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凝聚起民族複興的精神力量-寫在北京奧運會、北京殘奧會圓滿落幕之際

來源:新華網 2008-09-19 13:36:52 時評選粹


8月23日,北京一家三口人臉上寫著“歡迎再來北京”。 新華社

凝聚起民族複興的精神力量百年一夢,奧林匹克中國夢; 一夢百年,中華民族奧運夢。

在夢想與歡呼聲中,2008年北京奧運會、北京殘奧會與我們依依惜別,但一種寶貴的精神卻永駐心中,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與奧林匹克精神的美好契合中英姿勃發……

心繫祖國、忠於祖國、為國增光的愛國精神--13億中華兒女用點滴行動展示愛國熱情,共同創造北京奧運輝煌

從2001年7月13日申奧成功後的七年間,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從工礦企業到鄉間農村,從白發蒼蒼的老人到系著紅領巾的孩子,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用高昂的愛國熱情、無邊的愛國情懷,共同踐行著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

“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將2008年北京奧運會辦成一屆令人難忘的盛會”。

103歲的付漪泉老人是北京年紀最大的奧運志願者。奧運會開幕前後,他手臂上戴著“首都治安巡邏”的袖章,每天都會沿著天壇北路到珠市口大街一條1裡長的街道巡視,“咱們各個小區都安生了,咱的奧運大賽就能順順當當地舉行。我在社區巡邏也是為奧運做貢獻,出一點力。”老人說。

“中國以前從來沒有開過奧運會,現在能在中國舉辦,我很高興。”他為自己過百之年得償中國人的百年夢想而欣慰,7年了,他一直盼著這一天。

這是北京奧運中外賽事志願者同圓一個夢的一個美麗故事。

在這個夢想中的大舞台上,每一個中國人都在盡情演繹著對祖國最樸素、最真摯、最堅定的情感,成為愛國精神的載體。

馬永洪是北京奧運優秀農民工,曾經參加過“鳥巢”建設。他的汗水曾融進每一塊混凝土裡,心血系在了每一根鋼筋上。

他說:“在那裡做工兩年多,兄弟們都知道這個工地上的事情不能搞砸,花的心血太多了。我老婆在老家帶娃兒,孩子想我了,老婆就說到電視裡的‘鳥巢’中找爸爸。”

還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5萬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一共捐資9億多元,用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築起了“水立方”。

……

北京奧運會、北京殘奧會,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再一次折射出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優良傳統,彰顯出鮮明的愛國主義熱情,讓世界看到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接力傳承……

萬衆一心、緊密協作、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13億中國人民凝結辛勤汗水,唱響團結、和平、友誼的北京樂章

2003年12月,第29屆奧運會主體育場國家體育場開工奠基,其餘奧運場館相繼開工。2005年,北京奧運會各場館建設全面開工,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 “中國速度”。2006年7月,豐台體育中心率先竣工,成為首個竣工的北京奧運會場館。到2007年底時,已有30多個北京奧運會場館落成並通過驗收……

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傾注著無數建設者、管理者和工作人員七年間緊密協作和同心合力。

作為“鳥巢”裝飾裝修油木瓦工的總指揮,39歲的陳華2006年底來到“鳥巢”工地,和工人們團結奮戰,一點點親手裝“靚”了“鳥巢”。這是他生命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時光。

開幕式當天,陳華和同伴在現場一個隱蔽的小屋裡待命,遇到需要裝飾修補的地方隨時出動,沒有機會看一眼演出。他說,“為了給全世界奉獻一個完美無瑕的‘鳥巢’,個人一點點犧牲算不了什麼。”

在北京各個奧運場館建設工地,有包括陳華在內的數十萬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工程技術人員。

七年籌辦間,北京奧組委統一指揮,相關單位各負其責、廣泛參與、擰成一股繩,形成了高效協調的組織領導和運行機制,為實現“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承諾,付出了巨大努力。

青島、香港、天津、上海、瀋陽、秦皇島積極參與,主動配合,確保各項賽事活動安全、順利進行。

北京市和國家環保總局聯合北京周邊省份,制定並組織實施奧運會“空氣質量保障方案”,確保空氣質量達標。

緊緊圍繞平安奧運總體目標,公安與軍隊、武警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在統一協調指揮下,有效實施各項安保計劃,有力、有序、有效保證奧運萬無一失。

從獎牌設計到開閉幕式,從場館建設到奧運村、殘奧村規劃,從城市環境創建到賽事組織……北京市各部門、北京市和中央各部委、北京和各省區市進行多種合作,精心做好籌辦工作。

全國科技界結合北京奧運會建設的重大科技需求,發揮團結協作和聯合攻關的優勢,開發和應用了大批先進、適用的創新技術成果,為北京奧運建設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和服務。

……

奧運籌辦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

正是有了全國上下萬衆一心、緊密協作、和衷共濟,社會主義能够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得以充分展現,北京奧運會、北京殘奧會的各項籌辦工作有條不紊、高效推進……

敢攀高峰、勇於創新、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北京奧運會7年籌辦,浸透著中國人民對“科技奧運”的不懈追求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夢幻般的藍色吸引了全世界的驚嘆目光。在光影魅力的背後,凝結著中國人民對科學技術的不懈追求。

半導體(LED)照明是新一代照明技術,為“水立方”的景觀照明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撑。使用LED照明,不僅比普通照明節能近70%,而且由於采用了計算機編程控制,可以顯示各種不同顔色和動態圖案,為水立方營造出了變幻莫測的光影奇觀。

而這只是“水立方”衆多技術難題中的一個。

鋼結構關鍵技術、ETFE膜結構裝配系統關鍵技術、室內環境系統關鍵技術、智能救生系統……美輪美奐的“水立方”,包含著無數的科技奧秘。

“鳥巢”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鋼結構體育場;“水立方”采用了國際首創的空間多面體結構;北京工業大學羽毛球體育館穹頂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預應力弦支穹頂結構……

七年間,憑借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鳥巢”“水立方”等一大批奧運場館從宏偉的藍圖變為令人稱奇的現實,展示了中國新世紀的科學成果。

國家體育場監理方中咨工程建設監理公司副總工程師葉軍說:“這些新標準、新工藝是奧運工程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今後將成為同類建築的參照。”

智能交通、潔淨能源、場館建設、信息通訊、奧運安全、運動科技等……七年攻關,碩果累累,北京奧運會的科技含量舉世矚目。

從新型建築材料的研發,到關鍵材料技術的掌握;從奧運火炬的研制到“金鑲玉”獎牌的誕生;從節能照明燈的推廣,到新型花卉的培育;從3G手機的問世,到京津城際高速列車的試運行……北京奧運會,成為奧運歷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屆運動會,廣大運動員和民衆都將享受到這些科技成果帶來的便利。

“珠穆朗瑪峰環境下奧運傳遞火炬燃燒技術”“大型體育活動開閉幕式分析和奧運科技專題研究”、“主火炬塔關鍵技術研究”……顯著提高我國作為煙火發源地的整個行業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

“奧運會射擊比賽用運動槍、彈研制”、“數字化三維人體運動的計算機仿真研究”……競技體育科技攻關取得重要成果,為中國體育健兒再獲佳績提供科技支持。

……

科學技術拉近了夢想和現實的距離。科技意識,讓中國的人文發展有了一個更寬闊的平台,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必將起到良好的導引作用。

百折不撓、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拼搏精神--挺起鋼鐵般脊梁,轉化成“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實際行動

直面挑戰、克服困難、破解難題--

對於首次舉辦奧運會的中國而言,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七年間,北京、中國迎難而上、敢於勝利,不折不扣地兌現承諾。

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是北京籌辦奧運會以來所遇到的最大的危機。

時任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的黃艶回憶說,面向全球進行的北京奧運會主要場館的設計征集工作,當時進入到最為關鍵的時刻。為了避免中外專家們受到疫情侵襲,評審委員會把最重要的幾次評審會移到海南舉辦……最終一個叫“水立方”的方案浮出了水面。四年後,這座奧運建築以其夢幻般的造型震撼全球。

2008年,這個13億中國人民寄予了無限美好憧憬、時值百年圓夢的奧運之年--

1月份的雨雪冰凍災害使南方大部分地區損失慘重;3月份“藏獨”分子在拉薩製造“打砸搶燒”暴力事件;4月份奧運聖火境外傳遞多次受到幹擾;5月份的汶川特大地震更是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災難,奧運籌備工作面臨巨大考驗。

在這場地震災害考驗中,“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不僅與超越苦難、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找到了結合點,兩者更在“人”的層面上,得到了空前的深入融合。

在火炬傳遞麗江站中,第一棒由汶川災區的羌族女孩張紫蘭和1996年麗江地震當天出生的納西族男孩和震生共同完成。和震生的出生與成長,見證了麗江遭受地震災難並在災後重生的全過程;而在地震中成為孤兒的張紫蘭,高擎奧運火炬,奔向前方……

英雄的中國人民,不但沒有被困難所嚇倒,相反,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下,挺起鋼鐵般的脊梁,轉化成“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的實際行動,表現出不屈不撓的堅韌精神,激揚起空前巨大的凝聚力……

七年一步一步奮鬥,七年一點一滴積累。

交通、環保、安保……中國人民矢志不渝、勇於創新、不斷改進,申辦奧運會時作出的多項承諾逐一兌現。七年間,中國人民更加自信,中華民族的拼搏精神再次迸發,敢於勝利的腳步鏗鏘邁進。

增進理解、相互交流、促進合作的包容精神--中國微笑面對世界,堅定不移地汲取一切人類優秀的文明成果

“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奧運福娃”……從北京奧運會的會徽、口號到吉祥物,無不濃縮著鮮明的中國元素。

從開幕式創意構思,到奧運餐飲服務;從海外志願者團隊,到奧運歌曲征集……北京奧運會籌辦過程中,始終閃現中外人士攜手並肩的情景。

“水立方”外方主設計師、澳大利亞皇家建築師協會特別終身會員約翰·貝爾蒙坦言,中外設計師關於場館設計的審美取向,存在含蓄、平靜與張揚、奔放兩種不同的思路,“要說服對方並不容易。這是一次次思想的交鋒,但更是團結協作、優勢互補的過程。”令世界驚艶的“水立方”,正是中外設計師 130多天激烈碰撞與交融的結晶。

北京奧運會是中華文明與世界各國文明跨越時空的握手和對話。“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是中國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這是北京面向世界展示的真誠。

五環標志和“中國印”相擁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膚色發色各異的人們操著上百種語言,游走於大街小巷;新式地鐵車廂裡,英語報站聲清晰純正;在夜晚燈光映射下,“鳥巢”和“水立方”晶瑩剔透,不遠處的奧運村偶爾傳出歡笑聲……這時候的北京,和諧溫馨,充滿夢想,屬於世界。

當今中國是開放包容的,北京奧運會籌辦是開放包容的--

開幕式創意構思團隊、興奮劑檢測團隊、奧運餐飲服務團隊、志願者團隊、空氣質量分析團隊等,相繼閃現中外人士攜手並肩的情景。北京一直在努力證明,世界人民與中國人民一樣,不僅是奧運會的締造者和參與者,也是共同的分享者。

2007年1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采訪規定》開始實施,得到了國際社會和新聞輿論的積極響應。籌辦奧運的中國展現出了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

在同一個屋檐下、同一張餐桌上,東西方文化鴻溝輕易跨越。

“奧運人家”--北京什刹海南官房胡同39號,大學剛畢業的趙東彥用英語向前來參觀的外國游客講解這座院落的歷史。

他指著正房中間掛的“福”字對來訪的外國游客說:“美國憲法中規定人們有權利追求幸福,我們掛這個字也有此寓意。雖然文化不同,但我們的追求是一樣的……”

奧運會--檢驗中國開放與包容的試金石。中國從容地展現著平和、開放、包容、優雅和堅定,將人類的又一次奧林匹克聚會變成一個遍是溫馨、充滿關愛的歡樂大家庭,讓世界為之喝彩。

謙遜的態度、開放的姿態、寬廣的胸懷和大國的風範,把奧林匹克精神的寶貴元素注入民族精神的新內涵,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永葆蓬勃朝氣。

愛崗敬業、恪盡職守、樂於服務的奉獻精神--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援手,無不展現著一個古老民族的時代風貌

黃莉,居住在北京亞運村的一名社區工作者,和社區編織班的十六個姐妹,從奧運申辦成功開始編織奧運作品,舞動的北京、福娃、“鳥巢”和“水立方”……為了使作品更為逼真漂亮,她們從選料到配色、從圖案到成品下足功夫。

編織用的漁綫,連起來能繞天安門廣場十圈,使用的彩珠堆在一起,可以裝滿幾大籮筐。她們不停地編,然後送人,再編,再送人,只因為一個共同的願望:把作品送給有緣來亞運村的每一位外國朋友,讓世界人民和我們一起感受北京奧運的快樂。

在奧運籌備的七年間,像黃莉這樣為了傳播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文明,自發加入到奧運宣傳志願者隊伍中的普通人,不勝枚舉。

一個萬春亭,成為北京向外國人展示中國古老文化的一扇窗口。作為北海公園派出所的一名普通公安民警,劉文立已經能講多種外語。“奧運會期間,我希望能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排憂解難。這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劉文立說。

過去的7年中,奧運會已經成為億萬中國人生活中重要內容。

10萬賽會志願者、40萬城市志願者、超過100萬的社會志願者,以其和善的微笑、人性化的服務和較高的專業素質得到了世界友人的贊許。

很多志願者是在校大學生,這些滿懷激情的年輕人,在北京及各協辦城市的場館內外從事著各種默默無聞的工作。有的在奧運村裡打掃衛生,有的在媒體班車上當引導員,有的在場館裡維護秩序,有的就在厠所裡為往來客人遞送手紙……盡管賽場近在咫尺,他們卻幾乎無暇看上一場比賽。

在機場內外、地鐵上下,公交站旁,在奧運村、新聞中心、媒體村,在各個社區、學校、商店……

到處都有各種志願者的身影。他們被曬得黑紅的臉龐,不時在烈日下流出汗水,甚至滴到地上。但他們臉上始終掛著微笑,熱情、有禮、主動。在奧運村、媒體村,有時一些本不該他們做的事情,他們也都搶著去做,像幫人開門、搬東西……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感慨說:“中國人民奉獻奧運會的熱情超乎想像。”

熾熱的情感、跳動的脈搏、奔湧的熱血、鹹澀的汗水……

七年籌辦,七載輝煌。13億中華兒女的心中湧動著多少難言的感動,眼中閃動著多少無語的自豪。

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與奧林匹克精神的本質內涵高度契合、息息相通。2008年北京奧運會、北京殘奧會在為世界奉獻了一次精彩體育盛會的同時,給中國留下一份豐厚的精神遺產——

這為升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的契機和載體,必將轉化為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大精神動力。(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記者李亞傑、楊維漢、劉奕湛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