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峽評論》226期-2009年10月號
作者:蔡增家 /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一、前 言
日本民主黨鳩山內閣於今(2009)年9月16日正式成立,這次日本的國會大選與過去非常的不一樣。四年前在小泉的政治旋風之下,日本選民是選人不選黨,只要是小泉幫他站台、幫他背書的候選人都會順利的高票當選,但是在這次選舉當中,日本選民卻選擇了選黨不選人,不管自民黨所推出的候選人問政有多認真,學經歷有多麼優秀,日本選民還是寧願把票投給名不見經傳的民主黨候選人;其次在過去日本的年輕人一向對於政治是相當冷漠的,就算日本政府是採取不在籍投票來提升投票率,而他們還是懶得踏進投票所,但是這次日本的總體投票率卻高達69.26%,高於四年前的67.51%,這顯示日本年輕人這次選擇站出來,投下改變他們未來命運的一票。
因此,在1955年以來首次真正的政權交替下,日本民眾對於民主黨抱有高度期待,鳩山內閣的這份人事名單是否能夠符合日本的社會期待呢?本文將從鳩山的人事布局與政策布局來分析民主黨新內閣未來的政策走向。
二、鳩山新內閣的人事布局
民主黨是一個只有成立11年的年輕政黨,同時民主黨的成分相當複雜,分別來自日本社會黨、民社黨、自由民主黨、新進黨、先驅新黨及太陽黨等六個政黨,當然這次民主黨勝選之後又加入了143位新人議員。基本上民主黨的權力結構可以劃分成三大勢力及五小派,而這三大五小,八個派系成員之間的流動性又相當大,有的成員甚至重複加入多個派系。而綜觀鳩山內閣的人事布局,實有以下四項特色:
首先是講求黨內三大勢力的權力平衡:這三大勢力依次為鳩山由紀夫的「政權交替實現會」、小澤一郎的「一新會」以及菅直人的「治國研究會」。而這次由鳩山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管掌政務,由小澤擔任黨幹事長控制黨務及國會,由菅直人接任副首相及國家戰略局擔當大臣以負責政務的推動。而這項人事布局便是要鳩山、小澤及菅直人三人,各司政務、黨務及行政,以維持民主黨內三大勢力之間的權力平衡。
其次是要求黨內五小派的權力平均分布:這五小派依次為輿石東的「橫路派」、岡田克也的「岡田派」、野田佳彥的「花齊會」、前原誠司的「凌雲會」以及川端達夫的「民社協會」。而這次橫路派的輿石東、橫路孝弘分別擔任參議院議長及眾議院議長,岡田派的岡田克也為外務大臣,花齊會的長妻昭擔任厚生勞動大臣,凌雲會的前原誠司、仙谷由人分別擔任國土交通大臣及行政革新大臣,民社協會系統的川端達夫、直?正行分別擔任文部科學大臣及經濟產業大臣。
第三是派系大臣的論功行賞及中道人士的拉攏:例如鳩山派的大將平野博文、小澤銳仁分別擔任內閣官房長官及環境大臣,小澤派的大將中井洽、北澤俊美則分別擔任國家公安委員長及防衛大臣;另外民主黨的最高顧問藤井裕久則擔任財務大臣,而在黨內特立獨行、強調無派閥,並學有專精的原口一博、千葉景子則分別擔任總務大臣及法務大臣。
最後則是維繫聯合政權的和諧:民主黨勝選之後,鳩山首相依照選前承諾,大力邀攬社民黨及國民新黨合組聯合政權,雖然社民黨及國民新黨在這次大選分別只拿到七席與三席,與民主黨的308席政治實力相差甚遠,但是民主黨卻仍然讓社民黨黨魁福島瑞穗,以及國民新黨黨魁龜井靜香各佔兩席閣員,同時還接受社民黨的要求讓福島擔任消費行政暨少子化大臣,並兼男女共同參與策劃暨食品安全事務大臣,並應國民新黨要求讓龜井擔任金融兼郵政問題大臣,以承諾在國會開議之後,優先處理國民新黨所關注的凍結郵政民營化議題。由此可見,鳩山是相當重視民、社、國三黨聯合政權內各政黨的和諧性。
三、鳩山新內閣的政策布局
首先在新任財務大臣藤井裕久的經濟主張方面:民主黨這次在政權公約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政策主張便是補助每個家庭子女從出身到中學畢業為止,每人每年 312,000日元的教育補助,以及每位退休人員每月補助7萬日圓的最低限額,這讓日本國庫每年必需要多13.2兆日圓的支出,而民主黨對於這項財源的籌措只說是要從刪減財團法人的支出及節省政府不必要的支出來籌集,但是刪減財團法人支出將會面臨來自官僚體系的強力杯葛,而鳩山由紀夫這次延攬民主黨的最高顧問77歲的藤井裕久擔任財務大臣,主要是借重藤井在財經方面的專長,藤井過去曾在財務省工作20多年,1993-94年間在聯合政府中擔任過10個月財務大臣,此次回鍋擔任財務大臣,最大的挑戰是在不擴大公共債務的情況下,實現民主黨的競選承諾。
其次在新任外務大臣岡田克也的政治主張方面:鳩山內閣的新任外務大臣岡田克也是民主黨內著名的政策通,通產官僚出身的岡田不但對經濟政策相當有研究,同時對於安全保障等國際問題也相當有興趣,岡田在擔任民主黨黨魁時期,曾經嚴厲批判小泉對美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並稱小泉純一郎的外交政策已經走投無路,同時中日、日韓關係惡化的結果是日本外交上的失敗,他認為日本應該在日美關係的基礎上,推進重視亞洲的外交政策;在對中國政策上,岡田認為日美同盟雖然是日本的外交基軸,但是如果不能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那麼對日本的經濟和政治作用都有損害,他把中、美、日三國的合作視為未來亞洲和世界安全與繁榮的保證,也是日本在國際上能夠發揮更重要作用的條件。因此岡田被視為民主黨內的親中派。
最後是在菅直人擔任國家戰略局的政治主張:民主黨這次在政權公約強調要打破過去官僚主導的政治運作模式,而改由政治家來主導,並大幅擴增國會議員擔任部會次官的人數,以落實政黨政治的真諦,這項主張在國土交通及農林水產等相關部會比較有可能落實,但是在日本政治家比較不熟悉極具高度專業性的外務省、財務省及經產省,卻會產生專業官僚與政治家之間的認知差距。而這次由菅直人出任的國家戰略局便是新設立的機構,希望強化政治家的角色,並縮減官僚的職權來達到政黨政治與責任政治的目的。
四、民主黨未來的外交政策走向
首先是從過去對美國一邊倒到採取美日對等地位:民主黨與過去自民黨的外交政策最大不同便是在對美國的政策,民主黨認為應該要在美日同盟的框架下,修正從 1990年以來對美一邊倒的政策,日本不應該盲目追隨附從美國的東亞政策,日本與美國在同盟當中應該是對等的地位,而並非附屬的地位,這樣美日兩國才能建立彼此互信的基礎,因此,民主黨美日同盟的框架不應改變,但是應該要修改美日地位協定,在沖繩及橫須賀住民的角度思考重新檢討駐日美軍的地位,同時日本不應該派兵伊拉克及阿富汗支援美軍部隊,而應該以人道的角度幫助伊拉克及阿富汗政府展開重建工作。
其次是從過去美日中不對等關係轉向美日中的對等關係:民主黨認為過去自民黨政府過度重視美國,而輕忽亞洲的鄰國,特別是中國與韓國,這讓日本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遲遲無法改善,也讓日本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一直處於官方熱、民間冷的特殊景象,同時也讓日中之間的歷史問題與東海油田問題遲遲無法解決,因此,民主黨主張應該在中日互惠性戰略夥伴關係的框架下,強化日本與中國之間的外交關係,重新建立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相互信賴感,在歷史問題上,民主黨主張應該以1995年的「村山談話」為基準,並從根本解決靖國神社的問題,讓日本在美國及中國之間採取更為對等的關係,這才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
最後是從過去的美國派迴盪到亞洲派:這幾年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方興未艾,2010年開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開始實施,2012年東協加三的框架開始成形,而過去日本一直顧忌於美國的東亞政策,而對於一個沒有美國的東亞區域整合顯得興趣缺缺,這是不利於日本與亞洲鄰國經濟關係的開展,也不利於日本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因此,民主黨主張日本應該要重新回到亞洲,同時民主黨也提出建構東亞共同體的概念,讓日本以官方開發援助(ODA)的模式協助東南亞後進國家發展經濟,由此可見,今後日本的ODA政策將從過去輔助美國全球戰略布局的角色轉變成為提升日本在亞洲地區影響力的工具。
如果還能看見彩虹
2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