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2009年05月07日
週四金融市場收盤後﹐美國政府以及全國19家主要銀行將公佈銀行監管部門此前一直在進行的銀行壓力測試的結果。壓力測試評估了每家銀行為抵御未來兩年高於預期的虧損所需的緩沖資本﹐然後督促銀行籌集這筆資金。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主席貝南克(Ben Bernanke)這樣做至少有兩個目的:消除銀行面臨的變數﹔同時向所有人保證即便情況惡化﹐美國經濟和銀行業也能夠生存。
壓力測試本身並不會解決危機。但下面是我們即將看到的重要測試結果:
政府預計大型銀行還會失血多少。
近三個月以來﹐150多名聯邦政府人員一直在仔細審查各家銀行的帳面﹐詢問銀行人士的預測﹐比較每家銀行的預期。現在美國政府比任何人都更瞭解這19家大型銀行﹐這些銀行佔到了美國銀行資產總額的大約三分之二。美國政府不會公佈它所瞭解到的所有情況﹐批評人士仍堅持認為財政部和美聯儲不夠悲觀。但是﹐對大型銀行進行信息披露﹐並加之一套共同的經濟假定和會計慣例﹐從而得出一個損失總額﹐這將給美國銀行業帶來急需的透明度。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最新估計﹐加上已知損失和尚未確認的損失﹐全球所有金融機構的損失總額將達到令人震驚的4.1萬億美元。壓力測試的統計範圍較小﹐只是美國銀行 19家未來兩年在糟糕但非災難性情況下所面臨的未確認損失。私營部門預計的損失規模在大約3,000億至1萬億美元﹐而IMF的相關預期是4,000億美元左右。美國政府的預計規模可能會位於上述範圍的中部﹐可能傾向於私營部門預期範圍的低端。
壓力測試獲得的第一個重要數據是:除了已經公佈的損失之外﹐這些銀行的潛在損失總額。從這些銀行的現有資本以及未來兩年的利潤中減去上述潛在損失﹐得出的結果就是壓力測試第二個重要數據:即政府希望銀行在未來六個月籌集的資本總額。貝南克本週向國會保證這個金額將是可管理的﹔只要預計結果可信﹐這就能令人安心。
哪些銀行實力雄厚﹐哪些不是。
在去年10月銀行救助措施的初步階段﹐為了避免打擊實力羸弱的銀行﹐美國政府有意沒有區別銀行實力的強弱。
儘管美國政府仍堅稱會繼續採取措施維持全部19家銀行運轉﹐但政府現在希望能在強弱銀行之間做出區分。由於市場對羸弱銀行生存能力的擔憂也影響到了實力強勁的銀行籌集資本和恢復放貸的能力。壓力測試就旨在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實施壓力測試的官員沒有使用完全一樣的公式來評估商業地產貸款的潛在損失﹔相反﹐他們察看了每家銀行的貸款﹐預計一些銀行會遭受較多損失﹐而其他銀行會面臨較小損失──這些差別也將公佈於眾。
蓋特納和貝南克的策略就是讓市場放心強大的銀行的實力﹐這樣強勁銀行就不會被疲弱銀行拖後腿﹐同時向市場展示未來六個月提振疲弱銀行資本的路線圖──必要時會動用納稅人的資金。只要這種做法不會引發19家銀行中實力最為弱小的銀行受到擠兌﹐這種做法就是有意義的。
銀行將如何補上窟窿。
許多銀行(或許是大多數)都會被告知需要籌集更多資本。考慮到此前的風波以及國會對高管薪酬作出的強行限制﹐沒有哪家銀行的首席執行長會想再求助於納稅人資金。因此他們有足夠的理由提出其他替代方案。
即便少數幾家銀行能向投資者發售普通股進行籌資﹐貝南克和蓋特納也會感到驚喜萬分。雖然近期銀行類股的上漲令人欣慰﹐但發股融資仍會困難重重。
因此﹐即便銀行業人士對政府的壓力測試結論感到不快﹐他們也會制定計劃出售資產──既有整體業務﹐也有問題貸款和證券──同時將私人和政府現在所持的優先股轉化為普通股。這種做法不如發售新股那麼可靠﹐但卻可以節省股息支出(從而提高銀行利潤﹐資金資本金基礎)﹐降低增發普通股的難度﹐並被投資者視為提高銀行資本質量的途徑。最後﹐一些銀行還是會接受更多的納稅人資金﹔現在還不清楚哪些銀行會接受政府資金以及接受的資金規模。
壓力測試的結論應當能夠減少目前影響對銀行信心的一些不確定因素。如果結論數據是可信的話﹐測試結果將引發關於銀行問題嚴重程度的爭論。如果這個過程如描述的那麼徹底的話﹐那麼潛伏在銀行帳面背後的重大意外就會更少一些。
這無疑都是有益的方面。但最終﹐尤其是如果經濟狀況惡化的話﹐美國總統奧巴馬可能會告訴國會他需要更多資金用於銀行。這樣一來﹐奧巴馬就可以開誠布公表示﹐他已經嘗試了其他各種手段。
David Wessel
(編者按﹕本文作者David Wessel是《華爾街日報》專欄“Capital”的專欄作家。該專欄著重分析經濟狀況、以及影響全球生活的其他事件。)
如果還能看見彩虹
2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