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中越戰爭』

之前我在Blog轉貼了一則介紹歌曲《血染的風采》的文章。這是一首以普通話詠唱的民謠,創作于1987年,陳哲作詞,蘇越作曲。這首歌一般被認為是為了紀念於1979年爆發『中越戰爭』中,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而作的歌,後來也曾經用在紀念1989年六四事件的死難者,目前每一年的維園六四燭光晚會都會有集體詠唱。

『中越戰爭』,比較不為台灣民眾知曉,但對越南戰士的刁鑽難纏,許多Hollywood美越戰爭影片中多有描述,那一幕幕血淋淋的叢林戰、肉搏戰讓人驚駭、印象深刻。中國在越南剛結束與美軍的戰爭,正可謂全民皆兵之時挑起戰事,讓現在才知道這場戰爭的我很擔憂。

D君在其博客刊有三則相關『中越戰爭』的貼文,觀看過程,我一直不斷有疑問產生,如雙方兵力比較、戰場位置、結果孰勝孰負...等等。戰爭,無論大小、長短,都是殘酷,「一些部队为了让搭乘步兵不被甩下坦克,竟用背包带将士兵固定在坦克上,结果导致穿插部队遭袭击时步兵不能及时下车作战,几乎成了铁板上的鱼肉,有些士兵至死还捆在坦克上,惨不忍睹...」多令人心酸的一幕。

三篇文章看完後,又上《維基百科》查了相關『中越戰爭』的資料,也有相當詳細的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B6%8A%E6%88%98%E4%BA%89

中越战争

中越战争,又称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是于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3月16日爆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越南)之间的一场战争。中国称之为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民间被习惯称作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南称之为1979年越中边界战争(Chiến tranh biên giới Việt - Trung, 1979)。在短暂侵入越南北部之后,中国军队在一个月之内撤出了越南。中方和越方都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使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到最低点,并使大量华裔越南人继续逃亡。

战争背景

在与法国开战的第一次越南战争初期,中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双方都反对在越南的统治者法国殖民政权。在战争期间,中国和苏联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者。在本次战争期间,中国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称:“越南政权三番四次挑起边界事端,严重地骚扰了中国边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方一再发出警告,越方却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中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发动边界自卫反击战,对越南实行惩罚。”而越南的河内之声广播电台,则指责“北京扩张主义集团”,表示:“北寇(指北京)妄图侵占邻邦的领土,以遂其称霸亚洲的狂妄野心,(越南共产党)党中央和政府号召全体军民再次奋起反抗外族侵略。”[1]

中苏交恶

1969年3月中苏爆发珍宝岛战争,进入七十年代,冷战后期中国与苏联持续处于敌对状态,苏联在中国北方陈兵近百万达44个师,随时有可能再次爆发大战,而中美关系则开始正常化。1978年6月29日,越南加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COMECON)。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扩张。

柬越战争

虽然越共和红色高棉曾经有过合作,但是当红色高棉的领袖波尔布特掌权而建立民柬后双方关系开始恶化。柬要求越南“归还”那些在数个世纪前柬埔寨“丢失”的领土给柬埔寨。越南人自然地拒绝了这些要求,而波尔布特的反应是对柬埔寨的越裔进行屠杀(参见柬埔寨历史),而且在1978年,柬支持一支越南游击队入侵西越。

越南在苏联的默许下,为了阻止红色高棉对越南侨民的大屠杀,入侵了中国的盟友之一——民主柬埔寨,并推翻了毛泽东主义的红色高棉政权。同时中国认为越南在国内大规模“排华”;越南方面对中越边境的陆地、海洋提出主权要求,宣布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出兵继承了越南共和国(南越)对南沙群岛部份岛屿的占领,并与中国发生了边境冲突。中国政府方面声称“上述种种举动威胁了中国的边境安全和影响了东南亚的局势稳定”,“为了捍卫主权,惩治侵略者”而发动了“自卫还击战”进入越南。而当时国际上大部分西方国家及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认为是中国侵略了越南,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也指责中国入侵越南,亚洲大部份国家如日本、印度和蒙古等国也要求中国自越南撤军,但这一出兵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暗中鼓励,朝鲜与红色高棉也站在中国一边。

红色高棉亦称为赤柬,成立于1950年,于1975年至1979年间统治柬埔寨,期间实行高压恐怖统治,有一百二十万至三百万人遭到屠杀,当中包括20万华人(当时高棉华人约有四十五万),占当时柬埔寨总人口约五分之一。赤柬于1979年1月7日遭越南推翻。

中国的战前准备

1978年12月8日上午,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作战命令,称“无论战果如何,我军攻克高平和谅山后不得恋战,即行撤回”。另外一种观点[来源请求]是,中国本来打算占领河内严惩越共以后再撤回。同时,与苏联、蒙古接壤的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均进入临战状态,这四大军区的乙种步兵师补充人员装备扩编为战时甲种师,各野战军离开营区进入野战地域(参见63军大事记、16军大事记)。

广州军区于1979年1月8日上午完成战术准备:4个野战军、3个地面炮兵师和高射炮兵师、铁道兵3个团、1个通信团、1个防化团、航空兵13个团另6个大队全部进入待命地点。(另空军高炮和地空导弹部队也同时完成战术部署;海军南海舰队在川岛以西各港口集结各型舰艇一百二十余艘和作战飞机一百七十余架。)

昆明军区临阵易帅,杨得志司令员1979年1月7日中午抵昆明上任,8至10日军区扩大会议研究作战部署预案。12日总参、军区、军、师各级领导赴边境调研。同时参战的11军、第13军、第14军和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以公铁输送紧急开进,至1月10日凌晨完成战役展开,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战准备。

战争过程

战争分别由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云南省作战由当时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及20军第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云南省军区5个边防团)、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近56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例如,战前准备中各个甲种步兵师、乙种步兵师都扩编为12000人以上的临战编制),在约500 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突袭,由于事发突然,且当时越南主力正规军皆在高棉战场作战,于是便动员云南(3个师)、广西(3个师)共六个边境步兵师、国境警备民兵、地方民兵及后备部队应战,至谅山战役时始有较正规之首都防卫军第308师参战。战争中一度攻占了越南约20多个城镇和军事据点。越军以6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16个地方团及4个炮兵团,总兵力约100,000人应战。越军刚经过越战洗礼,全民皆兵,使中国军队损失惨重。越军用以退为攻的战术、当中国部队撤退时越军进行小规模反击战、这使中国部队伤亡人数增加。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国政府称:中国云南、广西边防部队发动了对越南军队的自卫还击战;歼灭了以越南境内的高平、老街两地区为据点的越南国境警备民兵。但中国解放军伤亡惨重,仅2月17、18日两天阵亡人数就达4,000余人。
  • 2月17日,中国突袭越南,战争开始,中国占领孟关镇。
  • 2月18日,占领清水,越军在高平战线以坑道顽抗,谅山、同登一带的导弹阵地被摧毁,老街激战,莱洲越军退守黑河南岸。
  • 2月19日,中国突袭并占领河鹿县长白山,中国空军轰炸海防。
  • 2月20日,攻陷老街、同登,包乐激战,越南空军轰炸河口以西的中国增援部队。
  • 2月21日,高平沦陷。
  • 2月22日,包乐沦陷,越军开始抽调驻高棉与老挝的精锐正规部队回防,防守河内的2个师试图对高平,莱州方面中国部队展开反击,无功。
  • 2月22日 新华社汇总了各国对中国自卫还击的态度:
  1. 谴责中国,支持越南,要中国撤军、停火的:苏联、古巴、捷克、保加利亚、东德、匈牙利、波兰、蒙古、阿富汗、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阿尔巴尼亚、安哥拉和柬埔寨亲越的韩桑林政权。基本上是苏联及其卫星国。
  2. 对中国表示遗憾,要中国撤军的:老挝、印度。
  3. 反对中国、越南在越南和柬埔寨的军事行动的:加拿大、瑞典;并要求中国撤军的:新西兰。
  4. 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美国、日本、东盟五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英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芬兰、伊拉克。
  5. 对中和越都表示遗憾、希望越南和柬埔寨都能支配自己命运的:欧洲共同体的其他的国家。
  6. 呼吁谈判解决问题的:埃及、马里、利比亚、马达加斯加、孟加拉、塞浦路斯和北欧其他国家。
  7. 公开声明不表态的:葡萄牙。
  8. 支持中国的:民主柬埔寨、朝鲜、缅甸。
  • 2月23日,谅山附近高马山爆发激烈攻防战,河江沦陷。增援的两个师在空军掩护下,进攻芒街、禄平。
  • 2月24日,越军反击,与中国部队在高平、老街发生激烈巷战。越军曾试图渗透进入中国境内,但遭击溃。柑塘沦陷。
  • 2月25日起,战情胶着,越军死守边防要地谅山。
第二阶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国政府称:中国军队攻克了越南境内的军事要塞谅山市;歼灭了沙巴地区的越南军队。
  • 3月1日,谅山激战,越军自河内增援精锐之首都防卫军第308师向谅山展开逆袭,并使用化学武器。42军被击溃,中国紧急将后方炮兵师拉至前线与越军进行刺刀肉搏战,两个炮兵师皆损失惨重。
  • 3月4日,308师遭中国随后增援的两个师由侧翼突袭击退,谅山陷落。
  • 3月5日,中国宣布已达到目的,开始自越撤军。越南宣布全国总动员令,誓言抵抗到底,越军自高棉与老挝抽调回国的正规部队正式抵达,已就战争态势准备就绪。苏联开始增兵中苏边界,中苏大战一触即发。东欧共产国家掀起一片声讨中国侵略的怒吼。
第三阶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国政府称:该阶段中国军队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于1979年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此期间中国军队劫掠了大批民生工矿物资回国(皆为此前中国无偿支援越南的物资),越南工矿业设备亦遭破坏殆尽。
  • 3月7日起,中国正式撤军,并开始掠夺民生工矿物资,利用补给车辆载回中国境内。多处越南工矿业设备遭破坏殆尽。联合国及西方国家纷纷谴责中国的侵略行为。
  • 3月13日,中国继续撤军,并在撤退路线上铺设地雷,以火箭与长程炮火掩护撤军。越军无大规模追击行动。
  • 3月15日22点20分,最后一辆军车离开越南领土。
  • 3月16日,中国宣布完成撤军行动,战争结束。
中国官方未发表伤亡人数。越南官方亦未正式发表伤亡人数,仅于官方《人民日报》上罗列了中国军队在撤退时对攻占过的城镇做出的大规模劫掠破坏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厂矿等。

此战曝露出中国军队在历经文革十年,战力受到严重损毁:红而不专结果,形成熟悉马、列政治教条指战员领导专业军人,军阶制因文革废除导致军队上战场不能层层领导乱成一团,于谅山战役于山雾里,中国部队坦克寸步难行,竟发生捆绑新兵于坦克炮管上指挥方向怪事。经邓小平深入知悉问题,于此战后进行大刀阔斧改造军队。

根据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

根据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编的《越南人民军50年 (1944-1994)》(军事译文出版社有中译本),2月17日,中国出动6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界全线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经过30个昼夜(2月17日至3月18日)的战斗,越南消灭和重创了中国3个团18个营,击毁和击伤550辆军车(坦克装甲车280辆),击毁115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缴获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称中国伤6万余人,还有2万被击毙。

中国的战后检讨
  • 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并无可咨识别之军阶、军衔制度,导致指挥体系严重紊乱,战后中国军队全面恢复文革前军阶、军衔制度,军衔再增加大校成为四级制。
  • 越军善用曾经造成美军大量伤亡之诡雷埋设,再度使中方伤亡惨重。
  • 越南方面的抵抗强度超乎预期,而中国方面由于缺乏战车、步兵、炮兵间的协同作战经验,导致战争期间伤亡惨重。
  • 前线通讯能力不良,炮兵因常发生误击友军事件而无法充分发挥支援效果。
  • 59式与62式战车不利于在山岳丛林地带使用,常遭到越南士兵以反装甲武器攻击,损失惨重。62式战车装甲太薄,防御力不足。
  • 步兵缺乏装甲运兵车或步兵战斗车辆输送,全靠步行作战,机动力过差。
  • 医疗设备、医护人员不足,造成兵员死亡比例过高。
  • 工兵设备与技术都不足,尤其缺乏现代化渡河工具,影响攻击速度。
  • 空军支援不够,且缺乏夜战能力。
  • 前线指战员无法适应现代化战争,仍然使用老式战术,导致兵员重大伤亡。
  • 后勤补给情况不理想,补给车辆不足,常靠人力进行运补。
  • 部队训练不足,且缺乏山地、丛林战与夜间战斗的训练;与长年在山林与美军作战周旋的越共军接战,倍感吃力。
评价

这场战争是因边境纠纷而引发的局部战争。但有的学者认为,从其发动背景来分析,可能是一场中国共产党为了对内凝聚国家向心力以巩固其政权;对外展示军事实力和政治决心而发动的战争,战后邓小平成功取得了国内一切权力,华国锋被赶下台。学者一般认为,战争原因可能有内外两大因素:[来源请求]

内部原因:
  • 由于当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新一届领导集体开始执政。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国内人民造成的对共产党统治阶层的信任危机,中国领导人认为有必要发动一场“打击侵略者”的战争,以重新凝聚其国民的民族向心力。
  • 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刚刚掌权,需要用一种方式来减少政治对手对这一代领导集体的威胁。
  • 自林彪、文革以来,邓小平对中国军队的作风就表现出强烈不满。邓小平在明知文革后中国军队战斗力减弱的情况下,还决心与越南一战,其目的也在于刹一下军队的傲气,给军队一些教训。
外部原因:
  • 由于当时还处在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在全球存在着广泛的利益冲突,而中国由于与苏联交恶和以往输出革命的策略,导致了其在东亚地区处于相对孤立的局面。为了与苏联争夺在共产世界中的领导权,并显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对军队的指挥能力,及拓展外部空间并援助其盟友红色高棉政权,因此趁越南的盟友苏联忙于阿富汗战争 (1979年)无暇它顾,而美国又开始与中国改善关系之际,发动了此次战争。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中越战争,同时也是对苏联的一个教训。这点在邓小平1月访美,2月就开战的顺序来看,尤为明显。对于美国来说,西方国家乐于见到中国教训一下越南这个苏联的盟友。美国还曾经明确的表示,如果苏联因此对中国发动核子攻击,美国将视为苏联对美国发动核子战争而予以还击。中越战争之后,中美关系进入了近10年的黄金时期,直到1989年6月。
影响

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尤其是对越南方面来说。中国军队在撤退回中国的过程中施行了焦土政策。他们借由毁灭村庄、公路、铁路来对越南的乡下和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来源请求]

边界冲突持续了整个1980年代,包括1984年四月的那次显著大规模冲突,两山战役。1999年,在经过多年谈判之后,中国和越南签署了边界条约,虽然具体分界线仍然被保密。[2] 这次的条约中包含了较小的边界调整,一些土地被归还给中国。越南官方媒体报道新边界事实上于2001年8月左右实施。

中越战后邓小平在国内成功获得了党、政、军一切权力,华国锋被赶下台,但却开启了往后长达十年的老山边界战争[3],中越两国海军并于1980年代初在西沙群岛爆发数次海上军事冲突。这使越南更彻底的向苏联靠拢,甚至将战略要地金兰湾借给苏联作海、空军基地之用,使中国腹背受敌,此举为中国所始料未及。

这场战争还造成在越的华裔继续受到歧视并被迫移民。他们之中很多人被迫成为船民逃难,而最终移居到澳大利亚、欧洲或北美的其他亚裔社区,也有部分华裔回到中国境内定居。

战争的后果仍在持续著,特别是在越南。今天越南仍然维持着世界上最庞大的陆军之一,其中的一些原因就是出于对中国的担忧。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越关系开始正常化。在此之后,中越之间人民交流日趋频繁,对地区和平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国政府和人民渐渐淡忘、也很少提及当年的军事冲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