YouTube快速發燒,從一個晚上1.3百萬人次瀏覽,到現在將近四百萬人次,都已經快超越保羅帕茲的紀錄囉。

倒是蘇珊,當媒體蜂湧至她住的小村莊訪問時,她還搞不清楚狀況咧,直說完全不瞭『英國達人』全世界都看得到,挺嚇人的,因為她原本只是想上電視曝個光,看有沒有機會找個伴,因為活了47年的她,從來沒談戀愛接吻過。

自從二年前她母親過世之後,她更是不唱歌不出門地躲在家自哀自憐,現在卻暴紅,除了評審兼製作人賽門要給她一紙唱片合約之外,美國和澳洲的電視台還頻頻跟她連絡邀她上節目,簡直叫她不敢置信。

不過,幸虧蘇珊沒讓名利給衝昏頭,不停說自己受寵若驚,知道絢爛終會歸於平靜,她現在還是希望能找到一個伴就好囉。以下就是這段驚天一唱,請大家好好享用!


保羅帕茲(Paul Potts)


蘇珊波伊爾(Susan Boyle)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轉刊『失敗有獎』

這些天,兒子怪怪的,蜘蛛似地整日粘在網上。我暗自納悶:「他在聊天,玩線上遊戲,還是看影片?」下線之後,他也是若有所思,跟他說話心不在焉,宛如走火入魔。

這些年來,我們彼此信任相處的默契,我在等待,他親口告訴我緣由。 他沒有辜負我,謎底終被揭開,他見我經常發表文章,便下定決心,要與老媽比高低。

於是,將自己的作文,貼在一家兒童刊物的約稿網裏。一次、兩次,不停地失敗,可是他不服,得到了編輯的指導後,又繼續衝刺。終於有一篇被留用,編輯說,文筆精彩,相當看好。

他說:「表現得那麼神秘,只是想給你一個驚喜。」收到這份驚喜的,卻不只我一個。到底是孩子,藏不住心事,幾乎要昭告全天下,親朋好友、老師同學,無人不知。班導師允諾,一看到雜誌,就給他頒發「創作之星」獎。

可是,雜誌卻遲遲不來,兒子日日巴望著,郵差一來,他總最先迎上去,然後落寞地走開。

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很久才出來。他告訴我,編輯在網上留言,那篇文章始終沒過終審。他默默地吃飯,寫作業,洗漱。

我抱著一盒漫畫書,敲開他的門。這個禮物,是他夢寐以求的,他卻倔強地扭過頭去不接。

我說:「這是獎品,是失敗獎。」他驚訝地睜大眼睛,薄薄的單眼皮澀澀地重疊著,很顯然他哭過。

我誠懇地說:「我要獎勵你,你勇敢地向媽媽挑戰,又勤奮地練習寫作,作文取得那麼大的進步,兒子,我真的為你驕傲。」

他抬起頭,頓時眉宇舒展開來。

第二天放學,他開心極了,說大家都羡慕他有這麼酷的媽媽,居然給孩子發失敗獎。而那個失敗在孩子們眼裏,竟然也變得光彩奪目了。我做飯,兒子翻看著桌上的《讀者》,裏面轉載了我的《親人節快樂》一文。

兒子發現雜誌設了一個<最受讀者歡迎的文章獎>,可以透過發訊投票。他一下振奮起來,預備在親朋好友間拉票,我忐忑不安地說:「兒子,這不好吧,如此興師動眾,萬一失敗了,媽媽該多不好意思啊!」

他笑了:「媽媽,別怕失敗,失敗了,我也給你發獎!」我暗自慚愧,我們這些大人指導起孩子來,個個都很權威,一旦遇到同樣的事,最缺乏勇氣的往往是我們自己。

新一期《讀者》上市了,兒子拉著我,急急地去看獲獎名單,看一遍,沒有我,再看一遍,仍然沒有。他呆住了,半晌才說:「媽媽,我們又失敗了。」

聽到這個脫口而出的「我們」,我心裏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陽光,灑落心底,原來,有愛的人在旁邊,連失敗都有甜蜜的滋味。

第二天,我剛起床,兒子就高喊著口令進房來。他昂首挺胸、踢正步敬禮,然後,舉起一個紙筒,開始發表莊嚴的頒獎演說。可是,剛開頭就忘了詞,他滿臉尷尬,乾脆直接把獎品塞給我。

那是一個金色的小球,用手指一捏,就有嬰兒此起彼落地嬌憨、無邪笑聲,極富感染力,我們倆爭著去捏,刹那間笑聲滿屋。

兒子的生活,竟漸漸變得精彩紛呈,隔些時候就有最新消息播報──
數學測驗成績不佳、口語比賽獲獎、乒乓球賽慘遭淘汰、競選音樂課代表大獲全勝……

勝了,由學校發獎,輸了,由媽媽發獎。他愈戰愈勇,仿佛每一次挑戰,都有無窮樂趣。他的班導師對我感嘆,你兒子變得好勇敢,愈來愈讓人刮目相看。

早餐桌上,我問道:「連班導師都刮目相看了,是你改寫了金氏記錄,還是改變了全球氣候?」

他說:「我給老師發了一個失敗獎。」

失敗獎都給到老師去了,原來是這個舉動引人側目與驚嘆,我不禁戲謔著說:「如果下次你要給外星人發失敗獎的話,一定要邀請我去做觀禮嘉賓喔。」

沒多久,我接到一個遠從珠海打來的電話。對方說,他去年學校剛畢業,曾在兒子的班裏試敎。某天早上由於扁桃體發炎、高燒,再加上緊張,課上得一團糟,實在撐不下去,他狼狽得想逃。

他在學生們面前告解:「這節課太失敗了,我知道自己不會被錄用,我們提前下課吧。」說著,年輕的淚,就那麼當眾落下。

忽然,我的兒子舉起了手,對新老師說:「我們家有個失敗獎,無論誰失敗了,都可以領獎。因為每次失敗,都是一次獎勵,收集很多的失敗,就可以換到一個成功。」

新老師頓時傻了。

兒子給新老師的獎品,是首流行歌,歌名是──《我的麥克風》。

先是他一個人唱:「是誰搶走了我的麥克風,沒關係,我還有我的喉嚨,是誰看扁了我沒有觀眾,我自己,第一個被感動。」

後來,孩子們漸漸都站起來,跟他一起唱:「有誰成功沒下過苦功,有誰出生就拿著麥克風?」

歌聲越來越響亮,連評委老師都不禁動容。

而那位失敗者,在向孩子們鞠躬時,已是淚流滿面。他說,他得到了世上最好的獎品,他發誓,一定要成為最好的老師。臨走時,他記下了兒子的電話號碼。

「現在,我是三年級的班導師,我在班裏設了一個失敗獎,所有的孩子都相信,每次失敗都是一次獎勵,收集很多的失敗,就可以換到一個成功。」

門鈴響了,郵差送信進來,是給我的一本雜誌和一張淺綠色的匯款單,

附註欄寫著──「最受讀者歡迎文章獎」,我急忙翻開書,我竟然是第一名,原來,獲獎名單要隔兩期才會公佈。

「我們都成功啦!」兒子用他的鼻尖,緊緊抵住我的額頭。

歲月綿長,成功、失敗我們都該好好地享受,只要有顆勇敢的心,無論遇見的是什麼,都是生命一場又一場的豐厚的恩賜。即使失敗也沒關係。

許多孩子有遇上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的通病,對於這樣的孩子,不論如何鼓勵或斥責,都不太能夠發揮效果。

要使孩子擺脫消極內向的個性,必須先教導他們「失敗的價值」。

父母可以跟孩子分享自身的挫敗經驗,告訴他們自己從中學習到的事情,促使孩子效法父母,慢慢不再畏懼挫折。

再談中國的收入不平等問題

再談中國的收入不平等問題

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作者:王志浩

在筆者之前撰寫的《中國收入不平等有多嚴重?》一文中﹐我們介紹了對中國收入不平等問題的部分國際研究﹐他們的研究認為﹐城鄉收入差距可能有所夸大﹐並且﹐農村內部和城市內部的收入差距比城鄉差距更為嚴重。在這一部分中﹐我們將向大家介紹對這些修正主義觀點的反對意見﹐以及中國所採取的相應扶貧政策。

部分學者仍然認為﹐城鄉收入差距令人憂慮

世界銀行(在一份未公開的研究報告中)指出﹐2003年城鄉之間收入差距佔總收入差距的40%。城鄉收入差距仍然十分嚴重。同時城鄉之間生活水準的差距也很大。.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Albert Park對《中國收入不平等有多嚴重?》中介紹的觀點所使用的數據提出質疑。他舉例說明﹐農民工的工資水平並不比城鎮居民低出很多。他以2005年收入調查數據為例﹐証明農民工的工資水平是城鎮居民工資水平的80%(而不是Sicular和其同事所採用的60%)。因此﹐城鎮工資收入數據被高估的程度並沒有那麼Sichular所認為的那麼大。 Park認為﹐農民工工資水平不那麼低的原因在於﹐農民工工作時間更長﹐需要負擔的家庭成員數量較少﹐而且﹐失業的可能性較低。

對此觀點我們持有疑義。收入水平是決定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如果農民工必須通過長時間工作獲取報酬﹐那麼他們的工資水平或許真有什麼地方是不平等的。而且 ﹐一般情況下﹐農村家庭人口數量一般都多於城鎮家庭﹐因此不知“需要負擔的家庭成員數量較少”的判斷從何而來。並且Park所引用的收入調研數據認為﹐農民工只將其工資的6%匯回﹐這一比例之低令人感到難以置信。其他研究發現﹐農民工匯回其收入的30%或者更多。

更有分量的批評在於﹐報告第一部分提及的觀點未能對城鎮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務和養老金價值進行調整。這一問題Sicular等人承認存在﹐但由於沒有相關數據﹐他們未能找到解決辦法。據Park估算, 城鎮居民享受的這類福利相當於增加30% 的工資﹐比重很大(參見‘Rural-urban inequality in China’ in ‘China urbanises: consequences, strategies, policies’, 世界銀行﹐2008)。此外﹐農村家庭的醫療保障負擔更大﹐教育質量也不能與城鎮相比。這一點在某種方式上比較隱諱﹐在調整後的收入數據中體現不出來。

總之﹐以數種方式衡量﹐農村家庭的收入水平要低於城鎮家庭﹐但二者的收入差距不像官方數據揭示的那麼大。主要的差距可能體現在享受的服務方面(而不是工資收入)﹐這些服務顯然構成了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以上我們介紹了國外學者就中國收入不平等問題所作的一些研究﹐但在很大程度上﹐爭論雙方對於中國所採取的縮小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政策措施均持認同態度。

降低收入不平等的政策措施

擴大農村投入
當前﹐真正的貧困主要集中在農村。這一點沒有異議。但是﹐如果假定農村的貧困是普遍的(這是城鄉差距是最大的收入不平等觀點的簡單推導結論)﹐那麼解決辦法很簡單﹐就是增加農村地區的資金投入。事實上﹐近幾年政府在這方面也花了很大的力氣。

對農村加大投入的措施分幾個領域進行。這裡我們看看世界銀行的相關報告所做的總結(‘Mid-term evaluation of China’s 11th Five Year Plan’﹐2009年3月):

1.農村合作醫療保險。 關於這一題目我們曾經撰文提及﹐新農村合作醫療已在全國農村大面積舖開﹐但資金投入仍顯不足。目前平均住院費用可報銷比例在15%-30%之間﹐其余花費仍需農民自己承擔。

2.增加農業補貼。2009 年﹐中央政府在上年較大幅度增加農業補貼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加大良種補貼標準﹐擴大農作物種植補貼范圍﹐大規模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加大農資綜合補貼力度。我們在圖1 中比較了2004年和2008年的農業補貼力度。同時﹐國家糧食收購規模自2004年以來呈5倍增長。

3.逐步改革農村土地機制。最近四五年來﹐農村家庭可以合法出租耕地。2007年世界銀行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耕地準予出租後﹐土地收益提高了60%。新增收益中的三分之二為受租人所有(主要進行商業化耕種)﹐三分之一由出租土地的農民獲得(農民自己通常進城務工)。2008年10月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沸騰的輿論顯示中央準備簡化相關手續﹐加速農村土地流轉進程﹐增加農民的土地權益保護。但是次會議通過的決議卻只字未提農村土地流轉問題。不清楚會後是否發生了較大轉變。

4.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國家發改委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詳情見圖2)。根據官方統計﹐半數農村家庭用上自來水。農村電網建設和道路建設投入力度加大。官方數據顯示﹐當前4萬億政府投資計劃中﹐15%將安排用於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投資。

農業和農村地區總投入從2005年的34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61億元﹐接近翻倍增長。但是﹐在政府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卻仍為9%未變。



加大對貧困群體的扶持力度
目前﹐以上措施中的大部分取得成效﹐尤其是有助於改善城鄉居民享受公共服務不平等的局面。但“撒胡椒面”式的投入可能導致財力的浪費。如果城市和農村內部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大於城鄉之間不平等程度的觀點成立﹐則需要精心策劃資金投入的領域和方式。首先要找出貧困者﹐需要深入調研每一個家庭﹐找出經濟條件欠佳者 ﹐實施目標明確的補助。即便是發達國家的政府也不能成功地做好這項工作。但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

中國的扶貧項目的具體落實程度有所改善。1999年最低社會保障制度覆蓋了所有城鎮地區﹐並從2007年開始覆蓋農村地區。這是一項很大的成就。低保機制通過一定的程序確定低收入家庭﹐ 向其定期發放一定金額(不同地區標準有差異)的生活補助。截至2007年底﹐如表1所示﹐農村地區共有3,450萬人獲得低保保障﹐每月獲得70元現金補貼。另有30萬超低收入群體﹐可以獲得特困家庭保障。而且﹐補助金額在逐步提高。



但低保制度並非盡善盡美。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都陽幾年前進行了一項調研﹐他發現﹐現有享受低保補助的家庭中有42%其實不具備資格﹐ 而符合低保條件但未獲得保障的家庭佔所有符合條件家庭的49%。其他國家的類似保障機制也存在著類似問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另一個問題是未能滿足低保要求的低收入者不會收到任何補助﹐而獲得低保者不論其貧困程度﹐均獲得相等金額的補助。此外﹐還有人擔心﹐低保機制缺乏激勵受助者重新就業的機制。還有人提醒中國吸取美英等發達國家福利制度的教訓﹐以防形成福利養懶漢行為。但是﹐鑒於目前大部分情況下低保是對收入水平有限的家庭的補助﹐而且金額也不高﹐因此對中國來說﹐目前擔憂社會救濟“養懶漢”尚且過早。不過﹐到未來某一個時點﹐需要留意這個問題。
教育是改善貧困的關鍵

低保及類似救濟機制只是權宜之計﹐而不是解決貧困的根本辦法﹐消除貧困的根本是勞動者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其中﹐教育是關鍵。世界銀行Luo Xubei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學Zhu Nong所作的研究(‘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A race to the top’, 2008))發現﹐受教育程度是決定收入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他們發現﹐中國擁有初中以上學歷的人口中﹐只有2%生活在官方貧困線以下﹐而全國平均的貧困線以下人口比例為10%。

中央政府計劃於2010年前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目前尚未看到關於該項目進展狀況的獨立研究報告。官方報告顯示免費義務教育取得巨大進展﹐但一些來自民間渠道的消息則喜憂參半:部分地區免費義務教育普及成效顯著﹐但在一些地區﹐家庭仍須承擔一定的教育費用。官方數據顯示全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5%﹐但部分農村地區仍存在著輟學情況﹐使兒童得以完成初中教育也是一項艱巨任務。某些地區已開始探討將免費義務教育延伸到高中階段。

(或許)可以重新設定貧困線標準

根據官方數據﹐2007年中國共有4,32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1,480萬人屬於“絕對貧困”人口。但官方數據或許低估了貧困問題。由於早期制定的貧困線標準非常低﹐而且貧困線的調整嚴重滯後於收入增長速度﹐使得中國的貧困人口規模看上去較小。如果以國際貧困線為準﹐中國貧困人口將達到8,000萬人。

據報道﹐國務院正在考慮將貧困線標準調整為國際通行的日收入低於1美元(其中美元為以 1993年美元匯率為基準的美元‘購買力’)﹐ 按年收入計算的話﹐貧困線將由1,067元上調到1,300元。當然﹐貧困人口翻倍多少有些尷尬﹐但此舉清楚地表明﹐北京將正視貧困問題。而且也會使扶貧減困工作的目標更為明確﹐是應該前進的方向。

(作者王志浩博士(Stephen Green)是渣打銀行中國區研究主管。本文所述僅代表他個人觀點。渣打銀行保留該報告版權。)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中國收入不平等有多嚴重?

中國收入不平等有多嚴重?

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作者:王志浩

中國是世界上收入最不平等的地方之一嗎?有時候真有點這種感覺。上海的街頭﹐似乎一夜之間冒出很多外鄉的少年﹐在紅綠燈的間隙﹐穿梭在擁擠的車流中﹐向寶馬、奧迪兜售小商品。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似乎就以城市的橋洞為家。在非洲和拉美一些國家的首都﹐這是司空見慣的景象。而在上海﹐這種情況在過去是非常少見的。但是﹐他們的存在仍然令人記起﹐還有8,000萬中國人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之下。在當前經濟低迷的景況下﹐可想而知﹐他們的生計將更加艱難。

一種普遍接受的觀點認為﹐過去30年的經濟增長﹐是以收入不平等拉大為代價的﹐尤其是城鄉之間的收入不平等。根據官方數據﹐中國基尼系數(用於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分析指標)從改革前的0.2-0.25上升到0.45。一些中國學者認為﹐實際基尼系數可能還要高過這個數字﹐接近拉美國家的收入差距水平(拉美國際基尼系數一般為0.6-0.7)。胡溫政府在執政之初﹐就將城鄉收入差距視為中國最大的問題之一﹐ 並一直致力於通過刺激農村地區的內需來扭轉這種失衡局面。

但是﹐也有學者對這種觀點提出異議。我們將介紹關於中國收入不平等的爭論。

沒有“過去的好日子”

有人說﹐毛澤東時代是收入平等的時代﹐真是這樣嗎?在那個時代﹐農村家庭通過參加集體化農業勞動﹐根據對集體的貢獻大小(工分)分配得到相應收益。公社醫院和赤腳醫生提供免費的基本醫療保障﹐實行義務教育。這樣﹐在同一個村子內部﹐農民得到大致相同的收入。由於中國南北氣候土地差異很大﹐耕種高質量土地的農戶的收成就會好於土地貧瘠的農民﹐所以不同村之間收入差距較大。有人估算﹐某些村的農業收益是其他一些村的6倍多(當時的數據不足以估算基尼系數﹐但明顯體現了收入的不平等)。

在毛的時代﹐大多數城市居民有固定工作。從單位領取工資和勞保(以及分配住房)﹐享受醫療教育等待遇。城市就業者的收入基本相等﹐不同城市之間的收入差距很低。不過在上世紀50年代﹐由於禁止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農村地區缺乏工業﹐全國大部分農副糧食市場被關閉﹐意味著農村人口整體上比城市人口更為貧窮。據托馬斯﹒羅斯基估算﹐這一時期城鄉收入之比已高達5或6倍。

所以﹐改革開放前中國是收入十分平等的社會主義天堂的神話或許可以被打破。當時不僅經濟基礎薄弱﹐百姓生活貧困﹐而且也有收入差距。

1980年代以後的變化

中國社會在1980年代以後發生了深刻變化。市場經濟的實行意味著﹐資本、技能、一個好的創意、或者有能力獲得某個執照﹐都可以迅速地增加個人收入。沒有這些條件的人日子不太好過﹐特別是國企打破鐵飯碗﹐取消福利分房、社會保障和其他補助之後。在準市場經濟中崛起的國有企業的職工收入得以增長﹐未能適應新形勢的國企職工的工資降低﹐其他福利消失。因此﹐城市內部收入不平等隨著整體收入增長而被拉大。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趨勢。圖中數據來源於多倫多大學經濟學教授Dwayne Benjamin與其合著者的估算(參見‘Income inequality during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與 Loren Brandt, John Giles﹐Wang Sangui合著﹐2005年7月)﹐ 他們的研究顯示﹐1987-2001年期間﹐中國城鎮平均收入以約6%的速度穩步增長﹐同時基尼系數也由0.22上升到0.34。



在農村地區﹐土地承包到戶之後﹐勤勞的、擅長務農並獲得了肥沃土地的農民有機會創造更多收入。鄉鎮企業家和奔赴城市尋找機會的農民兄弟也得以改善經濟狀況。這種情況自然導致了收入差距拉大。但同時﹐農民工和糧食市場的發展意味著﹐土地的質量如何﹐對於決定農民收入的重要性降低。這也就意味著不同農村地區間的收入不平等在下降。90年代初期農產品價格上漲使所有農民受益(同樣90年代末﹐糧食價格下降也傷害了所有農民的利益)。

世界銀行的學者Martin Ravallion和陳少華的研究發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農村人口比例從1980年的76%下降到1987年的22%(參見 ‘China’s (uneven) progress in poverty reduc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82 (1), 2004)。但在這之後﹐減貧方面的進展陷於停頓。農村地區整體收入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得到增長之後﹐保持平緩態勢(見圖2)。1987年16%的農村家庭收入不足農村平均收入的一半。1995年﹐這一比例降至7%。但90年代後半段開始又出現了反復﹐2001年家庭收入不足平均收入一半的農村家庭所佔比例又上升到11%(見圖4)。黃亞聲指出﹐90年代農村貧困人口的貧困程度加深。農村內部的收入不平等開始超過了城市內部的收入不平等﹐改革開放以後 ﹐農民收入的增幅非常有限。根據Benjamin 等人的數據﹐1987年農村地區基尼系數(衡量不同農村地區之間的收入分配差異)為0.32 ﹐到2001上升到0.37。

城鄉之間收入不平等有什麼變化?圖3顯示了中國總人口的收入不平等狀況。1987年到2001年﹐整體基尼系數由0.37上升到0.44。但是﹐這些數字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爭議較大的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收入指標中應包括哪些內容──僅包括工資性收入﹐還是也包括所享受的社保福利?是否需要考慮生活成本的不同?城鎮地區生活成本高﹐無疑會侵蝕一部分城鎮職工的收入。另一個問題是數據本身。由於數據敏感性等原因﹐國家統計局並不公布所有採集到的家庭收入數據。而且﹐即便是發布出來的數據﹐收入水平高的人可能傾向於低報收入﹐以免惹來稅務官的注意﹐低收入家庭也有可能低報收入﹐以免失去低收入補貼。



另一個問題是﹐近些年﹐隨著城市擴張﹐大量的“農村”地區劃歸入城市或城鎮。在這一進程中﹐距離城鎮較近的農民(他們相對富裕)被“農轉非”為城鎮人口。由於農村人口樣本中較富裕的群體轉出﹐農村地區平均收入下降﹐城鄉收入比因而上升﹐表現為城鄉收入差距拉大。Benjamin與其合著者將城鄉家庭分類保持不變﹐重新估算了城鄉收入比﹐結果發現﹐1987-2001年以後﹐ 城鄉收入差距並沒有增加很多。
當今最大的收入差距不在城鄉之間﹐而在城市和鄉村內部

Benjamin 與其合著者指出﹐當今中國最大的收入不平等出現在城市人口之間和農村人口之間﹐而不是城鄉之間。一方面﹐部分沿海農村與內陸農村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收入差距。浙江、江蘇等沿海地區的農民非常富裕﹐農業經營繁榮(至少在80年代)﹐農民家庭通過較早進城務工積累了一定資金。中西部地區的農民的情況要差很多﹐ 部分地區非常貧窮。

第二類不平等的程度要高一些﹐即城市內部的收入不平等。在上文提及的各種市場力量作用下﹐居住在同一條街道的家庭 ﹐收入差距可能非常大。根據Benjamin對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數據的分析﹐現階段﹐城鎮地區工資性收入佔平均收入的68%﹐佔收入差距的72%﹐ 我們將具體情況繪制在圖5 中。換句話說﹐工資決定著你是貧窮還是富裕──而工資又更多地取決於你所受的教育水平、社會關系網絡、機會等因素。農村地區也體現出了同樣的趨勢。工資性收入佔農村平均收入的42%﹐佔農村收入差距的44%。另一方面﹐來自農業勞動的收入佔農村平均收入的21%﹐但僅佔收入差距的6%。也就是說在農村地區 ﹐農民家庭是否有經營性收入﹐對其家庭收入水平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經營項收入佔農村平均收入的21%, 佔農村地區收入差距的29%(見圖6)。



收入不平等的衡量還存在其他難題。在談論收入差距對政策制定的影響和意義之前﹐我們先來看西澳大學的Terry Sicular做出的發現(參見‘How large is China’s urban-rural gap?’, Terry Sicular, Yue Ximing, Bjorn Gustafsson, Li Shi﹐2007)﹐他們指出官方收入差距統計還存在以下問題:

1. 官方收入統計沒有包括城鎮家庭獲得的住房補貼﹐或居住自有住房的家庭的房租價值。這一項應該是包括的﹐因為農村地區很少有類似補貼。加上住房類補貼的話﹐城鎮居民的富裕程度很可能高出他們的現金收入所揭示的。

2. 只有城鎮居民能夠享受的公共服務和養老金也應納入到城市居民收入統計口徑中﹐加入這一點的話﹐也能夠體現城鎮家庭收入高於實際。不過隨著農村地區公共服務的推廣和改進﹐這種狀況將會發生改變。

3. 現有口徑沒有考慮生活成本的差異﹐這一點也應該有所體現。月入4000元在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都可稱得上是高收入﹐但在任何一個大城市﹐這樣的收入水平生活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某研究發現﹐城市物價水平較農村高出35-40%(但對這一說法有爭議)

4. 農民工被排除在家庭收入調查官方樣本之外﹐這意味著城鎮家庭收入有所夸大﹐農村家庭收入存在低估。Sicular等人指出﹐國家統計局城鎮收入調查的樣本設計包含城鎮居住半年以上的外來務工人員﹐但在實際數據採集中﹐可能忽略了建築工地或服務行業的外來務工者﹐後者可能也從未做城鎮暫住人口登記。某調研顯示 ﹐當今中國的城市人口中﹐13-20%為農民工﹐而他們的平均收入水平比城鎮職工平均收入水平低60%(但比農村居民高出40%)。統計數據中忽略農民工意味著估算出的城鎮家庭平均工資可能高於實際。同時﹐農調隊在進行農村家庭收入調查時﹐可能再次將不在家的農民工排除在外﹐並且﹐農民工家庭可能不會如實報告全部匯回收入。綜合下來﹐農村家庭收入統計可能低報了農村家庭收入水平。



Sicular 教授和他的同事對以上問題中的三項進行了調整(由於缺乏相關數據﹐未能對城市公共服務和養老金進行調整)。通過分析調整後的數據﹐他們發現城鄉收入差距沒有官方數據揭示的那麼大(他們的結果顯示在表1中)。他們發現﹐1995-2002年期間﹐城鄉收入之比穩定在2.24-2.27倍之間﹐而不是像官方數據所體現的超過3倍。他們還發現﹐2002年﹐在全部收入差距中﹐城鄉差距僅佔到25%﹐與Benjamin等人的結論基本一致。但貧富差距仍較大幅度地高出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後者在1.3-1.8之間﹐但也表明﹐至少貧富差距沒有繼續惡化。

(作者王志浩博士(Stephen Green)是渣打銀行中國區研究主管。本文所述僅代表他個人觀點。渣打銀行保留該報告版權。)

朝鮮退出六方會談 相關各方面臨選擇

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2009年 04月 15日 10:25

朝鮮宣布退出以棄核換援助的談判,並下令國際檢查人員離境。此舉令美國和其他國家不得不尋求新的方法應對朝鮮政府研制危險武器的行動。

朝鮮4月5日試射了疑似導彈的火箭,緊接著就實施了上述舉措,這表明它能夠不顧自身貧困的現實,抵制國際社會的壓力。

朝鮮命令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核查人員離境,終止了對寧邊核反應堆進行的國際監督,在理論上來說允許對燃料棒進行再處理以生產核原料鈽。

參與去核化談判的另外五國--中國、日本、俄羅斯、韓國和美國--必須作出決定,是努力重啟談判還是針對朝鮮實施新的行動。

據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報導,白宮呼吁朝鮮“停止挑舋性威脅”。白宮發言人吉布斯(Robert Gibbs)說,平壤方面誓言重啟核反應堆、抵制去核國際會談的舉動是“朝錯誤方向邁出的嚴重一步”。他說,除非朝鮮能切實放棄對核武器的追求,否則它將不被國際社會接受。

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朝鮮告知該機構檢查人員,它將立即停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要求該機構拆除密封裝置和監視設備。聲明中說,朝鮮宣布了重啟所有核設施的計劃,並重新開始對核燃料進行再加工。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查人員已被要求盡快離開朝鮮。

在美國宣布將朝鮮從美國國務院開列的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中去除後不久,國際原子能機構去年10月恢復了對寧邊5兆瓦試驗性核反應堆工廠和核燃料加工廠的檢查。該檢查行動一直斷斷續續。

自2007年初起,隨著外交談判的進展和受挫,朝鮮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在核設施檢查問題上數次反復。中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的舉動通常也遵循同樣的模式。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伍德(Robert Wood)重申美國呼吁朝鮮重回六方會談的立場。

參與會談的其他國家也發表聲明,呼吁朝鮮重回會談。作為六方會談的東道國,也是朝鮮關系最為密切的盟友,中國稱相關討論取得了積極成果。

六方會談於2003年底啟動,分別在2004年底和2007年初達成了兩項以棄核換援助的協議。但從一開始,朝鮮就在會談時機和議程上掌握了主動。去年年初,朝鮮概述了其核武器計劃的輪廓,但拒絕討論其他國家對其內容進行驗証的方法,從而令會談自去年8月起陷入停頓。

其他國家的外交人員對繼續進行六方會談十分重視,認為這是讓朝鮮走上棄核道路的唯一途徑,而沒有考慮對朝鮮的阻礙和不作為實施制裁,這無疑是將會談主動權拱手相讓。

由於不願動用武力,六方會談的另外五國對於朝鮮違犯協議的行為加以制裁的能力有限。朝鮮擁有數百枚導彈,可攻擊韓國和日本。

除了尋求朝鮮去核化,另外五國在朝鮮問題上也少有共同語言。與會各國的談判策略背後還隱藏著朝鮮綁架日本與韓國公民以及南北朝鮮最終統一的前景等問題。日本將其公民遭綁架事件作為談判的重點議題,並由此形成了日本和朝鮮外交人員組成的專門工作小組。

2007年2月的六方會談之後,其他五國向朝鮮提供了燃油和其他經濟援助,以換取朝鮮關閉為原子武器提供燃料的核設施。美國也將朝鮮從其“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去除。

六方會談還需要處理更為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朝鮮將以何種方式以及何時放棄現有的核武器。

Evan Ramstad / David Crawford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度假天堂”马尔代夫欲举国搬家

来源:深圳特区报

这是2008年4月在马尔代夫拍摄的一个居民岛

这是2008年4月13日拍摄的散落在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部分岛礁。

2008年4月在马尔代夫拍摄的正在建设中的旅游岛水屋。

海平面上升印度洋岛国岌岌可危,旅游业收入将用于购买未来定居之地

“度假天堂”马尔代夫欲举国搬家

飞机穿越印度洋的上空,深蓝色海平面上散落着像绿宝石一样耀眼的马尔代夫群岛。蓝天、阳光、海洋、沙滩……这里被人们喻为“度假天堂”。然而,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个天堂岛国面临“消失”的危险。

面对危机,马尔代夫人忙着“自救”,从修建人工岛到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全力挽救自己可爱的家园。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还准备购地“迁国”,这意味着 30多万马尔代夫人可能会定居别处。然而,基于资金紧张、民众传统观念难变以及目标国选择等问题,这项计划能否实施仍是未知数。

3月15日,纳希德宣布,通过摒弃石油,改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马尔代夫将不再是温室气体的净排放国。在未来的10年内,马尔代夫会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国家。

“度假天堂”岌岌可危

马尔代夫是一个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由26组珊瑚环礁、1200多个珊瑚岛屿组成,绵延长达900公里,平均海拔只有1.5米。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最近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本世纪末,海平面将上升约60厘米。如果格陵兰岛和南极西部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情况将更加糟糕。

2004 年的南亚大海啸使马尔代夫人认识到曾经垂青他们的大海已经“变脸”。据当地官员估计,在海啸中,全国40%的地区被海水淹没,大约10万人接受紧急救援。马尔代夫住房、交通和环境部长穆罕默德·阿斯拉姆说,即使海平面上升速度不快,也会给马尔代夫造成严重影响,“如果预测正确,大约50年以后,我们将会面临严峻的局面”。

家住马尔代夫北部的渔民阿卜杜拉·卡迈勒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两年前,他和妻子以及8个孩子的家距离大海约50米,中间隔着草地和沙滩。可现在,沙滩已经被上升的海平面吞没,不少邻居的房屋也遭海水摧毁。

“晚上,我躺在床上倾听海水拍打我家房屋墙壁的声音,”卡迈勒说,“孩子们哭了起来。他们很害怕,但是我们不知道应该搬到哪里去。”

海洋生物是其“盔甲”

看到马尔代夫的银色沙滩,容易使人觉得这个“人间天堂”显得些许“脆弱”,但达尔文曾经解释过,“这里的岛屿实际比看起来要坚固得多”——它们其实是海底伸出海面的厚重的石灰石,由无数代包括珊瑚虫在内的海洋微生物的骨骼组成,几乎牢不可破。

在日本政府的帮助下,马尔代夫政府2002年在首都马累的周边地区建立起海堤及防浪堤,并明令禁止村民开采珊瑚礁,希望以此增强城市的生存能力。

然而,政府不能控制的是周围海洋的温度,而这恰恰是最关键的问题。健壮的珊瑚礁能够自我向上生长并抵消海平面的升高。但如果海洋温度升得太高,为珊瑚虫提供营养的共生藻类将死亡,从而影响珊瑚虫的生长。通常,这不足以致命,但如果海水持续高温,情况便不容乐观。这在11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次,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海面的温度持续升高,印度洋仿佛经历着森林大火,在某些地方,珊瑚虫的死亡率达到70%。

购地“迁国”应对危机

去年11月,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宣布,为防止海平面上升、民众失去家园,马尔代夫将旅游业的部分收入积累起来,用于购买新土地,安置全国38.6万居民。

“我们是海平面上升最直接的受害者,我们要做准备,”他说,“我不想看到我们的后代变成环境难民。”

目前,马尔代夫旅游业年收入为4500万美元,政府计划每年至少拿出200万美元作为购置新土地的基金。不过,用这些钱购买新土地,可谓杯水车薪。纳希德指出,一些发达国家应当对世界气候变暖承担责任,给予马尔代夫一定资助。一些慈善组织也呼吁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暖以及飓风、洪水和干旱等灾害性天气。例如,英国乐施会呼吁发达国家每年拿出500亿美元帮助贫穷国家建立环境问题应对机制。

对于举国搬往何处,纳希德心中已有几个目标国,例如澳大利亚、印度和斯里兰卡,以及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和基里巴斯。纳希德说,对于马尔代夫来说,海平面上升问题就像是定时炸弹。有关机构呼吁,澳大利亚政府现在就应该制订方案,考虑安置马尔代夫居民问题。

纳希德还表示,他认为更理想的方案是向印度南部一个邦购买土地,例如喀拉拉邦,“目前没有国家说不接受我们”。

背井离乡诸多问题待解

虽然计划购置新地,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纳希德考虑,“例如,如果马尔代夫群岛沉入海底,所有权归谁?如果搬到其他国家,还是主权国家吗?”

“将人口重新安置有可能带来潜在冲突。”纳希德在提到将本国民众转移到印度、斯里兰卡或者澳大利亚时说。当然,对马尔代夫人而言,印度和斯里兰卡可能文化差异要小一些,现在已经有很多富有的马尔代夫人在斯里兰卡买了房子。但是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比如法律等等。

“ 真正的问题就是制度上的,一个国家不可能到另外一个国家去永远做客。”伦敦国际环境与发展学会气候变化小组负责人胡邱表示。基于传统观念,不少马尔代夫人还不能接受购买新土地的方案。当地一个环保组织负责人阿里·里勒万说:“大多数马尔代夫人不愿意背井离乡,到远处居住。我们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我们不愿意到其他国家当二等、三等公民。”

居民卡迈勒听说总统准备购买新家园的计划后表示,像他这样的渔民不想搬到远处居住,“马尔代夫是一个渔民国度,如果改变这一点,我们的‘翅膀’就被折断了。”

目前,马尔代夫35岁以下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是75%,而30%的年轻人吸食海洛因。不少人认为,纳希德政府应当着手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而不是考虑攒钱购买新土地。现年43岁的马尔代夫妇女法乌兹亚·马希尔是7个孩子的母亲。她认为应对海平面上升不是当务之急,“我们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例如犯罪和吸毒”。

还有人指出,受海平面上升困扰的国家不只马尔代夫,孟加拉国、越南和埃及等国也面临着相同问题,因此纳希德的诉求可能会显得微不足道。例如,在未来40年,孟加拉国大约17%的土地面积可能被淹没,导致至少2000万人无家可归。

竭尽全力保卫家园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岛共有居民1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街道两旁建满了房屋,公共场所面积狭小,人们生活十分局促。由于住房狭小,一些家庭只能*流睡觉。于是有人提出修建高出海平面3米的人工岛。

早在几年前,马尔代夫政府就在马累岛附近修建了一座胡尔胡马累人工岛。这个人工岛距离马累岛很近,如同马累岛的“卫星岛”。胡尔胡马累岛建造工程始于 1997年,分阶段完成。岛上没有多少休闲娱乐活动,也没有都市人向往的夜生活。从该岛前往马累岛的唯一方式是乘坐渡船或者快艇。尽管如此,岛上的居民却满意这里的生活,因为逃离了烦人的交通堵塞和人口拥挤。

无论纳希德还是阿斯拉姆都不排除修建人工岛的可能性。“现在国民不是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充耳不闻,就是听够了‘世界末日将要到来’的言论,”纳希德说,“因此我们必须发挥足够的想像力提出积极的建议。”

此外,马尔代夫政府正逐步施行着一些岛屿的“垫高”工程。在这些岛屿上,海滩将被树木及灌木垫高,而中心居民区则将使用垃圾垫高。环境建筑战略方针部门的代理主任阿姆贾德·阿不都拉表示,“如果有必要,我们将离开马尔代夫,但只要有可能,我们希望留下。”(伊*)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國際大毒草,銀膠菊蔓延全台


來源:自由電子報
銀膠菊與其花粉造成民眾過敏,而其超強繁殖力,正進逼台灣各個角落。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國際大毒草—銀膠菊正迅速蔓延全台!根據農委會特有生物中心監測,近年來銀膠菊從高屏地區入侵至大甲溪以北,研究人員憂慮,原本長在路邊與河邊的銀膠菊,由於廢耕關係,恐大舉入侵北部,並進攻中海拔山區。

外表有毒 花粉散播過敏原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黃士元博士指出,銀膠菊被列為對台灣危害力最高的前二十種外來入侵植物之一。它除對生態造成破壞外,還會威脅人體健康,尤其植物外表細微的纖毛具有毒性,且釋出的花粉容易造成人體過敏,引起過敏性鼻炎等症狀。

事實上,銀膠菊不僅是國外花粉重要過敏原之一,農委會毒藥物試驗所公害防治組蔣慕琰也說,銀膠菊外表有毒,碰觸就有危險,在澳洲、印度等國曾發生放養的牛、羊,因此中毒致命的例子。至於我國尚未傳出中毒事件,不過,卻有銀膠菊引起過敏的情形。

黃士元說,我國最早紀錄到銀膠菊是在一九八八年,推測可能是從進口穀物挾帶進來。過去只有在高屏地區看得見,現在台中的大安、清水、沙鹿、梧棲、龍井、大肚、大雅;彰化的福興、芳苑、鹿港、大城等地都可以看得見銀膠菊,且南投、花蓮也有零星分佈。

繁殖力超強 遍地開花

銀膠菊原產南美洲熱帶,生長在海濱開闊及低海拔的荒廢地,國外文獻未見其往山區攀爬,但黃士元調查,南投仁愛鄉九百公尺及高雄桃源鄉七百公尺山區,銀膠菊都能滿地開花,可見得其環境適應性相當強,而他也認為,銀膠菊有潛力爬上一千公尺以上山區。

尤其銀膠菊一年四季都會開花,每五公分就會分枝,其植株可長超過一公尺半,甚至兩公尺,生長繁殖速度相當快,隨著廢耕地越來越多,成為外來種植物擴散的溫床,也為銀膠菊提供了很好的「出路」。

農委會雖然持續監控,但至今尚未提出砍除計畫,墾丁國家公園鑑於其在園區內蔓延,去年自發性清除銀膠菊。黃士元認為,除農政單位努力外,衛生單位也應調查其對國民健康的危害,並提醒民眾注意。過去就有不少不知情的民眾,把銀膠菊當成滿天星摘回家欣賞。

永遠讓老闆先說話!

三則含哲理的有趣笑話!bao大哥提供。 - by Eve 
Corporate Lesson1

當老婆剛剛沖完澡出來,老公正要開始淋浴時,門鈴響了。

在幾秒爭吵誰該去應門之後,老婆放棄了,裹了條毛巾急忙下去開門。
她打開門看見Bob,他的鄰居。

在她還沒開口之前,Bob就說:「如果你把那條毛巾拿下,我就給你$800!」
老婆想了想,就脫下毛巾,赤裸裸站在Bob面前,過了幾秒Bob給了錢就走了。
老婆困惑又興奮她的好運,裹上毛巾上樓。

當她回到浴室老公問她:「剛剛是誰ㄚ?」「隔壁的Bob啦!」她回答。
「很好,」老公說「那他有沒有拿他欠我的$800還我嗎?」

【故事的寓意】
在未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永遠不要輕易自行判斷而造成錯誤,而且還不知道自己有多難堪。
******************************
Corporate Lesson2

有個牧師開車在路上,見到路旁有個修女,便停車主動載她一程。
她進車後便翹起腳來,讓她可愛的美腿從長袍中露了出來。
牧師看了一眼高興的差點讓車子出了意外。在控制車子後,他偷偷摸摸的將她的手往美腿上移動。

修女看了看他便說:「神父,記得聖詩129嗎?」
神父臉紅連忙道歉,他被迫移開他的手。但是他的視線卻離不開他的美腿。在幾次換檔之後,他的手又再次滑向美腿。
修女又說:「神父,記得聖詩129嗎?」
神父又在一次道歉:「對不起,姊妹,肉體是虛弱的。」

到達修道院後,修女下車給了他一個寓意深長一眼就走了。
當神父回到教堂,他急忙拿出聖經想找出聖詩129是什麼。
聖詩129節:「走向前並尋求,再更深入一點,你會找到榮耀的。」

【故事的寓意】
永遠對你的工作保持熟悉,不然你會錯過很多機會的。
******************************
Corporate Lesson3

業務代表,行政職員,經理一起走在路上去吃午餐,意外發現一個古董油燈。
他們摩擦油燈,一個精靈從一團煙霧中碰了出來。

精靈說:「我通常都給每個人3個願望,所以給你們每個人一人一個。」
「我先!我先!」職員搶著說:「我要到巴哈馬,開著遊艇,自在逍遙。」
噗!她消失了。

驚嚇之後,「換我!換我!」業務代表說:「我要在夏威夷,和女按摩師躺在沙灘上,還有 喝不完的pina coladas(鳳椰汁),和生命之愛。」
噗!他消失了。

「好了!現在該你了!」精靈對經理說。
經理說:「我只希望他們兩個吃完午餐後回到辦公室。」

【故事的寓意】
永遠讓你老闆先說話。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G20为何无力拯救世界经济?

來源: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 2009-04-01

本周四,20个主要的高收入和新兴国家(20国集团,G20)领导人在伦敦举行的峰会,似乎势将取得重大进展。但是,衡量成就不仅要以过往表现为标准,还要以“迫在眉睫的紧迫性”为标准。不幸的是,这次峰会将不能达到这一标准的要求。

经合组织(OECD)现在预测,发达国家经济今年将萎缩4.3%,而2010年将陷于停滞。发达成员国的失业人数到2010年可能增加2500万。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萎缩0.5%至1%。这将意味着“产出缺口”(实际和潜在产出之间的差异)增大多达4%。

G20将果敢迎接这些不同寻常的挑战吗?答案是否定的。目前需要的是,整体需求大幅增加,其分布也出现大幅转移,从长期赤字的国家转向长期盈余的国家。在这两方面,进展都将十分有限。

OECD认为,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而自行采取的刺激措施,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将平均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 0.5%。此外,赤字国家的额外需求至少与盈余国家一样多。这种配方不能解决全球失衡,反而会无限期地延长这些失衡。

不幸的是,对于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以及摆脱危机的最佳途径,都不存在共识。美英两国都认为,金融业的过度行为,其根源不仅在于放松管制,也在于盈余国家的大量过度供应,尤以中国、德国和日本(2007年经常账户盈余分别为3720亿美元、2530亿美元和2110亿美元)为甚。但中国和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大陆国家辩称,一切都应归咎于恣意挥霍的赤字国家。然而,中国同时又希望,世界不久将能够再次吸收该国的过度供应。

在上周英国《金融时报》对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精彩专访中,这位德国总理说:“德国经济十分依赖于出口,这不是你在两年内能够改变的局面。”况且,“这甚至不是我们想要改变的局面。” 换句话说:“世界其它地方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吸收我们的过度供应,但请找到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拜托了。”然而,如果对于所有盈余国家的过度潜在供应来说,整体上不能实现这一点,那又会怎么样呢?2007年,上述三个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共计8350亿美元。因此,从逻辑上说,对应的赤字国家支出必须远远大于收入。但在目前,赤字国家已经找不到既有意愿、又有可靠信用的私人借款者了。

如图表所示,这一变化正是这场危机的症结。根据预测,从2007年到2009年,随着储蓄增加和支出削减,美国、英国和西班牙受到危机打击的私人部门将把自己的财务平衡(收入与支出之差)大幅转向盈余。在西班牙,转移幅度预计将达到GDP的11.7%。对此,这些赤字国家的主要抵消手段将是财政赤字的剧增,尽管经常账户赤字不可避免地也在缩小。

依赖于赤字国家私人部门为自己从事不负责任借贷的盈余国家,则展示出非常不同的模式:它们的私人部门财务平衡将很少出现变化,都将保持大量盈余:经常账户盈余高企,几乎总是意味着私人部门的过度储蓄。但是,随着这些国家的外部盈余缩小,它们的财政赤字将有所上升,这部分是由于刻意的政策,但也是经济衰退的自然后果。

因此,随着赤字国家私人部门大幅削减自己的支出,各国的财政状况都在恶化,经常账户盈余和赤字都在缩小。但是,赤字国家预期的财政状况恶化幅度,会比盈余国家更大。除了日本以外,赤字国家的财政赤字也会更大。中国财政赤字预期变动幅度之小,该国2009年财政赤字的小幅水平,以及私有和国有企业部门持续大量盈余,都令人瞩目。这是一个预期(或至少是希望)外部需求复苏的国家。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的情况颇为简单:在根本的结构失衡方面,基本上没有发生调整。尤其是,三大盈余国家的非财政部门预期将继续保持大量盈余。变化(盈余国家肯定希望这是暂时的)在于,国内财政扩张正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私人部门负债过多的赤字国家的需求下降。但私人部门的这种需求下降,也被赤字国家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所抵消。

这不是一条足以持久摆脱当前危机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需要无限期地用财政赤字来抵消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以及在有外部赤字的国家抵消崩溃中的私人支出。除非或直到盈余国家意识到不能这样下去,否则就不能持久摆脱当前危机。可以理解但又愚蠢的是,它们不愿这么做。

那么,需要做些什么?那必须是下一次G20峰会议程上的一个中心议题。鼓励相对较少的国家大肆支出,以至于让它们滑向破产边缘,这样的局面是无法让世界经济得到安全平衡的。答案部分在于改变盈余国家的政策,但也同样在于反思国际货币体系。正如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近期一篇精辟的文章中*)和其他人所主张的,有十分强有力的理由对特别提款权(IMF自己的储备货币)进行规模可观及持续的分配。我希望不久能够再次探讨这一重大挑战和机遇。与此同时,G20峰会主要将对付疾病的短期症状。为全球过度供应这一慢性疾患寻觅更长期治疗方法的任务,仍有待未来完成。

*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Reform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www.pbc.gov.cn/english

译者/和风

達賴流亡五十年的悲哀

來源:《海峽評論》220期-2009年4月號 / 海峽短評 - 夏桐

今(2009)年適逢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率部份拉薩藏族貴族與高僧出亡的五十週年,加以去年京奧開幕前,拉薩與數個藏族居地,同步突發街頭暴力打砸燒騷亂,釀成所謂「314事件」,亦隨即被西方媒體渲染為西藏(人)反抗中國統治的例證,而厚責中國政府違反「人權」,反映出其意在杯葛抵制中國籌備多年的奧運會,但事實上未能得逞,卻很清楚的暴露出海外藏獨勢力與達賴等,充當國際反中打手的真相。之後,特別是在西歐幾個大城市發生的對奧運聖火傳遞儀式的侵擾,則更進一步證明它是怎麼一回事。這些主要因素,使這個問題在今年更具敏感性。西方媒體今年以來,不時報導包括北京、達賴、西方若干國家、以及西藏自治區當局各方的相關發言,不能說沒有預先炒作此一議題,等待「出事」的意圖。這當然引致中共的神經緊繃反應,但這也弔詭的被西方操作成施壓北京須跟達賴取得妥協,來交換藏區安穩平靜的議題。

可以認為,在台灣結束民進黨扁執政所製造的台海緊張情勢後,兩岸關係呈現多年來未見的緩和與正向發展好景,這也是美國朝野政軍各界眾聲稱許的,相對的,所謂西藏問題,其實是達賴與流亡的西藏組織(藏獨)問題,便成為此時可用以困擾中國的一張好牌,不能不打。

本文想指出的是,達賴出亡在外已五十年,現已高齡七十多歲,為對抗北京(中國),他採用「挾洋自重」戰術,其實恰恰最令北京(中國)反感,而無由建立基本互信,致2002年至今兩方已有八次的接觸會談,都沒有任何結果。外界從這些會談的零星報導得知,達賴方面所要求的「大藏區」「高度自治」,一方面是要破壞現行中國的地方行政區域劃分;一方面是要恢復傳統的西藏政教制度,復辟達賴與其高僧貴族集團在藏區的無上特權,否則就是不尊重或毀滅西藏文化與民族。這是中國國家不可能接受的,北京也不可能(無權)代西藏人民接受。而達賴等藏獨領導層焉能不知於此?但彼等仍反覆提出這類要求(主張),實為不想達成協議。那他們在等什麼?

這個「挾洋自重」的達賴與其流亡組織,其實已被洋所挾,洋當然不願見達賴和北京和解,平白失去這張牌,而達賴也就要為洋反中服務半個世紀,不辭勞苦,以彰顯其法王形象,但這只是自欺欺人,有如啞巴吃黃蓮,誠屬悲哀。

美國已神通廣大的把「大寶法王」從西藏運出到印度,現在擺在達賴身邊,以逼宮之勢控制達賴,甚至可能已安排好達賴身後的接班事宜,以維持藏獨的反中傳承。用心深遠。因此,若想要北京不以跟達賴的接觸交手,實為跟其背後的霸權反中制中戰略操作交手,是不可能的。達賴也不可能無知於此。

我們倒有個建議,希望達賴圓寂後還是在中國境內轉世,在取得北京認可後,承襲為國內藏傳佛教堂堂正正法王,專心弘法傳教,將前世冤孽業障就此解脫棄捨,成就漢藏民族的永遠和好圓融,不再為西方霸權阿修羅所制所役,苦不堪言。南無阿彌陀佛。

蔡英文們當審慎抉擇

論反對ECFA的根源來自國際反華勢力
來源:《海峽評論》220期-2009年4月號

雖然歐巴馬政府因需中國大陸協助解決金融海嘯,降低了對台海問題干預的姿態,而肯定馬英九兩岸和解的政策,但「唯美是從」的民進黨卻在二月下旬開始提高聲浪反對馬英九政府準備談判簽訂的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兩岸共同市場」本是馬英九競選總統的政見,當選後履行競選承諾原是民主政治的當然之義,卻遭受民進黨如此之反對阻擾,毋寧是台灣民主政治的怪事。

究其原因,我們發現,民進黨的瘋狂反對,與美國媒體和智庫的放話不無關係,而美國媒體、智庫又與美國的反華勢力密切相關。

二月二十一日,美國《華盛頓郵報》首先刊出報導,引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的說法,認為CECA是「兩岸經濟全面整合的起點,也是兩岸邁向最終統一的必要條件。」而在報導中指出「雖然台灣方面試圖貶低協議的政治影響,中方卻已論及其對兩岸最終統一的重要性。」《華郵》還指出:「馬英九就任後,快速履行其提升兩岸關係的競選承諾,雖然工商團體大力支持,卻引起反對陣營與若干學者的砲轟。」「馬似乎暗示協議的簽署是必然的,但對於簽署協議是否形同承認台灣隸屬中國的問題,卻迴避直接回應。」《華郵》還引述林向愷的說法,認為該協議等同兩岸「實質統一」,和引述洪財隆所說,那是「加深台灣對中國依賴的帶刺玫瑰。」(《自由時報》09-02-22)

二月二十二日起,民進黨就由蔡英文帶頭開始砲聲隆隆,全力反對CECA,雖經馬英九站到第一線親自說明,並把CECA改稱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並且,李非也出面澄清《華郵》的報導,並還原為「兩岸經濟整合並不必然導致兩岸統一,但兩岸經濟整合是兩岸統一的必要條件」。但民進黨的砲轟並不因此而熄火。

對《華郵》的這則報導,我們則有以下的看法。

一、《華郵》一向是美國國務院和中央情報局(CIA)官員「妖魔化中國」私下放話的媒體工具。這則報導是否又是國務院或CIA官員私下放話,我們不能不有所懷疑。

二、李非並不是中共對台政策的官員,並不能代表「中方」,何以《華郵》要突出他的說法,用心何在?再則,李非只言「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兩岸最終和平統一的「必要條件」還多得很呢,譬如,要有強大的中國,要有中國大陸的經濟發達,要有兩岸的和解,要有兩岸人民的交流和互信,甚至要有大陸的民主化,何以只有兩岸經濟整合才是唯一的「必要條件」?

三、馬英九一向講得很清楚,台灣在法理上,當然屬於中華民國,也就是「一中各表」的中國,而且領土主權包括大陸,又何迴避之有?台灣如果與中國無關,何以美國要有「一中政策」,何以前國務卿鮑爾要說台灣不是一個主權國家?

四、為了台灣經濟的發展,兩岸不需要「經濟合作」嗎?希拉蕊為搶救美國金融海嘯,還到北京去說要求中美兩國「同舟共濟」,「同舟共濟」不是「經濟合作」嗎?為什麼美國可以在「一中政策」下,與北京「同舟共濟」,馬英九就不可以在「憲法一中」下,與北京「經濟合作」?

五、老實說,《華郵》是為阻止兩岸和解,而以CECA為終極統一來鼓動民進黨台獨反對馬英九而已。民進黨更是莫名其妙,隨著《華郵》一犬吠影,而百犬吠聲。又置台灣經濟和人民於何地?

三月五日,美國學者沙特在太平洋論壇發表文章,並且以傳統美國「維持平衡、美國主導」的兩岸政策,警告歐巴馬政府要正視兩岸和解對美國利益的損害,而以CECA為「達到高峰」。

在文章中,他說,「外界已看到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與貿易的依賴,顯示中國大陸在經濟方面強化對台灣影響的趨勢,尤其在最近提出的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達到高峰。在外交方面,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有效孤立,讓台灣必須直接尋求中國大陸的允許,才能獲得參與WHO的能力。在軍事方面,台海均勢持續向大陸傾斜,中國大陸多年來大規模建軍,而台灣相對在防衛上支出與軍事準備上顯然不足。」「目前美國與台灣政府都沒有改變路線的意願,寧願強調當前兩岸和解的正面效果以及向中國大陸確保這樣的方向。」所以,沙特警告說,「美國長期以來的目標是『維持台灣區域各方力量的均勢,有利於台灣和美國的權益,以及美國的影響力』,但台海現況為美國這個目標帶來廣泛的挑戰」。「最近發展現況,顯示當前中國大陸擁有對台灣前所未有的影響力,而美國長期以來支持的『台海平衡』這項概念,難再實現。」(《中評社電》09-03-06)

我們早就指出過,韓戰後美國的對台戰略是「以獨制蔣,以蔣制共,以共制蘇」,蘇聯瓦解後則轉變為「不統不獨,不戰不和,以台制中」。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為了台灣經齊尋求大陸市場的活路,而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但沒有「不和」,而促成了就任後兩岸急速的和解,為金融海嘯後,舖平台灣經濟在大陸市場的活路,並且打通了台灣通往國際活動空間的出路。但沒有「不和」,美國就失去了「以台制中」的戰略作用。

沙特「不愧」為美國的中國專家,在世人對兩岸和解均持肯定之際,亦看出美國將在台海失去了「維持平衡,美國主導」的地位了。「維持平衡」其實就是「維持抗衡」,「不和」才會「抗衡」,「抗衡」,美國才能「主導」。可見,美國對台的戰略利益乃在於利用中國分裂和兩岸不和抗衡,而獲取漁翁之利的。

但是,沙特之類中國專家的一廂情願,恐怕只能在「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下落空。歐巴馬和白宮所考慮的問題是全球的高度,而不只是中國問題。美國獨霸全球頤指氣使的時代,恐怕也得要隨中國崛起而有所調整。如果美國不隨之調整,歐巴馬政府在國際間的處境將更為困難。

韓戰以來,美國控制台灣和南韓政治的二條繩索,一曰貿易,二曰軍援(售)。由美國提供市場,才有台灣和南韓的經濟小龍,如有不從則以經濟制裁之。現在台灣對外貿易,大陸已佔百分之四十,美國已相對降低,不如大陸市場,美國對台已減損了經濟的控制力。中共要解放台灣,由美國協防或提供武器,台灣才能對抗大陸,自一九七九年後,大陸不要武力解放台灣,而要和平統一,甚至到胡錦濤,只要「和平發展」,而沒有統一時間表。馬英九又「不獨」,台灣沒有了軍事威脅,又憑什麼要靠美國軍售來軍事「平衡」呢?美國軍援(售)對台灣的控制力也自然降低了。

美國能提供市場代替大陸市場,讓台灣經濟繼續成長嗎?美國能保證和平讓台灣宣佈獨立和大陸軍事對抗嗎?否則,又如何能苛責馬英九為台灣自求多福推動兩岸和解和經濟合作呢?

沙特之類的專家亦當知,「時異則勢轉」,不能一昧的以主觀願望來代替客觀的事實和規律了。

除了《華郵》和沙特,《華爾街日報》也來插一腳,報導「台灣對中國的出口驟減,使得台灣人民對當地加強和中國關係的策略深表懷疑」。「越來越多人不再相信增強和中國關係會強化台灣經濟。」(《自由時報》09-03-11)但是,三月九日,財政部公佈二月份進出口概況,「由於來自中國擴大內需的急單效應,二月底該不至像一月一樣急速衰退,但部分急單也可能三月才會顯現,二月出口衰退數字也不致於那麼讓人怵目驚心」。(《聯合晚報》 09-03-09)由於大陸拚經濟「家電下鄉」,並開放給台灣產品,因此,在衰退之後的台灣面板及家電業又在漸漸回升中。又,由於大陸陸續開放來台觀光,大陸觀光客亦在迅速增加中。雖未達到馬英九預期的每日三千人,但最近已每週破萬了,甚至達到每日兩千人以上,而突顯了台灣觀光設施之不足。《華爾街日報》的「唱衰」,亦將在可見的未來消失。

馬英九的兩岸和解政策還讓一些美國政客失望,據《自由時報》(09-03-14)報導:「馬政府一路傾中,讓美國政界友台人士心寒,甚至有意劃清界線!美國眾議院台灣連線共同主席之一羅拉巴克決定辭去主席一職,他並向『美國之音』表示,當台灣人民決定和獨裁政權合作而非對抗,他對台灣聯線的參與和支持就不重要了。」

原來羅拉巴克的「友台」,是要台灣和大陸對抗,而不是和解,故辭去台灣連線主席。但,希拉蕊到北京卻要與獨裁政權「同舟共濟」,為什麼羅拉巴克不甘脆連美國眾議員也一道辭去呢?

除了美國,日本方面也有人來湊熱鬧,三月十一日,《產經新聞》頭版報導提出警告:「在中國共產黨對台統一戰略不斷挺進,與馬政府在世界不景氣逐漸遭受孤立下,如日美等國不再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台灣終將被中國併吞。」報導指出:「馬政府急著要與中國簽署經濟協定。」報導也指出,馬政府表示:「就算承認『一個中國』,我們的『中國』是『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中國實現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社會公平、軍隊國家化,將來不排除統一。但是「承認『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的國家微乎其微,同時,也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中共政權會實施民主政治,民主台灣和強大的共產中國實現對等的談判是很困難的,國際社會若對此現狀袖手旁觀,不管台灣願不願意,都無法抵抗中國主導的統一政策。目前是日、美、歐積極與台灣締結FTA,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時刻。」(《自由時報》09-03-12)

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國家微乎其微,為什麼《產經新聞》不呼籲美、日率先恢復承認中華民國呢?FTA是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關係,美、日、歐不承認中華民國又如何締結FTA?鼓吹美、日、歐與台灣締結FTA,及尋求台灣突破「一中原則」的「參與國際社會」,只能有如民進黨的「烽火外交」,造成兩岸對抗,而一事無成。

此外,三月十一日,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平沼赳夫接受《聯合報》專訪,表示「日本有些議員質疑馬英九對日立場,對馬政府不表好感。不過經過這一陣子觀察,日本已感受到馬總統努力改善台日關係的誠意。」他認為,只要馬英九「堅守台灣主權的立場原則,不要對中國太傾斜,應會是很好的台灣領導人。」「馬總統過去一直強調的原則,就是與大陸劃出基本界線,除了經貿往來,不碰統一問題。」「恪遵此一原則,堅守台灣自主性與獨立主權的原則,這是美日一直支持台灣,也是日華議員懇談會當初成立支持台灣的精神所在。」(《聯合報》09-03-12)

不知是平沼赳夫的誤會,還是報導的錯誤,日本從一九七二年起就不承認中華民國,然馬英九卻堅持中華民國是一主權獨立國家,而從未承認過台灣是有「獨立主權」的國家,又如何「堅守台灣自主性與獨立主權的原則」呢?由此可見,平沼赳夫的「美日一直支持台灣」,原來是支持台灣的「獨立主權」,說穿了,就是支持兩岸的分裂和對抗。

一百六十多年來,中華民族的慘痛歷史教訓,我們從來不敢寄望於列強的「善意」,只能寄望於自己同胞的團結和奮鬥。在此邁向兩岸和解的歷史關頭,列強國家仍然不願看到中國人的和解和合作。中國統一,八字還沒有一撇,就有這麼多的國際「友人」來擔心和關懷台灣的被「併吞」,不放心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連兩岸經濟合作的CECA都反對。

所以,我們要寄語馬英九,必須堅守競選承諾,堅持兩岸和解和經濟合作,為台灣打開一條生存發展的道路,否則,台灣人民為什麼要揚棄民進黨而選擇馬英九呢?否則,馬英九不僅僅是背棄競選承諾,而簡直是一個政治騙子!

我們最後也要向蔡英文和民進黨喊話,你們究竟要作中國的主人,恢復台灣人也是中國主人翁的地位;還是要作美日分裂中國的走狗,而成為台灣歷史的罪人。蔡英文們亦當審慎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