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應該是文章中提及的二本書的書籍介紹吧!...
- by Eve
來源:商業周刊 第1186期
作者:傅建中
國人說英文,一開口就錯的,比比皆是,最常見的錯誤是he和she混淆不清,這大概是由於中文的「他」發音一樣,性別的差異只有在書寫上才顯現出來。另一常犯的錯誤是tense,現在式和過去式分不清,而第三人稱少數的動詞變化也困擾國人,這些都是小疵,無傷大雅,但另一常犯的錯誤是把yes和no誤用,這就較為茲事體大了,因為在重要問題上或關鍵時刻分不清yes和no,是挺嚴重的。(請參閱《深喉嚨與吹哨子的人》58 頁〈杯子半滿還是半空?〉)
至於寫英文,那問題就更大了,寫出來的東西,英美人士看了,常覺不對勁,被譏為是Chinglish(中式英文),像中國大陸有些旅館把掛在客房外「請勿打擾」的牌子寫成Don't Bother等是(正確的說法是Don't Disturb,請參閱《絞架幽默》128-129頁)。這還算好的,有時竟錯誤百出,讓人不忍卒睹。這不僅限於一般人,而是官府的對外行文,亦復如此,那就貽笑外邦了。1968年墨西哥世運,我奉派採訪,我們奧委會發給我的英文證明函件,就鬧過這樣的笑話。
其實連我們外交部駐外人員寫的英文,也不時有錯。記得丁懋時當駐美代表時,曾寫信(秘書代筆)給一位美國眾議員,說明我國對非洲國家的援助,後來該議員把這封信列入國會紀錄(Congressional Record),讓我有機會讀到,發現至少有三處錯誤,迄今仍記得信中把「伸以援手」寫成helping hands,雖非大錯,但嚴格說來,伸以援手的習慣用語是extend a helping hand,並非多數的helping hands。
我個人的經驗是,要提升自己的英文、並減少以上舛誤的不二法門是多看、多聽、多讀和多模仿(包括多說、多寫在內),久而久之,自會熟能生巧,邁入新的境界,擺脫前面所說的困境。拿我此時寫本文為例吧,我在8月1日《華盛頓郵報》的報導中看到好幾個非常有用的辭彙,巧的是這幾個辭彙已包含在我寫的《絞架幽默》和剛出版的《深喉嚨與吹哨子的人》兩本書內,茲再提出,以加深讀者的印象。
過去一個月來,華府地區的阿靈頓國家公墓(Arlington Cemetery)因管理不善,發生墓碑遭棄置河邊以及棺木暴露於外的情事,輿論為之大譁,遺屬尤感憤怒,他們的親人為國捐軀,想不到身後竟受到如此不堪的待遇,是可忍,孰不可忍?國防部立即展開調查,並把公墓管理處長和副處長解職(勒令退休),國會同時召開聽證會,召副處長去參院作證,豈知副處長竟以沒有公職的理由拒絕作答,主持聽證的參議員們為之氣結。郵報報導此一新聞所做的大標題是“Ex-cemetery official takes Fifth”,意即管理公墓的前官員引用憲法第五修正案(invoking the Fifth Amendment)拒絕作答。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在保護涉案人可拒絕做不利於己(self-incrimination)的供證。
我在念大學時已知take Fifth or invoke Fifth的意思和用途,但那時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當年台灣有所謂中國小姐的選舉,有一年劉秀嫚當選,要代表我國到美國參加環球小姐的競選,行前劉秀嫚表示,萬一在國外及選美會上遇到一些難以作答的問題,如何應付而又不失禮貌和尊嚴,當時大概有美國人給她建議可答說:“I invoke the Fifth.”我是在這種情況下學會了invoke Fifth的用法,但那時只是囫圇吞棗,不知為什麼要這樣說的原由。大家看了我寫的〈法定程序〉一文(請參閱《深喉嚨與吹哨子的人》201頁),就懂得為什麼要這樣說了。
近日熱門的新聞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女兒雀兒喜的婚禮,8月1日全美的報紙都刊登了雀兒喜和相戀多年的男友締結鴛盟的喜訊。《華盛頓郵報》說,7月31日“Chelsea Clinton tied the knot with her longtime boyfriend…in upstate New York.”
Tie the knot(結為連理)一詞亦收在《深喉嚨與吹哨子的人》書內,其反義語是untie the knot,但可不是「離婚」,而是「解鈴」(見第100-101頁)。當然tie the knot讓我們聯想到gay or same-sex marriage(同性婚姻)and walk down the aisle(走過教堂座位之間的走道,結婚之意。見同書86-87頁)。這就是我常說的,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聯想(association)能產生舉一反三的效應,如能善加運用,可以擴大學習效果。
同一天,郵報的「瞭望版」(Outlook)有篇書評,評論兩本專談人會犯錯的書,其標題是“To err, and err, and err is human.”這裡err重複了兩次在加重語氣,真正的意思是To err is human (人皆有過),這個詞也收在《深喉嚨與吹哨子的人》書內(114-115頁)。此外,「旅遊版」(Travel)登了篇讀者去葡萄牙首府里斯本旅遊的經驗談,老編在文前加了個按語,說是歡迎這類來稿。至於如何投稿,編輯說:“To file your own trip report, see the fine print below.”Fine print(細微末節)一詞亦見於《深喉嚨與吹哨子的人》168-169頁。編輯的意思是要投稿,得先把稿約(fine print)弄清楚。
一天的一份報紙即可讀到至少4個已涵蓋在我兩本書內的習語(idioms),這還沒把最近華府地區大停電的新聞用語blackout(或稱power outage)包括在內(請參閱《深喉嚨與吹哨子的人》128頁),看來這兩本小書確有其實用性,但願能幫助讀者提升使用美式英文living speech(劉紹銘教授用語)的能力。希望《深喉嚨與吹哨子的人》和《絞架幽默》兩書所蒐集的習慣用語與英美人士的living speech相互印證,會帶給讀者「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的樂趣!
如果還能看見彩虹
2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