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馬英九的地方課題

來源:《BBC中文網》台灣來鴻
作者:吳燕玲 / 台灣自由撰稿人

十月十七日,馬英九將正式接任國民黨的黨主席。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將是他就任黨主席後,所要面對的第一個考驗。然而馬英九如今聲望落地,對地方的影響力與過去相比,已如天差地別。


開除八人黨籍

最明顯的是,國民黨擺不平各地方上想要參選的實力派人物,竟然一口氣開除了八個未被國民黨提名,卻執意參選縣市長選舉者的黨籍。

這些人之中,有現任的國民黨縣市長在連任屆滿之際,大力支持自己的接班人,像花蓮縣長謝深山就毫不避諱地推薦他一手提拔的副縣長張志明,並不支持國民黨提名的杜麗華;而新竹縣長鄭永金,基於過去派繫上的恩怨,也不支持國民黨提名的邱鏡淳,而支持新竹縣議長張碧琴。

這種國民黨在地方上的大家長,公然把黨提名的候選人晾在一邊,可以說是讓黨中央權威掃地。

一舉開除八個人黨籍,是國民黨近年來罕見的狀況。

上一次國民黨大規模開除違紀黨員,大概要算2000年宋楚瑜選總統。國民黨一堆人甘冒違反黨紀,也要主動跳出來替宋楚瑜輔選,使得國民黨陷入嚴重的分裂危機,也讓國民黨失去了執政江山。

這一次的情況,雖然還不能稱之為分裂,但卻發生在國民黨重新拿回政權的第一次大規模選舉。很明顯,原本應該是集黨、政大權於一身的馬英九,在台灣各縣市的影響力已大幅下降,根本控制不了地方上的實力派人物。

不肯分配資源

地方上的實力人物要如何約束控制?過去國民黨慣用的那一套,是運用派系制衡、是釋出資源勸退。這些馬英九並非完全不做,但是他做起來比起前人,卻顯得有更多的扭捏顧慮,這也就難怪他對地方的掌握力日益下降。

過去馬英九在還沒選上總統時,也當過黨主席。當時他手中的資源,遠不如今天,但那時,他極度風光。國民黨當時還有同屬泛藍陣營的親民黨為之競爭,但當時馬英九是人氣王,舉凡他所到之處,必引起群眾熱烈喝採。所以只要能沾上馬英九光環的人,幾乎就篤定當選了!

因此馬英九成為輔選的最佳利器,所有候選人都爭相拜托他來站台,社會上「大藍吃小藍」的氣氛濃厚,親民黨被他殺得毫無生存空間,所以他才能一舉打敗民進黨,躍上總統寶座。

不再是輔選利器

但沒想到,八八水災之後,他低靡的民調與人氣,套一句總統府在搞出限制博愛特區樓層高度爭議時,台北市長郝龍斌的話,郝龍斌說:「民調高的時候,還可以cover他(指馬英九)一下,如今我們民調也只剩一點點,民意和上意,只能選擇「順應民意」。」

當馬英九已無法再成為凝聚人氣的輔選利器,這些地方山頭,只能靠自己殺出一條血路,來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還聽黨中央的?

當然,選舉未到開票的一天,誰都無法確知最後的結果。也許這些被國民黨開除黨籍者,最後未必都會選上縣市長,但在選舉過程中,卻絕對會瓜分國民黨原來的票源,對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產生不小的威脅。

所以年底縣市長選戰,已成為馬英九執政的期中考,也將象徵著,他在剩餘的任期內,政策能否推展得下去?

從現在開始,到年底縣市長選舉結束,馬英九勢必得好好面對這一個複雜又難以捉摸的地方課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