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聯合報╱廖玉蕙 2009.03.18 03:16 am
近日,關於國小試題的難易問題,被熱烈地討論著,教育部長因為答不出正確答案,被立委釘得滿頭包。其實,部長答不出來的問題,並不意味著就不該教或不能考,有時,看起來簡單或理應具備的知識,未必菁英份子就知之甚詳或記憶深刻。不過,這樣的討論倒是具有相當的建設性,遠比國際機場那碗牛肉麵或台灣棒球隊比賽失利更該被重視。何況,昂貴、難吃的牛肉麵在民航局長一動怒下,立刻得到改善;棒球界的士氣,在行政院長一「焦慮」下,體委會好像也開始動起來,可見事在人為。而我們的教育部長實在太溫良恭儉讓了!保持優雅以為學子的典範固然重要,但改革可能更需要的是決心!雖說百年樹人,教育政策不能躁進或求速效,但類似糾纏不清的考題,已纏繞學生多年,成為全民揮之不去的夢魘,也該到了當機立斷的時刻了!
強記名詞定義 敗壞學習興味
這是一個膨風的年代!大家競以唬人為能事。學到一些皮毛,便夸夸其談,在小學裡考那般無聊的修辭題目就是典型。修辭不是不能教、不需教,修辭學得好,話可以說得動聽,行文將更為細緻、優美,對人生絕對有加分作用。但是,在小學裡賣弄這款專業名詞,讓學生強加辨識其中細微的區分或生吞活剝乾澀的定義,名為「教學」之需,其實無異於「荼毒」,徒然敗壞孩子學習的興味。無論西方文藝理論中的「遊戲說」,或孔老夫子的「志道、據德、依仁、游藝」之說,都強調處於自由快樂的狀態,人性才易完滿實現,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如何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學習過程變得快樂,讓教學的內容符合時代需求,且能真正進到孩子們的心裡,讓學、思並行,進而達到舉一隅能以三隅反的效果,教育部得趕緊找人集思廣益,老師應該多多相互切磋琢磨。
與其解剖文句 何不一同賞析
依我之見,想要達到讓學生開心學習的目的,可能首先得從大人的心態改變上著手。無論教育部長、編教科書的委員或教學現場老師都該試著站到孩子的那一邊,蹲成跟孩子同樣的高度來看問題。一個人長大或成功以後,往往會忘記曾經的幼稚或痛苦,喜歡以現在的成熟來譏嘲晚輩的天真,不再能將心比心,老喜歡站到人家的對面,老氣橫秋地指導、教訓。其實,教書應該是一種分享,無論是情感或知識。老師把他的所學,經過系統的處理後,和學生一起討論。用的是孩子能懂的語言;教的是學生能領會的情意;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由衷肯定他們的意見;引導他們思考問題…,才能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標。因此,教學姿態上的謙遜及師生雙方心情上的愉悅,毋寧是其中重要的關鍵。詩人瘂弦傳誦一時的詩作<如歌的行板>一開頭便這麼說:「溫柔之必要,肯定之必要」,我以為非常適合拿來做為教師守則。因此,與其絞盡腦汁解剖那些文字和詞語或拿夾纏不清、讓人越學越困惑的文法來考試,不如就帶領學生老老實實、從頭到尾閱讀一篇好文章,靜聽他們談談讀後心得,給他們拍手鼓勵,讓孩子們享受跟老師同一國的溫暖。
猶記小學畢業那年的夏天,同學惡作劇地偷偷剪去我的一截辮子,說是要留作紀念。黃昏時分,我披著兩邊參差的頭髮,一路啼哭回家,一頭撲進等在豔紅鳳凰木下的母親懷裡。母親聽完我抽抽噎噎的哭訴後,一把將我推開,斥責道:「一定是你隨便跟人開玩笑,若無,人家哪會這麼無聊!」當下,我頓覺夜色四闔、舉目無親。母親竟然向著別人?沒有選擇跟我站在同一邊!她那一推,真是力道萬鈞!從那之後的約莫廿年間,我密藏所有心事,即使在生活中跌跌撞撞、頭破血流,也不肯和她傾吐或尋求援助。我因之最明白一味站到對面,對孩子來說有多麼殘酷!這樣的切膚之痛,謹提供家長及老師參考。
(本文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如果還能看見彩虹
2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