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三峽大壩之禍福難定

來源:《台電月刊520期》 / 王木木

長江水利工程梗概

在過去的70年間,大陸當局動員了大批科學界、工程界人員,會合了前蘇聯、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各國專家,從事工程規劃、設計研究與諮詢工作;所投入力量之雄厚及工作的繁重在世界工程史上堪稱罕見,雖然仍有不少專家在評估後不贊成大壩的興建,但三峽工程仍於1992年4月23日,在大陸當局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中,根據中共前總理李鵬提案表決通過了「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三峽工程壩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汁坪,壩區總面積15.28 平方公里,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主要由大壩,水電站,通航建築物等三大部分組成。大壩為混擬土重力壩,壩頂全長約2309公尺,壩頂高約 185公尺。水電站分設左、右岸兩組廠房,分別安裝14台和12台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7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6.8 億度(世界最大水力發電廠,發電量等於15座核能發電廠)。三峽工程總投資預計為2039億元人民幣,工程自1993年開始興建,總工期17年,預定 2009年完工。水庫正常蓄水位175公尺(水庫自2003年6月1日開始蓄水,目前蓄水位已達135公尺),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公尺,總庫容達 393億立方公尺。長江三峽工程竣工後,將發揮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遊(三峽大壩壩頂自2005年7月1日起,開始開放予遊客參觀,票價68元人民幣)、保護生態、淨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

三峽大壩工程問題及對環境之影響

贊成工程興建者雖力陳,三峽大壩的興建,可以得到防洪、發電、航運…等效益,惟實際上,三峽大壩可能面臨的種種嚴峻問題,已一一浮現,茲分述如下:

(一)居民遷移安置問題:

根據統計,在三峽工程完工後,淹沒區域將達約全大陸面積的1%,約為一個新英格蘭的面積,這區域內的130萬居民將被迫遷移,移民將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題。移民經費占工程總投資之45%,然而庫區土地資源有限,欲妥善安置好移民,將是一大問題。於是部分人口由大陸當局強行安排,舉家外遷到其他省份居住。後續衍生的謀生、就學、就養…等問題,更為嚴重,居民的不滿及不安,可想而知。根據CNN的報導,2005年6月,中國水利部移民局書記唐傳利承認,在大陸 2300多萬的水庫移民中(不僅限三峽工程移民),有三分之一尚未解決溫飽問題。這是中國官方近年來,首度對水庫移民生計問題,提出全國性的明確數字。

(二)泥沙淤積及水位問題:

三峽庫區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地帶有1302處,在缺乏完善的水土保持政策之下,加上蓄水後水位上升的侵蝕,所引發的地形崩塌、變形,將降低水庫容量及增加水污染,並嚴重威脅居民的安危。

(三)三峽大壩存著崩堤的危機:

大壩因溫差大而產生之垂直裂縫情況嚴重,較大者甚至可伸進去一隻手;有些縫隙在修補後又重新裂開,隨著蓄水量增加,在蓄水到175公尺時,三峽水庫龐大的庫容量,倘若大壩因戰爭或地震而崩堤,則將對整個華中、華東地區產生有史以來最毀滅性的災害。已故中共科學院院士侯學煜先生就曾表示,絕對不能低估暴雨、洪水、地震、滑坡、巖崩等多種災難同時在三峽庫區出現的危險性。

(四)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長江流域水污染造成的災害日益明顯。在2000年,長江水質劣於三類水標準的長度占總長的26%,比1999年上升了5個多百分點,上升態勢明顯,由於沿岸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不足,根本無法達到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尤其重慶人口不斷增加,全市生活污水處理排放量增多,去年底達4億多公噸,而全市僅有3個低處理量的污水處理廠,幾乎所有污水均直接排入長江,而各城市大部分垃圾,向長江傾倒或推棄江邊,都給大壩蓄水後的庫區帶來莫大的隱憂。現今,大陸各城市都在拼經濟,工廠興建蓬勃,許多高污染工業,因先進國家都已負擔不起昂貴的環保費用,而遷廠到大陸,這些工業廢水的污染,必將使長江的水污染更雪上加霜!

此外,三峽大壩完工後,淹沒區廣大,屆時淹沒地區的垃圾和有害物質數量龐大,因此,三峽庫區的清庫工作良窳,將與水質保護及防止惡性傳染病的蔓延等工作息息相關,但清庫的工作並未受到重視,令人擔憂。「即便是一般墳墓的清理也是很難」重慶市疾病預防中心的一位官員說:「水庫淹沒區埋葬15年內的墳墓,原則上都要清走,運到庫外燒了,墳土要翻出來曬四次,最後消毒無害才行」。

清庫的另一項工作是滅鼠,庫區的老鼠很多,特別是在垃圾場,老鼠尤其密集,這些老鼠若不消滅到一定量,水淹上來後,都將往高處跑,屆時庫區陸地老鼠密集度遽增,就可能造成鼠疫。

(五)龐大的文物古跡遭永遠淹沒:

三峽沿岸地形險峻,山川秀麗,古跡眾多,據三峽考古現場的專家表示,水庫蓄水前,三峽地區的文物只有百分之十來得及挖掘,餘下的百分之九十隻有眼睜睜看著被淹沒。我們中國人常以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而自豪,但真正發掘到文物時卻又毫無愛惜之心!中國悠久歷史和輝煌文化的精彩部分,將被長江水無情地永遠地淹沒於庫底之下,誠令人痛心與婉惜!

結論

三峽大壩如此大費周章,就是為了付出自然環境和文化資產的代價,去換更多可供利用的水與電。這正應了毛澤東的名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三峽大壩算是具體實踐此一精神最徹底的展現。

美國華盛頓郵報於2003年6月2日報導,當世界許多國家,包括美國在內,紛紛拆除水壩之際,中國卻耗費鉅資興建三峽大壩。從來只是橡皮圖章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興建大壩則罕有地強烈反對,但當局仍堅持興建。中共前總理李鵬留給後世兩個遺產,一是天安門大屠殺,另一個就是三峽大壩。報導說,中共政權拿人民的生命當賭注已非第一次。50年代後期的大躍進,餓死了3000萬百姓;在農村附近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進行核子試爆;前陣子又賭了一次SARS疫情,還說那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病毒,會自然消失。

而這次三峽大壩的冒險則是更多元,從社會、科學、財經到地質。一位60歲的老農民抱怨,他一輩子就靠果園過活,除了種橘子之外,什麼都不會,如今被迫遷移,只能撿破爛過日子,聞之令人鼻酸!

三峽大壩講述了一個中國經濟開始振興與繁榮的故事,一個公眾的關心與呼籲被置之不理的故事,一個移民的遭遇和命運並未得到充分關注的故事。試想想,為了修建三峽大壩,一百多萬人將不得不離開他們世代居住的家鄉,將不得不告別這魂牽夢繞的山山水水。正像萬古奔騰的長江之水送走了他們的祖祖輩輩,資本主義的勃勃野心和共產主義的狂妄自大結合在一起,把他們這一代送上了輾轉漂泊的旅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