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中國的海權

遠航亞丁灣看中華民族的復興 / 高雄柏(軍事評論家)
來源:《海峽評論》218期-2009年2月號

2008年中國大陸的海權發展出現兩個標誌性事件。第一、應聯合國的號召,中國大陸解放軍海軍派遣「武漢」號(169)驅逐艦、「海口」號(171)驅逐艦、和「微山湖」號(887)綜合補給艦於2008年12月26日從南海艦隊基地啟航前往亞丁灣海域從事護航等反海盜任務。第二、在外界多年猜測之後,中國大陸官方於2008年12月公開表示,正在「認真考慮」建造航空母艦。

索馬利亞海盜問題的重要事實

在繼續談下去之前必須先介紹索馬利亞海盜問題有關的幾個重要事實:

1.索馬利亞海盜問題至少已經存在數十年之久,只是於今尤烈。美國在2006年12月動用特戰部隊、無人機等軍事資源支持衣索比亞藉著「反恐」侵略索馬利亞,而且稍後建立親美的索國「民主」政權。此後,索馬利亞海盜襲擊事件問題就開始明顯增加。2008年索馬利亞海盜襲擊商船事件大約是 2006年的2倍。

2.索國親美政權建立之後因為內部非常貪腐,以至於索國民眾生計日益艱難。據估計,美國提供的經費有七成被索國官員貪掉。

3.亞丁灣海域在1990年代經聯合國專家調查證實蘊藏石油與天然氣。不濱海的衣索比亞想要分沾亞丁灣的能源利益。美國則是不願見到又一個伊斯蘭國家擁有大量油氣資源的主導權。

4.美國海軍實力超過全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但是目前在亞丁灣海域進行反海盜的40多艘各國軍艦之中,美國只有1艘驅逐艦。

5.外國軍艦數量越來越多之際,美國第五艦隊近來成立了「第151特遣編隊」指揮機構並指派美國海軍少將一名擔任指揮官。同時,美國呼籲在亞丁灣海域執行反海盜任務的各國軍艦加入該特遣編隊,接受美國指揮。

印度洋與其周邊陸地戰略環境非常複雜

海權思想的提倡者--馬漢--曾經在20世紀初期指出,21世紀的強國較量成敗在很大程度取決於印度洋的控制權。馬漢的觀點基於但不限於下述時空條件:英國是20世紀初最強大的海權國;英、美是同盟;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度已經不是英國的殖民地,同時印度洋是全世界海運石油通過量最大的海洋。獨立的印度於是開始設想印度單獨支配印度洋,進而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強權。在上一次冷戰期間,美國始終無法將其勢力伸進印度洋西岸的戰略要地--濱臨亞丁灣的「非洲之角」地區(索馬利亞、索馬利蘭、衣索比亞、艾利特里亞)。2001年之後,美國藉著「反恐之戰」將其勢力伸進此地區。美國一方面企圖「以印制中」,另一方面決不容許印度單獨支配印度洋。近來,復甦中的俄國也把眼光投向印度洋,而且已經宣佈印度洋是俄國海軍將會例行巡航的海域。「中」、巴基斯坦、俄、美、印,五個核武國家都涉入印度洋與其周邊陸地。這個區域的戰略環境必然是非常複雜的。

反海盜的標本兼治

非洲,尤其是東非的社會發展嚴重落後,這是海盜問題的根源之一。標本兼治的反海盜必須解決東非社會發展問題。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也在亞丁灣一帶遭遇海盜問題。中國古籍上說的「木骨都束」就是今天索馬利亞首都「莫加迪休」。鄭和使用的方法就是標本兼治,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建立政治和法律秩序加上一些低強度軍事行動。現在國際反海盜比較偏向於治標,而且還有軍事硬體不很適用的問題。目前在亞丁灣海域反海盜的40多艘軍艦都是噸位3,000公噸以上的巡防艦或者驅逐艦。索馬利亞海盜使用的則是長度通常不超過10公尺的快艇,而且海盜只有自動步槍和肩扛式火箭推進榴彈(RPG)。這麼大的軍艦對付那麼小的快艇,完全是大炮打小鳥。那些軍艦雖然強大但是數量相對比較少,因此海上監控的漏洞很多。或許需要更適合的艦艇加上空中監控海域和周邊的陸地。如果沒有社會發展,不論使用什麼軍事硬體,都只是治標。

中華民族重新踏出走向海洋的一步

解放軍海軍派往亞丁灣的小編隊是中華民族六百年來第一次在距離中國大陸如此遙遠的地方長時間執行護航任務的編隊,也是第一次為了親善訪問之外的目的而在如此遙遠海域長期盤桓的海上力量編隊。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但是也不宜過度誇大它的意義。至少,這絕對不是外國媒體為了炒作「中國威脅」而宣稱的「鄭和又來了」。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中國的造船技術居於世界第一,而且鄭和艦隊之中最大型軍艦的噸位是西方國家那時候不敢想像的。解放軍海軍目前整體而言遠航經驗不算豐富。亞丁灣水域的氣象、水文都是他們陌生的。任務的性質以及牽涉的國際法等等執法環境、地區人文環境也都是陌生的。踏出這一步說明了,北京當局有決心在複雜的戰略環境之中派遣海軍獲取新經驗、新知識。這大大不同於明朝燒毀艦隊、清朝嚴禁人民出海。這種開放進取的勇氣和心態遠比鄭和的航行本身更具有深遠的意義。或許不久之後的將來,中華民族的海上力量會再一次成為遙遠地區社會安定、發展的最主要外來助力。

中國大陸的航空母艦問題

十幾年來,很多方面都在猜測中國大陸究竟什麼時候會開始建造航母?造什麼樣的航母?造多少?進度多快?那些航母對於區域或者世界戰略格局有什麼影響?……等問題。2008年12月,北京官方首次公開表示,正在「認真考慮」建造航母。

不論中國大陸建造航母的噸位、數量、進度是什麼,基本上不是為了和美國爭奪全球海權第一的地位。馬漢在《海權論》一書開頭不久就提到,任何一個國家如果不打算進行侵略,也不打算建立海外殖民地,那就不需要很強大的海軍。然後,馬漢論述美國海軍在19世紀晚期的力量足以保障美國本土安全,但是無法保證美國成功和其他海洋強國競爭參與未來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地區--中國。最後,他提出的幾個建議包括:擴大美國海軍、控制加勒比海、開通巴拿馬運河,以保證美國東岸的海軍力量和商船隊能夠更便利進入太平洋,最終抵達東亞水域。馬漢越到晚期的論文就越重視中國。真正讀懂《海權論》的人將會瞭解,馬漢其實認為,不可能使用海上封鎖來幫助擊敗領土廣袤而且擁有一定科技能力的國家。中國大陸如果克服經濟危機而且成功進行科技和產業升級,美國合理而且有利於自己的政策路線應該是使用正當、和平的手段從中國的經濟發展獲得利益。

有些人認為航母可以進行和平訪問宣揚國威、國際人道援助等任務。但是那未免太昂貴了,或許可以設計在和平時期用處更多的艦隻,例如反遠洋治安母艦/補給艦/醫院船三合一。這種軍艦至少應該能夠搭載並且維修直升機、快速巡邏艇、無人機等武器系統以及一定數量的陸戰隊和特戰部隊,它或許像是 LHA、LPD、加上較大的醫療設施。

依照兩岸和解的趨勢、目前的「中」美關係、以及中國大陸的軍備發展趨勢,中國大陸的航母與兩岸軍事問題的關係小到可以忽略。在「中」、美不敵對的情況下,中國大陸擁有少量的中型或者大型航母,或許能夠讓印度頭腦清醒一些,不要在印度洋製造麻煩。有些日本人擔憂中國大陸航母會對日本所倚賴的經過台海的航路造成威脅。那些日本人太看得起日本了。日本是非核國家,其戰略打擊能力有限。在中國大陸的陸基巡弋飛彈幾乎覆蓋日本全境的情況之下,北京用不著動用航母就能威脅日本所倚賴的經過台海的航路。

中國大陸少量航母最有用的海域應該是南海。其中主要原因有二:更有效遏制南海周邊國家對於中國領土的侵犯;保障中國大陸的核戰略潛艦有一個比較大、比較深的海域可以隱藏、巡邏,於是保障海基第二擊的能力,這當然需要射程比較遠的潛射洲際飛彈配合。

中華民族正在復興

筆者早在1997年出版的《笑傲國防》已經指出中國大陸的軍事力量將隨著其經濟力量增長而增長,而且,台灣將會喪失相對經濟優勢。如今,前述預判已經成為事實。台獨以前誇耀的外購武器性能優勢正在迅速消失。解放軍海軍在1990年代最明顯的弱點是沒有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軍艦。此次派往亞丁灣的「海口」號是排水量大約七千噸級的區域防空驅逐艦,它和反潛能力較強的「武漢」號組成一個基本作戰編組。兩艦都具有降低雷達反射的外形。「海口」號安裝的中國大陸自行研製的相位陣列雷達原理和美國「神盾」系統相同,因此「海口」與它的姐妹艦也被稱作「中華神盾」艦。這兩艘軍艦給我們一個清楚的信號,中華民族正在復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