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09-02-20 中國時報社論
雖然早知道數字不會好看,但當看到台灣經濟去年第四季大幅衰退八.三六%,今年經濟將一路負成長到第四季才能轉正,全年衰退二.九七%的數字時,仍不得不震撼於這波海嘯的恐怖與嚴重。面對這波最嚴重且長期的經濟衰退,政府是該有更積極而全面的作為了。
這波台灣史上「最衰」的經濟情勢,成因很明顯:全球金融海嘯造成需求一夕消失,以出口帶動經濟的台灣,立即掉入深淵。出口大減,企業營收獲利大降、失業上升,無薪假遍及各企業,結果,另一個影響經濟最鉅的民間消費也銳減。而前景看空、訂單茫茫,民間投資當然也全面縮手。
看看數據吧!台灣一月出口衰退四四.一%,扣除春節因素後仍衰退三四.九%。預估今年全年出口要衰退二成之多。民間消費即使有八百億元的消費券力拉,今年成長率只有○.八二%。民間投資預估全年衰退二八%,第一季更是一口氣掉了四成之多。
此時不論是降息的貨幣政策,希望拉抬投資;或是貶值的匯率政策,想推出口一把;或甚至如消費券等增加民間消費等作法,能達到的效果都非常有限。因為,需求不見了,貶值也喚不回出口;前景暗淡,零利率也難拉回投資;信心沒了,消費券結束後,民間消費也只能持續低檔徘徊。
也就是說,除了政府公部門,幾乎所有的經濟成長引擎全部熄火,經濟怎麼可能會好?因此,政府的責任,將數倍於過去。雖然各項政策的效果可能都杯水車薪,但政府不能無作為,而是更要全面、審慎的去作。在景氣谷底時作對的事,才能讓台灣及早反彈走出衰退。
降息,固然在此時喚不回民間投資,但至少讓廣大的房貸戶喘口氣,加上各項讓房貸戶寬延展期的政策,至少避免房貸市場成為另一個重災區。否則,房貸違約率大增,不僅讓自住者流離失所、產生社會問題,大量呆帳湧入銀行,更是一個大地雷。
貶值,無法創造國外需求,但至少讓出口這個最重要的引擎,不會在需求銳減的同時,還要接受匯率較競爭對手國「不具競爭力」的殘酷環境。看一月的出口值中,各項科技產品的衰退幅度,如兩兆雙星的液晶螢幕衰退七成多等,DRAM則幾乎整個產業都快掛了。
在經濟引擎全面熄火之際,政府最能控制且發揮直接效益的,就是擴大內需、增加政府採購與公共建設,這都應積極、加速推動;而開放與自由化,也應持續而更大幅度的推動。
在面臨前所未有、既深且長的經濟衰退期,政府不僅要在經濟政策面努力支撐經濟,將經濟推向良性循環面,更重要─而且遠比經濟政策更重要的是:要有「全面性的社會關照」,絕對不能讓台灣社會,在這波經濟蕭條打擊下,陷入紛亂。
我們已經看到不少國家在金融海嘯衝擊下引發動亂。從經濟相對較落後的拉脫維亞、南美智利,到歐洲的希臘、冰島,都出現抗議活動;甚至七大工業國英、法,都出現罷工抗議潮。美國全球情報總監布萊爾日前才警告說,全球經濟危機引發的經濟動亂,已超過恐怖主義,成為美國面臨最大的安全威脅。
台灣人溫厚理性,法治有一定基礎;社會上的家庭結構仍強,可在景氣低迷、失業升高之際,容納家族成員,支持其基本生活,因而能吸收掉一定程度的動亂因子;經濟上台灣人的儲蓄率亦高,對抗不景氣有一定的資本。這些都是台灣在這波全球蕭條中,保持社會安定重要的資本。
但這不代表台灣社會就一定能安度危機。如果失業率持續飆漲、社會上無收入、基本生活都匱乏者大增,結果必然是:治安大壞,一般民眾連基本安全、安定的生活都難以維持,社會結構即可能崩解;然後是外資與外人撤離、投資消失,經濟更陷入困境。
這種「最壞的結果」,在台灣發生的機率也許不高,但我們仍提醒政府,應特別防患於未然。也因此,架構更完善的社會安全網,以穩定社會,讓全民安度海嘯,是政府刻不容緩的課題。這部分也許需要相當龐大的財政支持,但絕對有必要。也因此,政府更該審慎使用資源,切勿散彈亂發、浪費資源。
這波衰退,主計處預估會有連續五季負成長,創下史上最長的經濟黑暗期,顯然,這是一個漫漫長夜,全民只能咬牙共度黑夜。但,政府相關主事者,準備好了嗎?能否帶領、呵護著全民共同平安的度過這個長夜呢?
如果還能看見彩虹
2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