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石油至今还在泄漏,这是美国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來源:【大纪元5月30日讯】
英国石油公司(BP)周六(29日)宣布,该公司尝试堵住墨西哥湾事故油井喷油的最新努力未能成功。这项被称为封顶法(Top Kill)的办法在经过了周五夜间的第三次尝试而无果后被BP公司废止。这对试图堵住漏油油井努力是项严重打击,目前估计事故油井每天向墨西哥湾注入的原油达到12万至19万桶。
根据美国之音的报导,美奥巴马总统对此回应说,这样的情况“令人愤怒和心碎”。他还说,在漏油受到控制,海水与海岸清洁完毕之前,美国政府将不会松懈。奥巴马说,他将承担制止漏油的全部责任,但有关经济损失则由英国石油承担。
顶部封杀失败
英国石油公司的首席营运官道格‧萨特尔说,最新的“顶部封杀”(Top Kill)措施已经失败。该工序是将重液体与废物注入油井内。封顶法原被认为是堵住漏油的一个最佳选项,这项方法中的一个措施包括向油井上方的预防井喷装置反覆泵入塑胶管、高尔夫球等等零碎阻止漏油。英国石油公司首席运营官萨特尔在星期六晚间的一次简报中说,该公司未能用灌注粘稠的泥浆混合体和其他材料的方式堵塞漏油油井。
BP公司营运长萨特斯说下一步的尝试叫做低位海下油管截油装置(lower marine riser package cap),办法将包括锯断泄漏的油管、在其上方放置一个装置截住漏油。目前设备已经在岸上和海床上就位。
他说:“尝试过三天的顶部封杀之后,我们仍无法抑制油井当中涌出的石油。所以现在我们相信该是采用下一个选择方案的时候,就是LMRP,也就是隔水管下部插入总成封帽(lower marine riser package cap)。”
这新的方法包括了试图切除油井破损部位,然后用闸门来遏制漏油。萨特尔说需要花四天的时间来完成,但他说无法保证会成功。
破坏环境惹民怨
美国政府官员估计,从4月20号油井发生造成11人死亡的爆炸以来,已经有7千万升到1.5亿升的石油涌入墨西哥湾,并且流到路易斯安那州的沿岸地区。
泄露的原油正在破坏环境。英国石油公司先前用过其它的方法来试图阻止原油泄露,包括在漏油处上面盖上一个巨大的封闭箱,以及用一根管子将油吸出来。
在受影响地区以及互联网上,民怨沸腾,媒体也发出尖锐的批评声。萨特尔承认他很担忧。
萨特尔说:“无法让油井停止涌出原油或者是我们至今尚未取得成功的事实,吓坏了每个人。而我们已经投入无数的资源,并且从世界各地、政府部门以及石油业界延请最好的专家。从一开始我们就试着告诉大家,我们是多管齐下。我们同时采行多个选择方案,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个将会成功。”
沙特尔说,最大的挑战是爆炸发生在1,500米的深海底下,而所有的演练都没有在那么深的地方实行过。
英国石油公司同时在进行一项长期解决方案来阻止漏油,包括了钻一口所谓的减压井,不过专家们说这项工序可能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人们也批评美国政府做得不够多。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代表玛丽‧兰德里少将说,她对于顶部封杀的失败感到非常失望。她说政府正在积极努力来停止漏油造成的影响。
她说大约170公里的海岸线已经被污染。她同时也警告该地区同时也进入了飓风季节,而这将会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來源:《紀元論壇》2010/05/28
作者:陳破空
今年3月26日深夜,一艘名為「天安艦」的韓國軍艦,突然發生爆炸,船體斷裂沉沒,46名官兵葬身大海。這是韓國海軍史上遭遇的最大一起災難。
事發時,該軍艦正巡弋在南北韓分界線附近,韓國一側水域,事態因而高度敏感。韓國方面展開調查,姿態謹慎,取證慎密,過程中,不輕易猜測,更不輕易下結論。調查歷時兩個月,結論才逐漸明朗:「天安艦」系遭北韓魚雷攻擊沉沒。
這個由多國(包括中立國瑞典)專家組成的「民軍聯合調查團」,提供了直接證據:在事發現場蒐集到的魚雷螺旋槳,與北韓魚雷設計一致,電動機內部手寫的韓文數字、字樣,也與北韓魚雷標誌相同;船體上留下的火藥痕跡和腐蝕劑,與北韓魚雷成分一致。間接證據則包括:事發前2、3天,北韓若干小潛艇忽然離開其部署位置並消失,事發後2、3天,這些小潛艇才又回到原有位置,而同期,周圍國家潛艇都保持在既有位置或其附近水域;襲擊成功後,有北韓軍隊司令獲得晉陞,而襲擊證據敗露後,又有北韓國防高官被免職。還有狀況證據:2009年,北韓從中、俄等國增購了水下無線電設備,並將其水下特種部隊的訓練猛增了4倍……
北韓方面,矢口否認韓國的指控,並威脅,若遭制裁,將發動全面戰爭。面對北韓威脅,韓國政府照樣發布了針對北韓的制裁措施:全面中斷南北韓之間的貿易及交流、禁止北韓船隻進入韓國海域、點明北韓頭目金正日要對事件負責,要求北韓道歉。除了啟動經濟制裁,韓國似無意展開軍事報復。依常識,任何一國軍艦遭他國擊沉,該國都會視之為戰爭行為,而動用軍事手段,予以報復。然而,韓國,卻自有其難處。
在朝鮮半島,與韓國對立的,是一個流氓政權──金正日當局。該政權對抗人類,正處於內外交困,內陷經濟崩潰,外陷國際孤立,卻挾其飢寒交迫的民眾為人質,對鄰國和國際社會大施核訛詐。金正日自恃手中擁核,狂言「不惜讓朝鮮半島陷於火海」,動輒要來個玉石俱焚,韓國自然畏懼三分。
若論戰爭,撇開他國不言,僅兩韓交戰,論人力、裝備、經濟後盾,北韓並不占上風。但,北韓一窮二白,至多被打回到石器時代;韓國繁榮昌盛,如遭戰火,代價不堪設想。打爛北韓,就如打爛一個泥罐子;打爛韓國,則如打爛一個金罐子。故,韓國對北韓,猶如秀才見到兵,君子逢小人。講理的,遇到不講理的;要臉的,遇到不要臉的;要命的,遇到不要命的。
而在外部,北韓的背後,還有一個龐然大物──中共政權,長期為金正日政權撐腰。就論「天安艦」事件,如果北京事先知情,等於縱容或慫恿金正日發難,無異於同謀;如果北京事先不知情,則說明北京已經無法控制平壤。今日北韓之惡,乃中共養虎遺患。可以想見,如果沒有中共的保駕護航,北韓獨裁者金正日,恐早如伊拉克獨裁者海珊一般,被推翻,被送上斷頭台,身首異處。
北韓與中國,目前,屬於同一制度,號稱「社會主義」,實際是封建專制主義。可見,社會制度的形成,並非「國情」、「特色」等幾個詞彙所能解釋,社會制度,反映政權本質。與民主制度對應的,是文明政治;與獨裁統治對應的,是流氓政治。
作為無賴政權,無論北韓還是中共,對國內民眾耍無賴,也對國際社會耍無賴。道德、正義、規則……這類文明詞彙,在平壤或者北京的獨裁者眼裡,通通不存在。平壤公開耍流氓,北京暗地裡耍流氓,往往一唱一和,天衣無縫。
當「天安艦」事件調查報告公布後,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洲、歐盟、北約等,都嚴厲譴責北韓。但中南海的態度,依然不冷不熱,要求「各方保持克制」,聲言「要看到確鑿證據」。可以斷言,厚黑成性的中南海,永遠不會承認它能「看到」任何「確鑿證據」。
「天安艦」沉沒不久,中共禦用「軍事專家」,就在假裝分析了「內部爆炸、礁石碰撞、水雷爆炸、魚雷攻擊」4種可能性之後,搶先得出結論:「內部爆炸的可能性比較大。」其中深意,耐人尋味。
如何應對「天安艦」事件?各國都說中共的角色很關鍵。對中南海而言,看似夾在兩韓之間的兩難問題,實際卻是從中漁利的「天賜良機」。如果北韓有求於中共,中共則可繼續利用北韓,打「朝鮮牌」,刁難文明世界,藉以掩護中共人權迫害;如果韓國有求於中共,中共則可藉機敲詐,離間美日韓同盟,削弱國際文明陣營。即便最後,中共勉強認同「制裁」北韓,也一定會討價還價,對國際社會要價不低。
多國表示,「天安艦」事件不解決,「6方會談」不能重開。唯中共卻要求將「天安艦」事件與「6方會談」分開。原因在於,「6方會談」由北京主導,中南海圖謀繼續操盤,玩弄國際社會於股掌之間。
中共橫阻於前,韓國投鼠忌器,只好將事件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交由國際社會仲裁。這是韓國的無奈,也是文明世界的無奈。火苗在平壤,禍根卻在北京。獨裁政權一日不除,國際社會一日不寧。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
來源:http://blog.udn.com/tripc/4079179
富士康的12連跳,震驚了世界,而最新的狀況是北京政府指示淡化,富士康調薪安撫員工,然後不管那裡,都建議富士康要調整管理辦法,多點軟的,少點硬的。但旅人認為,這些建議都只是隔靴騷癢,根本就找錯了方向。
富士康要真正解決這問題,是要進行企業或集團轉型才能解決的,但郭董會這麼做嗎?我要很悲觀的說...不會。
其實郭董的問題也是台灣很多代工廠的問題,只是鴻海做到最大而已。從營運的角度來看,鴻海雖然名氣很大,但其實蠻失敗的,錢賺的那麼痛苦,犯得著嗎?
我不會否認鴻海的管理極其精密和扎實,但鴻海的問題在於,不是底下沒有人才,而是領導本身自己沒有本事想出容易賺的方法,卻要底下的精英把腦力花在怎麼去省成本上,然後把最有利潤的部份讓給了蘋果和其它歐美大公司,旅人實在是感到很不值。
台灣現在老一輩的集團管理人,腦子裡的正統經營思想就是賺錢本來就是辛苦的,然後自己辛苦打拼,省吃儉用成長了起來後,也萬年不變的用這種思路去經營企業,你把蘋果,鴻海當成個人後,你就會發現,像不像是一個年青金領和一個長工? 金領吃香的喝辣的,照樣渡假過好日子,但長工天天省吃儉用的過日子,幫金領做的所有東西,他都分不到多少,只能賺一點點的打工費而已。更糟的是,他為了要滿足金領的要求,他全家都被他逼的去用最辛苦的方式,來節省開支。連他自己讀了哈佛的博士兒子,都只能回家幫他研究,怎麼節省開支。
這樣子對嗎?當然不對,郭董在台灣享有很高的聲望,但我卻是完全的不能認同,因為他把整個台灣產業拖累了,以代工而沾沾自喜,消耗了台灣巨量的高級精英,卻只有一點點利潤。
不要說我講的不對,請去計算下鴻海集團下的人力資源和素質,然後去比比美國的蘋果或是谷歌,你看看有沒有太大差異。我雖然沒有數字,但按我看鴻海的規模,資源素質和數量,絕對不會比他們差,應該是有過之而不及。但怎麼平平是人,但結果卻天差地別?
別人的高級人才,上班跟渡假一樣,鴻海的員工,上班跟坐牢沒差別,怎麼會這樣子呢?
其實我只講郭董,並不公平,我所知道的台灣企業主,尤其是代工業的,有很多都跟鴻海一樣,都消耗掉了大量的台灣高素質人才,但產出卻都是利潤極低的血汗錢。
我在這篇博文裡直指郭董,只是因為他是代表性人物而已,並非全台灣就只郭董一個企業主有思維上的問題。
和郭董相對的,我要推崇宏碁的施振榮。他一手引領了宏基的轉型,讓台灣自己的品牌,在資訊產業裡有了一個極高的地位,也創下了宏基的全球品牌價值。
台灣的產業應該多跟施先生學習,而不要去學習郭董。吃苦耐勞是工業社會的習慣和思維,在知識產業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趨勢時,台灣地小人稠,根本上就要朝這路子走,像鴻海這類的集團或企業,完全不應該成為台灣中小企業的楷模和學習對象。因為,學做工人有什麼好值得稱道的。
恕我不客氣的說句,郭董不過是把工人做到最大而已。他把整個集團企業營運的像個大工人,還把一堆人才拖累到這種低階生產層級裡,是很錯誤的示範。政府如果有遠見,就不要再去吹捧鴻海,而是要把鴻海定位在最不該學習的集團和企業才對。
台灣不該再以做工人為榮,不該再以吃苦耐勞為驕傲。台灣要像歐美或是韓國,以如何運用腦力,在保證自己美好生活的前題下,賺到最多的利潤,好讓自己過好日子為目標。
今天台灣的經濟危機,固然有陳水扁之流的糟糕領導,但台灣產業現在領頭者的思維可能也是另一個問題。他們自己不懂得如何轉型,也不會動腦袋或是有冒險精神去創造知識產業,引領集團轉向有高利潤的知識型集團,只因為他們怕。
但這種怕,是有可怕效果的,因為他們規模做大了,反而降低了台灣的競爭力。
事實上,郭董不要成功比較好。他本人的經營能力太好了,讓鴻海成功了。當然,不止郭董,一堆只做代工業的老董們也一樣。
但我想,他們是不是應該要為台灣後代的子孫找條路,讓台灣人能多賺點錢,不要再過苦日子,不要再以過的像頭牛一樣為驕傲或是目標?我們能不能像谷歌或是蘋果員工一樣,過的腐敗一點,然後讓別國家的人過的像鴻海集團的員工一樣?如果台灣多點這種思維的企業主,那未來台灣才會真有希望。
所以我在開頭就說了,如果鴻海領導自己不去思考要把整個鴻海集團向知識型產業轉型,富士康是沒法子改變的,因為不用這種極端的制度,是榨不出低成本的,這就是在最大工人頭子的思路裡所得到的結果。
所以,我心裡真的想跟郭董說,“是不是要考虑轉轉型?冒冒險?“
來源:【多維新聞】 2010-05-23
撰稿:高山
流亡海外的西藏精神領袖十四世達賴喇嘛本月十八日在美國愛荷華州(Iowa)接受多維新聞的獨家訪問,詳細講述了他對西藏流亡運動的看法,并就“西藏流亡政府”這個普遍被使用的稱號給予了一個新的解讀,更就大藏區的概念和西藏流亡運動的訴求做了更為清晰的說明。
達賴喇嘛是在訪問北愛荷華州雪松瀑布市(Cedar Falls, Iowa)期間,專門安排這次訪問和對談的。就“西藏流亡政府”這個稱號,達賴喇嘛在對談中主動強調這并不是他們的正式官方稱謂,主要是媒體,包括印度和其他媒體在介紹他們的工作時所使用的名稱。他們的行政管理機構,就只是指針對在中國境外的十五万名藏人的行政管理機構。当多維新聞再次追問達賴喇嘛“是否認為他的政府正在流亡中”的時候,達賴喇嘛非常清晰的回答說“不是!”事實上,在不少的官方印刷刊物中,流亡政府的稱號都是普遍存在,包括在他們北美的辦事處中派发的中文刊物,就明確印有“流亡政府”的字樣。根据他的幕僚所說,這是達賴喇嘛第一次如此清晰明確的對“流亡政府”的說法做了一次澄清,將必然改變整個流亡運動的发展方向。但從多維這次訪問之后所理解的,這應該是達賴喇嘛對流亡在外的藏人就他的“中間路线”所做的更明確的一种引導,也是他自己對與中國关系发展的長期變化中的一個关鍵環節。
在訪問中,達賴喇嘛非常強調他的立場主要是針對如何保護藏傳佛教和藏族文化,他的任何訴求都是非政治的。但他抱怨說,全世界都知道他并非在爭取西藏的獨立,但中國政府卻仍然指責他在推動西藏的分離活動。他認為,“西藏物質生活落后,每個藏人都希望現代化。繼續作為像中國這樣富裕國家的一員,從物質发展的角度看,符合我們的利益。”然而,不少的共產党官員,他們“以狹隘的眼光來看待西藏獨特的民族意識,包括藏傳佛教的信仰,這是分離的根源。”他舉例十多年前在西藏任党委書記的陳奎元,就曾經在內部的會議中提出,“西藏從中國分離出去的最終威脅是藏傳佛教信仰。”自此以后,西藏的教科書中就減少了有关西藏文化和藏傳佛教的內容,藏學所教的就只是文法。達賴喇嘛重申,在印度存在著不同的文字和文化,但都没有出現分離主義,這不會是西藏從中國分離的動因。然而,就是這种“狹隘的眼光”讓他擔憂西藏的文化和信仰受到破壞,所以必须進行保護
在大藏區的問題上,達賴喇嘛并没有過多地強調這個概念的政治意義。他認為,這并非是一种對土地的要求,而是針對如何讓散居于各個地方的藏人“能夠享受到同等的待遇和權利”。他說,“讓所有的藏人,都被視為一個整體的西藏民族,這是憲法所認可的。”他特别強調,中共最近的第五次西藏工作會議的成果和溫家寶總理在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說明,這都讓他們“非常高興”。当多維繼續追問在這個所謂的大藏區設立最高的行政管理機構,是否負責大藏區的政治決策時,達賴喇嘛認為只要“中央政府承認有問題需要解決,接著展開認真的討論”,就可以了。每当談到這种更為細致的問題時,他都強調关鍵的問題是民族、文化和宗教。他不斷強調西藏問題不是他個人的問題,他對中央政府没有任何要求。他更指責中央統戰部没有認真面對西藏的問題,往往將西藏問題說成為只是如何處置達賴喇嘛個人地位的問題。他在對談中多次重申,他非常認同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對處理西藏問題時的客觀和寬容態度。
針對他在八十年代開始提出的“中間路线”,達賴喇嘛明確說在過去對流亡在外的藏人進行過四次的民意調查,絕大多數藏人都認同他的觀點,因此他并不擔心這項政策將出現轉折。但他也明確表達包括藏青會成員和一些歐美的個人和小团體并不認同他的這种路线,而是要求西藏的徹底獨立。中國對其持續的指責,仍然將他定性為分離主義,讓不認同他“中間路线”的人有更多的借口來批評他的立場。但始終因為有足夠的人支持他的“中間路线”,所以達賴喇嘛不認為在他圓寂之后,這項政策將出現變化。特别是在2001年之后,流亡藏人的政治領袖已經是透過選舉產生,這也讓達賴喇嘛相信“中間路线”的延續將有所保證。
在訪問的過程中,達賴喇嘛多次表達對中國历代領導人的認同。他多次提到胡錦濤和溫家寶,對胡錦濤就新的形勢做出相應政策調整表示讚賞,就溫家寶最近发表有关對胡耀邦懷念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實事求是精神更為欣賞。他透過自己親身的感受,對五十年代中國共產党的多位領導人表達了“同志式”的認可。他認為,当時這些領導人對國家和人民的無私奉獻,以及他們的“革命精神,是我覺得真正需要的”。但對于今天中國共產党干部的腐敗,和一些官員對西藏情況的狹隘觀點,達賴喇嘛的批評并没有任何保留
從這次訪問以及近期的言論看來,達賴喇嘛以及他的隊伍就如何面對西藏的前途,明顯將焦點瞄准在漢藏人民之間的关系上。這可能是一方面因為他與中共的談判并没有取得太積極的進展,令他對目前情況感到無奈和沮喪。另一方面,也符合他從提升漢藏兩個民族對目前現實的認識的要求,也就是從精神層面化解很長一段時間的“誤解”和冲突。達賴喇嘛相信,由于西藏問題已經不是一個獨立與否的問題,更不是如何獨立的問題,因此中共不應該持續以猜疑的態度對待他。在他的言談中,區别對待中央政府的政策、中國一般官員的行事作風、以及祈求漢人,特别是其中的知識分子,能夠扮演一個更為重要的角色,都明顯是他所追求的結果。從他對中國历任領導人的熟悉和評價,證明了他比較注意中國政治的发展和變化。
達賴喇嘛強調,中共必须接受西藏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只有在承認這种事實的前提下,一起努力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問題才可能化解。如果說他對獨立曾經有過任何奢望,今天,我們已經無從在與他的對話中找到一點蛛絲馬跡。相反,他極力強調保護藏族文化和藏傳佛教,而對任何有政治意涵的議題,他都采取回避的態度,反映了他的思考所在。
從過去一段時間的发展看來,達賴喇嘛已經從一名純粹為了“西藏解放”走訪全世界的政治人物,轉變成為一名推廣合理精神生活的智者,針對全球所面對的各种精神挑戰发表意見。在愛荷華州的一次集會中,不少于五千名聽眾熱烈歡迎他的演說。對于他的一言一行,“信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對于西藏問題,這已經成為達賴喇嘛自己所界定的人生目標的第三順序。他說,只要藏人繼續要求他的服務,他將義不容辭的替他們說話。但他的第一人生目標卻是人類社會的良好发展以及人性的問題,而第二目標就是希望能夠讓各种宗教思想更為团結,避免各种以宗教名義而发生的暴力冲突
中國人口眾多,達賴喇嘛希望在他第一人生目標中有所作為,以及在中國社會的和諧发展中有所貢獻,應該是他的奮斗對象。就以目前中國頻頻发生的社會暴力事件來看,如果他的“楊枝甘露”能夠讓暴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無疑是一舉兩得,不僅減少了這個地球的“溫度”,還在漢人心目中樹立起了一個極好的榜樣。對于他的第二個目標,如果將中國對統一的堅持、和對任何分裂國家行為的無尽敵視,比喻為達賴喇嘛所描述的宗教信仰,如何防止它和達賴自己的各种政治信仰產生冲突,正是考驗這位尊者智慧的機會。当然,能夠化解這种已經存在多年的冲突,也就是他人生第二目標。無疑,這兩個目標的順利完成,他的第三個目標自然水到渠成,不在話下。
趁著天氣晴朗,連續幾晚趕著清洗、整理秋冬厚重的衣服,翻箱倒櫃,看見Alex二個月前泰國出差,特別撥空到ZEN百貨公司內的NaRaYa專櫃買的曼谷包,它們還靜靜躺在櫥櫃中,ZEN卻已經被一把火給燒了。
每天埋首生活中,以為日子過的平凡,世界卻正在急劇的轉變。歐洲的金融危機可能導致歐盟解體;中國16省洪澇成災;泰國紅衫軍的和平抗議演變為內戰;南韓天安艦3月26日爆炸沉沒至今,南北韓的火藥味越來越濃;墨西哥灣因美國油井平台爆炸漏油,造成嚴重的生態浩劫;日本九州爆發嚴重的豬牛口蹄疫...
很難想像 ─ 孩子公園玩累時,靠在我懷裡歇息;假日,好吃的寧兒問「中餐吃哪兒?晚餐吃啥?」;與朋友們無憂無慮的歡樂餐會;家庭聚會,慈祥的雙親忙著分派玩具、吃食,姐妹兄弟閒適話南北,孩子們滿屋子跑著玩;逛街購物,在灑滿陽光的窗檯的餐館裡啜飲咖啡...這些日常活動會是奢侈、會有困難?!
我想我是幸福的,應該非常滿足。希望所有的動盪趕緊靜止下來,讓老人享受安寧的生活;讓小孩健康快樂成長;讓社會的中堅只為挣得舒適生活而煩憂...只要這樣就好!
忙碌的五月 ─ 案子仍舊趕,週六、日得上Java,人乏透了。月底電腦課剛好結束,決定丟開一切,帶孩子日本關西玩一趟。
年輕時旅行,不懂得「隨緣」的意境,有太多的「必需」、有太多的「一定」,雖然盡興,但行程趕的緊湊又忙碌。年紀大了,衝勁已經消失,這趟關西行,除京都、及環球影城計畫早早出發、晚晚回,其餘幾天就隨意的逛、悠閒的吃吧!
關西行程在去年遊東京回台後就計劃下的,研究了最一般的『京、阪、神』玩法,與孩子同行,捨棄『神戶』,改到『奈良』餵鹿。捨棄『神戶』,等同於放棄拜訪美麗的『姬路城』,雖然有些捨不得,但五天根本無法玩透關西啊!留些遺憾,作為再訪的藉口也好。
六月的腳步近了,期待這一趟關西充電旅行...
來源:【多維新聞】2010-05-18
作者:寒竹
5月16日,廣東佛山再度发生慘案,一名男子連續砍傷六人(一人因傷勢過重,次日不治)后跳樓自殺。這是一個多月來中國发生的再一起起濫殺無辜的慘案。筆者在陝西南鄭縣发生屠殺兒童慘案的第二天,曾寫了一篇題為“中國媒體的民粹主義正在釀就社會災難”的文章,文中這樣談到:“要真正阻止殘殺兒童的暴行在中國再度发生,不能僅僅靠政府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因為無論怎樣嚴密的措施都無法防止存心施暴的狂徒。因為無論怎樣嚴密的措施都無法防止存心施暴的狂徒。暴徒如果無法在校園殺人也會在大街上殺人。要真正防止這种慘案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媒體真正公正客觀地表達社會大眾的真實態度,對這种濫殺無辜、慘無人道的暴行進行譴責。中國媒體應該停止用民粹主義來制造新的社會災難。中國的輿論界必须要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同聲譴責殺人凶手。‘千夫所指,無疾而終’是中國寶貴的古訓”。此文尚未公開发表,前天廣東佛山的的殺人慘案就印證了此文的觀點。
中國社會究竟怎么了?為什么會在短短的几十天內发生如此密集的校園殘殺慘案?筆者以為,尽管這些殺人狂徒有各种不同的社會遭遇和不滿,但真正把這些遭遇挫折和充滿憤懣的人變成殺人狂徒的卻是中國的媒體,包括政府的平面媒體和民營的網絡媒體。這里,不是指中國媒體報道這些消息的行為導致了連鎖反應,而是指中國媒體在不斷地用民粹主義制造殺人狂徒。
3月23日福建南平市的鄭民生砍殺小學生慘案发生后,中國的一些知識精英不是按照文明國家的反應去直接地分析凶手個體的犯罪心理,去譴責凶手慘無人道的暴行,而是沿用從文革中繼承下來的階級斗爭意識形態,去深挖凶手背后深厚的階級根源。中國的主流媒體几乎没有一篇義正言辭的評論來譴責這种殘殺兒童的暴行,反而轉彎抹角地把對凶手暴行的譴責轉為對社會的譴責。而各大網站選擇登載于首頁上的博客几乎過濾掉了所有正面譴責凶犯暴行的文章,而專門選擇性地登載把凶犯責任轉化為社會責任的文章,由此構造出一种“虛擬的社會共識”來誤導整個社會。按照中國媒體這些具有濃厚階級斗爭色彩的意識形態來分析,殘殺學生和幼兒的凶手只是一個表面現象,社會巨大的不公和尖銳的社會矛盾冲突才是這些慘案的本質。這些教授和研究專家的反思彎來繞去只想說明一個問題,這就是校園慘案之所以不斷发生,本質上是由于整個社會的巨大不公和尖銳矛盾所導致的。《新京報》在5月14日的一篇評論非常具有代表性,這篇文章的標題就是“終結校園悲劇:讓每個公民有講理的地方”,竟把凶手殘殺兒童的原因歸結為無處講理,這哪有一點尊重事實的風格?這几起校園慘案中的殺人凶手中有哪一位是因為有嚴重冤屈而無處講理才冲進校園殺人的?中國的意識形態專家們能夠在這几起校園慘案中提出哪怕一丁點能夠站得住腳的基本事實嗎?難道僅僅是意識形態上的推演就能夠拿來作為具體個案的總結嗎?遺憾的是,這已經是中國媒體的現狀!由于民粹主義的思潮主導著媒體界,而媒體界則壟斷著中國社會的話語權,這种包裹著階級斗爭內核的民粹主義事實上綁架了整個中國社會。從某种意義上說,這一系列殺人慘案的凶手,就是被彌漫在中國媒體界的民粹主義催生出來的。
民粹主義的學者和媒體把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校園慘案說成是中國社會巨大的不公和尖銳矛盾所致,既不符合這些殺人狂徒的個人現實境遇,也不符合中國社會近几十年发展的現實。不錯,處于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目前確實存在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社會矛盾也確實尖銳,但是,這完全不能構成這些殘殺兒童凶手的犯罪理由。從最近這几次在學校和幼兒園砍殺無辜兒童的凶手個人情況看,基本都是殺人者個人在感情或工作中遭遇到挫折而走上了極端,而很難有充分事實說明這些殺人凶手是遭遇了嚴重的不公待遇。另一方面,即使從整個社會矛盾和社會不滿的程度來分析這些校園慘案,也完全缺乏事實根据。中共建政后的前三十年,由鎮反、反右、三年饑荒、文革所引起的社會矛盾和不滿遠遠甚于現在,為什么在那個時候没有集中出現這种砍殺幼兒和學生的現象呢?如果說是因為那個時候鎮壓嚴厲,那么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今天這些殺人狂徒不是都抱著一死的決心嗎?為什么那個時候没有產生這种不怕死的殺人狂徒呢?事實上,今天的社會大眾再有不滿,也難以比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人們眼看著身邊人餓死時產生的不滿情緒,再憤怒,也難以比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被批斗的5千万階級異己分子親屬的憤怒,但為什么在社會有了巨大進步的今天,這些人卻會抱著寧死的決心來濫殺無辜的兒童?顯然,這种社會不公論無法解釋濫殺無辜的真實原因。
問題還不在于這些民粹主義的反思不符合事實。更為嚴重的是,由中國媒體渲染出的這种以粗陋的階級斗爭為內核的民粹主義不僅是錯誤地分析了這些慘案发生的原因,而且是進一步不斷制造新的殺人狂徒,這才是最可怕的。
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總是會有一些人因為不同原因而遭受挫折或失敗,總是有一些人對社會充滿憤懣,這本來是一個普通常識。但粗陋的階級斗爭意識形態的可怕性就在于,它必须要把這些遭受挫折的失意人塑造為被壓迫、被剝削的冤屈者,否則這個意識形態就不能成立。当社會革命的條件具備時,這些社會中的失意者、失敗者就會在這种階級斗爭意識的感召下加入到革命浪潮中去,用槍杆子和大刀推翻整個社會;在一個社會不具備革命條件時,這种階級斗爭意識形態就會在民眾中塑造一些受階級迫害的悲壯形象。当這种“被迫害情緒”四處泛濫,一些神經脆弱者無法控制自己的被迫害情結,但又革命無路,就會把屠刀揮向無辜。而一旦社會出現了濫殺無辜的現象,用現代語言包裹了的階級斗爭意識形態又千方百計地給這种濫殺無辜尋找社會理由,由此進一步給下一個殺人狂徒提供了道德勇氣。
從法律和道德的角度分析,中國媒體表現出來的意識形態偏執既嚴重缺乏法律意識,也突破了人類社會基本的道德底线。当一樁殘殺無辜兒童的慘案发生時,如果社會的知識界和媒體不從法律和道德角度去譴責殺人凶犯的暴行,反而把這些暴行歸之為社會矛盾,等于是在瓦解整個社會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規范,是在鼓勵新的殺人凶手出現,是在對被害人靈魂進行褻瀆,是在被害者親屬的心靈創傷上撒鹽。眾所周知,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发生的任何一起刑事犯罪案件都有其社會根源,没有任何人會否認這一點。没有人生下來就是小偷,生下來就是強盜,生下來就是殺人凶手或強奸犯。但是,無論每一個社會的現實和背景如何,每一個人都是自己行為的主體,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是基于自由意志,因此每一個人必须為自己的行為負全部責任,這是人和動物的一個重要區别,也是現代文明的一個基本共識,由于這個共識,每一個國家才會制定刑法,才會有刑事審判和監獄。中國媒體在一系列校園慘案后表現出來的荒唐邏輯,即使是西方最最左翼的媒體也會自嘆不如。
近几年來,隨著中國社會進一步自由化和市場化的发展,知識界和媒體界反抗市場化的民粹主義越演越烈,甚至把過去的階級斗爭理論再度用民粹主義的語言包裹起來注射到社會上一些遭受挫折的人身上,給這些失意者濫殺無辜提供一种毒品式的道德勇氣。中國媒體在楊佳案上表現出的民粹主義狂熱實際上早已預示了今天幼兒園和學校里的慘案。
從某种意義上說,正是中國媒體在楊佳案中表現出來的強烈民粹主義情緒种下了最近這一個多月來校園慘案的种子。
說媒體制造殺人凶手,有很多中國的媒體人可能不服氣。有的人可能會說,明明是社會的不公和殘酷現實制造了今天的校園殺手,為什么要說是媒體在制造濫殺無辜的凶手?我想這個問題跟恐怖主義的問題相似。襲擊美國世貿中心的恐怖分子和襲擊俄羅斯地鐵的恐怖分子是誰制造的?從大的范圍看,当然和國際社會的不公平和民族矛盾有关系,但誰也不能否認這些殘害無辜貧民者是極端的恐怖主義者,也没有人能否認恐怖分子是狂熱的宗教原教旨主義和狂熱的民族主義直接制造出來的。被注入了階級意識、种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毒素的人跟被注入了毒品的人一樣,會陷入一种瘋狂的亢奮狀態,他們自以為是在替天行道、自以為是在向撒旦抗爭、自以為是在以身殉道、自以為濫殺無辜可以彰顯社會不公。在這种虛擬的道德勇氣支撑下,作出任何瘋狂的行為都覺得心安理得,這是絕大多數恐怖主義和濫殺無辜狂徒最直接的心理根源。
有的人可能會說,這些殺人狂徒可能根本就不看新聞,更不懂什么階級斗爭、什么民粹主義,怎么能說是媒體給這些人注入了什么階級斗爭毒素呢?這個問題涉及到媒體對当今社會意識的巨大主導作用。在当今社會,隨著媒體,特别是網絡媒體的日益发達,社會意識越來越被媒體所影響和主導。媒體通過各种有選擇的新聞報道和有選擇的評論文章把自己的傾向性在社會中大力傳播,非常容易在社會中形成一种“虛擬社會共識”,而這种“虛擬社會共識”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社會大眾。一些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或許能保持自己思想的獨立性,但更多的一些人卻會誤以為這种由媒體形成的“虛擬社會共識”就是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真實想法,于是在從眾心理的支配下被媒體所裹挾和引導。以階級斗爭為內核的民粹主義狂潮近年來在中國的泛濫就是由中國的主流媒體所引发,而不是真正來自于中國下層的勞工群眾。
為什么中國的媒體具有如此大的能量?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媒體的壟斷性和媒體的“公器私用性”。由于中國大多數媒體,包括平面媒體和網絡媒體,都是以社會的“公器”面貌出,因而具有壟斷性。而又由于現代媒體在的具體操作上的相對獨立性,媒體人,特别是是一些編輯常常把媒體這個“公器”用來自己私用,用來表述自己私人的政治觀點。而廣大民眾對社會的基本態度則在絕大多數時候是被媒體牽著鼻子走。這對缺乏信息來源和話語權的社會大眾極為不公,對社會发展也極為不利。君不見,在中國大多數的媒體上,對開发商、對高房價的口誅筆伐遠遠超過了對這些在校園殘殺兒童凶手的譴責。当任志強說,他是中國人想揍的第三個人時,校園慘案已經发生了好几起,難道13億中國人中的大多數真的認為開发商比這些殘殺兒童的凶手更可恨?難道中國這個13億人的社會关注的焦點真的就像媒體編輯那樣关注的是何時買房,而不是譴責濫殺無辜的殺人狂?中國媒體关注的焦點究竟是編輯們关注的焦點,還是社會大眾关注的焦點?
民粹主義雖然发源于俄羅斯和北美,但這种對富裕階層和政府充滿憤懣的思潮在中國卻有著最好的土壤。跟有著深厚血緣等級制傳統的西方和日本等國家的历史完全不同,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告别了封建等級制度,進入一個由皇帝主導的平民社會。由于中國社會没有一個貴族等級系統的制衡機制,所有對皇權的抗爭都帶有強烈的平民色彩,平民的起義和暴動也極為頻繁。這是民粹主義能夠在中國找到最好土壤的历史原因。客觀而論,民粹主義作為一种社會思潮,其作用也并非都是負面的。中國作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就基本上是在以民粹主義為主流的一系列社會革命中逐漸形成的。但是,民粹主義跟現代社會最終是不相容的,因為它對社會起著一种撕裂作用。在中國大陸的文革和台灣的族群冲突中,民粹主義撕裂社會大眾就是典型的例證。
一個社會的发展方向最終是由民心決定的,但跟傳統社會不同的是,当今社會的民心是由媒體來主導的,因為民眾對整個社會了解和評判的依据主要是來自媒體的報道和評論。媒體在中國的发展方向上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真正阻止殘殺兒童的暴行在中國再度发生,不能僅僅靠政府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因為無論怎樣嚴密的措施都無法防止存心施暴的狂徒。暴徒如果無法在校園殺人也會在大街上殺人。要真正防止這种慘案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媒體真正公正客觀地表達全民形成的共識,對這种濫殺無辜、慘無人道的暴行進行譴責。中國媒體應該停止用民粹主義來制造新的社會災難。中國的輿論界必须要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同聲譴責殺人凶手。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這是中國社會寶貴的古訓。只要中國全社會對這种濫殺無辜的丑陋和怯懦行為形成一种巨大的社會壓力,這种殺人狂徒將會失去心理支撑而難以產生。一個對社會充滿怨恨的人可以在心理上對死亡無所畏懼,但面對千夫所指、四海同怒的社會輿論卻會感到膽怯,這一點已經被被無數中外历史事實反复證明。如果中國的媒體放棄階級斗爭意識和民粹主義的炒作,把中國社會對這种喪心病狂的殺人狂徒表現出來的共同憤慨真實客觀地報道出來,形成公正的社會輿論,濫殺無辜的惡性案件最終將會逐漸減少。
來源:【多維新聞】2010-05-13
作者:聞道
近日的种种跡象似乎明證著,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的文明冲突正在成為現實,并且突破戰亂頻仍的中東地區,突破國際关系的范圍,向倡導平等、自由等所謂普世價值的西方國家內部開疆擴土。從表面現象上看,這段時間发生的恐怖和种族事件都能用“文明的冲突”解釋。
在美國,越來越多的穆斯林成為恐怖襲擊的預謀者和實施者,比如紐約時報廣場汽車炸彈襲擊者與紐約機場炸彈客。;與之對應的是,穆斯林在美國受到的歧視愈來愈多,尤其是中東裔和巴基斯坦裔。,比如時報廣場炸彈未遂案事件后,住著大批巴裔社群的紐約布魯克林區,商店生意一落千丈,而華盛頓的一名巴裔美國人只是購買肥料就驚動警方出面調查。同樣在美國,各方對移民也愈加防范,新近有多個州表態要仿效亞利桑那州,允許截查移民身份,而被截查的最大可能性則是源自異于白人的體貌特征,中東和南亞裔人种首当其冲。
在歐洲,各國右翼政党號召全歐洲禁建宣禮塔,以保衛歐洲文化免遭穆斯林威脅。而瑞士這一素有來以“中立平和”之著稱的瑞士的國家,早在去年就已經動用全民公投的方式禁止營造新宣禮塔。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等國已經或正在醞釀禁止穆斯林婦女穿戴蒙面布卡罩袍。
依照“文明的冲突”模式來看上述現象是如此順理成章,因為記者和評論員在字里行間中明示或暗示著,因為当事者也習慣從文明或文化這樣宏大更廣的角度來宣揚自己的使命,也因為穆斯林、基督徒原本就是一個易于識别的標签。
但是,文明的不同、信仰的相異真的就是冲突发生的原因嗎?
透過当前穆斯林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种种冲突,我看到的更多是對有限資源的爭奪和守護、是殺戮與复仇、,是人們的提防與被提防,較少有信仰造成的矛盾和困擾。因為,如果人們真的按照宗教的指引行事,無論所信仰的這個神是耶和華、耶穌還是安拉,那他必將心中有善,愛己愛人,會自我節制,如此又怎么會发生冲突呢?宗教,自古以來有多少罪惡借汝之名而行。丑惡的人類欲望總是披著光鮮明麗的外衣,宗教、信仰、文明,民主、自由、個人價值,這些事務物雖然對于人類和個體極具富意義和積極作用,但往往成為欲望的矯飾。不明真相者為其利用,心知肚明者多自甘同流。
所謂的“文明的冲突”或許只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理論,才會被用來解釋現實。但是現實如此复雜,又怎能將一切歸因于單一的因素,更何況有心者總是尋求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掩蓋其真實的企圖。
來源:【多維新聞】2010-05-11
作者:特約評論員/啟麥
在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闹得很大,新聞天天報,全民都关心。因為海底油井每天泄漏20多万加侖原油,已經造成生態災難。堵漏和處理污染的方法,從百噸水泥罩加蓋到捐獻頭发吸油,可謂钜細糜遺,忙亂至今。可是,即使明天就把泄漏封住,誰能保證后天不出别的事呢?因為問題的根本不在技術層面,它涉及對生命的尊重。
人類的繁衍生息美其名曰靠大自然的賜予,其實一直是用破壞地球生態的方式。農耕時代還好,工業革命发明了機器,對地球資源的攫取力度就升級到“掃蕩”的水平了。機器靠能源推動,能源就是化石燃料。機器是巨人,石油是巨人的血液。在取得了高水平生活的同時,我們也发現“人類對自然界的每一個勝利,大自然都無情地報复了我們”。開采和燃燒石油的害處已經無庸贅言。經此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之役,我們應該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技術也有副作用,技術是要更新的。這樣的例子早就有過。例如:
人類曾苦于没有對付害蟲的良方。1945年,瑞士化學家穆勒 (Paul Mueller) 发明了DDT,能高效殺滅蚊蟲、控制瘧疾等傳染病蔓延。DDT立即被譽為“万能殺蟲劑”,使用范圍遍全球。穆勒因此获得1948年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然而,几年之后,人們就发現,DDT對動植物不分青紅皂白的殺滅作用有摧毀地球生態之虞。1962年。美國生態學家蕾切爾•卡爾遜(Rachel Carson)出版了掀起環保運動的經典著作《寂靜的春天》。指出:DDT經植物進入動物和人類體內,在食物鏈中逐層富集,損害健康、改變DNA。发明和使用DDT,等于為自己制造了一個強大的殺手。1972年美國率先禁用DDT類殺蟲劑,1997年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評委會則公開表示,為將諾貝爾醫學獎授予DDT发明感到羞恥。
其實,向穆勒授獎并無不妥。因為,人類對自然、對技術的認識,是逐步深入、是要交費的。穆勒和卡爾遜都是偉大的,他們代表人類認識自然、改進技術的不同階段----雖然代價高昂。重提穆勒的故事,不僅是要說明:不經DDT階段,就没有現在的環境友好型生物殺蟲劑;并且要強調:雖然生物制劑效果還不理想,但也没人重拾DDT類毒藥,而是往前走、開发更新的殺蟲技術。墨西哥灣的石油泄漏事件給我們的提醒也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潔能源已經出現,選擇很多,效果不錯,為什么不全力研发和普及使用,而是繼續那些高風險、高污染、低效率的老辦法呢?早把勘探、開采、提煉石油的錢,加上清理環境污染的花費,加上醫治污染所致疾病等等支出,投到研发和采用清潔能源上,再把用工和稅收等政策法律傾斜到清潔能源上來,減少對石油的信賴,恐怕就不會发生今天這個國家災害。
古人言: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如果我們把軍費、戰爭開支和反恐花的錢,早早投在清潔能源的研发和使用上,也許能減少現今人類對化石能源的爭奪,減少戰爭,減少恐怖,減少殘殺生命。
看HBO『The Pacific』,望著影集中回顧往事、刻意壓抑感傷的老先生的臉龐,其實很為當時投入太平洋戰場交戰雙方軍士們感到可憐,腥風血雨的四年,被扭曲的生命,回憶絕對不堪回首!
我看過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導演的「硫磺島的英雄們」(Flags of Our Fathers)和「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 FROM IWO JIMA)兩片。「硫磺島的英雄們」改編自詹姆斯布萊德利與隆包爾的暢銷書,詳細記載硫磺島的戰役過程,以及這群護旗者們與部隊同袍的命運;克林伊斯威特讀到美國兩棲作戰之父荷蘭‧史密斯將軍一篇文章,文中稱讚硫磺島守將栗林忠道中將,立刻找出栗林忠道及其部屬在前線的家書集,物色渡邊謙等日本演員,到洛杉磯和硫磺島開拍「來自硫磺島的信」,六周殺青,全片幾乎日語發音。
這二部道地美國人的作品,能站在所謂敵人的立場來看同一件戰事,是多令人敬佩的一種大我胸懷!導演客觀而節制,在前一部「硫磺島的英雄們」對美國用一張相片募款大肆營造英雄和勝利形象的膚淺可笑,與這一部「來自硫磺島的信」針砭日本軍國主義的愚昧無知,同樣採取忠於史實、不煽情誇張的方式,娓娓道來。
不論征戰的原由,任何一場戰爭都是錯誤的;任何一個因著貪婪、窮兵黷武而發動戰爭的政客、將領都是劊子手,該為每一位遭逢戰事的軍人、平民百姓(無論其因此亡故或存活下來)的生命負責!
『The Pacific』影集已近尾聲,接下來應該是『硫磺島戰役』的介紹,拭目以待...
-by Eve
來源:千龍新聞網
美國首都華盛頓廣場上,有一座巨型雕像,五名海軍陸戰隊的士兵正奮力插起一面美國國旗。這座雕像是根據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拍攝的一張二戰著名照片塑成的,而這張照片表現的正是硫磺島上的血戰。
(一)
自從美軍1944年7月攻佔馬利亞納群島後,就開始建立航空基地,出動B—29重型轟炸機空襲日本本土。但馬利亞納群島距日本本土將近1500海裏,B—29進行如此長距離的空襲,由於受航程的限制,只能攜帶3噸炸彈,僅為B—29最大載彈量的30%。而且因為航程太長,戰鬥機無法進行全程護航,因此B—29隻能在8000至9000米高度實施面積轟炸,效果很不理想。
1945年2月23日上午12點15分,一面美國國旗插上硫磺島的斯利伯奇峰,這張照片後來被當作美國的“國家聖像”珍藏于華盛頓。在這次太平洋戰場上最血腥的戰役中,美軍陣亡6821人,傷 21865人。
硫磺島北距東京650海裏,南距馬利亞納群島的塞班島630海裏,幾乎正處在兩地的中間,島上的日軍不僅可以向東京提供早期預警,而且可以起飛戰鬥機進行攔截,甚至還不斷出動飛機攻擊美軍在塞班島等地的機場,更是大大降低了美軍對日本本土戰略轟炸的作用。硫磺島對美軍而言,簡直是如鯁在喉。如果美軍佔領硫磺島,那所有的不利都轉化為有利,從硫磺島起飛B—29航程減少一半,載彈量則可增加一倍;戰鬥機如從硫磺島起飛,可以為B—29提供全程伴隨護航;甚至連B—24這樣的中型轟炸機也能從硫磺島起飛空襲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硫磺島還可作為B—29的備降機場,供受傷的B —29緊急降落或加油。因此美軍對硫磺島是勢在必得!美陸軍航空兵(即美國空軍的前身)司令阿諾德上將於1944年4月17日向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攻佔硫磺島的請求,美參謀長聯席會議隨即同意這一請求,責成太平洋戰區擔負此項作戰,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兼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為就近指揮,將其指揮部從珍珠港移至關島。
1944年10月初,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參謀人員就將進攻硫磺島的計劃制定出來,參加作戰的地面部隊為第5兩棲軍,下轄海軍陸戰隊第3、4、5師,共約6萬人,由霍蘭•史密斯中將指揮;登陸編隊和支援編隊,由凱利•特納中將指揮;米切爾中將指揮的第58特混編隊負責海空掩護;所有參戰登陸艦艇約500艘,軍艦約400艘,飛機約2000架,由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統一指揮。
由於參戰部隊中相當部分正在支援對呂宋島的登陸作戰,硫磺島戰役只得等呂宋島戰役結束後的1945年1月才能開始,又因為呂宋島戰役進展緩慢,結束的日期從計劃的1944年12月 20日推遲到了1945年1月9日,尼米茲再將硫磺島的作戰推遲到1945年2月中旬。
硫磺島,位於小笠原群島南部,是該群島的第二大島,北距東京1200余公里(650海裏),南距塞班島1100余公里(630海裏),東南距馬利亞納群島500余公里(290海裏)。島長約8000米,寬約4000米,形狀酷似火腿,面積約20平方公里,島的南部有一座尚未完全冷卻的死火山,叫折缽山,海拔160米,終年噴發著霧氣,硫磺味瀰漫全島,故此得名。折缽山以北有一片比較寬闊平整的高地,稱為中部高地,再往北,地形逐漸起伏,並有數座山峰,被稱為元山地區,島上大部分地區都覆蓋著厚厚的火山灰。雖然硫磺島島小人少,但正處在東京與塞班島之間,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在1944年前,日軍僅僅把硫磺島作為太平洋中部與南部的航空中繼基地,只部署了海軍守備部隊1500余人和飛機20架。1944年馬利亞納群島失守後,硫磺島的重要性日趨明顯,日軍才開始大力加強其防禦力量,3月下旬將 4000余陸軍部隊送上島;5月將硫磺島的陸軍部隊整編為第109師團,由粟林中道中將任師團長,並在島上配備了120、155毫米岸炮、100毫米高射炮和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7月海軍第27航空戰隊也調至島上。截止1945年2月,日軍在島上陸軍約1.5萬餘,海軍約7000余,共約2.3萬人,飛機30余架,由粟林統一指揮。日軍在島上的中部高地和元山地區各建有一個機場,分別叫做千島機場和元山機場,也叫一號機場和二號機場,並在二號機場以北建造第三個機場。由於美軍迅速攻佔了馬利亞納群島,原計劃運往馬利亞納群島的人員、裝備和物資都被就近轉用於硫磺島,儘管美軍組織飛機、潛艇全力出擊,企圖切斷硫磺島的增援和補給,但日軍以父島為中轉站,採取小艇駁運的方式,因此美軍的封鎖效果並不理想。
由於日軍的海空軍主力在菲律賓戰役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已無力為硫磺島提供海空支援,硫磺島的抗登陸作戰是要在幾乎沒有海空支援的情況下進行。粟林是出色的職業軍人,曾擔任過天皇警衛部隊的指揮官,他意識到面對美軍絕對海空優勢,灘頭作戰難以奏效,主張憑藉折缽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託堅固的工事,實施縱深防禦。但海軍守備部隊仍堅持殲敵于灘頭,最後粟林做出了折衷的方案,以縱深防禦為主,灘頭防禦為輔,海軍守備部隊沿海灘構築永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進行防禦;陸軍主力則集中在折缽山和元山地區,實施縱深防禦。
粟林決心將硫磺島建成堅固的要塞,以折缽山為核心陣地,以兩個機場為主要防禦地帶,在適宜登陸的東西海灘則是以永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為骨幹的防禦陣地,日軍的防禦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陣地為主,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岩洞有機結合,並有交通壕相互連接。炮兵陣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儘管犧牲了射界,卻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轟擊下生存能力。火炮和通訊網路都受到良好保護,折缽山幾乎被掏空,築有的坑道就九層之多!針對美軍的作戰特點,粟林在海灘縱深埋設了大量地雷,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構成綿密火力網,所有武器的配置與射擊目標都進行過精確計算,既能隱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殺傷敵軍。唯一不足的是,原計劃元山地區將修築的坑道工事有28公里長,由於時間不夠,當美軍發動進攻時只完成了70%,約18公里,而且折缽山與元山之間也沒有坑道連接。
粟林一改日軍在戰爭初期的死拼戰術,規定了近距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還嚴禁自殺衝鋒,號召每一個士兵至少要殺死十個美軍。粟林的這些苦心經營,確實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使硫磺島之戰成為太平洋上最殘酷、艱巨的登陸戰役。
(二)
美軍對硫磺島的海空轟擊早已開始。
從1944年8月10日起,駐紮在塞班島的美軍航空兵就開始對小笠原群島進行空襲,重點是硫磺島的機場和為硫磺島進行物資補給的中轉地父島的港口設施。從8月至10月,共進行過48次轟炸,投彈約4000噸,但收效甚微。
11月24日,塞班島的美軍首次出動B—29對日本本土實施轟炸,引起了日軍極大的恐懼,並隨即作出反應,三天后即11月27日,硫磺島日軍出動了2架飛機空襲塞班島美軍B—29航空基地,擊毀B—29一架,擊傷十一架。隨後的日子裏,硫磺島日軍又多次組織對塞班島美軍航空基地的空襲,至1945年1月2日,已累計擊毀B—29六架,嚴重威脅著美軍B—29航空基地的安全。為壓制硫磺島日軍飛機的襲擾,美軍于 1944年12月8日組織了一次海空協同突擊,出動飛機192架次,其中B—29重轟炸機62架次,B—24中型轟炸機102架次、重巡洋艦3艘、驅逐艦 7艘,共投擲炸彈814噸,發射203毫米炮彈1500發、127毫米炮彈5334發,這樣猛烈的轟擊,卻並未徹底摧毀硫磺島機場,僅僅起了短暫的壓製作用。自這次海空協同突擊後,美軍在12月間又組織了四次類似的海空聯合突擊。
12月9日起,由黑爾少將指揮的第七航空隊B—24轟炸機只要天氣允許,幾乎每天出動對硫磺島進行轟炸,塞班島的B—29也不時加入對硫磺島的轟炸,至1945年2月初,美軍共出動艦載機1269架次,岸基航空兵 1479架次,軍艦64艘次,總共投擲炸彈6800余噸,發射大口徑艦炮2萬餘發,其中406毫米炮彈203發,203毫米炮彈6472發,127毫米炮彈15251發。美軍如此猛烈密集的火力轟擊,由於日軍的防禦工事異常堅固,效果十分有限,對島上兩個機場也沒能予以徹底摧毀,日軍總能在空襲後迅速修復,而日軍初步領略到了美軍的火力,更加傾注全力修築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工事。
1945年1月26日,完成了對呂宋島登陸作戰支援任務的第三艦隊返回烏利西基地,進行休整。第三艦隊司令哈爾西上將將指揮權移交給斯普魯恩斯,第三艦隊隨即改稱第五艦隊,這是美軍自1944年秋開始實行的新措施,為太平洋艦隊配備了兩套司令部指揮參謀人員,在哈爾西指揮下,番號為第三艦隊;當由斯普魯恩斯指揮時則稱之為第五艦隊,一般一人在前線指揮作戰,另一人則在後方籌劃醞釀下一次作戰,這樣既能充分使用兵力,又能迷惑日軍。
最初,斯普魯恩斯和尼米茲都認為攻佔這樣一個彈丸小島,不會費多大力氣,但看了對硫磺島的空中偵察所拍攝的航空照片後,才知道在這個島上極可能存在不同尋常的防禦系統,史密斯中將仔細研究了航空照片後,表示這將是最難攻佔的島嶼,並預計要付出兩萬人的傷亡。
1月28日當負責組織對日本本土戰略轟炸的陸軍航空兵第二十一航空隊司令柯蒂斯•李梅少將前來協商航空兵如何支援硫磺島登陸作戰時,斯普魯恩斯就向他提出硫磺島對於戰爭究竟有多少價值?李梅立即肯定地表示沒有硫磺島就無法有效地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轟炸。斯普魯恩斯這才如釋重負,決心不惜付出巨大代價攻取硫磺島。
2月2日,尼米茲來到烏利西,視察硫磺島作戰的準備情況。斯普魯恩斯提議為阻止日軍對硫磺島可能的增援,必須首先使用艦載航空兵對日本本土的關東地區機場進行壓制,尼米茲同意了這一計劃。隨後,尼米茲又前往塞班島觀看了將在硫磺島實施登陸作戰的第五兩棲軍的三個海軍陸戰隊師進行的臨戰演習。
2月10日,斯普魯恩斯以“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巡洋艦為旗艦,第58特混編隊司令米切爾以“邦克山”號航母為旗艦,一起率領由16艘航母、8艘戰列艦、15艘巡洋艦、77艘驅逐艦組成的航母編隊駛離烏利西,經馬利亞納群島和小笠原群島以東,直撲日本本土。這是美軍自1942年4月杜利特爾空襲東京以來航母編隊第一次襲擊日本本土。斯普魯恩斯計劃16日抵達日本外海,以16日、17日兩天時間對日本本土關東地區的機場進行壓制性的空襲,然後再南下參加硫磺島作戰。他特別擔心日軍的神風特攻隊的威脅,所以每艘航母上只30架轟炸機和魚雷機,其餘全部搭載戰鬥機。為了儘量減少被日軍發現的可能,出動多艘潛艇在編隊航道前方擔任偵察搜索,而塞班島的岸基航空兵則以B—24和 B—29對編隊經過的海域上空進行巡邏警戒。編隊自身還以多艘驅逐艦在編隊前方組成搜索幕,同時以艦載機進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反潛警戒。正是由於採取了上述嚴密的防範措施,加上惡劣天氣的掩護,美軍航母編隊于16日拂曉一直到達距東京東南125海裏海域,此地距最近的日本本土海岸僅60海裏,仍沒被日軍發現。
2月16日,美軍航母編隊出動艦載機1000余架次,分成數個攻擊波對東京灣各機場進行攻擊,由於天空中陰雲低垂,攻擊效果並不理想。
2月17日,美軍又出動兩個攻擊波艦載機500余架次,對關東地區的機場、飛機製造廠、錨泊船舶等目標進行了轟炸。兩天裏,美軍在空戰中擊落日機332架,在地面上擊毀日機177架,給一些機場、飛機製造廠造成了一定破壞,這次空襲的效果不是很大,但卻極大吸引了日軍注意力。當天下午,美軍航母編隊離開日本外海南下,參加硫磺島作戰。
(三)
2月14日,威廉•布蘭迪海軍少將率領由6艘戰列艦、12艘護航航母、5艘巡洋艦、16艘驅逐艦組成的火力支援編隊離開塞班島前往硫磺島。
2月15日,美海軍部長福雷斯特爾在尼米茲陪同下到達塞班島,聽取有關硫磺島戰役的彙報,並視察戰役準備。大病初愈的登陸編隊司令特納,人稱“短吻鱷”,彙報原計劃對硫磺島進行十天的炮火準備,因為軍艦無法攜帶十天炮擊的彈藥,只能進行三天的炮擊,但特納表示對面積僅二十平方公里的小島進行三天的炮擊已經足夠,炮火未能摧毀的防禦將由登陸部隊來完成。
2月16日清晨,布蘭迪的火力支援編隊到達硫磺島海域,開始實施預先火力準備。所有戰列艦、巡洋艦都被劃分了地段,對已查明的目標逐一摧毀。為確保炮擊的準確,有幾艘戰列艦甚至在距岸邊僅3000米處對目標進行直接瞄準射擊。但由於天氣不佳,島上又是硝煙瀰漫,預定的750個目標只摧毀了17個,炮擊效果很不盡人意。日軍只以部分中小口徑火炮進行反擊,擊傷戰列艦、巡洋艦各一艘,大口徑火炮出於隱蔽考慮,一炮未發。
2月17日,美軍水下爆破隊在12艘登陸炮艇的掩護下探測海灘礁脈的航道,並清除水下的水雷和障礙物,粟林以為美軍登陸在即,下令大口徑火炮開火,將12艘登陸炮艇擊沉9艘,擊傷3艘,艇員陣亡、失蹤44人,傷152人。美軍大為震驚,島上的日軍竟然還有如此猛烈的火力,立即對這些剛暴露出的目標進行轟擊。
從16日至18日三天裏,美軍除了艦炮火力外,護航航母的艦載機也全力出擊,有的進行空中掩護;有的進行反潛警戒;有的觀測校正彈著;有的向日軍陣地投擲燃燒彈,燒掉日軍陣地的偽裝,使之暴露出來,以便於艦炮將其消滅。而塞班島的轟炸機也頻頻前來助戰,對硫磺島進行轟炸。這三天中,硫磺島幾乎完全被美軍火力轟擊的硝煙所淹沒,日軍只得龜縮在坑道裏無法活動。據統計,美軍在登陸前共消耗炮彈、炸彈24000余噸,硫磺島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了1200噸,但日軍憑藉堅固的地下工事,損失輕微。
(四)
1945年2月19日六時,特納率領的登陸編隊到達硫磺島海域,斯普魯恩斯和米切爾指揮的航母編隊也到達硫磺島西北海域,此時,硫磺島出現了少有的晴朗天氣,天高雲薄,微風輕拂。
六時四十分,美軍艦炮支援編隊的7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和13艘驅逐艦開始直接火力準備,航母編隊一邊擔負空中掩護,一邊出動艦載機參加對硫磺島的航空火力準備。這次火力準備,時間雖短,但因為天氣晴朗,目標清晰可見,效果比較理想。
登陸部隊海軍陸戰隊三個師,以陸戰第四、第五師為一梯隊,陸戰三師為預備隊,在直接火力準備的同時,第一批登陸部隊八個營完成了換乘。
登陸灘頭在硫磺島的東海灘,從折缽山山腳下沿海岸向東北延伸,總長3150米,從南到北依次每450米劃分為一個登陸灘頭,代號分別是綠一、紅一、紅二、黃一、黃二、藍一、藍二。陸戰五師在南端的三個灘頭登陸,穿越島的最狹窄部,孤立或攻佔島南的折缽山,陸戰四師則在北面的四個灘頭登陸,攻擊一號機場。
八時三十分,第一波68輛履帶登陸車離開出發點,向灘頭衝擊。
八時五十九分,艦炮火力開始延伸射擊。
九時正,部隊準時開始登陸,一開始非常順利,日軍的抵抗十分微弱,只有迫擊炮和輕武器的零星射擊,美軍遇到的最大阻礙是岸灘上的火山灰,由於岸灘全是火山灰堆積而成,土質鬆軟異常,履帶登陸車全部陷在火山灰中,難以前進,後面的登陸艇一波接一波駛上岸,卻被這些無法動彈的履帶登陸車阻擋,根本無法搶灘登陸,艇上的登陸兵只好涉水上岸。見日軍只有零星的輕武器射擊,特納甚至認為照此發展,只需五天就可佔領全島。但好景不長,登陸的美軍才推進了二百餘米,日軍等美軍炮火開始延伸,粟林就下令從坑道進入陣地,根據事先早已測算好的數據,日軍炮火準確覆蓋了登陸灘頭,一時間,美軍被完全壓制在灘頭,傷亡慘重,前進受阻。
陸戰五師因為比陸戰四師晚了大約二十分鐘遭到炮擊,而且炮火相對比陸戰四師遭受的要弱,所以先頭的二十八團一營得以利用這一機會,穿越島的最狹窄部,切斷了折缽山與其他地區日軍的聯繫,二營則隨後向折缽山發起了攻擊。陸戰四師在日軍猛烈炮火阻擊下,幾乎寸步難行。就在這樣的危急時刻,美軍的艦炮火力給了登陸部隊以極其有力的支援,此次登陸,美軍登陸部隊每個營都配有艦炮火力控制組,能夠及時召喚艦炮火力的支援,而空中的校射飛機也發揮了巨大作用,準確測定日軍炮火位置引導艦炮將其消滅,可以說,在太平洋戰爭歷次登陸戰中,艦炮火力支援從沒有像硫磺島登陸戰那樣有效,在艦炮火力的大力支援下,美軍登陸部隊艱難向前推進,全天美軍共消耗127毫米以上口徑艦炮炮彈38550發,火力支援之強,史無前例。
九時三十分,美軍的坦克上岸,隨即引導並掩護登陸部隊攻擊前進。本該發揮巨大作用的坦克,大都陷入火山灰,動彈不得,少數幾輛也行動蹣跚,很快就成為日軍反坦克炮的目標,被一一擊毀。美軍只能依靠士兵用炸藥包和火焰噴射器,一步一步向前推進,而每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十時三十分,美軍已有8個步兵營和1個坦克營上岸,正竭力擴展登陸場。
十一時,風向轉為東南,風力逐漸加大,給美軍的登陸帶來了很不利的影響,這時各團的預備隊營正在登陸,許多登陸艇被強勁的陣風吹得失去控制,甚至傾覆,再加上日軍炮火的轟擊,灘頭上到處都是損壞的登陸艇,而後續的物資和人員仍在按計劃源源不斷上岸,整個海灘一片混亂。但這樣混亂的場景因塵土飛揚,硝煙瀰漫,海面上的軍艦根本看不清楚,特納向尼米茲報告登陸部隊幾乎沒遇到抵抗,傷亡輕微。
十二時許,美軍陸戰四師二十三團才前進了450米,接著繼續在火力支援下攻擊前進,直到十四時,才攻到一號機場。而四師的另一個團二十五團則被日軍在藍二灘東北的一個小艇專用港邊懸崖上的大量永備發射點所阻,傷亡嚴重,卻毫無進展,為摧毀這些永備發射點,美軍使用了一種新的引導艦炮射擊法:先以登陸艇向目標發射曳光彈,巡洋艦再根據曳光彈的彈著射擊,效果極佳,到黃昏時分,終於消除了這些火力點的威脅,但二十五團在登陸當天幾乎沒有進展。陸戰五師情況梢好,二十八團已割裂折缽山與其他地區日軍的聯繫,將其包圍起來;二十七團在海灘上被困四十分鐘之後,終於取得了突破,推進到了一號機場南端。
日落時,美軍已有6個步兵團、6個炮兵營和2個坦克營共約三萬人上岸,佔領了寬約3600米,縱深從650米到1000米不等的登陸場,全天有566人陣亡,1858人負傷,傷亡總數約佔登陸總人數的8%。就第一天的戰況而言,還不算太糟糕,但隨後的戰鬥將更為艱巨。
天黑後,美軍害怕日軍發動大規模夜襲,海面上的軍艦幾乎不間斷地向島上發射照明彈,將黑夜照得如同白晝,出乎意外的是,日軍通常會在登陸的當天夜間發動的夜襲根本沒有,除了一些小股日軍的襲擾外,太平無事。這是因為粟林深知自己的實力,堅決不採取自殺性的衝鋒。度過了第一個平安的夜晚後,迎接美軍的將是更為殘酷的戰鬥。
2月20日,從淩晨開始,美軍艦炮就根據登陸部隊的要求進行火力準備。八時三十分,美軍登陸部隊發起了進攻,陸戰四師在艦炮和坦克支援下,攻佔了一號機場,並切斷了島南日軍與元山之間的聯繫。機場剛剛被攻佔,工兵就開始全力搶修,以便儘快能投入使用。陸戰五師向折缽山攻擊,由於日軍很多工事都建在艦炮火力無法射擊到的岩洞中,在坦克到來前,二十八團幾乎無法前進,最後在坦克掩護下,以手榴彈、炸藥包、火焰噴射器逐一消滅岩洞中的日軍,有時甚至出動推土機將洞口封閉,因此進展極為緩慢,直到黃昏,才總共前進了180米。
2月21日,島上的激戰仍在繼續,進展十分有限。海灘勤務大隊經過不懈的努力,解決了灘頭的混亂局面,天氣卻愈加惡劣,海上風大浪高,嚴重影響了補給品的卸載。由於島上的部隊傷亡較大,作為預備隊的陸戰三師二十一團奉命上島投入戰鬥。
2月22 日,因大雨美軍登陸部隊被迫停止進攻,抓緊進行戰地休整。由於三天來,美軍在硫磺島上陣亡、失蹤人數已達1204人,負傷4108人。美國國內的新聞界甚至強烈要求“讓陸戰隊喘口氣——給日本人放毒氣。”誠然,對付隱藏在坑道或岩洞中的日軍,毒氣既實用,又比火焰噴射器更為“仁慈”,儘管美、日兩國都沒有簽署嚴禁使用毒氣的《日內瓦公約》,但羅斯福總統和尼米茲都不願違反公約,戰後尼米茲承認,沒有使用毒氣完全是出於道義的考慮,結果使大量優秀的陸戰隊員付出了生命。
2月23日,美軍陸戰四師以二號機場為目標發起總攻,但在日軍永備發射點、坑道、地堡和岩洞工事組成的防線前,推進極為緩慢,簡直像蝸牛爬行。全天,只有右翼前進了約300米,左翼和中間幾乎毫無進展。
這天唯一的戰果是在折缽山,美軍因其不斷噴發煙霧,稱之為“熱岩”,日軍幾乎將整座山掏空,修築有數以千計的火力點,尤其是山頂的觀察哨,居高臨下俯瞰整個東海岸,能準確指引、校正縱深炮火的射擊,對於美軍威脅極大。經四天血戰,十時二十分,陸戰五師二十八團由哈羅得•希勒中尉率領的40人組成的小分隊,終於攻上了折缽山山頂,升起了一面美國國旗。儘管折缽山上,仍有近千日軍憑藉著坑道和岩洞工事拼死抵抗。四小時後,希勒的士兵又插起了一面更大的星條旗,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將插旗時的情景拍攝下來,這張照片隨即廣為流傳,成為勝利的象徵。後來太平洋戰區總部還專門查詢插旗的陸戰隊員姓名和家庭地址,進行表彰。剛趕到硫磺島視察的美國海軍部長福雷斯特爾和第五兩棲軍軍長史密斯注視著在折缽山山頂飄揚的國旗,非常激動,福雷斯特總結到:“折缽山升起的國旗意味著海軍陸戰隊從此後五百年的榮譽!”海面上軍艦上的水兵看到這面象徵勝利的旗幟,歡聲雷動!——特納將陸戰五師二十八團留在折缽山,負責肅清山上的日軍,而五師的另兩個團則調到北部,協同四師攻擊元山地區的日軍。
同日,美軍的航母編隊在硫磺島以東海域與海上勤務大隊會合,接受海上補給,當晚再次向日本本土進發,以壓制日軍可能對硫磺島的支援。
2月24日,戰鬥殊為激烈,陸戰三師二十一團在海空火力的大力支援下,由坦克開道,終於突破了日軍在二號機場南側的防線,推進730米,拔除了日軍近800個碉堡,日軍隨即發動了一次逆襲,二十一團猝不及防,一度被迫後退,隨後在艦炮支援下拼死反擊,才將陣地鞏固。很快美軍就發現,隨著逐漸升高的地形,日軍構築了密如蟻穴的地堡和縱橫交錯的坑道網,憑藉著這些工事抵抗是越來越頑強。至當天,美軍傷亡總數已達6000人,其中陣亡1600人,面對如此慘重的傷亡,美軍將作為預備隊的陸戰三師師部和陸戰第九團、野戰炮兵第十二團送上島,投入戰鬥。
2月25日,三個陸戰師在硫磺島並肩開始攻擊,四師在右,三師居中,五師在左,並列向東北推進。
同一天拂曉,美軍的航母編隊到達距東京東南190海裏海域,出動艦載機對東京地區的日軍機場和飛機製造廠進行空襲,和第一次空襲一樣,因為天氣惡劣,轟炸效果並不理想,米切爾隨後指揮航母編隊轉向西南,前去突擊沖繩島。于3月1日對沖繩首府那霸進行了空襲,同時對沖繩島、慶良間列島和奄美大島等地進行了航空攝影,為即將開始的沖繩戰役提供資料。航母編隊最後於3月4日返回了烏利西。
3月1日,美軍經過激烈的鏖戰,終於攻佔了二號機場和元山村。
硫磺島上的美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戰鬥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消耗,有時一整天只前進4米,慘重的傷亡甚至使軍官們都沒有勇氣再將士兵投入戰鬥。在對島上第二制高點382高地的爭奪中,陸戰四師屢屢陷入日軍交叉火網,傷亡極其慘重,382高地因此被稱為“絞肉機”,戰鬥部隊的傷亡高達50%以上,有經驗的連、排長和軍士長傷亡殆盡,許多連隊連長由少尉或上士擔任,而排、班長大都由普通士兵擔任。美軍必須逐一消滅側翼的日軍陣地,解除側翼威脅,才有可能向前推進,所以戰鬥異常殘酷、激烈,直到3月2日,二十四團才攻上了高地,但所付出的傷亡是巨大的,有好幾個連的官兵非死即傷,幾乎全連覆沒。
左翼的五師,攻擊362高地的遭遇與四師在382高地如出一轍:剛攻上山頭,側翼日軍立即以密集火力封鎖美軍的退路,再以縱深火力和兇猛的反擊將攻上高地的美軍盡數消滅,美軍死傷枕籍,卻毫無收穫,只得先消滅最突出部的日軍陣地,再步步為營艱難向前推進。日軍早已掌握了美軍的攻擊程式,先是航空火力準備,再是艦炮火力轟擊,接著是地面炮火射擊,最後才是步兵衝擊,所以日軍總在坑道裏躲過美軍的炮火,再進入陣地迎擊步兵的進攻,一次又一次粉碎了美軍的攻勢。美軍飽嘗失利的苦果,終於痛定思痛,改變戰術,3月7日拂曉,美軍沒進行任何炮火準備,借助黎明前的黑夜,悄然接近日軍陣地,突然發起衝擊,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一舉攻佔了362高地。
陸戰隊員的巨大犧牲並沒有白費,3月3日,就有一架C—47運輸機在硫磺島的一號機場降落。次日一架在空襲日本本土時受傷的B—29在硫磺島緊急降落,硫磺島的價值已經開始得到了體現。
3月7日,美軍發動總攻,擔負中央突破的陸戰三師勢如破竹,進展神速,遇到難以克服的日軍陣地就設法繞過去,繼續向前推進,儘管給後續的陸戰四師、五師留下不少“釘子”,但三師突破了日軍的防線,並於兩天后攻到了西海岸,佔據了一段約800米長的海岸,將日軍分割為兩部分。陸戰三師二十一團一營最先殺到西海岸,作為戰績的證據,營長在一個軍用水壺裏裝滿了海水,貼上:“只供檢驗不得飲用。”的標簽,派人送給師長厄金斯少將。
3月9日美軍佔領了尚未完工的三號機場。粟林得知美軍突破了防線將日軍一分為二時,立即組織部隊進行反擊,他深知美軍火力強,正面進攻難以奏效,所以進行的是夜間滲透反擊。他命令部隊盡可能穿越美軍的防線,滲透到美軍後方重新打通兩翼聯繫。美軍發現了日軍的行動,發射的照明彈將黑夜照得如同白晝,許多日軍越過了美軍的前沿防線,有的甚至滲透距離達1600米,但美軍預備隊和後方勤務人員,依託工事頑強抗擊,給予反擊日軍重大殺傷,天亮時,日軍的反擊被徹底粉碎,傷亡至少一千人,徒勞無功,反而損失了大量有生力量,給以後的作戰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3月10日,陸戰三師將日軍防線截為兩段後,隨即開始向兩面擴張戰果,九團向東,二十一團向西,分別策應陸戰四師、五師的攻擊。儘管日軍的防禦態勢已經相當不利,但日軍仍依託工事死戰不退,尤其是陸戰五師面對的是由粟林直接指揮的部隊,遭到的抵抗更為激烈,陸戰五師的傷亡超過75%,許多戰鬥部隊失去了戰鬥力,師部的文書、司機甚至炊事員等勤雜人員都投入了戰鬥。三師、四師的傷亡也很嚴重,出於這種情況,陸戰四師師長克利夫頓•凱茲少將向粟林和硫磺島日軍中戰鬥力最強的第一四五聯隊隊長池田大佐發出勸降信,信中首先向他們無畏精神和英勇作戰表示了尊敬,接著說明瞭目前無法取勝的處境,最後要求他們指揮所屬部隊停止抵抗,美軍將保證投降日軍根據《日內瓦公約》受到人道待遇。但勸降信如同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3月16日,東北部的800余日軍被殲滅,美軍于當日十八時宣佈佔領硫磺島,但戰鬥仍在繼續,粟林指揮殘部依然在抵抗,有時戰鬥還相當激烈。陸戰三師師長厄金斯少將找到兩名日軍戰俘,給了他們很多乾糧,還配備了一部最新式的報話機,然後讓他們給粟林和池田帶去勸降信。這兩名戰俘將勸降信設法交給了池田大佐的傳令兵,但到了規定的時間期限,日軍仍未投降,這兩戰俘為美軍的人道主義待遇所感動,竟留在日軍防線裏,通過報話機為美軍炮火指引目標,一直到18日才返回美軍戰線。
3月21日,日本天皇晉陞粟林為大將軍銜,以表彰他的英勇作戰。
從16日美軍宣佈佔領硫磺島後又經過整整一週的激戰,24日美軍才將殘余的日軍壓縮在島北部約2100平方米的狹小範圍裏。粟林于當晚焚燬了軍旗,發出了最後的訣別電報,然後銷毀密碼,準備實施最後的決死反擊。
3月25日,粟林派人設法通知島上每一個人,于夜間攜帶武器在三號機場附近的山區集合。
3月26日淩晨,粟林親自率領約350名日軍向二號機場的美軍發起了最後反擊,許多美軍在睡夢中被殺,天亮後,美軍組織掃蕩,四處追殺這股殘余日軍,激戰三小時,將這股日軍大部殲滅,日軍僅遺留在美軍陣地前的屍體就有 250具,粟林負傷後切腹自殺,美軍傷亡172人。美軍于當天八時宣佈硫磺島戰役結束,但清剿殘余日軍的戰鬥一直持續到四月底。
(五)
硫磺島的守備部隊在殊死抵抗的同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由於主要的水面艦隻在菲律賓萊特灣海戰中損失殆盡,殘余軍艦因為燃料不足,也無力組織救援。能夠出動增援的就只有岸基航空兵和潛艇部隊了,但岸基航空兵的第一、第二航空艦隊基本喪失了戰鬥力,第三航空艦隊還在訓練中,而且是準備在本土保衛戰中使用,因此,日軍大本營決定儘量避免損失,只以少量飛機和潛艇實施“特攻作戰”,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戰果。
2月19日,日軍在香取基地成立了以自殺飛機為主體的“第二禦盾特別攻擊隊”,專門擔負特攻使命。
2月21日,這支特攻隊轉場至八丈島,于中午加油完畢,分批出擊。十七時許,第一攻擊波的6架自殺飛機飛臨美軍在硫磺島西北35海里正準備執行夜間空中巡邏任務的“薩拉托加”號航母上空,日機隨即展開攻擊,有4架被擊落,另2架接連撞上這艘航母,使該艦受傷起火,所幸傷勢不重。十八時五十分,“薩拉托加”號的水兵剛把艦上的大火撲滅,日軍第二攻擊波5架自殺飛機就接踵而至,前4架均被擊落,第五架雖被擊傷,仍一頭撞上“薩拉托加”號,在航母甲板上翻滾著落入海中,給母艦造成了多處創傷,被毀飛機42架,艦員陣亡 123人,傷192人。只是因為艦上損管人員搶修得力才倖免沉沒,終因傷勢太重而奉命撤出戰場,隨即回國進塢大修,直到戰爭結束再未能參戰。
與此同時,日軍的自殺飛機還攻擊了硫磺島以東的美艦,一架日機撞上了“俾斯麥海”號護航航母的後升降機,並在機庫裏爆炸,立即引爆了機庫裏的飛機,大火迅速蔓延,很快波及到了彈藥艙,引發了大爆炸,艦長見無法挽回,只得下令棄艦。該艦燃燒了足足三小時,才沉入海中。艦上水兵傷亡約350人。被日軍自殺飛機擊傷的還有“隆加角”號護航航母、477號和809號坦克登陸艦、“基厄卡克”號運輸船。
日軍除組織自殺飛機的攻擊外,還以潛艇實施特攻作戰。2月19日,日軍以伊—368、伊—370、伊—44各攜帶五條、五條和四條人操魚雷,組成代號為“千草”的特攻隊,于2月20日、21日、22日分別從瀨戶內海的大津島潛艇基地出發,前往攻擊硫磺島海域的美軍艦隊。
2月23日,又命令16日從吳港出發原定前往琉球群島活動的呂—43 號潛艇改往硫磺島攻擊美艦。
2月26日,到達硫磺島海域的伊—368號和呂—43號被美軍艦載機擊沉,伊—368號則被美軍的驅逐艦擊沉。伊—44號多次向美艦接近,都受到美軍反潛艦隻的有力壓制,無法佔據人操魚雷的出發陣位,只好返航,回日本後艇長因未完成任務而被撤職。
2 月28日,日軍又以伊—58號和伊—36號潛艇各攜帶四條人操魚雷組成代號為“神武”的特攻隊,分別於3月1日和2日從吳港出發,但到了3月6日,日軍統帥部見硫磺島大勢已去,這才命令在硫磺島海域活動的潛艇全部撤出。
(六)
硫磺島戰役,日軍守備部隊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日軍其他損失為飛機90余架,潛艇三艘。
美軍從2月19日至3月26日,陣亡6821人(其中陸戰隊陣亡5324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美日雙方傷亡比為1.23 :1。
美軍登陸部隊傷亡人數佔總人數的30%,陸戰三師的戰鬥部隊傷亡60%,而陸戰四師、五師戰鬥部隊的傷亡更是高達75%,第五兩棲軍幾乎失去了戰鬥力。此次戰役中,海軍陸戰隊的傷亡之高也是其在太平洋戰爭中絕無僅有的,戰後,尼米茲對參加過硫磺島戰役的陸戰隊員給予了高度的讚揚:“在硫磺島作戰的美國人,非凡的勇敢是他們共同的特點!”
美軍還有一艘護航航母被擊沉,航母、登陸兵運輸艦、快速運輸艦、中型登陸艦、掃雷艦、運輸船各一艘、坦克登陸艦兩艘被擊傷。
美軍為攻佔硫磺島所付出的人員傷亡比日軍還多,這是太平洋戰爭中,登陸一方的傷亡超過抗登陸方的唯一戰例,日軍在失去海空支援,又沒有增援補給的情況下,以地面部隊憑藉堅固而隱蔽的工事,採取正確的戰術,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使美軍原計劃五天攻佔的彈丸小島,足足打了三十六天,並付出了慘重的人員傷亡。美軍在此次作戰中唯一閃光之處就是艦炮支援比較得力,共發射各種口徑炮彈30余萬,計1.4萬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力支援了登陸部隊的作戰。
但美軍的巨大代價很快就得到回報,當美軍登陸後,工兵部隊就上島搶修擴建機場,至4月20日,上島的工兵部隊已有7600人,將一號機場跑道擴建為3000米,二號機場的跑道擴建為2100米,不僅進駐了戰鬥機部隊,還成為美軍B—29轟炸機的應急備降機場。美軍戰鬥機部隊進駐硫磺島後,其作戰半徑就覆蓋了日本本土,能有效掩護轟炸機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使對日轟炸愈加頻繁和激烈,並將轟炸效果提高了一倍以上,大大加速了日本的崩潰。硫磺島上應急備降場至戰爭結束,累計共有2.4萬架次受傷或耗盡燃料的B—29在此緊急降落,從而挽救了這些飛機上2.7萬名空勤人員。
硫磺島,不僅使美軍獲得了轟炸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還打開了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通道。
而美軍在硫磺島的慘重傷亡,也使美軍的高層意識到如果進攻日本本土,一定會遇到比在硫磺島更頑強的抵抗,美軍的傷亡將會更慘重,因此,日後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擔心在日本本土登陸將會遭到硫磺島那樣的巨大傷亡。
日軍在硫磺島那樣被幾乎完全孤立的島嶼上進行的抗登陸戰,以兩萬之眾,依託工事抗擊了十萬美軍整整一個月之久,若非後來日軍儲備的彈藥、物資消耗殆盡,恐怕美軍的勝利還沒有這麼迅速,粟林也因為以其謀略、堅韌,領導並組織了硫磺島的抗登陸戰,甚至贏得了美軍對他的尊敬。美軍此役的指揮官斯普魯恩斯、米切爾、特納和史密斯都是在太平洋戰爭中驍勇善戰的名將,參戰部隊是三個師的海軍陸戰隊,要知道海軍陸戰隊不僅接受過嚴格系統的登陸戰訓練,而且戰鬥力之強、戰鬥作風之強悍,戰鬥意志之頑強在美軍中都是首屈一指的,美軍的武器、火力上的優勢更是不言而喻。日軍面對這樣的精兵強將,如此密集猛烈的火力,孤軍奮戰,雖敗猶榮,硫磺島戰役也因此成為登陸與抗登陸的經典戰例,備受矚目與研究。
昨晚,寧兒捧著彩色小豆豆研究,小豆豆兒在她手心滾呀滾的...好可愛!寧兒說這是水晶寶寶,得養在水裡,會長大,還會生小寶寶。瞧她說的活靈活現的,好奇上網查了資料。
原來這玩意兒是一種丙烯酸樹脂,簡單的說,就是一種吸水性特別強的高分子化合物,但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試驗,發現水晶寶寶並非使用食用色素,家裡小朋友玩水晶寶寶的家長,得特別注意提醒寶貝們玩水晶寶寶時儘量用眼看,觸摸後快洗手喔!摘錄網上一篇相關水晶寶寶的文章。
- by Eve
專家說分明 屬高分子化合物 無繁殖力
「水晶寶寶」到底是什麼東西?國立中興大學化工系教授鄭政峰表示,其實水晶寶寶是一種丙烯酸樹脂,簡單的說,就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最大的特性就是吸水性特別強,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吸收大量的水,吸了水會膨脹好幾倍,尤其在水溫高的狀況下,吸收力會更好。鄭政峰舉例指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紙尿片、衛生棉等,就是含有丙烯酸成分的產品。
小朋友以為水晶寶寶會分裂生出其他的小寶寶,鄭政峰說,其實沒有這回事,那是因為丙烯酸樹脂在生產過程中,有的分子不是很均勻,吸了水之後,裡面比較小的顆粒受到擠壓,加上吸了水而脹大,於是從原本的水晶寶寶脫離出來,讓小朋友以為是細胞分裂,或生出小寶寶一般。
鄭政峰說,小朋友可以利用水晶寶寶的特性,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旅行途中遇到塞車,小朋友尿急怎麼辦?這時水晶寶寶就可以派上用場,只要在紙杯或容器中放一些水晶寶寶,小朋友尿尿後就立刻被吸收,車內也不會有異味。此外,在修築海底隧道時,要阻擋海水,也要靠丙烯酸樹脂。
鄭政峰表示,小朋友玩水晶寶寶,不要只聽商人宣傳的誇大言詞,還應該有研究精神,證實它是否真的可以繁殖、衍生。只要多嘗試,多研究,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玩具,也能發現許多奧妙原理。
鄭政峰表示,小朋友還可以讓水晶寶寶變小呵!只要用鹽巴脫水的特性,就能讓水晶寶寶縮小,就像媽媽在包水餃前,要先讓高麗菜脫水一樣,只要在高麗菜中加上鹽巴搓揉,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很多水分。小朋友如果在水晶寶寶中加入鹽巴,也能讓水晶寶寶裡面的水分排出,水晶寶寶就會變小,十分有趣。
水晶寶寶雖然有趣,但是它的安全性也引起大人注意,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經過試驗,發現水晶寶寶並非使用食用色素,小朋友儘可能不要接觸到皮膚,接觸後要洗手。此外,水晶寶寶有高度吸水膨脹性,千萬不要誤食,以免因為膨脹發生噎死意外。
為了預防學童玩水晶寶寶發生意外,臺南市教育局日前行文各校,要求學生不能養水晶寶寶。不過,教育局認為,雖然學校禁養,但小朋友在家裡養水晶寶寶,學校卻管不到,所以還是要學童自己多注意安全,也請家長多留意。
高雄市教育局和屏東縣教育局雖然沒有下令學生禁養水晶寶寶,但是為了避免小朋友長期觸摸水晶寶寶,發生中毒的潛在危險,因此,也行文各校,要求教師多宣導。
文/王偉忠
陶子重義氣,她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她要我談一談婚姻感情,就談吧!反正我也到了開口說話會帶點道理,但年輕人聽不進去的年齡。
我跟太太戀愛八年結婚,婚後十七年,總共認識了二十五年。這麼長的時間日夜相伴,身旁偶爾沒有她,感覺很爽,倘若此後一輩子沒有她,萬萬不可。
像前一陣子看到一則意見調查,問年輕女孩,家人、父母、孩子、老公與事業,如果硬要抉擇,會先放棄哪個?
女孩選了選,先放棄了事業,然後家人、父母,剩下老公與孩子難以抉擇,最後選擇放棄孩子、留下老公,理由是家人、父母、孩子最終都會離開身邊,但老 公會是終身伴侶。很殘酷、但也很真實。
中國字的寓意深遠,「伴」,就是一人一半,湊在一起才完整。
現今許多人適婚卻不婚,老人家看了奇怪,過去從沒發生過類似狀況。這現象代表五、六十年來沒有戰亂、年輕人長大過程中享有家庭溫暖與親情支援,因此認為單身也能過得很好,不論敗犬或是單身貴族,不覺得非要個伴,是歷史上首度可以一個人過日子的平安歲月。衰老未至,沒有歲月的壓力,等年齡到了,開始覺得孤獨、害怕孤獨,想找個人分享,還是需要個伴。
若要進入婚姻,套一句不負責任的老生常談,要靠緣份,除了緣份以及感性的感覺,還要理性的選擇。婚姻確實需要理性,如果女兒論及婚嫁,我一定要求要看看對方家庭,什麼樣的家庭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當然,也有破碎家庭的孩子更努力維繫自己的幸福家庭,但一定要仔細觀察。
而另一個老生常談就是婚姻需要兩個人有相同的價值觀,但這不是說「我喜歡的你一定要喜歡」,而是「我不討厭你喜歡的」,就可以了,兩人可妥協,可退讓,願意試著接觸自己本來討厭的,看看是否真那麼不能接受,有這樣願意妥協的心情,比較容易維繫感情。
而婚姻與愛情最大的不同,在於願不願意改變。願意為了對方改變自己,是真愛,從頭到尾都不想改變自己,這段感情充其量只是對方愛你。
戀愛是短暫的交會後很想在一起而開始,很想閃的結束。開始時乾柴烈火,講究原汁原味,眼前的他什麼都好,是全天下最酷的、最美的,不需要改,但等到愛情疲了,才發現這人酷到不近人情、美得過於臭美、連刺青的位置不對,趕緊推給個性不合閃人。因此戀愛講究的是如何好聚好散進入婚姻,當然還是會有許多衝突,學習重點是「相處的藝術」。男生該學的第一課就是上廁所必須掀馬桶蓋,一開始改變很不習慣,後來融入身體,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
但最近老婆說不只要掀蓋子,尿完還希望我拿衛生紙擦擦馬桶周圍留下來的「遺跡」,按照過去的脾氣,一定就「老子愛….」,但現在的我會聽太太的意見,因為「愛」字裡有個心,不是光用腦想著該送什麼禮物給她,要用心。
太太也改變不少,她不喜歡戶外活動,婚前知道我愛潛水、跟著背起十幾公斤重的空氣瓶跳進海底求生,這麼愛美的她怕晒黑、塗防晒油塗滿臉,一回頭、嚇一跳,怎麼來了個歌仔戲花旦跟我一起玩。
婚後我又想潛水,她就說「不必了」,理由是家裡有孩子,不宜從事太危險的活動。
以前一個人在台北發展,要自己照顧自己,還要爭名奪利,不自私很難在短時間之內成就自己。結婚之後學著喊太太的媽媽「媽!」,有食物,不能先放進自己嘴巴,要顧著妻小先吃。我開始懂得心疼與珍惜,因為太太很好,捨不得讓她不舒服、捨不得讓她傷心,這些捨不得讓我自然學會了讓、學會了愛,也自然的改變自己,從自私變成大方。
婚姻的路是每天類似的風景,同樣的過程、淡淡的,要相處得好,真得靠慧根,所以找對象不能光想找個腿長奶大的辣妹,或是像金城武的帥哥,要找個讓自己想起他來心裡甜甜的,回頭一看,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這就是最好的對象。
而所謂另一半,也不是一開始就契合,是在修正中不斷的磨合,你多一點我少一點,像拼圖一樣拼在一起,才能一起過一輩子。
當然,歲月無情,人生最終還是分離。像我媽媽十六歲嫁給爸爸,相守相愛了一輩子,爸爸十多年前過世之後,媽媽真像少了一半,常凝望遠方,像爸爸就在天的那一邊,令人感傷。但人生如果少了婚姻、少了隨之而來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少了孩子延續家的價值與感情,真會少掉很多滋味。
來源:【多維新聞】 2010-04-22
作者:銘浙
國家追求強大理所当然,亦是民眾之所盼,但國之強大需與國民尊嚴并論,正如胡適先生所言,“強大的國家,豈是一群奴才所能建成的?”然而,今日中國,貧富強弱已涇渭分明。少數既得利益者和強勢群體話語權不斷得以強化,與之相伴生的是弱勢群體利益被不斷剝奪和侵蝕。
如今打開各大新聞網站,充斥大眾視野的是權錢当道、地方政府違法亂紀戕害民眾、不法商販和機構投機暴利的各類報道。人禍加天災,社會亂象層出不窮。在各大論坛上,談論最多的也是各种社會積弊。但官方宣傳的主調卻仍是和樂聲聲。因水利維護不利旱情深重,遂表彰抗旱精神;因為反腐不力腐敗猖獗,遂有了反腐精神;因政令不暢礦難屢发,遂倡導維權精神;因為官商勾結房價飆升,遂歌功民生意識……
但歌功頌德的輿論并不是一塊能夠掩丑的“遮羞布”。日前,大陸某部委一位參與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官員,就是否要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或提高起征點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個人所得稅并不一定要讓。現在規范個稅征收,清查各种補貼,有很多抱怨,這是不應該的。現在的問題是,真正的窮人是没法发出自己的聲音,而中產階層聲音太大了”。当記者指出,“現在似乎認同自己是中產階層的人很少”。該高官聲稱,“這是他們聲音太大的表現,是中國特有的一种表現,就是裝窮”。
暫且拋開個人所得稅問題不論,此番話語揭示出一些耐人尋味的細節:既然“人民当家作主”,窮人没法发出自己的聲音,是何道理?是没有自己的話語權,還是没有发聲的渠道?試問,數量龐大的人大代表又代表了誰?而每年財政稅收主要來源的中產階級表達的話語則被認為是“聲音太大,是在裝窮”。那么在這個國度里,誰才真正擁有話語權?特權階層?壟斷勢力?
在中國,GDP和民生关系很獨特,GDP與百姓消費能力一直是反向增長,即承擔的勞動量與收入成反比,為社會生產的財富數量與最終收回的財富成反比,生利階層與分利階層的分化日益顯著。1978年至2008年GDP年均增長9.8%,居民收入增長7%,居民消費支出年均增長8.8%。居民收入增速不僅低于GDP,還低于消費支出,而且這一趨勢正逐年擴大,故長年存在“低工資,高物價,多勞多窮,越勞越窮”的抱怨之聲。
經濟學家也早已指出,中國中產階級收入水平相当低,稅負卻太高。中國目前征收國際最高標准的稅率,其中邊際所得稅為45%,而17%的增值稅使中國躋身世界稅率最高的國家之列。中國傾向于把稅收用于投資,重稅則抑制消費。而商品和服務價格對中產階級而言仍然很高,汽車行業很明顯,即使是國產車,中國的價格也是世界最高;進口車價要高出100%,位居全球最高價之列。而中國中產階級的收入僅為經合組織國家的20%-30%,他們主要依賴自己的技術和技能获得薪酬,面對通過公平競爭获得的薪酬被稅收擠占,他們发出合理的呼聲,卻被官方稱之為“裝窮”。
“利者,歌且頌,不利者,三緘民口”。一個認為“窮人没法发出聲音”、“中產階級裝窮”的政策參與者,會給予社會怎樣的公平?這不能不讓人懷疑,既得利益者扭曲改革的力量是否早已滲入政策制定層面?例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這一关乎民生的問題,年复一年地談論,卻是年复一年地紙上談兵。早在2004 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調研工作即已啟動,六年來已是數易其稿,終未見定論。2010年兩會以來,“收入分配”被空前关注,但仍未見明確動向。官方改革方案遲遲未出台的背后是“改革牽涉到各种利益的博弈”。
在中國提及積弊重重的改革問題,不論是政治體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國企改制、醫療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乃至經濟結構調整等等,只要牽涉到改革,始終蜻蜓點水難以徹底實施,包括基本的改革方案研究,數載甚至是數十載難以推出。理由皆因一個——改革牽涉到各种利益的博弈。似乎只要這一理由搬出,就可以緘民口,就可以將改革束之高閣,淪為紙上談兵。
市場體制的本質應是分權于民,是民為先導,但由于市場競爭性資源缺少效率機制,社會公共性稀缺資源缺少公平機制,廣大納稅人和企業創造的財富被日益龐大的巨額行政開支大量侵吞,公共資源被少數人占有把持、揮霍浪費,結果既丟掉了效率,也失去了公平。
眾所周知,民營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力量,但民間力量雖然是經濟发展的主力,卻并非发展紅利的主要分享者,紅利歸于國企尤其是壟斷型國企,民間力量也就是充当苦力的角色。這种大國寡民的格局,折射出中國市場體制的尷尬。
改革就是要破舊立新,就是要改變不合理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和分配制度,從而達到在政治上更加民主法治,經濟上更繁榮強盛,社會更加富裕安康,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但当前的改革,始終在舊制度與新制度之間尋求既得利益集团的平衡,這樣的改革又怎能稱之為改革?
國富民窮絕非真正的國之強大,民富才是一國生生不息的根本。如果改革始終是紙上談兵,民眾無法真正成為社會經濟发展的主導力量和获益者,民生羸弱,秩序不彰,又何談真正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