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国家不强大,形象如浮云

来源:多维评论 / 王梧 2011-02-15

继《人物篇》向世界播出后,由中国政府精心制作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也于近期正式亮相海外。中国国家形象片总制片人、上海灵狮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沈赞臣介绍说,长达15分钟的《角度篇》多角度呈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

目前看来,在两个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确实得到了西方民众的关注,形象片播出后,多家国际主流媒体都刊登了相关报道。然而,从更深一个层面来看,这两部广告片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认同与好感呢?恐怕未必!实际上,在这两部国家形象片制作之初,就有专业人士指出,所谓国家形象归根结底要以一个国家的实力为基础,如果没有国家实力的坚实基础作为后盾,所谓国家形象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此基础上搞国家形象工程,就好像在沙滩上建高楼,随时都可能前功尽弃的可能。

此言不虚!从历史上看,汉唐之时,中国之所以能声名远扬,树立起强盛大国的正面形象,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国力远超世界上其他国家。据可考资料表明,在唐朝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的GDP几乎占到了当时世界的50%以上,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强国!迄今为止,中外人士提到唐朝,无不认为那是一个富强、文明、魅力四射的王朝。再近一些的元朝,元大都的美名之所以能传遍欧洲,四海来朝,也是以强盛国力作后盾。到了清末,因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与闭关锁国,当中国国力落后与西方之后,“东亚病夫”的帽子随机就被戴到了中国头上,中国也成为西方猎枪嘴里的肥肉,一个经济上积贫积弱,文化上愚昧落后的国家形象,一直到今天都刻画在不少对中国缺乏了解的外国人心中。

在国际上,二战之后,日本、德国在国际上何以能摆脱二战战败国阴影,迅速树立起国际形象?其经济发展,国家实力增强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以日本为例,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日本遭受重创,国内满目疮痍,遍地废墟,仅建筑物的毁坏,以当时币值计算,就将近五百万亿日元,占日本国家财富总额的 42%。但经过战后重建,1960年-1970年,日本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3.6%,而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增长16.9%。1982年底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828亿美元,分别相当于美国的35.2%,英国的2.2倍,法国的2倍。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在此过程中日本大量跨国企业的出现,使得日本负面的国家形象也迅速扭转。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韩国和朝鲜这两个国家。据统计数据显示,1960年朝鲜的人均GDP为253美元,韩国为82美元,前者是后者的3倍。此时的朝鲜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国力强盛远胜韩国,这个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典范,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象征。然而到了2004年,当朝鲜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国家实力大幅下挫,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滑的情况下,当朝鲜的人均GDP下滑到只有86美元之后,朝鲜却成了独裁与闭关锁国的象征。而另一边的韩国,却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而成功塑造了新兴经济强国的形象。这里抛开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不提,难道不能说明国家实力是其外在形象的基础吗?

中国情况虽然和其他国家不同,但也摆脱不了这个规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努力,中国GDP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股票市值也为世界第三,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依旧只是一个经济大国,而不是一个经济强国。中国仍然缺少真正世界级的企业、缺少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突出矛盾未能解决,而且这些矛盾如果集中爆发,随时都有可能中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巨大,不同行业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正越拉越大;虽然中国这些年在消灭贫困问题上取得了极大成功,但若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来看,中国还有上亿的穷人。所有这些,都是中国政府必须面临的艰巨挑战,绝非拍几个国家形象片就能改变的现实。


中国宋朝的大诗人陆游曾告诫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对提升国家形象同样适用。假如没有经过“功夫在诗外”的磨砺,那么,改善国家形象恐怕就将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套用现在一句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就是国家不强大,所谓国家形象,不过都是浮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