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胡錦濤對台決策有高參

來源:《聯合早報》2009-02-27 / 作者:王家瑞,海外促統會成員

近年由於參加所在國華僑華人「和統會」的活動,一直關注兩岸關係與祖國大陸對台政策。最近返國探親,特地拜訪了家鄉一位從事對台工作的好友,請教他對胡六點的解讀。談至興起,好友出示一書,名為《大功初成鞏固前進》,李逸舟著,說是可當作深入學習領會胡六點的最好輔助材料。因好友明言只此一本不忍割愛,囑我行前一定送還,故返家即行展讀,不意一坐竟再難釋手,無心茶飯,擇要摘錄,竟夜不眠。

這是一本專門論述台海戰略的文章結集。全書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對台戰略、對台工作必須進行結構性調整,以及怎樣進行調整。這從文章的標題可見一斑,如《兩岸關係總批判》(2001年),《實現國家統一理論創新與對台工作戰略調整》(2004年),《臨界點上的台灣》(2007年),《國家統一形勢及我面臨的選擇》(1991年)等等。通讀全書,作者對影響兩岸關係的各種因素進行了溯本清源的分析,對以往十多年的對台工作進行了徹底反思,為決策高層提供出一個全面、系統、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摘錄過程中,發現其核心思想與胡六點(包括2005年四點意見以來相關政策講話)有著全息性的對應關係。列舉如下:

1、李著:「對台工作必須要有一種大手筆、大智慧,以大突破實現大發展」(2001年);「一次全黨性的、自上而下的觀念大轉變、思想大解放、政策大調整再不容迴避,局部的舉措已經於事無補」;「這是一個需要理論創新也必將實現理論創新的當口。這一創新的理論,將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發展,也將因其對國家統一大業的突出貢獻而載入史冊」(2004年)。

胡六點:從2005年發表「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起,到胡六點成為「新形勢下指導對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國內外輿論普遍讚譽中共確立對台新思維、胡錦濤對台新政。

2、李著:「兩岸統一究竟將經歷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其中依據的內在發展邏輯是什麼?」(2001年)「以往我們在國內建設中走過的彎路,根本上是由於超越歷史所賦予的現實可能性,追求純而又純的一大二公,目標錯了步步錯」(2004年);「一國兩制是對我最有利的統一模式。但在條件並不具備的情況下,與其直接在最高目標上長期僵持,不如盡最大努力達到現階段可以達到的目標,退一步,進兩步」(1991年);「對統一進行分階段的規劃部署,確定不同時期的目標、步驟與方針政策,紮實有效地推進統一進程」,「逐步建構起一個以統一為未來目標、雙方都能接受並共同支撐的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循環」(2000年);「在發展中融合,經融合而統一」,「在歷史的長線上,我們聽到了兩岸融合的深沉腳步」(2004年)。

胡六點:現階段兩岸關係以和平發展為主題,全面開創兩岸關係新局面;深化互利雙贏的交流合作,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有效途徑,開展平等協商,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交流合作增進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通過協商談判積累共識、減少分歧,循序解決問題。李著評價為「如同鄧小平當年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從而一舉擺脫一大二公的束縛那樣,以和平發展為主題使對台工作從此建立在了現實而正確的基礎之上」。

3、李著:「十多年鬥爭反覆表明的其實也只是一個現實:如果我們不打算接續1949年的國共內戰通過戰爭把中華民國徹底消滅,那麼一個中國的框架中就必須留有對方能夠接受的位置,否則只能迫使對方離一個中國越來越遠,直至台獨」;「作者甚至極而言之:如果泛藍上台,不論他們說什麼、提什麼,我們都要認定他們是堅持一個中國的,關鍵是該做什麼做什麼,該三通就三通,該談判就談判」(2004年);「台灣當局關於憲法一中的表述進一步明確後,或者爭取對方回到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後,即應考慮恢復兩岸接觸商談」(2001年);「兩岸同屬一中,是十多年對台工作最寶貴的經驗與結晶,內涵豐富,前景遠大;得來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發揮,切切不可浪費,特別是不應在一般的宣傳中使它萎縮成一個僅僅針對台獨與兩個中國的狹窄概念」(2004年)。

胡六點: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這就是兩岸關係的現狀;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和平統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對於任何人、任何政黨朝著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方向所作的努力,我們都歡迎;九二共識既確認了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共同立場,又擱置了雙方的政治分歧,是發揮政治智慧、照顧各方利益的成果。2005年,大陸不再公開否認國民黨「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立場,並在此基礎上達成兩黨共同願景。

4、李著:「國際上的涉台鬥爭本身有其極限所在:假設我們最終有能力把台灣現有二十幾個邦交國打掉,但台灣則完全可以把最後一個幾萬人口的微型小國統統養起來」(2001年);「必須認識到,打擊台灣國際活動空間與台獨聲浪升高之間確實存在某種直接的聯動關係;如果這一問題得到妥善的、合理的處理,必將極大地削弱台獨在台灣內部的社會心理基礎」;「如果馬英九上台,兩岸間再不允許雙方在國際上出現激烈糾纏、公開惡鬥的局面」(2007年);「可經過溝通由我主動在世衛組織提出動議,允許台灣以適當身份參加。這是一個重大機遇,不可輕忽」(2004年)。

胡六點:我們瞭解台灣同胞對參與國際活動問題的感受;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後,討論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包括優先討論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的問題,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逐步尋求最終解決辦法;兩岸在涉外事務中避免不必要的內耗。

5、李著:「我黨領導人民革命和建設的全部經驗表明,正確認識和掌握事物的基本矛盾與運行規律,歷來是解決問題、不斷前進的首要前提」;「兩岸關係的基本矛盾,是中國終將統一的趨勢與要求,與兩岸不同的發展道路及發展程度之間的矛盾」;「大陸經濟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發展完善後,終將使兩岸統一水到渠成」(2004年)。

胡六點:五十六年來,兩岸在不同的道路上,發展出不同的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1949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

6、李著:分三階段論述了台灣人百餘年特殊的歷史遭遇,及由此生成的三大心態,坦言「從歷史的脈絡看,是祖國有負於台灣人民,而不是台灣人民有負於祖國」,主張「必須以親情感化,以母愛滋養;如只是聲色俱厲說你必須回來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則只能導致其心理逆反」。(2000年、2004年)

胡六點:十分同情台灣同胞在歷史上經歷的不幸、蒙受的冤屈;對台灣同胞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心態和感情,對他們由於各種原因對大陸產生的誤解和隔閡,我們不僅會基於同胞之愛予以充分理解和體諒,而且會採取積極的措施努力去疏導和化解。

7、李著:「台獨總體上始終是一條走不通的路,它在島內的實質意義與現實作用在於區隔族群、調動省籍矛盾,奪取和保衛政權」;「統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工具」(2001年);「李登輝講出台獨是個假議題、陳水扁連喊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顯示台獨已是強弩之末,走向式微」(2007年)。

胡六點:對於那些曾經主張過、從事過、追隨過台獨的人,我們也熱誠歡迎他們回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上來;只要民進黨改變台獨分裂立場,我們願意作出正面回應。

類似的內容還可以列舉很多,上述各個論點在書中也都有非常豐富充實的論述與闡發。李著視野宏闊,高屋建瓴,極富遠見卓識與預見性,許多分析令人由衷折服,常有精彩處使人為之動容。總的感覺,書中內容為中共對台工作戰略轉移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先導與理論準備作用,堪稱功在國家,利及後代。遺憾的是,書中缺少了作者介紹。近年人們對大陸對台智囊如李家泉、余克禮等都耳熟能詳,唯此位李逸舟先生完全陌生,既未有文章言論見諸報章,也未在有關會議活動中見其蹤影,頗有點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感覺。妄自揣測,胡錦濤主政以來,據信令計劃、王滬寧進入對台領導小組在決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此位李君應為令、王麾下對台核心策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