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雍正展聚两岸文物 诉说美丽与哀愁

來源:美国之音 2009年10月06日

历史的纷纷扰扰,政治的分分合合,让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离散了六十年,现在随着两岸关系改善,这些宝贝藉着两岸故宫合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在台北首次大团圆。

雍正大展定于七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隆重登场, 246件雍正时期的瑰宝,其中包括北京出借的37件展品,将带领参观民众以文物的角度认识雍正皇帝的文治武功,同时也是两岸故宫开启“院对院”的务实交流之后,所交出的第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五号抵达台北,并在六号与台北故宫院长周功鑫女士联合举行记者会,两位院长并互赠礼物。北京故宫博物院郑院长致赠清乾隆朝满文大藏经,台北故宫博物院周院长则回赠清康熙朝藏文龙藏经。

*郑欣淼:两岸通过雍正展加强交流*

郑欣淼在记者会上表示,两岸有共同的历史,两宫文物具有互补性,合办雍正大展意义非凡。他说:“希望通过雍正皇帝作为开端,开启两岸合作的路子,雍正展最重要的意义既是文物六十年的第一次聚首,同时他的意义也在于两岸故宫重新合作交流,我一再强调,没有北京的文物,台北故宫也能办的精采,但是有了北京故宫的这些东西就会更精采,两岸希望通过雍正展加强合作交流的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

两岸文物分隔了一甲子,六十年后难得有机会同场较量,哪边的珍藏更胜一筹呢? 郑欣淼说:“不好说,文物各有他自身的价值,每一件都是不可替代的。”

*周功鑫:两宫文物各有千秋*

周功鑫说:“我想两边都有优势,都有长处。我们这次展览是为了呈现雍正展的的全貌,原来台北故宫没有的,希望藉由合作让北京故宫的展品能够来,所以我们这次选的37件都是我们(台北故宫)没有的。”

周功鑫认为两宫文物在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上各擅胜场,她也补充说,有了北京来的文物,民众们更能够透过这次的雍正大展了解雍正皇帝的其人其事。

周功鑫表示:“当年前辈在选的时候,认为不重要的,像是雍正的朝服图以及行乐图,现在展览的时候这些就很有视觉效果,大家一看马上就知道雍正长的什么模样、生活怎样,从行乐图也可以看出他的人品特质 ,他的品味,他的休闲生活型态。作皇帝,他(雍正)还是很难得的,其他皇帝的行乐图不及他那么多,这点是很特别的。从艺术史的角度,当年选的文物细致度,艺术性都高,但其实每件文物都有它在历史上特别的地位。”

两院院长都很客气,那么一般的民众又是怎么看两宫文物呢?

从山西到台湾旅游不忘参观台北故宫的如先生告诉美国之音:“我觉得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建设的很好,我也去过北京的故宫,我认为两边各有优势,各有特点,但是台湾的故宫博物院大气,文物也比较全,还有这里的服务也很周到,很好。”

*雍正展结合高科技 深入体会“为君难”*

这次举办雍正大展,台北故宫别出心裁,为了让民众更有互动感,特别推出以感应科技呈现雍正与臣子之间奏摺往返的动画,还有类似北京故宫“虚拟紫禁城”的养心殿3D导览影片。

雍正大展的展品分为档案,肖像,器物,书画等几大类,台北故宫的专家们在预展中重点介绍了一些精选展品,让大家先睹为快。其中包括刻有“为君难”三个字的寿山石长方印、铜胎画珐琅缠枝莲纹六孔瓶、雍正的朝服立像、指定雍正为继承人选的康熙遗诏、以及郎世宁的百骏图等等。

故宫专家特别指出,民众可以从雍正亲笔批阅的奏摺当中,了解雍正的个性,包括他的君臣关系,据说雍正喜欢用八字算命任用臣子,而这些有趣的历史也透过展览的文物一一呈现在民众眼前。

*两岸故宫续合作 完整研究失散文物*

两岸文物离散了一甲子之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重逢,周功鑫女士向美国之音娓娓诉说故宫瑰宝的美丽与哀愁,并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够做完整的研究。

她说:“当时国民政府迁到上海时,总共是一万九千多箱,然后辗转到西南,最后在1948年底、1949年来到台湾,剩下3824箱文物,我们现在希望藉由两岸共同合作,把散落在各地的文物,原来一万九千多箱的文物,做一个完整的研究,包括确认目前这些文物在哪个博物院收藏,如何保管,我们都要做整体的研究。”

至于未来北京故宫是否打算向台北借展文物,郑欣淼院长说的很不确定:“这个也不好说,我们还没研究好。”

*北京借展仍未定 实质交流加强互信 *

尽管仍有名称和政治上的困难,周功鑫院长认为随着两岸文化交流,总会水到渠成。她说:“我们先把名称和法令的争议放在一边,从事实质的合作,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实质的进展,这是在两方面的诚信下完成的,文化的交流只有在深度的交流之后,大家互相了解增加互信,以后有很多事情是水道渠成的。”

两院院长也谈到未来的合作,宣布2010年两岸故宫交流的具体项目,其中包括建立两院人员互访机制,出版品互赠,资讯与教育推广交流,以及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等等。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将于十月七号开始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展出至明年的一月十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