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日本‧關西遊 一:『關西空港』

填海造地的『關西空港』建設工程被譽為「世界建築70奇蹟」之一,特別值得專篇介紹。

搭了接駁電車一踏入『關西空港』,或許是因為抵達的時間並非旅遊旺季,遊客不多,感覺特別明亮寬敞。過海關,到了大廳,隨指標搭往二樓手扶電梯,經過空橋,來到另一棟搭乘電車系統的建築,入境過程簡捷、清楚、順暢,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辦事效率。

機場通透明亮


上二樓手扶電梯出機場,即有明確的交通工具標示


過空橋,來到另一棟搭乘電車系統的建築


以下是取自網路的關於『關西空港』的建設工程介紹:
填海造地的雄偉機場 日本關西國際空港
時間:2009-02-17
來源:http://www.bida.tw/society/html/Wind_Culture/2009/0217/1413.html


關西機場像是一具精準的儀器,是數學與科技的結晶。—皮亞諾

「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大可選擇步行通過大阪關西國際機場的侯機室,不過,你可得注意了,這一整段距離長達一千八百公尺,因為這座位於海上人工島的機場,可是全世界最長的建築物呢!」上述這段話聽起來頗像是為了角逐世界紀錄而使出的花招,但是就新機場的設備來說,它卻是真實合理的反映出城市的需求。

關西地區大約有兩千萬人口,是日本第二大地區。原有機場受限於都市化的結果,無法進一步擴建,而且在都市空間狹隘、住宅建設日漸住鄰近山區發展的情況下,已無多餘的空間興建替代機場。

經過研究結果顯示,比較可行的方法是遠離都會區,在大阪港內的填造一座人工島,作為新機場用地。只要利用特殊的設計跑道,便可以讓飛機在海面上進行起降,如此除了可以大幅降低嗓音之外,機場也能日夜開放運作。而且一旦機場不敷使用時,只要擴建小島即可。這些優點已足以抵銷填造一座人工島所需要的龐大經費。

關西國際機場(関西国際空港,かんさいこくさいくうこう,Kansai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於距離日本大阪灣東南部的泉州海域5公里的海面上,常被簡稱為関空,初設置時曾被稱為関西新空港,別名泉州空港,是阪神地區的主機場,距離大阪、神戶與和歌山的市中心只需各一小時的車程。機場於1994年啟用,其IATA代碼為KIX,ICAO代碼則為RJBB。機場的建設與運作是由 1984年10月1日所設立的關西國際機場公司(関西国際空港会社,Kensai International Airport Co., Ltd,KIAC)負責。

關西國際機場的建設可以說是人類建造史上的一個傳奇。機場建築由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和日本建築師岡部憲明(Noriaki Okabe)負責主要設計,另外還有其多位著名的建築師、工程師參與設計。由於大阪周邊用地吃緊,政府決定通過填海造地修建機場,通過5年的填海工程,用了1.8億立方米的土方,在原先水深達17-18米的大海里填出了5.11平方千米的機場用地。

機場建有一條3500米長的跑道,主候機樓長達1.5公里,採用玻璃和金屬的高科技派風格,蔚為壯觀。機場高速鐵路可以把乘客直接從機場送到大阪市內。機場的建設費用高達1.45萬億日元,當時約合120億美元,不過仍遠低於香港國際機場200億美元的造價。機場剛建成時,引來建築界和工程界無數贊譽,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甚至稱其為「新世紀的豐碑」。

但是好景不長,由於大阪灣海底的地址條件不佳,是很厚的淤泥,機場從建設之日起就一直在不停的沉降之中,目前該人工島已經下陷了十多米。從機場營業之初,機場有限公司就不得不花費2700億日元用於維修和在地下室內建造一堵水泥牆以防海水滲入。但是這些困難並沒有阻止日方繼續建設的信心,目前機場第二條 4000米長的跑道已於2007年8月2日開始運作,為日本第一條有4000米長的跑道,原有的3500米跑道將成為副跑道,機場面積擴大到1300公頃。

由於是位於孤立在海中的人工島上,關西國際機場與日本本土的地面運輸只能靠長度超過3.7公里的關西國際機場聯絡橋(関西国際空港連絡橋,又暱稱為「Skygate Bridge R」)來聯絡。橋樑設有上下兩層,其中上層為六線道的汽車車道,屬關西機場公路(関西空港自動車道)的一部份。下層則為往返共兩線的鐵道路線,由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與南海電鐵兩家公司共用,終點站關西機場車站(関西空港駅)與機場主體相連,提供班次密集的接駁服務。除了一般快車外,兩家公司分別還推出可以快速往返於機場與主要都會區之間的高級特快車,包括JR西日本的機場特快車「遙」(はるか,Haruka),與南海電鐵的特快車「快速」(ラピート,rapi: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