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09/05/25 中時電子報/蔡增家(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亞太所長)
在韓國前總統盧武鉉自殺身亡之後,韓國人民紛紛走上街頭悼念這位前總統,他們認為李明博政府的迫害逼盧武鉉走上了絕路,好像過去盧武鉉是一位深受人民擁戴的好總統;而在野的民主黨議員也不遑多讓,紛紛出面對這位黨內同志表示哀悼,他們也都直指李明博政府的過度調查是導致盧武鉉自殺的主因,好像他們過去與盧武鉉是非常麻吉的好同志。
被指過度調查 李明博政府成箭靶
政治就是這麼現實,雪中送炭者少,錦上添花者多矣,我們不要忘了!盧武鉉在其五年總統任內,民意支持度從來都沒有超過四○%,其次盧武鉉任內之所以政績不佳,主要便是苦於黨內議員的持續分裂與杯葛;我們也不要忘了!當今年四月大調查廳正鋪天蓋地調查盧武鉉貪汙事件時,韓國人民與在野陣營可全都是悶不吭聲的,沒有人敢出面為盧武鉉講一句話。那麼現在為何韓國人民會覺得盧武鉉之死,是遭到李明博政府迫害呢?
其實自從民主化之後,韓國一直是保守派大國黨與自由派民主黨兩大陣營的路線之爭,保守派陣營源自於過去的威權軍事體制,自由派陣營則師出於金大中的反威權體系,盧武鉉政權便是延續金大中的自由派路線,形成自由派執政的黃金十年,而去年李明博的勝利則是保守陣營的反撲成功,而現在韓國人民在意的是過去當金泳三不顧保守派陣營的提拔之恩,以貪汙及叛亂兩項罪名將全斗煥與盧泰愚兩位前總統逮捕入獄,最後卻是由自由派的金大中上台後不計前嫌地將全、盧兩位特赦的,而現今的李明博政府對於盧武鉉,不但不願網開一面,反而不斷苦苦相逼。
其次為何韓國的在野黨議員會覺得李明博政府過度調查盧武鉉的貪汙案呢?
李明博政府去年提出年經濟成長率七%、十年內國民所得達到四萬美元、五年內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的七四七經濟支票順利取得政權,但是上任不久便遭遇到百年難得一見的全球性經濟大風暴,這讓李明博的經濟政見一一跳票,頓時成為失業率七%、經濟成長率負四%,以及通貨膨脹七%的另類七四七。因此,當今年初盧武鉉的貪汙醜聞爆發之後,李明博政府有如在大海當中找到一根浮木,便企圖以大動作調查盧武鉉事件來轉移人民對經濟不滿的焦點,況且朴淵次的行賄對象並不止於前朝政府官員,還包括現今李明博政府的親信,而李明博政府卻對此不聞不問。
恐引政治對立 執政面臨極大危機
因此,現在不論是韓國人民或是在野黨陣營,都將矛頭一致地指向李明博政府,同時也將原本單純的貪汙事件,無限上綱到成為政治迫害,從現在韓國人民弔唁盧武鉉的人潮不斷湧入的情況看來,韓國街頭的大規模抗議將會一觸即發,而韓國的自由派陣營原本就擅長街頭運動,去年讓李明博政府搖搖欲墜的美國牛進口風波所引發的大規模街頭抗議,便是來自自由派陣營的傑作。
由此可見,如果李明博政府不好好處理這次的盧武鉉自殺事件,不但會引發韓國自由派與保守派兩大陣營的政治對立,這將會癱瘓李明博政府的行政運作;同時如果韓國人民將原本對於經濟不滿的情緒攙入在盧武鉉的事件上,李明博政府將面臨上台以來最大的政治危機。
一個老母親的自白 來源: 新《大眾文摘》
孩子,今天你又裝作若無其事地,暗示媽媽,說市中區的房價,又在飆升,如果再不行動,或許以後你和女友,連一間棲息的小屋都沒有。
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終於沒有像你希望的那樣,說出「媽媽給你們買」的話來。
而你,也在這樣尷尬的沉默裡,即刻氣嘟嘟地放下碗筷,摔門出去。
我從窗戶裡看著你遠去的背影,瘦削,懶散,有些玩世和任性,你還是賴在父母懷裡,始終不肯獨立。
可是,親愛的孩子,你已經25歲,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需要呵護的女友,兩個日益老去的父母,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讓你成熟,承擔一個成人該擔負的責任?
從很小的時候,你就習慣有事來找媽媽。
5歲的時候,你要媽媽幫你整理扔得到處都是的玩具;
10歲的時候,看見同學腳上氣派的皮鞋,就哭鬧著讓我也去買來;
15歲的時候,你寫情書給班裡的女孩子,說,我媽媽認識很多的人,誰要是欺負你,儘管告訴我,
20歲的時候,你讀大學,每次打電話來都是抱怨,說食堂的飯菜如此糟糕,為什麼不給我多寄些營養品?
今年25歲的你,在一次與同學閒聊裡,很驕傲地說,我爸媽早已給我備好了買房的錢,我即便是不怎麼奮鬥,也一樣可以過得很好。每一次我都寬容地笑笑,就淡忘掉了。
我習慣了聽你的吩咐,只以為,對你的每一滴好,你自會記得,且在將來我們老去,你已壯年的時候,可以得到你的細心照料。
可是而今,你日日回家蹭飯,又時常將女友帶回家來久住,讓依然工作的我,還要為你們的一日三餐奔波勞累。
這樣的景況,終於讓我連一絲的微笑,都無法擠出。
我發現,這樣苦掉自己,全力為你的方式,只是使你心底的自私和懶惰,愈是潛滋暗長,無沿無邊。
我終於承認,25年來對你無節制的寵愛,是一個多麼大的錯誤。
有一次開玩笑,我說媽媽或許活不到你娶妻生子呢,你一下子便急,說,那怎麼行,將來誰給我們洗衣做飯,誰給我們照料孩子?
當時的我,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憂傷。
原來當我們老掉,依然還要為你繼續操勞,直到生命的終點。
我們不是養育了一隻日漸豐滿有力的雄鷹,而是一個寄居的蟲子,它要將滋養了它的鮮嫩的骨頭,一直啃到乾枯腐朽,再無營養。
親愛的孩子,我不得不殘忍地告訴你,你的上半生,與我息息相關,而你以後的道路,我將不再過問。
媽媽已經將兼職的工作辭掉,我不能為了你的幸福,而將自己退休後的悠閒時光,交給繼續為你掙錢買房的苦痛中。
也請你,從父母的身邊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
孩子,媽媽抱歉,不該這樣愛你。
而你,也應對那些將父母啃到疲憊的往昔感到愧疚。
且讓我們,彼此原諒,彼此放手。
來源: [王文華/聯合報]
活到某個年紀,吃過足夠苦頭,我們的直覺就是那一陣風。當那陣風告訴你該走,你要順著風走……
拿得起,放不下,相遇簡單,告別難。找工作,找愛人,都簡單。離開他們,難。追求,是科學。放下,是藝術。對於工作、愛情、友誼、名利,大部分的人,包括我,總是放得太晚。
一個星期三的早晨,我從陽明山苗圃登山口上七星山。前半段輕鬆,過了七星公園,石階變得陡峭。繞了幾個彎,到一個轉角,一位老先生坐在路邊。他光著上身和雙腳,洪亮地叫:「早!」我邊喘邊回應:「早!」他吃著蘋果,氣定神閒。
我猛吸空氣,狼狽不堪。我們在窄小的石階上對看一分鐘,一句話都沒有。我看著他的臉,猜測他已經七十歲。他背後的樹上掛著一件白色汗衫,不動如山,好像也有七十歲。
「不冷嗎?」我問。
「不會啊。」他給我一片蘋果。
「天天爬?」我猜天天爬的人身體才那麼好。
「偶爾來。」他微笑說。
他如此省話,我還有一半路要爬,所以站起來準備走了,「我先走了。你是往上還往下。」
「往下。」
「待會兒我下來時也許還會見面。你會坐多久?」
「不一定,」他看看樹上的汗衫,然後說:「風吹乾了我就走。」他講的是汗衫,還是人生,當時我不知道,也沒有多問。
晚了三個月
在人生很多事上,有的人總是走得太早,有的人太晚。我屬於後者。工作上,我依戀安逸。當早已不能發揮所長,或賺進大把銀兩,我還原地踏步,不忍離開。感情上,我更難放手。當感動、感情、感覺都慢慢消失,忌妒、猜疑、爭吵慢慢開始,我還是苦苦相逼,一定要逼對方講出道理。
對我這種人,任何事結束的時間,比應該結束的時間,都晚了三個月。如果三個月前離開,拿的遣散費比較高,也可以很快找到新工作。現在離開,遣散費減半,僅有的少數工作也早被搶完。如果三個月前離開,你們還可以做朋友。因為爭吵僅止於動口沒有動手,你也還沒有跟另一個男人狹路相逢。
現在離開,所有美好回憶都被最後的醜陋掩蓋,你們在彼此心中從成人,變成小孩。
為什麼不走
誰想要這種結果?雖然當初也知道拖下去會有風險,但最後的結果預料不到,而且常比預料的更糟。不走的原因,是以為人定勝天。
只要我努力加班,會拍馬屁,不可能裁到我。殊不知老闆自己都要被裁,哪還能夠保你?只要我忍氣吞聲、努力挽回,她一定還會愛我。殊不知愛情不是健身,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穫。就算有對等關係,也剛好相反。
我們常是以最壞的態度,對待對我們最好的人。因為相信人定勝天,我們總是想挽回。所以辦公室或街頭,常有人拉拉扯扯、威脅利誘。丟在地上踐踏的,除了美好的回憶,還有僅存的尊嚴。很不堪的場景對不對?相信我,我們都當過主角。
不甘心
不走的另一個原因,是不甘心。
我在公司二十年,這公司是我幫忙創建的,我一輩子都給了公司,你怎麼可以裁我?我跟你在一起二十年,幫你打下事業。我把青春全給了你,你怎麼可以愛上那個狐狸精?很庸俗的台詞對不對?相信我,我們都說過。
當我們從觀眾變成主角,講出曾瞧不起的台詞,心中的情緒不是憤怒,而是不甘心。為什麼我付出這麼多,得到這麼少?為什麼我對你這麼好,你也曾經對我那麼好,但如今我是流浪貓,你把我當成路上的一泡尿?
有沒有一個開關,只要我找到、打開,老闆或情人會立刻回心轉意,我們馬上可以回到從前。有的!一定有的!所有分手之際的歇斯底里,都是想要找到那個開關。但並沒有那個開關。企業不講道理,愛情更沒邏輯。當老闆或情人變了心,他就變了心。風度好的會編個藉口,風度不好的乾脆換個門號。
你永遠不知道真正的答案,因為那個變心的人也不知道答案。就算有那個回到從前的開關,也不是一開即亮,而是慢慢發光。一見鍾情只需要一個眼神,破鏡重圓要花上整個餘生。
自然節奏
如果該走的遲早要走,那該什麼時候上路呢?我當然不知道,其實也不想知道。分手若有公式,那段愛情也許根本就不值得開始。
這就是七星山老先生給我的啟示:遵循自然的節奏,風吹乾了就走。
當你對這份工作或愛情已經很久沒有感覺,緣分應該就真的盡了。當你持續地懷疑老闆在為難你,老闆應該就真的是要請你走路。當你持續地懷疑老公有外遇,十之八九你老公在胡搞。
活到某個年紀,吃過足夠苦頭,我們的直覺就是那一陣風。當那陣風告訴你該走,你要順著風走。
不過「直覺」跟「本能」常是矛盾的。當我們直覺到老闆討厭我們,本能的反應是辯解。當我們直覺到另一半有外遇,本能的反應是去抓姦。辯解和抓姦,只會讓對方更反感。逆風而行,能走多遠?
今天不登頂
我告別老人,走向七星山主峰。山頂風大霧濃,一個人危險。我想了想,在山頂前一百公尺折返。為什麼一定要攻頂?為什麼一定要插旗?為什麼一定要說清楚?幹嘛非得水落石出?走到這,其實一切都已明朗。最後一百公尺的朦朧,可不可以就讓彼此留在回憶中珍藏?
下山時,老人已經走了。現場的果皮清得乾乾淨淨,彷彿從來沒有人坐在那裡。我在他剛才坐過的地方坐下,五分鐘過去,發現那位子其實根本沒風。我笑一笑,這個老傢伙,誰知道他在這裡坐了多久?誰知道沒風的地方,衣服要多久才乾?
我不想追究,慢步下山。然後在我的心底,吹起一陣暖風。人生很多糾纏,但風已將它們吹乾。曲終人散,我還待在原地幹嘛?上路吧,前方還有更多美景呢!
Jill來信轉貼好文分享...
暑假期間,一位昔日好友由倫敦回來。我們約在信義路金石堂五樓的咖啡屋中見面。
夏日的午後,鬱熱難當,我拉著女兒的手,走在人潮滾滾的街道上,覺得整個城市似乎要燃燒起來。女兒的小手,常因逆向行走的行人的衝撞而由我手中鬆脫,然而,很快地,又會上前來。
我們就在商家吆喝聲、行人討價還價聲中,斷斷續續地聊著,女兒問我即將和什麼人見面,我說:「是媽媽大學畢業後留在學校當助教時的同事,由很遠的英國回來。」
女兒側著頭天真地問:「是不是從很遠的地方回來的人,都要約著見面,請他們喝咖啡?」
「那倒不一定啦!媽媽那時同她感情最好,一起做助教時,她很照顧媽媽。」
女兒鍥而不捨地接著問:「大人也還要人家照顧嗎?她怎麼照顧你?是不是像蔡和純照顧我一樣?教你做功課?」蔡和純是她的同班同學。
我聽了不由得笑了起來說:「大概差不多吧!人再大,也需要別人照顧呀!對不對 ?像爺爺生病了,也要我們照顧嘛!對不對?...」
「那你生病了嗎?那時候?」
「生病倒沒有。不過,那年,有一段時間,媽媽的心情很不好,覺得自已很討人嫌,人緣很差。就在那年聖誕節前幾天,我發現王阿姨偷偷地在我辦公桌上放了張她自己做的賀卡,上面寫著:我不知道怎樣形容我有多麼喜歡你,祝你佳節愉快。』媽媽看了好感動。這張卡片改變了當時媽媽惡劣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使我覺得自己並不那麼討厭!」
女兒聽了,若有所思,低頭不語。
我和朋友見了面,開心地談著往事、彼此探問著現況,女兒一旁安靜地聽著,不像往常般吱吱喳喳搶著說,我們幾乎忘了她的存在。
一會兒工夫後,女兒要求到三樓文具部去看看。
十分鐘後,女兒紅著臉,氣喘吁吁地上樓來,朝我悄悄地說:「先借給我一百元好嗎?我想買一個東西,回去再從撲滿拿給你。」我和同學談得高興,不暇細想,知她不會亂花,便拿錢打發她。
過沒多久,她又上來了。面對朋友,恭敬地立正,雙手捧上一盒包裝精美的禮物,一派正經地說:「王阿姨!送你一個小禮物,你從那麼遠的地方來。」
朋友和我同時大吃了一驚,朋友手足無措,訥訥地:「那怎麼行!我怎麼能收你的禮物!我英國回來,沒帶禮物給你,已經很不好意思了,而且,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兒....」
女兒很認真地併攏腳跟,無限深情地說:「我媽媽說你是她最好的朋友,謝謝你以前那麼照顧我媽。」
一股熱氣往腦門兒直衝了上去,我喉嚨驀地哽咽了起來,眼睛霎時又濕又熱,我束手無策,萬萬沒想到女兒竟會如此做。
朋友的眼睛也陡地紅了起來,嘴脣微顫,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緊緊摟過女兒,喃喃說道:「謝謝啊!謝謝..」
這回輪到女兒覺得不好意思了。她伏在朋友肩上尷尬地提醒朋友:「你想不想看你得到什麼禮物啊?」
朋友拆開禮物,是掛了個毛絨絨小白兔的鑰匙圈。女兒老氣橫秋地說:「會照顧人的人一定會很溫柔的,所以,我選了小白兔,白白軟軟的,你喜歡嗎?」
朋友感動的說:「當然喜歡了,好可愛的禮物。我回英國去,就把所有的鑰匙都掛上,每打開一扇門,就想一次你。......真謝謝啊..」
女兒高興得又蹦又跳地下樓去了,留下兩個女人在飄著咖啡香的屋裡領受著比咖啡還要香醇的情誼。
生命中總有不同階段的朋友來來去去,但大多數的人們只用回憶懷念舊朋友,時間越久 ,友誼慢慢就淡了,不論多深厚的感情終究敵不過歲月的考驗,除非我們自己願意用心經營 !!
所以身邊總是新朋友比較多,但有些朋友雖然無法豐裕自己的生活,卻能溫暖自己的生命 ,每當想起他(她)時,看到他(她)時,心情就會很快樂,很開心,或許你我都曾經擁有過這樣的朋友 ,也曾經因為不珍惜而失去了這樣的朋友 !!
幾年後,我們還會是好朋友嗎?我的好友!
一句話、一句問候、一個微笑, 滋潤別人生命,也讓自己的心靈生活更加豐厚。
珍惜每一個願意花時間在您身上的人,把握每一個願意為您下心力的人。
(圖片取自Crabtree & Evelyn網)
二週前,辦公室三位J小姐接連幾天,一到午休時間便交頭接耳的對著電腦螢幕熱烈討論著。後來終於有了結論,Jenny跑來問我用不用Crabtree & Evelyn(台灣譯為「瑰珀翠」)的產品?有興趣同她們一起購買嗎?我沒用過,也沒聽過( 汗!)於是好奇起身瞧了她電腦螢幕上Crabtree & Evelyn台灣代理商網站的介紹,原來護膚保養、身體清潔用產品居多,包裝很美呢!
台灣官網的介紹如下:
瑰珀翠以其設計美麗大方的衛浴用品、居家室內芳香用品與高級食品享譽世界各地。她補捉了英國式風範氣息,簡單豪華的方式應用在浴室、臥室、廚房庭院中。瑰珀翠的英文名字Crabtree & Evelyn靈感來自十七世紀極富盛名的作家與園藝學家 " John Evelyn 約翰 愛芙蓉 " 深深體會,大自然總是令人神魂顛倒!那嬌嫩的花朵:百合花、玫瑰花、鳶尾花、梔子花...經過長時間的測試與提煉後,總是綻放著綿延的柔嫩與恆久的香氣。草本植物與水果的萃取物:迷迭香、紫草、薰衣草、荷荷芭、蘆薈... 總是保有治療上的天然特質,永遠呵護著人類的皮膚。然而,可別忘了在廚房中擺上手工製的英國果醬,餅乾和英國茶!它們可是你終日尋找美味,質感可口的好選擇......
覺得Crabtree & Evelyn產品單價有些偏高,但不忍心毀了Jenny的好意與興致,可琳瑯滿目的產品,我有點兒不知從何選擇起。留美的Jennify建議我帶護手霜,但在挑選味道時又面臨難題,Jennify、Jenny、Joyce各自從她們的包包裡拿出Crabtree & Evelyn的護手霜要我試用,於是order了一條園藝大師味道的護手霜,便回位置繼續看我的財經新聞。
隔天,Jenny提了一個漂亮的藍色大紙袋到我身旁,笑盈盈的取出二條包裝精美的護手霜,說:「我知道妳昨天說要一條,事實上我薔薇味道的護手霜也還有一條,所以問問妳是否想多要一條薔薇味道的護手霜?」天哪!實品更美,紙盒上還繫了粉紅色的緞帶,於是當下決定二條都要了(原來女人也是視覺性動物)。
就這麼...二條護手霜因為包裝精美,分別送給了母親及妹妹,由於試用的感覺挺好,雖然近期護手霜並不缺,我還是上網又買齊了所有的味道,包含已停產的山羊奶。還好護手霜保存期限有五年,夠我用的了。接下來我還想買身體乳液,母親節嘛!藉口愛護自己,瘋一下吧~~~
Crabtree & Evelyn官網:http://www.crabtree-evelyn.com/
台灣Crabtree & Evelyn:http://www.starbright.com.tw/iPFS/
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009年05月07日
週四金融市場收盤後﹐美國政府以及全國19家主要銀行將公佈銀行監管部門此前一直在進行的銀行壓力測試的結果。壓力測試評估了每家銀行為抵御未來兩年高於預期的虧損所需的緩沖資本﹐然後督促銀行籌集這筆資金。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這樣做至少有兩個目的:消除銀行面臨的變數﹔同時向所有人保證即便情況惡化﹐美國經濟和銀行業也能夠生存。
壓力測試本身並不會解決危機。但下面是我們即將看到的重要測試結果:
政府預計大型銀行還會失血多少。
近三個月以來﹐150多名聯邦政府人員一直在仔細審查各家銀行的帳面﹐詢問銀行人士的預測﹐比較每家銀行的預期。現在美國政府比任何人都更瞭解這19家大型銀行﹐這些銀行佔到了美國銀行資產總額的大約三分之二。美國政府不會公佈它所瞭解到的所有情況﹐批評人士仍堅持認為財政部和美聯儲不夠悲觀。但是﹐對大型銀行進行信息披露﹐並加之一套共同的經濟假定和會計慣例﹐從而得出一個損失總額﹐這將給美國銀行業帶來急需的透明度。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最新估計﹐加上已知損失和尚未確認的損失﹐全球所有金融機構的損失總額將達到令人震驚的4.1萬億美元。壓力測試的統計範圍較小﹐只是美國銀行 19家未來兩年在糟糕但非災難性情況下所面臨的未確認損失。私營部門預計的損失規模在大約3,000億至1萬億美元﹐而IMF的相關預期是4,000億美元左右。美國政府的預計規模可能會位於上述範圍的中部﹐可能傾向於私營部門預期範圍的低端。
壓力測試獲得的第一個重要數據是:除了已經公佈的損失之外﹐這些銀行的潛在損失總額。從這些銀行的現有資本以及未來兩年的利潤中減去上述潛在損失﹐得出的結果就是壓力測試第二個重要數據:即政府希望銀行在未來六個月籌集的資本總額。貝南克本週向國會保證這個金額將是可管理的﹔只要預計結果可信﹐這就能令人安心。
哪些銀行實力雄厚﹐哪些不是。
在去年10月銀行救助措施的初步階段﹐為了避免打擊實力羸弱的銀行﹐美國政府有意沒有區別銀行實力的強弱。
儘管美國政府仍堅稱會繼續採取措施維持全部19家銀行運轉﹐但政府現在希望能在強弱銀行之間做出區分。由於市場對羸弱銀行生存能力的擔憂也影響到了實力強勁的銀行籌集資本和恢復放貸的能力。壓力測試就旨在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實施壓力測試的官員沒有使用完全一樣的公式來評估商業地產貸款的潛在損失﹔相反﹐他們察看了每家銀行的貸款﹐預計一些銀行會遭受較多損失﹐而其他銀行會面臨較小損失──這些差別也將公佈於眾。
蓋特納和貝南克的策略就是讓市場放心強大的銀行的實力﹐這樣強勁銀行就不會被疲弱銀行拖後腿﹐同時向市場展示未來六個月提振疲弱銀行資本的路線圖──必要時會動用納稅人的資金。只要這種做法不會引發19家銀行中實力最為弱小的銀行受到擠兌﹐這種做法就是有意義的。
銀行將如何補上窟窿。
許多銀行(或許是大多數)都會被告知需要籌集更多資本。考慮到此前的風波以及國會對高管薪酬作出的強行限制﹐沒有哪家銀行的首席執行長會想再求助於納稅人資金。因此他們有足夠的理由提出其他替代方案。
即便少數幾家銀行能向投資者發售普通股進行籌資﹐貝南克和蓋特納也會感到驚喜萬分。雖然近期銀行類股的上漲令人欣慰﹐但發股融資仍會困難重重。
因此﹐即便銀行業人士對政府的壓力測試結論感到不快﹐他們也會制定計劃出售資產──既有整體業務﹐也有問題貸款和證券──同時將私人和政府現在所持的優先股轉化為普通股。這種做法不如發售新股那麼可靠﹐但卻可以節省股息支出(從而提高銀行利潤﹐資金資本金基礎)﹐降低增發普通股的難度﹐並被投資者視為提高銀行資本質量的途徑。最後﹐一些銀行還是會接受更多的納稅人資金﹔現在還不清楚哪些銀行會接受政府資金以及接受的資金規模。
壓力測試的結論應當能夠減少目前影響對銀行信心的一些不確定因素。如果結論數據是可信的話﹐測試結果將引發關於銀行問題嚴重程度的爭論。如果這個過程如描述的那麼徹底的話﹐那麼潛伏在銀行帳面背後的重大意外就會更少一些。
這無疑都是有益的方面。但最終﹐尤其是如果經濟狀況惡化的話﹐美國總統奧巴馬可能會告訴國會他需要更多資金用於銀行。這樣一來﹐奧巴馬就可以開誠布公表示﹐他已經嘗試了其他各種手段。
David Wessel
(編者按﹕本文作者David Wessel是《華爾街日報》專欄“Capital”的專欄作家。該專欄著重分析經濟狀況、以及影響全球生活的其他事件。)
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009年 05月 06日 10:12
這是一個新的牛市嗎?沒人知道確切答案。但牛市總是會在某個合適的時候到來的。投資者還會重演同一個錯誤嗎﹐還是會變得更明智?下面是應對下一次牛市的12條法則﹐不管它什麼時候到來。
1、走向全球。
大多數投資者喜歡堅守本地市場。這是個錯誤。美國經濟只佔了全球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但卻擁有全球股票市值的三分之一。沒人知道最好或最壞的回報會在哪裡﹐所以你需要廣泛分散投資。而且因為你在美國生活、工作和擁有房屋﹐你對美國經濟的敞口已經過度。
2、規避大舉行動。
如果你一次性大舉買進或賣出﹐那你就是在冒不必要的風險。等待正確時刻一舉出擊是徒勞的。不管怎樣﹐你也不可能準確把握股市的波峰或谷底﹐如果市場趨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有什麼必要急於行事?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又有什麼可操之過急的?
3、記住市場是個群體行動。
所有人都在買進的時候﹐股市自然就會飆升﹔大家都在拋售的時候﹐股市就會下跌。這就是原因。當所有人都在努力預測市場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只是在追逐鏡廳中自己的倒影罷了。
4、別犯傻﹐別緊張﹐別自己嚇唬自己。
華爾街充斥著一幫搞不清楚過去(這些股票已經上漲)、現在(這些股票正在走高)或將來(這些股票將上揚)的家伙。你可別被騙了。
5、別理會那些“別無選擇”。
遲早都會有人督促你買股票﹐即便是在非常高的價位上﹐因為“別無選擇”。這是股市在波峰時的常見騙術。事實上﹐我們總會有其他選擇──比如說﹐持有更多現金直至股票估值更加誘人。
6、切實實現多樣化。
這意味著廣泛投資多個不同的資產類型和策略。正如投資者去年所發現的﹐“大型價值型基金”和“中型平衡型基金”並不能帶來多樣化。它們不過是營銷伎倆罷了。
7、別把預測太當回事。
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沒有預見到經濟衰退﹐大部分策略師都沒有想到股市崩盤﹔就在股票下跌之前﹐大多數分析師還是都持看漲觀點。即便是出色的專家也會屈從於群體意識、辦公室政治、職業風險──以及鏡廳綜合症(參見第三條)。
8、絕不投資你不瞭解的東西。
如果在牛市中業績弱於大盤﹐也要保持好心態。在上次股市熱潮中﹐很多投資者都被建議將資金全部投入股市以獲得最大的長期收益。但股市有著無盡的風險承受度和無窮的時間期限。凡人不可能和市場指數競爭﹐也不該嘗試。
9、別管大家在作什麼。
從眾行為和害怕落單是很正常的。但投資時不能屈從這些本能﹐你要做有利於你和你家人的事情。
10、保持耐心。
投資機遇就像巴士。如果你錯過一輛﹐也沒有必要去追。放鬆點。如果歷史可以提供指引﹐其他機會總會接踵而來。
11、不要完全坐等機會白白流逝。
你最後可能會在最後一刻大肆揮霍。如果你害怕進行投資﹐那就提前下手﹐細水長流。
12、最重要的:價格為上。
畢竟﹐投資是對未來現金流的索賠﹐無論是公司的利潤﹐債券的票面利率或是年金的收入流。一家具有償付能力的公司﹐如果股價能降一半﹐那麼股票的吸引力就會增加一倍﹔反之亦然。很奇怪有那麼多的人會引導以另外一種思維進行投資。
我想聽聽讀者們的意見:如果你們有什麼自己的錦囊妙計﹐不妨讓我知道。
Brett Arends
(編者按:本文作者Brett Arends是《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專欄作家﹐他的專欄《投資回報》幫助投資者分析最新時事並做出相應投資決定。)
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009年 05月 07日 09:35
對香港一家酒店內近300人進行的7天隔離重新引發了一場爭論﹐其焦點是尤其受到亞洲疾病防控人士喜愛的一種關鍵技術有效性如何、公平性如何。
自從上週五對灣仔維景酒店內人員進行隔離以來﹐香港再未出現新發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這顯然證明了醫學隔離政策的有效性。但在實施這一政策方面的巨大漏洞卻顯示﹐香港未出現新發病例可能不過是運氣好罷了。
港府官員們也還沒有誇耀自己。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週一岳(York Chow)說﹐我們希望已採取的措施能夠暫時遏制住這種病毒的蔓延﹐但我們不能自滿。
就在新的證據顯示甲型H1N1流感的危險性可能不像人們原來認為的那樣大時﹐灣仔維景酒店的隔離情況預計將受到香港本地及世界各地的評估﹐以從中吸取處理疫情方面的經驗教訓。
許多民主國家的政府都不願實施醫學隔離﹐因為這種做法是為了群體的利益而限制個人自由。墨西哥、美國和歐洲等地的政府在遏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蔓延方面一直避免使用隔離手段。
然而﹐由於亞洲經歷過2003年的高致命性非典(SARS)疫情﹐因此這裡更願意接受隔離的做法。香港、中國大陸、台灣和新加坡當年都曾廣泛運用隔離以遏制SARS疫情。
過去一週內﹐中國大陸的官員隔離了70多名從墨西哥來的旅行者﹐以及一些美國和加拿大人﹐儘管中國大陸並未出現甲型H1N1流感的確診病例。
中國衛生部表示﹐中國各地有數十人接受了醫學隔離﹐這些人曾與一名後來被確診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的墨西哥旅行者同乘一架班機﹐如果他們在隔離期間沒有出現這種流感的症狀﹐將按計劃在本週四被解除隔離。
中國吉林省衛生部門的官員林吉(音)說﹐政府已決定提前兩天結束對一些加拿大學生的醫學隔離。此前加拿大向中國方面施加了壓力。
新加坡命令國內12名最近曾前往墨西哥的人在家接受隔離。該國表示﹐如果能維持目前的狀況﹐下週一它將把警戒級別從橙色降低至黃色。
新加坡衛生部長許文遠說﹐SARS像一只大象﹐我們能用獵象槍射它﹐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像蝗虫﹐它們成千上萬﹐一支獵象槍是不管用的。SARS病毒的致命性比甲型H1N1流感病毒高﹐但傳染能力不及後者。
實施醫學隔離的一大困難是﹐由於接受隔離者要被限制行動自由﹐因此一些人會逃避隔離。
香港官員說﹐有30至40名本應接受隔離的灣仔維景酒店住客一直未能找到。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仍在香港。一位港府官員說﹐這些人中許多可能已經離開香港了。他還說﹐香港官員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進行了聯繫﹐以試圖發現這些人的行蹤。香港警方正在尋找那些可能隱藏在居民家中或其他酒店的應隔離人員。
在上述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墨西哥人上週搭乘中國東方航空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班機從上海飛赴香港途中﹐有大約36人與他坐得較近﹐這些人按規定也需接受隔離﹐但港府一位發言人說﹐其中7人已經離開香港﹐其餘的或入院或被隔離。
也有人質疑﹐香港公共健康面臨的威脅是否真嚴重到了需要動用隔離手段的地步。最近幾天的證據顯示﹐多數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情都是溫和的﹐不過衛生官員們則警告說﹐情況有可能發生改變。目前有20多個國家的近2,000人患甲型H1N1流感﹐預計其中40多人已經死亡。瑞典政府週三說﹐該國出現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並說此人不久前從美國返回﹐現在已經痊癒。
傳染病科醫生勞永樂說﹐香港政府反應過度且採納了不好的建議。他說﹐ 僅僅因為出現了一例流感病例﹐就把曾與患者同住一家酒店的人隔離7天﹐這種做法太嚴厲了。勞永樂是香港衛生防護中心(Center for Health Protection)新興傳染疾病委員會的成員﹐可以向港府提建議。
香港特首曾蔭權(Donald Tsang)週二辯解說﹐為了遏止一種我們瞭解不多的病毒擴散傳播﹐我們在發現首個感染病例後需要採取嚴厲行動。他和港府其他官員為被隔離者遭遇的種種不便表示歉意。
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生物學家和流感專家裴偉士(Malik Peiris)承認隔離的做法有缺陷﹐但表示他認為這種做法值得採取。裴偉士說﹐我不認為無法找到每個應予隔離者就意味著隔離本身是無用之舉﹐否則你就不應該嘗試。
他說﹐雖然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際間傳播的方式似乎與季節性流感十分相似﹐但這種流感並未在它出現的每一個地方都發生廣泛傳播這一事實卻顯示﹐它有望通過人工干預停止傳播。
裴偉士還說﹐如果在實施隔離方面做到了90%的成功﹐那麼這種做法獲得成功的可能性仍然非常高﹐這完全是個概率問題。
Peter Stein
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009年 04月 29日 15:39
隨著有關豬流感的擔憂席捲全球﹐保護自己、避免感染豬流感或其他傳染病的最好方式就是具備一些常識﹕常洗手﹐咳嗽和打噴嚏時應掩住口鼻﹐如果覺得不舒服就在家休息﹐不要上班或去學校。
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代理主任貝瑟(Richard Besser)週一在亞特蘭大的一個新聞發佈會上說﹐上述指導原則可能看上去都是最基本的﹐但它們在防止疾病蔓延方面很有效。
貝瑟說﹐控制傳染病蔓延是所有人共同的責任﹔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他們應該為減少自己受感染的機率而承擔重大責任。
具體來說﹐明智的做法是經常用肥皂和溫水洗手﹐每次洗手的時間應當在15-20秒﹐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含有酒精成份的免水洗手液。疾控中心還建議不要用手接觸眼、鼻和口﹐以防止細菌傳播。豬流感的症狀與普通的季節性流感相似。感染豬流感的患者通常會有發燒、全身痛、頭痛、咳嗽、嗓子痛、畏寒和覺得疲勞的情況。有的還會出現腸胃不适﹐如腹瀉和嘔吐。
疾控中心說﹐如果擔心自己的症狀﹐應當去平時去的醫療機構診治﹐醫療機構將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或治療﹐除非有某些警兆。
疾控中心說﹐如果孩子總是昏昏欲睡、反應遲鈍﹐呼吸急促或是呼吸困難﹐有發燒現象並伴隨皮疹﹐情緒煩燥﹐或是皮膚發青﹐父母應當立即帶孩子就醫。如果孩子飲水量不夠﹐或類似感冒的症狀有所好轉﹐但隨後又出現發燒和咳嗽加劇等反復症狀﹐也要立刻就醫。
疾控中心說﹐成人如果覺得呼吸困難或呼吸短促﹐胸腔或腹部有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突然暈眩﹐神智不清﹐或是嚴重或持續嘔吐的現象﹐也要立即就醫。
豬流感是一種病毒﹐通常只對豬造成影響﹐但現在似乎已具備了人際傳染的能力﹐但人際傳染的速度還不清楚。
改變行為
如果生病﹐傳染期應留在家中﹐傳染期一般為7天﹐儿童保持感染性的時間可能更長。貝瑟說﹐如果病情好轉﹐至少應待症狀消失一天以後方可恢復工作或上學。
他說﹐在大多數情況下﹐在公共場所戴口罩並不能保證安全。有些人覺得戴上口罩更安心﹐在某些情況下﹐戴口罩可能有點儿用﹐但我還是寧願人們切實重視洗手﹐以及咳嗽和打噴嚏時掩住口鼻。
其他一些社交慣例或許也需要調整﹐比如說一些地區習以為常的禮節性親吻。
貝瑟說﹐一旦當地爆發疫情﹐人們需要待在家裡﹐不要讓孩子外出﹐以減少與外界接觸﹐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和企業應當重新啟動應急計劃。必要的話﹐一些人或許可以在家上班。
Kristen Gerencher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來源:http://studaff.ntcb.edu.tw/front/bin/cglist.phtml?Category=244
世界衛生組織為這波致命流感病毒,正式定名為「H1N1新型流感病毒」,有鑒於美、墨流感疫情有擴大趨勢,衛生署疾管局為消除民眾恐慌心理,並了解新流感相關資訊,特地推出新流感問答集一解民眾的疑惑。
問答集如下:
問:甚麼是H1N1新型流感?
答:H1N1病毒是人類和禽流感病毒感染給豬隻,再混合變種而成,屬於A型流感病毒,常見病毒為H1N1、H1N2、H3N1與H3N2。美國疾管局資料顯示,目前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流感疫情,即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對此種結合豬流感、人類流感及禽流感的新病毒型態所知不多。
根據衛生署公布的公報內容顯示,H1N1新型流感(Swine Influenza A (H1N1))的定義為:
臨床條件(Clinical criteria)
具有急性發燒呼吸道疾病(Acute febrile respiratory illness)(發燒超過攝氏38℃),且其臨床症狀包括從輕微的類流感(influenza-like illness)到較為嚴重的肺炎(pneumonia)等。
流行病學條件(Epidemiology criteria)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
一、曾經與確定病例或極可能病例具有密切接觸(close contact),即照護、同住、或與確定病例有呼吸道分泌物、體液之直接接觸。
二、具有確定病例或極可能病例所在地區之旅遊史。
**********
問:目前國內防疫狀態?能否防範未然?
答:疾管局指出有關H1N1新型流感列入第一類法定傳染病,各醫療機構於門、急診服務時,發現個案有類流感症狀,且有相關疫情國家或地區旅遊史、接觸史等,除採集相關檢體,開立抗病毒藥劑處方外,應於24小時內通報當地衛生主管機關或上網通報至疾病管制局之傳染病個案通報系統。
對於輕症病患,應教導其返家居家隔離直至得知檢驗結果,居家隔離期間,病患應注意衛生習慣並儘量戴口罩,以避免傳染同住家人;如病患狀況嚴重需住院治療或檢驗發現為H1N1新型流感陽性,則由醫院或地方衛生單位安排隔離治療。
另醫護人員在執行相關醫療行為時,應加強落實感染控制措施,以避免造成院內傳染之疫情。
**********
問:H1N1新流感傳染方式?
答:新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類似,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在症狀出現前1天到發病後7天均有傳染性。
**********
問:人類罹患H1N1新型流感會出現哪些症狀?
答:H1N1新流感症狀與流感類似,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頭痛、寒顫與疲勞,有些病例出現腹瀉、嘔吐症狀,部分病例出現眼睛發紅、頭痛和流鼻涕等症狀。
**********
問:如何確定是否感染H1N1新流感?
答:以症狀研判無法判定是否感染豬流感,需採取檢體化驗始可確認。若您有相關旅遊史、接觸史及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
**********
問:H1N1新流感病毒會因為吃豬肉會傳染嗎?
答:不會。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只要是經過妥善處理與烹調的豬肉,食用上並無安全疑慮。
**********
問:如何預防H1N1新型流感?
答:一般民眾勤洗手是最重要的預防手段、維持良好個人衛生、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戴口罩、並與遭感染者保持1公尺以上安全距離。
具呼吸道症狀民眾:停止上班上課在家休息、戴口罩、咳嗽時用衛生紙遮口鼻並丟入垃圾桶、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之後要洗手、儘可能與別人距離保持1公尺以上。
**********
問: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預防H1N1流感嗎?
答:目前WHO與相關專業機構尚在研議是否將季節性流感疫苗用於預防新流感,但是流感疫苗仍然是目前預防季節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
問:H1N1新流感有沒有治療藥物
答:目前克流感(Tamiflu)及瑞樂沙(Relenza)可用於治療H1N1新流感,但使用藥物前仍應由醫師評估。
**********
問:H1N1流感致死率為多少?
答:由於H1N1新流感在美、墨兩國的致死率大不同,墨國疫情遠比美國嚴重(墨西哥致死率約6.0%-7.0%),WHO衛生專家仍在持續觀察,目前仍將全球流感警戒等級已經緊急提升至第四級。
來源:【聯合報╱本報系紐約記者魏碧洲、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深夜節目收視率冠軍的「大衛賴特曼秀」,上月17日晚上破天荒邀請中國口音極重的黃西(Joe Wong)亮相,以英語講美式笑話,近六分鐘的演出,觀眾反應熱烈。
黃西站定後的第一句話是:「大家好,我是愛爾蘭人。」全場笑翻,賴特曼也跟著大笑,黃西知道他的笑話題材已觸動敏感的美國流行文化神經。
黃西的表演片段在YouTube上的點閱數,兩周以來已超過10萬人次,留言評論褒多於貶,一致認為很好笑。大家開始打聽這位戴著眼鏡,滿口中國腔英語的黃西究竟是誰?口音這麼重,相貌又不出眾的人,怎麼能上全國電視節目,用英語講美式笑話,還能讓老美笑得東倒西歪?
今年39歲的黃西畢業於中國吉林大學,主修化學,1999年取得德州萊斯大學生化博士學位,翌年到麻州劍橋一家跨國基因製藥公司工作。白天他是在實驗室正經做研究的科學家,到晚上就搖身一變成演員,穿梭在新英格蘭地區的酒吧、夜總會、俱樂部和大學禮堂,表演單口相聲。
黃西在吉林大學時就喜歡寫笑話和講笑話,馬克吐溫與導演伍迪艾倫的作品對他的啟發很大,讓他了解美式幽默與美式笑話。
到麻州工作後,他利用時間報名「笑話寫作成人教育班」,經由這個管道接觸到波士頓的喜劇圈開始表演,2002年第一次登台。他努力在笑話題材上不斷創作,最早的聽眾是當會計師的太太金妍。他的移民題材配上貨真價實的外國口音,很快就受到歡迎,打入2003年波士頓國際喜劇節的決賽。
專門幫「賴特曼秀」發掘人才的布瑞爾2005年在波士頓聽了黃西的表演,認為他深具潛力,觀察了三年後,2008年布瑞爾再到波士頓看黃西表演,覺得時機成熟,讓黃西為「大衛賴特曼秀」試鏡。布瑞爾說,他以多年經驗相信黃西終究會大紅大紫。當晚賴特曼非常欣賞這段演出,罕見地拉著樂得不知所措的黃西一起謝幕。黃西4日將在紐約參加全美最熱門的喜劇「Comedy Central」電視頻道試鏡。這將是第一位英語非母語的第一代華人,應邀在這個全美最熱門的喜劇頻道上演出。
黃西說,直到一個民族能開自己的玩笑,嘲諷自己的領袖與政治社會,這個民族才算成熟。他希望能以第一代移民的身分說故事,「移民在社會中是無聲的一群,移民社會中有許多有意思的事,也有許多被歧視與掙扎的事,因為語言與文化的障礙,自己表達不出來,又沒有人幫忙表達」,黃西說:「我願意做個移民的代言人,說出移民樂觀、奮鬥、堅強的一面。」
黃西的逗笑創作:
段子之一:「我是新移民,當年來美國後,我開著一輛舊車,車後保險桿上貼了不少標語貼紙,我都不懂,撕也撕不下來,我開了兩年之後,才知道其中一張是『如果你不懂英語,滾回去』。」
段子之二:「我好不容易才取得公民資格,我得去上美國歷史課,去回答 誰是班傑明.富蘭克林?我都只有啊…的份。去年,我兒子在美國出生,我抱著他,『哇,你這小子一出生就已經是美國人了,我問你,你知道誰是富蘭克林嗎?』」
段子之三:「現在我車上貼了『車內有嬰兒』的標語,這可算是一種恐嚇,因為有一個大哭的嬰兒和嘮叨的老婆,我再也不怕死了。」
輕柔唯美的音樂,敎人聽了很難遺忘...
-by Eve
以下摘自: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1994/ForrestGump/ForrestGump.html
------------------------------------------------------------
頂著多項金獎的光環: 奧斯卡最佳影片、男主角(湯姆漢克斯)、導演、改編劇本、剪接、化妝、視覺特效,「阿甘正傳」無非是有史以來最風光的幾部電影之一。
由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非法正義」、「 浩劫重生」) 領銜主演,加上莎莉菲爾德(「芭樂鴛鴦」),蓋瑞辛尼斯(「綁票通緝令」),以及知名導演羅勃齊密克(Robert Zemeckis)執導。本片以智商僅75的阿甘來觀看世界,透過他單純的思想以及善良的個性,描繪出美國50年代至90年代的歷史,在這40年間,美國近代史有急劇的變化,但阿甘突破智能的限制,以一貫的真誠看待世事,並根據天生的直覺行動,反倒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正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阿甘一路走來,絲毫沒有畏懼、並勇於走出自我,更激勵了許多人的心。"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嚐到哪種滋味",阿甘的母親告訴他這句話,看似簡單,卻蘊藏無限真理,不但就此成為阿甘的註冊標記,也真切地說出了人生的道理。
比較偏愛兒童清脆的嗓音唱著ABBA的《I have a dream》,分享...
-by Eve
I Have A Dream
I have a dream,a song to sing
To help me cope with anying
If you see the wonder of the fairy tale
You can take the future even if you fail
I believe in angels
Something good in everying I see
I believe in angels
When I know the time is right for me
I'll cross the stream-I have a dream
I have a dream,a fantacy
To help me though reality
And my destination makes it worth
the while
Pushing through the darkness still
another mile
I believe in angels
Something good in everying I see
I believe in angels
When I know the time is right for me
I'll cross the stream-I have a dream
I'll cross the stream-I have a dream
I have a dream,a song to sing
To help me cope with anying
If you see the wonder of the fairy tale
You can take the future even if you fail
I believe in angels
Something good in everying I see
I believe in angels
When I know the time is right for me
I'll cross the stream-I have a dream
I'll cross the stream-I have a dream
我似乎特別喜歡帶有「歷史」味道的事物,舊文學、年長的Sir Sean Connery(原名托馬斯·康納萊,藝名史恩)、老上海味、老歌、老歌星!
今天想聽Bee Gees的《Too Much Heaven》。
Bee Gees的兒時在英國曼徹斯特度過,中學時移民澳洲。比吉斯三兄弟裡漂亮的假音來自於大哥 Berry,另外兩兄弟各司其職,他們的真假音歌唱技巧及三部和聲目前仍無樂團可以超越。
從60年代的民謠小品,到70年代前半期的節奏藍調曲風,再到 70年代迪斯可音樂,他們以"週末的狂熱《Night fever》榮登史上最暢銷的電影歌曲原聲帶;80年代他們開始為他人作嫁,像是Barbra Streisand(芭芭拉史翠珊)、Kenny Rogers(肯尼羅傑斯)、Dolly Parton(桃莉芭頓)、Diana Ross(戴安娜羅絲) 、Celine Dion(席琳狄翁)。
90年代他們又創作了《One Night Only》,2001年他們的專輯《This Is Where I Came In》在英國也得到TOP 10。三年前(2003年)三兄弟中的摩里斯吉布因心臟病去世,得年53歲。去年(2005年8月27日)主唱羅賓吉布在台開唱。
========================================
Too much heaven Bee Gees
*Nobody gets too much heaven no more 有限的幸福呀
It's much harder to come by 真是越來越難擁有
I'm waiting in line 我正等候著
Nobody gets too much love anymore 不再有人得到愛了
It's as high as a mountain
And harder to climb 這就像攀登一座山那麼難
Oh you and me girl 你和我,女孩
Got a lot of love in store 我們內心裡滿滿的愛
And it flows through you 它流向你
And it flows through me 也流向我
And I love you so much more 我如此愛你
Then my life..I can see beyond forever 從此我的生命超越了永恆
Everything we are will never die 我們所擁有的不會消逝
Loving's such a beautiful thing 愛如此美好
Oh you make my world.. a summer day 你讓我的世界走進夏日
Are you just a dream to fade away (*) 而你是否只是一個將消逝的仲夏夜之夢
You and me girl got a highway to the sky女孩,我倆搭上了通往天堂的捷徑
We can turn away from the night and day 我們可以不理會黑夜白天
And the tears you had to cry 和你該流的淚
You're my life.. 你是我的生命
I can see a new tomorrow 我可以看到一個全新的未來
Everything we are will never die 我們的一切不會消逝
Loving's such a beautiful thing 愛是如此地美
When you are to me, the light above 對我而言你如燈火
Made for all to see our precious love(*)是為照亮我們珍貴的愛而來
Love is such a beautiful thing 愛是如此地美
You make my world a summer day 你讓我的世界走進夏日
Are you just a dream to fade away (*) 而你是否只是一個將消逝的仲夏夜之夢
Nobody gets too much love anymore 不再有人得到更多愛了
It's as wide as a river and harder to cross (*)它如大河般寬廣越來越難穿越
車子在溜直排輪!
開車送寧兒上學。車程不遠,但這條路在尖峰時段是有名的擁塞。
有時下著毛毛細雨,車龍排的更遠,一路龜速堵到寧兒到校,往往第一堂課已經開始了。今天天氣稍好,路況竟也意外的好,除等候二個紅燈外,一路順暢。寧兒好樂,說道:「平常車子跟擠沙丁魚似的;今天好快,車子像在溜直排輪。」
小孩的妙喻真是貼切。
============================================================
我喜歡吃軟骨!
妹妹蓉兒這幾晚精神超好,躺我左邊的寧兒酣睡後,躺我右邊的妹妹還能吱吱喳喳說上大半天的話。
昨晚二姐妹同我一道用化妝水敷臉保濕(寧兒才小一,鼻翼居然有小小粉刺哩!女性的皮膚得從小保養起?)沒一會姊姊輕微的鼾聲已起,蓉兒嘴巴卻仍沒停。
「M-O-M-M-Y!妳喜歡吃軟骨嗎?」
「喜歡。」
「軟骨軟軟脆脆的,好好吃。咬咬咬,就在口中融化了,嗯~~~姊姊的軟骨被我給吃了、妳的軟骨被我給吃了、我的軟骨被我自己吃了…全家的軟骨都被我給吃了。我好喜歡吃軟骨。」
小妮子成了虎姑婆啦!
兼論中國近代新文化運動(上) / 王曉波(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
來源:《海峽評論》221期-2009年5月號
今年是「五四」運動90年,國家圖書館要出版《五四運動論著目錄初稿》,顧敏館長要我從思想史的角度作一歷史的回顧。不敢推卻,只好惶恐為之。
(一)「五四運動」與「五四事件」
「五四」運動,周策縱在其英文名著《五四運動史》將其界定為:
「本書所說的『五四運動』便是就這廣義而言。大體來說,這個運動的主要事件發生在1917年到1921年之間;現在先把它的經過簡述如下。由於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要求,1919年凡爾賽和會作出山東決議案,激起中國民眾高漲的愛國心和反抗列強的情緒,中國學生和新起的思想界領袖們得到了這種群眾情緒的支持,發起一連串的抗日活動,和一項大規模的現代化運動,希望通過思想改革、社會改革來建設一個新中國。」〔註1〕
至於當年的學生愛國運動,周策縱則稱之為「五四事件」,並言:「1919年『五四事件』是風暴的中心,是整個『五四運動』的漩渦。」〔註2〕
周策縱之所以把「五四」運動的時期定在1917至1921年,他說:
「仔細研究『五四』的主流,我們會發現最重要的事件都發生在1917年年初到1921年年底的5年之間。在1917年,新起的思想界人物,以《新青年》雜誌和國立北京大學為中心,團結他們的力量,發起新思想和新文化改革。1921年以後,運動多已發展為直接政治行動,以後幾年裡,思想改革和社會改革多多少少遭受忽略。」〔註3〕
1919年參加「五四」示威遊行,並於當時出版《五四》一書的楊亮功,在1982年《五四》再版重印序中云:
「總之,此一小書為記載五四運動最早出版的一本書。書中所載,皆係第一手資料。讀者可以從這一本書,認清五四的真面目,體會五四的真意義。亦可瞭解到此一運動,與所謂新文化運動,或任何外在因素,完全無關。至於中共『近代史資料』編者,在按語中所說:『五四運動在思想上和幹部上準備了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完全不正確的。」〔註4〕
何以把「五四」時期起始於1917年,周策縱說是因為「胡適同意張熙若的看法,認為五四運動應包括1917年和1918年發展的新思想運動,也包括五四事件以後的那幾年。」〔註5〕並言:
「我們都知道,在這段期間對中國傳統倫理觀念、習俗和制度的最大挑戰,就是以自由主義、民主、科學等觀念的面目出現的西方思想。西方各國的、尤其是美國的、巨大影響是無可否認的。然而,由於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加以蘇聯迅速成長茁壯的例子,在後來那幾年裡,社會主義便趨於更有影響。西化重點在此時,從自由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註6〕
(二)自由主義西化與社會主義西化
何幹之把「五四」運動定為1915年9月至 1923年12月,是根據《新青年》創刊至「科學與玄學論戰」。〔註7〕但周策縱何以要始於1917年,他並沒說清楚,但我們查閱這段時期的大事年表,發現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正是發表於1917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及1月4日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
周策縱、何幹之,甚至於張熙若和胡適所界定的「五四運動」其實是以陳獨秀的新文化運動或胡適的新文學運動為起始的,但「奇怪」的把「五四運動」提早了2至4年。周策縱的新文化運動不僅以胡適新文學運動為始,而且以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年為終,因為「西化重點在此時,從自由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由此亦可知,周策縱的「西化」有二種,一是自由主義西化,一是社會主義西化。
楊亮功只是純粹的北大愛國學生參加了當年的五四愛國運動,並在當年紀錄了五四運動,並沒有自由主義西化和社會主義西化的意識型態,也無意在事後以意識型態爭奪五四運動的歷史解釋權,但也不滿於紅白二派對五四運動的爭奪。
誠然「五四」運動是不同於新文化運動的,但是卻有一定的關聯性。同為當年北大的「五四」青年,後來分別參加國共二黨的羅家倫和張國燾,也認為「五四」和新文化運動不同,但卻有密切關係。羅家倫(《五四宣言》撰稿人)說:
「五四運動是一個學生愛國運動,但它所代表的意義並不止是單純的遊行示威,我們說它是受當時視為「洪水猛獸」的新文化新思潮孕育的結果,並不為過。自五四運動發生以後,社會觀念變得非常劇烈,新文化運動更趨澎湃。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性質雖不相同,精神卻是一貫。」〔註8〕
張國燾(中共創黨人之一)說:
「如果我們更廣泛的理解到中國多年受屈辱的經歷和當時的處境,那末我們將更能認識五四運動的重要性。五四運動為歐戰和日本侵略所誘發,直接受著新文化運動的滋潤;在內政上表示了人民的力量,在外交上表示了中國的意志,使舉世開始認識中國的民意不可輕侮。這一青年運動能夠擺脫過去中國政治惡習的束縛,以嶄新的姿態、近代的思想、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有效的組織方法,發揮了它的巨大作用。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中國覺醒的標誌。」〔註9〕
身為革命家的孫中山更在第一時間,聯合岑春煊、伍廷芳、林葆懌、陸榮廷、唐繼堯通電北京當局謂:「其中真相若何,當局自能明瞭,倘不求正本之法,但藉淫威以殺一二文弱無助之學生,以此立威,威於何有,以此防民,民不畏死也。」〔註10〕又在6月12日,《復顏德基勗努力治川規模全國函》中謂:「月來國民怵於外患之烈,群起救國,民氣大張,是足證國民智識之進步,公理之足以戰勝強權也。」〔註11〕1920年1月29日,孫中山在《為創設英文雜誌印刷機關致海外同志書》又云:
「自北京大學學生發生五四運動以來,一般愛國青年無不以革新思想,為將來革新事業之預備,於是蓬蓬勃勃,發抒言論,國內各界輿論,一致同唱。各種新出版物為熱心青年所舉辦者,紛紛應時而出,揚葩吐艷,各極其致,社會遂蒙絕大之影響。雖以頑劣之偽政府,猶且不敢攖其鋒。此種新文化運動,在我國今日誠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註12〕
(三)五四運動的思想領導者
由此可知,「五四」之所以發生與新文化運動有關,「五四」發生之後,又影響了新文化運動向全國各界傳播。其中最典型的人物當為陳獨秀。他創立《新青年》,鼓吹新文化,首倡「德先生」、「賽先生」,是當時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
巴黎和會一開始,陳獨秀在《每周評論》就有批評出現,並直指「巴黎的和會,各國都重在本國的權利,什麼公理,什麼永久和平,什麼威爾遜總統十四條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語。」〔註13〕
「五四」學生運動發生後,他又連續在《每周評論》上發表《對日本外交的根本罪惡》、《為山東問題敬告各方面》、《山東問題與國民覺醒——對內對外兩種徹底的覺悟》、《我們究竟應不應當愛國?》,並發表《研究室與監獄》一文說:
「世界文明發源地有二:一是科學研究室,一是監獄,我們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監獄,出了監獄就入研究室,這才是人生最高尚優美的生活。從這兩處發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價值的文明。」〔註14〕
陳獨秀恐發表文章之宣傳不足,另擬《北京市民宣言》傳單,親自上街散發,終至被捕。
在各方呼籲和營救下,北洋政府只好悄悄的把他放了,也未經審判。陳獨秀出獄後,北大學生熱烈歡迎他,在歡迎會上,主席張國燾熱情的說:「陳獨秀先生是北大的柱石、新文化運動的先鋒、五四運動的思想領導者、我們可敬的老師。」〔註15〕「五四」學生運動並不是沒有出現思想導師,但那是陳獨秀,而非胡適。
參加和聲援「五四」學生運動的人物,誠然有新文化運動者,但也有不認同新文化或不為新文化所認同的人物,當然,還有全國罷工、罷市、罷課的學生和工商界人士。這才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全貌,尤其是,連當年保皇黨的康有為還通電全國說:「則學生此舉,真可謂代表四萬萬之民意,代伸四萬萬之民權,以討國賊者。孟子所謂國人皆曰可殺者也。」〔註16〕
「五四」學生運動爆發時,胡適在上海陪其老師杜威旅行,惟其在北大講演《陳獨秀與文學革命》時,提到他和陳獨秀、高一涵一起上街發傳單,分手後陳獨秀被捕。但在高一涵的回憶裡發傳單的名單並沒有胡適,但提到陳獨秀寫好傳單《北京市民宣言》交給胡適譯成英文。所以,鄭學稼以為「究竟胡適有沒有參加發傳單?目前由於當事人都已逝世無法查證。」〔註17〕
(四)胡適思想與五四運動
「五四」學生運動源自山東問題,山東問題源自21條。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留美中國學生甚為激動而有「反21條」運動。惟胡適獨排眾議而反對「反21條」,在3月1日的日記中,他說:「自中日最近交涉之起,吾國學子紛紛建議,余無能逐諸少年之後,作駭人之壯語,但能駁斥一二不堪入耳之輿論。」〔註18〕並且,他還致函《中國留美學生月刊》斥責「反21條」是「這些在我看來簡直是不折不扣的瘋癲。我們都情感衝動,神經緊張——不是的,簡直是發了『愛國癲』!」〔註19〕
5月10日,袁世凱被迫接受賣國的二十一條,猶密函百僚自辯稱:「予但有一槍一彈,亦斷無所從之理」,「疾首痛心,憤慚交集。往者已矣,來日方長」。〔註20〕但胡適卻在日記中記著「吾國此次對日交涉,可謂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知有所不撓,能柔亦能剛,此則歷來外交史所未見。吾國外交,其將有開明之望乎?」〔註21〕
這樣子的「反反21條」,或源自其「不抵抗主義」(或謂「不爭主義」),但卻與「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的「五四」學生運動的精神,相距何止十萬八千里,簡直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更有甚者,「五四」學生運動要「外抗強權」,而胡適卻主張「深深感謝帝國主義者」。在《慈幼的問題》中,他說:
「我們深深感謝帝國主義者,把我們從黑暗的迷夢裡驚醒起來。我們焚香頂禮感謝基督教的傳教士帶來了一點點西方新文明和新人道主義,叫我們知道我們這樣待小孩子是殘忍的、慘酷的、不人道的。我們十分感謝這班所謂『文化侵略者』提倡『天足會』、『不纏足會』,開設新學堂、開設醫院、開設婦嬰醫院。」〔註22〕
1930年7月29日,胡適在覆梁漱溟的信中又提及帝國主義問題:
「鴉片固是從外國進來,然吸鴉片者究竟是什麼人?何以世界的有長進民族都不蒙此害,而此害獨鍾於我神州民族?而今日滿田滿地的罌粟,難道都是外國的帝國主義者強迫我們種下的嗎?
帝國主義三叩日本之關門,而日本在60年之中便一躍而為世界三大強國之一。何以我堂堂神州民族便一叩不振如此?此中『癥結』究竟在什麼地方?豈是把全副責任都推到洋鬼子身上便可了事?
我的主張只是責己而不責人,便要自覺的改革而不要盲目的革命。」〔註23〕
(五)中民族主義之毒之愚人
胡適不但要「深深的感謝帝國主義者」,還要人「只是責己而不責人」,不可「把全副責任都推到洋鬼子身上」。我們無意厚誣古人,但也禁不住想要質問胡適之先生,難道中國傳統中,連一點社會救濟的人道主義都沒有嗎?墨子摩頂放踵以利天下,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中國民間的「義塾」、「義倉」又是什麼?只是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社會經濟崩潰,什麼社會救濟措施都做不到了。又難道胡適不知道,林則徐禁煙,而有鴉片戰爭,戰敗,才有中國遍地罌粟嗎?
自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巨變」後,中國有識之士,那一代不在「責己」反省,為中國之救亡圖存殫精竭慮。近代中國之衰弱總有內因和外因罷。外因難道不是船堅炮利和不平等條約嗎?強盜殺人,難道只能被害人「責己」,為什麼遭殺;而不能「責人」,為什麼強盜殺人?
胡適的「反反帝國主義」思想,其實在他留美期間就出現了。他對威爾遜的「民族自決」就提出質疑。他說:
「『若一民族之自治終可勝於他民族之治之』一前提不能成立,則民族主義國家主義亦不能成立。然此前提究竟可成立乎?此一問題未可一概而論也。此前提之要點在一『終』字。終也者,今雖未必然也,終久必然也。如此定論,駁無可駁,此無窮之遁辭也。
若以袁世凱與威爾遜令人擇之,則人必擇威爾遜,其以威爾遜為異族而擇袁世凱者,必中民族主義之毒之愚人也。」〔註24〕
鄭學稼質疑胡適是否參加和陳獨秀一起散發傳單,除了高一涵的回憶外,應該還有理由。因為1920年胡適與蔣夢麟即聯名發表文章《我們對學生運動的希望》(《新教育》,2卷5期,1920年9月5日),指責學生運動說:
(1)「養成依賴群眾的惡心理」、「養成逃學的惡習慣」、「養成無意識的行為的惡習慣」。
(2)「現在的學生天天談『二十一條』,究竟二十一條是什麼東西,有幾個人說得出嗎?天天談『高徐濟順』,究竟有幾個人指得出這條路在什麼地方嗎?這種不注重事實的習慣,是不可不打破的。」
(3)「現在哪些『同胞快醒,國要亡了』,『殺賣國賊』,『愛國是人生的義務』等等空話的講演,是不能持久的,說了兩三遍就沒有了。」〔註25〕
1925年,胡適又發表《愛國運動與求學》,雖肯定「民國八年的五四事件與今年的五卅事件為最有價值」,但仍指責群眾運動是「虎頭蛇尾」、「五分鐘的熱度」。〔註26〕
1928年,北伐成功後,胡適在上海光華大學演講《五四運動紀念》,才引述孫中山對「五四」學生運動的肯定,但仍認為學生愛國運動是「干預政治」,而不以為然的說:
「英美二國的青年,他們之所以發生興趣,只是足球、籃球、棍球等等,比賽時候,各人興高采烈,狂呼歌曲;再不然,他們就是尋找幾個女朋友,往外面去跳舞去看戲,享盡少年幸福。若有人和他們談政治問題,他們必定不生興趣,他們所做的,只是少年人的事。」〔註27〕
(六)新文化運動與全盤西化
1935年5月3日,胡適在《獨立評論》發表《紀念「五四」》,再次引述孫中山之言,開始「追敘這個運動的起源」,而將之導向新文化運動,而言「當年若沒有思想的變化,決不會有『五四運動』」。〔註28〕
1947年5月4日,胡適又在《大公報》發表《「五四」的第二十八周年》,除了三度引述孫中山之言外,不但「追敘這個運動的起源」,並且也追敘了這個運動的以後,他說:
「五四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五四之前有蔡元培校長領導之下的北京大學教授與學生出版的《新青年》、《新潮》、《每周評論》所提倡的文學革命、思想自由、政治民主的運動。五四之後,有全國知識青年熱烈參與的新文藝運動,和各種新的政治活動。」〔註29〕
胡適的「文學革命」也在「五四」的歷史解釋中被突出了。並且,他把新文化運動界定為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長和他發表《文學改良芻議》起始的自由主義西化,其他則在排除之列。
1949年,大陸赤化,胡適赴美,接受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終於把他的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脫鉤,並且以兩者之間是互為矛盾的。他說:
「從我們說的「中國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的觀點來看,那項由北京學生所發動而為全國人民一致支持的,在1919年所發生的「五四運動」,實是這個文化運動中的,一項歷史性的政治干擾。它把一個文化運動轉變成一個政治運動。」〔註30〕
胡適的「政治干擾」說,顯然與羅家倫的「精神一貫」說是不同的。「五四」運動的口號是「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羅家倫執筆的《五四宣言》云:「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們起來呀!」這也應該是羅家倫理解的新文化運動精神。
胡適的「不抵抗主義」、「反反21條」、「反反帝國主義」,顯然是與「五四」學生運動的精神不符,這是「五四」90周年,我們應該廓清和還原歷史真相的。
什麼是胡適的不同於「五四」學生運動的新文化運動。胡適在《充分世界化與全盤西化》(1935-6-22)一文中說,他在1929年,曾為《中國基督教年鑑》寫了一篇英文文章,題為《中國今日的文化衝突》:
「我指出中國人對這個問題,曾有三派的主張:一是抵抗西洋文化,二是選擇折衷,三是充分西化。我說,抗拒西化在今日已成過去,沒有人主張了。但所謂「選擇折衷」的議論,看去非常有理,其實骨子裡只是一種變相的保守論。所以我主張全盤西化,一心一意走向世界化的路。」
但有潘光旦指出,「胡適所用wholesale westernization可譯為『全盤西化』;whole hearted modernization則可譯為『一心一意的現代化』,或『全力的現代化』,或『充分的現代化』。」並表示可接受後者,不能贊成前者。故:
「為免除許多無謂的文字上或名詞上的爭論起見,與其說「全盤西化」,不如說『充分世界化』。充分在數量上即是『儘量』的意思,在精神上即是『用全力』的意思。」〔註31〕
所以,胡適所主張的新文化運動就是「全盤西化」,只是為了避免無謂的爭議不用「全盤西化」這個名詞而已。
(七)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
北伐成功後,又有蔣介石的清黨剿共,如何建國的問題遂提上了日程表,而有1935年1月10日,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幹、孫寒冰、黃文山、陶希聖、章益、陳高傭、樊仲雲、薩孟武等10大教授的《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宣言中說:
「這時的當前問題在建設國家。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建設既已開始,文化建設工作亦當著手,而且更為迫切。但將如何建設中國的文化,卻是一急待討論的問題。有人以為中國該復古:但古代的中國已成歷史;歷史不能重演,也不需要重演。有人以為中國應完全模仿英美:英美固有英美的特長,但地非英美的中國,應有其獨特的意識型態;並且中國現在是在農業的封建的社會和工業的社會交嬗的時期,和已完全進到工業時代的英美,自有其不同的情形;所以我們決不能贊成完全模仿英美。除卻主張模仿英美的以外,還有兩派:一派主張模仿蘇俄;一派主張模仿意德。但其錯誤和主張模仿英美的人完全相同,都是輕視了中國空間時間的特殊性。」
「不守舊,是淘汰舊文化,去其渣滓,存其精英,努力開拓出新的道路。不盲從,是取長捨短,擇善而從,在從善如流之中,仍不昧其自我的認識。根據中國本位,採取批評的態度,應用科學的方法檢討過去,把握現在,創造將來,是要清算從前的錯誤,供給目前的需要,確定將來的方針,用文化的手段產生有光有熱的中國,使中國在文化的領域中能恢復過去的光榮,重新佔著重要的位置,成為促進世界大同的一支最勁最強的生力軍。」〔註32〕
胡適不同意,而在4月6日的《獨立評論》發表《試評所謂「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一文,說:
「我的愚見是這樣的:中國的舊文化的惰性實在大的可怕,我們正可以不必替「中國本位」擔憂。我們肯往前看的人們,應該虛心接受這個科學工藝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後的精神文明,讓那個世界文化充分和我們的老文化自由接觸,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氣銳氣來打掉一點我們的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氣。將來文化大變動的結晶品,當然是一個中國本位的文化,那是毫無可疑的。如果我們的老文化裏真有無價之寶,禁得起外來勢力的洗滌衝擊的,那一部份不可磨滅的文化將來自然會因這一番科學文化的淘洗而格外發輝光大的。【待續】
============================================
〔註1〕周策縱,《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1960年哈佛大學出版部初版。譯文見周陽山編,《五四與中國》,頁17,1979,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台北。
〔註2〕同〔註1〕,頁82。
〔註3〕同〔註1〕,頁23。
〔註4〕楊亮功、蔡曉舟同編,《五四──第一本五四運動史料》,頁4,1982年,傳記文學出版社,台北。
〔註5〕同〔註1〕,頁23。
〔註6〕同〔註1〕,頁38。
〔註7〕同〔註1〕,頁38。
〔註8〕羅家倫,《逝者如斯集》,頁1,1967年,傳記文學出版社,台北。
〔註9〕張國燾,《我的回憶》第一冊,頁58,1971年,明報月刊出版社,香港。
〔註10〕同〔註4〕,頁131~132。
〔註11〕孫中山,《國父全集》,第三冊,頁玖─422,1974年再版,中央文物供應社,台北。
〔註12〕同〔註11〕,頁玖─453。
〔註13〕陳獨秀,《獨秀文存》卷二,頁29,1922年亞東版,台景印發行。這當也是陳獨秀從白色自由主義西化轉向紅色社會主義西化的思想端倪。
〔註14〕轉引自鄭學稼,《陳獨秀傳》上,頁323,1989年,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台北。
〔註15〕同〔註9〕,頁63。
〔註16〕同〔註4〕,頁130。
〔註17〕同〔註14〕,頁326。
〔註18〕胡適,《胡適留學日記》,頁344,1952年台版,商務印書館,台北。
〔註19〕唐德剛,《胡適口述自傳》頁60,1981年,傳記文學出版社,台北。
〔註20〕白蕉,《袁世凱與中華民國》,頁143,1962年台版,文星書店景印,台北。
〔註21〕同〔註18〕,頁636。
〔註22〕胡適,《胡適文存》第三集,頁741,1971年,遠東圖書公司,台北。
〔註23〕胡適,《胡適書簡》,頁186~187,1962年,時報文化出版社,台北。
〔註24〕同〔註18〕,頁1103~1105。
〔註25〕胡適,《胡適選集》第三冊雜文,頁3~4,1981年,西南書局,台北。
〔註26〕同〔註22〕第三集,頁720~721。
〔註27〕同〔註25〕第一冊演說,頁55。
〔註28〕同〔註25〕第四冊歷史,頁56。
〔註29〕同〔註25〕第四冊歷史,頁126。
〔註30〕唐德剛譯註,《胡適口述自傳》,頁189,1981年,傳記文學出版社,台北。
〔註31〕 《胡適與中西文化》,頁139~140,1967年,水牛出版社,台北。
〔註32〕同〔註31〕,頁129,131。
馬英九就職周年的觀察
轉載自:《海峽評論》221期-2009年5月號
馬英九去年在石油危機中宣誓就職,正在起步中就遇上了國際金融海嘯,新政府雖勉力維護經濟穩定,但經濟持續衰退的民怨,卻讓馬英九挾著百分之五十八得票率當選的民調遽然跌落而至今無法恢復正常。因此,批評之聲鵲起。
根據我們的考察,馬英九一年來的施政,其實是根據著二條主軸在發展。一是「憲法一中」,一是「本土化」。
他很清楚的區別了「中華民國」和「台灣」,所以,他在競選期間就很明白的宣稱,他是競選「中華民國總統」而非「台灣國總統」。為了從俗,他也說過,我們可以自稱「中華民國」,也可自稱「台灣」;他也可以被稱為「台灣總統」,但決非「台灣國總統」。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他絕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或稱其為「中國」,而只稱「中國大陸」和「大陸」,也決不以大陸官銜稱呼大陸的領導人或官員。
當然,他也很清楚今日兩岸的分治是來自於國共內戰的歷史,現在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治權)地區,包括台澎金馬和南沙東沙。他不但堅持今日台灣有效統治的治權是來自中華民國,並堅持中華民國的領土主權包括大陸領土。所以,他堅稱「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但從未稱「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款,馬英九也曾說得很清楚,是「統一前」的「一國兩區」。不但被台獨惡意的譏諷為「馬區長」,並且,有些媒體也搞不清「台灣」與「台灣國」的不同,而有報導的失誤,甚至,一些馬政府的官員,經李扁亂政二十年,積習難改,觀念不清,也搞不清楚。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國民黨黨綱,馬英九在任黨主席期間,接受國外媒體訪問時,曾直言國民黨兩岸關係的目標是「終極統一」,而且也說過期待未來的「民主統一」,故被台獨譏為「馬統」,但其從未收回或否認。且宣示他不會搞「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或「法理台獨」。
但在競選總統期間,為避免部分選民的疑慮,把美國在冷戰後的對台政策「不統不獨,不戰不和,以台制中」,刪改成「不統不獨不武」,不但宣示在其任內決不推動「統一」,並加強語氣的說過,可能在其一生之內也見不到「統一談判」,並言此乃「維持現狀」。
在「一中憲法」下,兩岸的主權從未分裂,當無主權統一之理,而只有治權的統一;故馬英九的「不統」,最多只能是治權的「不統」。「不獨」才是針對主權。主權「不獨」,治權「不統」,正是目前的兩岸現狀,他不但在「維持現狀」期望「不武」,並且揚言希望兩岸能簽訂「和平協議」。
果然,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獲得胡錦濤的回應。去年底,中共《告台灣同胞書》三十周年前夕,胡錦濤發表講話說:「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如果簽訂「和平協議」就是「結束政治對立」,那麼也就是「兩岸復歸統一」,故未來的「兩岸復歸統一」將決定於「和平協議」的內容。「和平協議」的內容可以是馬英九認定的「維持現狀」,也可以是鄧小平認定的「一國兩制」。故「和平協議」後的「兩岸復歸統一」可以是馬英九的「維持現狀」,也可以是胡錦濤的「結束政治對立」,兩岸即可「不統」而統。這當不是馬英九提出「不統不獨不武」時所能逆料的。
當年國民黨威權體制的正當性除了中華民國憲法外,應是建立在「反攻大陸」、「戒嚴法」、「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上。現在馬英九政府的正當性,唯一可以根據的,除了選票,只有中華民國憲法。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馬英九才能有「一個中國」主張,在中華民國憲法下,和結束動員戡亂時期後,在兩岸關係上,馬英九的「一個中國」也只能是「一中各表」。馬英九的「一個中國」只能是中華民國,而不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能兩者都是,那便成了「兩個中國」。
兩岸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而不追究其內涵,這就是「九二共識」。馬英九就職後,重新承認「九二共識」的法理基礎就是中華民國憲法。以「兩國論」和「一邊一國」否定「九二共識」,其實都是違反「一中憲法」的主張。
「憲法一中」的台灣外交,是不能允許「雙重承認」的。其實,以現狀言,全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至今從未出現過「雙重承認」。李扁追求「雙重承認」不但違憲,也不能成功,只有「烽火外交」。扁政府下台後,才知道「烽火外交」原來是A錢的煙幕。
去年,九月三日,墨西哥《太陽報》刊出對馬英九的專訪謂:「馬英九總統表示,台灣與大陸的憲法都不允許領土上還有另外一個國家,『所以我們雙方是一種特殊的關係,但不是國與國關係,這點非常重要』;他說,兩岸不能取得任何一個外國的雙重承認,雙方關係應該不是『兩個中國』。」
所以,馬英九呼籲兩岸「外交休兵」。老實說,台灣要與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大陸競爭邦交國,其成敗不問可知,陳水扁的「烽火外交」,把台灣的邦交國從三十多國「烽火」成二十三國。自馬英九去年三月當選以來,呼籲兩岸「外交休兵」,雖有一些台灣的邦交國欲與大陸建交,但都沒有被接受。馬英九的「外交休兵」至今,雖台灣未增加一個邦交國,但也沒有減損一個邦交國。
李扁執政時期,台灣海峽被國際評估為世界三大戰爭危險地區之一。一年來,馬英九已將台海戰爭危險度降低到接近於零。馬英九可以不客氣的說,這當是功在台灣,功在兩岸和平,也功在東亞和平。
此外,一年來的兩岸關係,兩會恢復談判,陳雲林來台,兩岸直航包機,大陸觀光客來台。另外,還在談判中的有陸資登台和ECFA。大陸觀光客來台,馬英九原評估每日三千人,最近已突破達一日五千一百人之多,已超過台灣旅館和遊覽車的容納量了。當時譏笑大陸觀光客日不滿三百人的民進黨台獨,今日又有什麼話說?在金融海嘯中,台灣經濟復甦看好,股市回暖。這不能不說,和馬英九堅持以「憲法一中」和解兩岸的政策有關。
尤其是ECFA是具有遠見的政策。
台灣市場太小,鄭成功是靠海外貿易和對大陸的走私貿易;有清一代,台灣經濟主要依賴閩台貿易;日據時期,台灣的殖民地經濟型態是依賴日本;戰後,台灣的經濟是依賴美國市場。
美國市場在萎縮中,大陸市場崛起,根據林毅夫的估計,大陸的高速經濟成長至少應可到二○五○年。ECFA不但可與大陸市場掛鉤,並且可接通東協,是一個包括大陸在內的更大市場。
ECFA雖不一定可以打下台灣經濟的百年根基,但至少可以為台灣經濟打下四十年的根基,一旦成功,誰又能不看好台灣經濟前途。
當年兩蔣台灣政權的維持,除了經濟發展外,還有六十萬大軍的威權體制。今天,馬英九政權的取得,是得要靠一張張的選票。台灣的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佔台灣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如果沒有這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台灣人支持,任何人也選不上台灣總統和取得台灣政權。
從李登輝以來,以「本土化」,挑撥省籍矛盾,以取得台灣人的同情和支持。
「本土化」或「本土主義」本是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文化運動,自北美印第安人到印度的聖雄甘地。
日據下的台灣是日本殖民地,確有本土化運動的出現,那當是蔣渭水創立領導的「台灣文化協會」和連橫的《台灣通史》、《台灣語典》、《台灣詩乘》之著。
李登輝出身皇民化家庭,扭曲台灣本土化運動,而以後藤新平、新渡戶稻造、八田與一的武士道為「台灣精神」,而以國民黨為「外來政權」,挑撥省籍矛盾,騙取有「皇民化」經驗的本省人和無知於「皇民化」的台灣青年的同情和支持。民進黨台獨在陳水扁執政時又繼之。
馬英九是國民黨,又是外省人,如何堅持中華民國和「憲法一中」來爭取台灣人多數的支持和同情。
他除了勤學閩南話、客家話和原住民語外,為紓解國民黨威權體制下所造成的民怨。自他擔任台北市長起,他幾乎每年都出席「二二八」紀念會,和「白色恐怖」受難人的秋祭,甚至被吐口水而堅持出席。因而爭取到不少「二二八」家屬和「白色恐怖」受難人的諒解和支持,甚至獲得了不少的友誼。
此外,如何破解李登輝和民進黨的台獨及挑撥,他只有以日據下台灣人真正的「本土化」來取代李登輝和民進黨皇民化的「本土化」。
所以,他在擔任國民黨主席時,即提出「以台灣連結中國」的論述;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的大門口懸起林祖密、蔣渭水、廖進平、羅福星、賴和、莫那魯道、宋斐如、李友邦……等巨幅照片。並且,造訪林祖密、林獻堂霧峰林家的故居,題字「三代民族英雄,百年台灣世家」。
並且,有關蔣渭水、李友邦、羅福星、台灣文化協會等紀念會,只要邀請,再忙也撥冗出席。甚至出席參觀台灣共產黨「白色恐怖」受難人簡吉紀念展覽,這也當是國共和解的島內版。
在競選總統期間,他還出席了「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的發起人會議,並且講了話,而贏得了台灣抗日志士親屬的支持和好感。
近代台灣史上有三大悲情,即抗日悲情,「二二八」悲情和「白色恐怖」悲情,並且,其中貫徹著台灣愛國主義傳統。「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涉及國共內戰,抗日悲情則是日本殖民統治所造成。
抗日悲情,也就是台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悲情,從武裝抗日,到非武裝抗日,到潛行運動貫穿日據五十年的歷史。
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二曰,蔣渭水在台北「孫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紀念會」上呼籲群眾,「孫先生臨終時,尚連呼『和平奮鬥救中國』數十聲,希望今夜出席的人,深深接納孫先生最後的呼聲:『和平奮鬥救中國』。」
一九三六年,林獻堂有「祖國事件」。一九四六年,林獻堂率「台灣光復致敬團」至南京晉見蔣委員長和到西安謁黃陵,發表談話謂:「須知台胞五十年間,不斷與日本帝國主義鬥爭,前仆後繼,犧牲慘烈,所謂何求:簡言之,為民族主義也。」
這正是日據下台灣作家鍾理和所言,「原鄉人的血,必須流回原鄉,才能停止沸騰。」
恢復台灣人愛國主義的傳統,不僅是「從台灣連結中國」,更是恢復台灣人被「皇民化」和被李扁異化的台灣人的民族認同。
無論是要「和平協議」或「結束政治對立」,能恢復被異化的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和愛國主義傳統,才能為未來的中國和平統一舖平道路。
我們觀察到馬英九一年來的施政,有「憲法一中」和「本土化」二個主軸,這並不是說,馬政府團隊就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來自馬政府團隊許多官員,並不能理解「英九中興」的意義,因循二十年來的舊習和觀念,以致在教育、外交、國防官員的談話和作法,與馬英九的主軸理念脫節,甚至背道而馳。
在冷戰和內戰結束後,馬英九如何能找到一些新觀念新作風的人才適才適用,這當是馬英九施政進入第二年之後的當急之務。
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論語‧陽貨》
我們對馬英九就職周年的觀察只能是「識其大者」,至於「其小者」,馬團隊還得加油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