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小心自陷「集體思維」的盲點而不自知

來源:2008-12-07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財經、外交與國安團隊陸續出爐後,論者多形容他所籌組彷彿是一個「政敵團隊」,不少初選乃至競選階段與他交過手的人士都被納入團隊,反倒是他自己的競選團隊位居核心幕僚的並不多,這種安排當然也讓不少原先挺他的人感到不平。根據歐巴馬自己的說法,會有這樣的人事佈局,最主要是他想要跳脫華府政治圈那種揮之不去的「集體思維」(groupthink)。

這確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國內朝野陣營的領導菁英何妨想想:自己的陣營有無陷入「集體思維」的盲點而不自知?

「集體思維」在領導決策上所造成的盲點,很早就被學界發現,許多針對歷任美國白宮危機處理的決策研究都發現,豬玀灣事件、古巴飛彈危機、越戰…等重大事件,當時的情勢研判上其實都有顯而易見的盲點;問題是為何當時竟沒人發現?或是有些在現在看來應是正確的評估,何以在當時卻淪為少數意見被排除,或是被忽視?這其中的關鍵因素之一,或許就是當時的決策團隊,整體陷入所謂「集體思維」的盲點而不自覺。

換言之,當時針對情勢的諸多評估會出現落差,並不是資訊不足,也並非決策成員的專業有瑕疵,而是因為整個決策團隊的背景與價值觀太過近似;因而儘管在溝通上相當順暢,成員間也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卻不自覺排擠掉若干關鍵的資訊與觀點,結果陷入集體思維而不自知。以甘迺迪時代的豬玀灣事件為例,當時的決策團隊幾乎口徑一致研判;只要反政府的部隊一登陸豬玀灣,古巴的卡斯楚政權隨即土崩瓦解,結果事實的發展與預期完全相反,豬玀灣的教訓讓甘迺迪隨後在遭逢古巴飛彈危機時,能夠清楚識別同樣的盲點。

歐巴馬其實非常清楚,他的當選大半是靠布希政府「民心盡失」。如今回頭看,布希政府在眾人皆曰不可的情況下,執意出兵伊拉克;也同樣無視民間多位專家的預警,依舊放任華爾街肆無忌憚的玩弄金融槓桿,如今歐巴馬接手華府,幾乎就是被伊戰泥淖與金融海嘯兩相夾擊下的爛攤子。布希政府的問題,很大一部分不就是出在「集體思維」盲點嗎?

當然,目前歐巴馬尚未就職,執政團隊連最起碼的磨合期都還未開始,我們並不能保證這個團隊就真如歐巴馬所謂一定會跳脫「集體思維」,或許要等半年後答案才揭曉,但最起碼提出這個議題可以提醒台灣朝野的菁英,何妨檢視一下自己的團隊:有無陷入「集體思維」的盲點而不自知?

還記得馬政府當初任命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時,曾引發藍營內部不少的反彈,而劉內閣也延攬不少學界人士入閣,而被譏為「博士內閣」。不論當時實質的考量為何,至少就跳脫「集體思維」的角度論,這種人事佈局應是可以發揮此種效果的。然而回顧過去半年執政黨的決策風格,我們卻依舊覺得,馬政府的國安團隊與財經團隊,許多決策看來就是陷入集體思維的盲點而不自覺。許多未盡成熟的政策,決策當局就倉卒推出,許多可能會觸碰敏感地帶的議題,未見審慎評估都推出。至少,一個能跳脫集體思維的團隊,是不會對達賴應否訪台的議題,做出立即而清楚表態的。

執政團隊如是,在野陣營何嘗不是一樣?處境都已低迷到這個地步,整個陣營還在挺扁、擁扁上舉棋不定;卸任領袖任內A了三十多億到自己家人的戶頭裡,全國多數民眾都清楚認知此一事實了,整個民進黨卻似乎還分辨不出其中的大是大非,這不是集體思維作祟,又是什麼呢?

誰都不喜歡與自己立場與觀點完全相左的人共事,但能夠出現相左見解之間的激盪,不正可以映照出各自見解的盲點嗎?要知道,一個在決策過程中經常陷入集體思維而不知的團隊,其實是比一個決策過程經常存有衝突張力的團隊,還要更危險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