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6日 星期日

美國有克朗凱,我們有名嘴


來源:2009-07-21 中國時報 【■南方朔】

美國一代名主播克朗凱逝世。克朗凱之所以被世人信賴,而且長留去思,這雖與他的個人特質有關,但他堅守媒體人中立的第四權價值,不和政黨政客搞七捻三,美國兩黨都有意延攬他成為副總統提名人,而他卻拒絕了。

因此,像克朗凱這樣的媒體人,在台灣其實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因為美國有克朗凱,我們有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各種爆料名嘴。在克朗凱逝世的同時,台灣發生了媒體習慣性的羞辱陳幸妤,這次居然把人家家裡的幼兒趙翊安也牽拖進來的殘酷八卦新聞;也發生名嘴兼立委,搞出「行政中立法」烏龍修正的荒誕新聞。當然更別說名嘴幫權力站台這種讓人不知今夕何夕的鬧劇了。由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台灣不可能有克朗凱這樣的媒體人已不問可知矣!

美國會有克朗凱,其實是個文化問題。美國的媒體與媒體人盡管興衰多變,但堅信自主的第四權價值這一點卻始終未變,因此媒體始能站在權力的對立面,做出有力的監督、制衡和預警。媒體不容成為權力的化妝師,更不容成為權力的代打工具。媒體人一隻腳跨媒體,另外的腳跨政治,甚至還有第三隻腳跨黨工,這種事在外國絕無可能,但在台灣則其怪不怪;當然更別說台灣媒體名嘴那種長了四、五隻腳,每種顏色都參一腳的怪異現象了!

台灣之出不了克朗凱,乃是在從前老國民黨時代,媒體註定就是權力的附庸工具。及至二○○○政權變天,在頭四年國民黨總是在想四年後即可輕鬆拿回政權,因而凡事不為;而媒體也樂於向當時的權力靠攏,但等到二○○四拿不回政權,才開始有所作為,而名嘴爆料也開始出現並日益興盛。當時的有權者濫權但又對弊端極力遮蓋,爆料文化的形成確實發揮了極大作用。任何爆料,只要不是站在當權者那一邊,它都有監督與制衡的功能。我們不能否認,前一階段的名嘴爆料,對台灣揭弊及政權再輪替確實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不過,隨著政權的再輪替,由過去這一年多以來的表現,我們已看出名嘴爆料文化已走到了它自己的反面:
  • 過去的名嘴爆料是站在權力的對立面,因而它至少有一定的監督制衡作用,但現在名嘴爆料則站到了權力這一邊。因此,台灣無論有多少百廢待舉的事,都得不到名嘴的注意。名嘴們還是把前一個當權者做為他們最主要的箭靶。當媒體把監督的對象搞錯了,它們其實就等於成了新當權者的共謀─藉著批判舊的當權者而讓新的當權者有個提款機可用!今天台灣的各種改革泄泄沓沓,無能的症候也日益明顯,媒體名嘴可說即有因為失掉立場而失去功能的罪過!
  • 當名嘴爆料是站在權力這一邊後,由於有了權力的協助,要取得料來爆也就變得更容易。對有權力的人,透過放料給名嘴而製造氣氛,以遂行統治和拉抬自己,也會變得成本更低。將這種政治講成白話,那就是一種透過名嘴爆料而實施的柔性特務統治。過去的剛性特務統治以威嚇為手段,柔性特務統治則以爆料和八卦造成的氣氛為手段。克朗凱的那個時代,美國特務機關為鬥垮鬥臭馬丁路德金恩,硬是派了特務狗仔錄得金恩博士嫖妓的床上錄音帶,甚至還有三P的。這是超級的料,但美國無論記者,主播或專欄作家卻硬是沒有一個人要這個料,不是他們害怕,而是不齒。這種事如果發生在台灣,就很難說了!
  • 名嘴和有權力的人一樣,當名氣愈大,必定濫權更大,台灣名嘴腳跨媒體及政治兩界,他們可輕鬆製造道德民粹氣氛,可以操弄司法和政治,可以炮製新的政治正確。種種離譜已經常可見,在這種文化下,台灣怎麼可能有克朗凱呢?
因此,在緬懷克朗凱之際,媒體人堅守原則,去站在權力的對立面;媒體人也和克朗凱一樣,拒絕權力和角色的誘惑與混淆,這乃是重要的起點,但我們能嗎?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