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

「梁遇春」文章數篇

梁遇春的《春醪集》薄薄一冊,卻讓我越來越愛不釋手,深深惋惜他的早逝。網上搜得梁遇春文章數篇,轉貼同享。可直接連結進『醫療保健文檔』欣賞數十篇粱的書評、或評歐美作家的文章。

梁遇春的文筆洗練精簡,寫起書評或評作家,言簡意賅不拖泥帶水,短短數句,即能勾勒出書或人的特質與優劣,讀起來相當過癮。

- by Eve
梁遇春─『高鲁斯密斯的二百周年纪念』
來源:http://sydyj.blog.sohu.com/43052121.html

十八世纪英国的文坛上,坐满了许多性格奇奇怪怪的文人。坐在第一排的是曾经受过枷刑,尝过牢狱生活的记者先生狄福(De Foe,今译笛福);坐在隔壁的是那一位对人刻毒万分,晚上用密码写信给情人却又旖旎温柔的斯魏夫特主教(DeanSwift,今译斯威夫特);再过去是那并肩而坐的,温文尔雅的爱狄生(Oddison,今译艾迪生)和倜傥磊落的斯特鲁(Steele,今译斯梯尔);还有蒲伯(Pope,今译蒲柏)皱着眉头,露出冷笑的牙齿矮矮地站在旁边。

远远地有几位衣服朴素的人们手叉在背后,低着头走来走去,他们同谁也不招呼。中间有一位颈上现着麻绳的痕迹、一顶帽子戴得极古怪、后面还跟着一只白兔的,便是曾经上过吊没死后来却疯死的考伯(Cowper,今译柯珀)。另一位面容憔悴而停在金鱼缸边,不停的对那一张写着Elegy(可译为『哀歌』)一个字的纸上吟哦的,他的名字是格雷(Gray)。还有一个乡下佬打扮,低着头看耗子由面前跑过,城里人说他就是酒鬼奔斯(Burns,今译彭斯)。据说他们都是诗人。

在第二排中间坐着个大胖子,满脸开花,面前排本大字典,伦敦许多穷人都认得他,很爱他,叫他做约翰孙博士(Dr.Johnson,今译约翰逊)。有个人靠着他的椅子站着,耳朵不停的听,眼睛不停的看的,那是著名的傻子包士卫尔(Boswall,今译鲍斯韦尔)。还有一位戴着眼镜的总鼓着嘴想说话,可是人家老怕他开口,因为他常常站起来一讲就是鸡啼,他是伯克议员先生(Burke,伯克 1729—1797)。

此外还有一位衣服穿得非常漂亮(比第一排的斯特鲁的军服还来得光耀夺目)而相貌却可惜生得不大齐整,他一只手尽在袋里摸钱,然而总找不到一个便士,探出来的只是几张衣服店向他要钱的信;他刚要伸手到另一个衣袋里去找,忽然记起里面的钱一半是昨天给了贫妇,一半是在赌场里输了——这位先生就是我们要替他做阴寿的高鲁斯密斯医生(Goldsmith,今译哥尔德斯密斯)。

据那位胖博士说,他作事虽然是有点傻头傻脑,可是提起笔来却写得出顶聪明的东西。这位医生的医道并不高明,据说后来自己生病是让自己医死了。他死后不仅身世萧条,而且还负了许多债。胖博士为这件事还说过他几句闲话,可是许多人都念他为人忠厚老成,尤其是肯切实替人帮忙。有些造谣言的人还说他后来曾经投过胎到中国,长大了名叫杜少卿,仿佛是一本叫做《儒林外史》的谈到他的故事。这杜少卿真是他的二世,做人和他一样地傻好。这位医生还做了好多书,现在许多对世界厌倦的人只要把他的书翻翻就高兴起来了,还有些哭得泪人儿似的看看他的诗眼泪也干了。

他的书像Vicar of wakefield、Deserted Village、She Stoops toConquer(可译作《威克菲尔德的牧师》、《荒村》、《委曲求全》),这是谁也知道的,用不着再来赘言。英国人近来对这班奇奇怪怪的胖子们(除开那几位所谓的诗人以外,他们都是胖子,就中以那位面前排着字典的最胖)又重新有了好感;其实这也是应该的,因为这班胖子的为人本就不坏,所写的东西自然更是怪有趣味。今天(十一月十日)可巧是高医生的二百生忌辰,此刻许有一班英国人正在那里捧着酒替他大做阴寿,所以我们也把他的老朋友一齐找出来,在纸上替他图个会面的热闹。听说最近牛津大学又把他那些非借钱即告贷一类的信印成了一大本,书我们虽一时看不到,然而料想内容一定是很有趣味。想借钱的文人很可以先借三先令六便士去买一本来看看。

(原载1928年11月10日《新月》第1卷第9号,署名春)
******************************
梁遇春─《再论五位当代的诗人》
來源:『醫療保健文檔』http://www.310086.com/view/u08vfhQCTFI=

柯拉罕先生这本对于当代五位诗人(苔薇士W. H. Davies②、得拉马耳Walter de lamare③、栖门爵凯Sir Owen Seaman④、凯芝斯密士女士Miss SheilaKaizeSmith⑤、华特逊爵士Sir William Watson⑥)的批评集,的确是隆冬时节围炉遣闷一个好伴侣。从前他出版过一部《Six Famous LivingPoets 当代六大诗人》,里面所批评的是Kipling⑦Newbolt⑧、Noyes⑨、Drinkwater⑩、Morris(11)、Baring(12)、Masefield(13)六人(14)。那书的特点是在用轻妙的文笔写出既精锐而又富于同情心的评语,和叙述了不少可以表现这六位诗人性格的逸事;同时还引证了他们许多代表作品,所以一方面又可以当做一本精选的诗集看。

现在这本新出版的批评集,也是用同样方法写的;所不同的是前本批评集里所谈的Kipling、Newbolt、Noyes、Masefield,四人的诗都带着很雄奇高壮的情调(就中Newbolt、和Masefield更爱学老舟子口吻),而现在这本批评集所讨论的五位诗人,格调却都是一般的清新可喜,每首诗像是一粒粒的珍珠,又玲珑又圆润。苔薇士是躺在自然怀中的娇儿,他很天真地赞美自然,真是没有人间烟火气味。得拉马耳低诉出人类幽怨的情绪和凄然的心境,将人心里共有的悲哀,用简朴的词令,诚恳的表现出来。

华特逊是有名写四行短诗的作者,他的小诗在几行里蕴蓄着无限的意思,半隐半露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妙处不下于从前那老而不死的兰得WalterSavage Landor①所做的气魄盖世的四行诗;此外栖门爵士同斯密司女士是诙谐诗的名手。一班误解下安诺德Matthew Arnold②批评论的人们,总以为真正诗人的态度一定要很严厉,不知道有些看穿了世界的诗人常用滑稽的腔调来传达他那对于人生深切的认识。只要一记起英国两位写诙谐诗的大家,胡德Thomas Hood③同萨刻立Thackeray④——一位是写过那使人念着堕泪的缝衣曲The Song of Shirt同叹桥The Bridge of Sighe,一位是有名笔下不容情的写实健将,虚荣市Vanity Fair和哀斯芒外传Henry Esmond的作者——我们就可以知道要看到人生的全圆的人们,才写出叫人看了会捧腹大笑的歪诗。这二位近代诗人在他们笑容可掬的巧诗里,也隐微地呈出经验的皱痕。

总之,在熊熊的火面前,一首一首地翻读这五位清新俊逸诗人的杰作,间或放下书来望着火焰默想,再把自己的批评和柯拉罕聪明的解释比较一下,这真是千灾百难的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乐事。库鲁逊不止是位精明的批评家,同时他又是天生的小品文作家。所以当他谈得高兴的时节,常常跑起野马,说到自己的事情或者别的没有什么关系的废话,比如他批评了得拉马耳的夜莺歌以后,忽然说起自己在早春时节在哈斯丁斯地方,寂静的中夜里,听到夜莺时心里所起的幻想。他这自然随便的态度使他这批评集化做一位密友,坐在我们身旁娓娓地细谈。库鲁逊的批评是没有什么系统,他只东鳞西爪地顺口说去,然而我们却因此感到他说话的真挚不是像在文章里专讲什么死板板的起承转合一样;他是在那里批评这五位诗人,不是宣布自己的作诗哲学。实在英国第一流的批评家素来说话也都是这样零零碎碎地:科律支①Coleridge的批评莎士比亚,却而司兰姆Charles Lamb②的批评莎士比亚同时的戏剧作家,赫次立特Hazlitt①的批评英国诗人;这几篇文字全是结构松懈,然而也都是字字值得用金子来铸的文章。

(原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第1卷第10号)

① 即Coulson Kernahan,未详.
② 今译戴维斯(1871—1940).
③ 今译德拉 梅尔(1873—1956).
④ 今译西曼 欧文(1861—1936).
⑤ 今译希拉 凯伊—史密斯(1887—1956).
⑥ 今译沃森(1858—1935).
⑦ 吉卜林(Rudyard Kipling 1865—1936).
⑧ 纽博尔特(Sir Henry John Newbolt 1862—1938).
⑨ 诺伊斯(Alfred Noyes 1880—1958).
⑩ 德林克沃特(John Drinkwater 1882—1937).
① 今译兰多(1775—1864).
② 今译阿诺德.
③ 胡德(1799—1845),英国诗人.下列《缝衣曲》,今译《衬衫歌》;《叹桥》,今译《叹息桥》.
******************************
梁遇春─『茄力克①的日记』

大凡好的日记一定是匆忙中记下来的;因为在那时候才能流露出真情,没有什么做作;所以英国文学里最好的日记也是十七世纪英国海军秘书皮普斯②Pepys的日记。他娶了一位非常厉害的法国太太,然而他却偏不安分,最喜欢调笑女仆,最妙的是这些调笑的供状他每天晚上都写在日记上面。

我们知道这位先生是惧内的,他想用纸笔来宣泄情意决没有公开的可能;所以他必得别出心裁才能担保没有危险。果然他用的是一种密码字母,在临睡以前偷偷地背着他那法国太太很快地记好。到十九世纪他这日记才给人发现出来了。他每天虽只有简短地几句话,然而这几句话里却充满了生气,实在是绝好的描写日常生活的作品;所以那么厚厚一本书,我们也百读不厌。现在这位约翰生博士③的高足(十八世纪剧场里的泰斗)所记的日记也是零零碎碎偶然记下来的,能够完全表现茄立克滑稽的天性,确是一部有艺术地缩写通常生活的好作品。而且里面所记的是他第一次到法国的零星印象,我们还可以借此看十八世纪法国社会的情形同英国人对法国的见解。

(原载1928年11月10日《新月》第1卷第9号,署名春)

① 今译加里克.
② 今译佩皮斯.
③ 今译约翰逊.
******************************
梁遇春評《金室诗集》(吉卜生①著)

吉卜生是一个平民主义的信徒,他和John Masefield②一样,总是用日常简朴的辞令来传达千千万万平民共有的情绪,在他们的诗集里面,我们找不出什么传统的词藻,可是他们这种平铺直叙的文字却充溢着诗情——或者正是因为他们用的全是极普通最没有诗味的文字,所以里面所蕴蓄的诗情更来得清新可嘉。

Masefield③是位海洋诗人,他还有个浪漫的大海做他的背景,吉卜生所歌咏的却是社会里一班最下级的工人生活。但是他在他们的颠沛流离的苦处和静默忍痛的态度里,看出人性的尊严。他从他们那种碌碌无闻,辛苦终身的生活中,领略出人生悲哀的深味。平民的悲哀是无声的,说不出来的,他们只感觉到生命的重压。他们在层层的负担底下天天照例地麻木活着,实在没有闲暇去理自己的情绪,就是偶然有那闲空工夫,也找不出那种自悯自怜的心境,去默察自己的心情,所以他们的情绪是混沌的不容易用言语说破的。要把这不能说的说出来,而且又不会失去庐山真面目,这才是大艺术家的本领。吉卜生就是个具有这样的天才的人。

吉卜生这部新诗集还是保存着他一向的作风。严肃同怜悯是这部诗集主要的音调,他这部集子里有四句诗很可以表示出他对于人生的那种惋惜凄然的态度:
All ecstasies,
of love and anger, Joys and agonies,
And all the passions that plague man from birth,
Are lapped at last in unimpassioned earth.①

(原载1929年1月10日《新月》第1卷第11号,署名春)

① 今译吉布森(Wilfred Wilson Gibson 1878—1962).
② 梅斯菲尔德.
③ 梅斯菲尔德.
① 这几句诗可译为:一切狂喜、爱和恨、乐与哀,一切与生俱来的折磨人的情感,最终都被无情的尘土掩埋。
******************************
梁遇春評《东方诗选》(提真斯编)

欧美人总爱谈东方的事情,尤其是东方的艺术,东方的哲学和文学等等。可是他们对于东方的了解常有欠缺透彻的地方;或者因为他们不能够十分明白我们这古色斑斓的东方,所以在他们心眼中,东方始终是神秘的结晶,好似星光朦胧底下的一所茅屋,刚好做这班住在大城里的疲劳心灵的安息地。

世界上有哪件事看穿了,还觉得有趣味呢?所以他们对于东方文学的见解,我们看起来也觉得非常有趣。他们的见解有和我们相同的地方,我们觉得很愉快,即使他们的认识有出我们意外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拿来作一种参考。倘若大家全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那么话也不用说了,书也不用写了,这些书评更是用不着了。假使他们是完全不了解的话,我们这里也用不着多说。

我是一个玩赏这种一知半解,无关紧要的误解的人,所以我才这么高兴谈这部芝加哥女诗人所编的东方诗选。有人说诗人总是主观性很浓厚的,所以他们不能够做个客观批评家,自然也不会编出好诗选来,他们太着重于自己的口味,选的东西恐怕不容易博得大众的同情。又有人说非有这种主观的态度不能得到生气,如此他们的选集才可以很显明地表现出他们的性格,仿佛变做一首申诉自己情绪的诗歌,我们却应当尽我们力量和它去表同情。孰是孰非,我们这部诗选或者会给我们一个证明。

提真斯在序言里声明集内不选宗教诗,所以希伯来、古代的埃及、同许多绝妙的印度诗人都没有包含以内。通常一提到东方的诗歌,欧美人便会想到希伯来的长老、恒河河畔修行的老僧、以及埃及宗教的习俗。现在她却偏重于世俗的诗歌,这倒是新鲜的办法,因为可以改正这个误解。

全书分五部:阿剌伯、波斯、日本、中国、印度,每部前面都有一篇概括的序论,跟着就是那一国英译的代表作品。提真斯定下一个标准:凡是译成英文后仍然是一首好诗才算有录入这部选集的资格;若使找不到还带有诗的情调的英译,那么不管原诗多么有名也就不选进去。这倒是个好办法。

提真斯在各篇序言里面讨论各国诗的特色,她说阿剌伯的诗歌是自由的诗歌,淋漓痛快是他们的特色;波斯却和他们正相反,诗的形式技能非常讲究,作者是取一种超然的态度,同英诗的情调有点相似;日本的诗是短小精悍(真是跟他们的身体一样,罗马人说得不错,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精神!)他们的诗最讲究的是炼句,将许多的意思用一两句轻松的话半隐半露地说出,那些不尽的余音让读者自己去体贴理会,这是俳句的妙处;印度的诗歌却是主观的诗歌,是冥想的结晶,句句全含有超乎物外的色彩,他们是不怎么感觉现实的民族,他们的诗里也没有现实的影子。提真斯所写的序言都很短,全书十分之九是名家英译的东方诗,的确是一部包罗很丰富的东方诗选。

末了要谈到她对于中国诗的见解了。她说中国诗的最大特征是"成熟"这个性质the quality of being adult,欧洲的诗总带有稚气。中国诗是非常客观的,不像印度那样充满了"灵"的情感。中国的诗歌同中国人的人生观同样地受孔子思想的支配。中国诗歌里几乎找不出男子对于女子的恋歌,而女子思慕男子的情歌却是很多。中国人一般是非常敬重文学的,这一点提真斯是由她在中国时所用的无锡仆人敬惜字纸的习惯上推论出来的。中国念诗的调子和爱尔兰古诗人有些相像。她在说到宋元明清四朝的诗时候,只提起袁枚一人的名字,这是这位美洲女诗人对于中国诗的意见。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些话,不会莞尔,然而我们很感谢她的盛情同热心。不知我们的邻居们:拜火不怕烧着衣服的波斯、骑着骆驼流荡,衣服老穿不整齐的阿剌伯、脸色青白的日本、和红头阿三的同乡①对于提真斯的批评有什么感想。

人类的互相不能了解常使我们怅惘,可是虽然不能够抓着真相,她始终是极力地想来了解;所以我们也愿意忽略她多半不妥当的地方,只去看她的高谊隆意;这样我们便觉得非常感谢她。当人类的互相了解性还是这么柔弱时候,我以为这部《东方诗选》是本很难得的好选集。

(原载1929年3月10日《新月》第2卷第1号,署名春)

① 即印度。红头阿三为旧时上海人对英租界印度巡捕的蔑称。
******************************
梁遇春評《人生艺术(蔼力斯①作品的精华)》(赫伯特夫人编)

前几年当代散文家Logan Pearsall Smith②曾把美国哲学大家George Santayana③的著作里最精粹的部分集做一本书(Little Essays of George Santayana④,Santayana)的著作卷帙浩繁,奥妙精深,念他书的人本来不多,经这么裁剪拣选之后,人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这位给希腊精神所渗透的老头子全部思想,而且所读的都是他那绝好的珠圆玉润,气魄回转的文章,因此Santayana的精神能够普及于一般素人(Layman),Smith先生真是做了无量功德。

现在赫伯特夫人对于蔼力斯的作品也施以同样的工作。蔼力斯真可说是一个"看遍人生的全圆"的人,他看清爱情、艺术、道德、宗教、哲学都是人生的必需品,想培养人生艺术的人们对于这几方面都该有同情的了解和灵敏的同情。他又认明这各门里面有许多的冲突,他以为最良好的办法是保持一种平衡,让我们各种天性都得到自然的发展,而且没有互相摧残。比如谈到性的问题,他说:「我们若使想得到适当的节制,我们一定要有适当的放纵才成。」他又说:「若使你要做个"圣"Saint,你起先应该是个非"圣"的人物才行。」他对于我们的行为,也主张一面要照着知识,一面要顾到本能。他这种兼含并包的精神的确是可佩服,也只有蔼力斯学识那么渊博,才能够保持这样的态度,他在《断言》Affirmation里说:「生活始终是种艺术,是种每个人都要学的,而谁也不能教的艺术。」然而蔼力斯还是谆谆不倦地告诉我们应当要怎样地讲究生活艺术。这个矛盾的地方正是他最大的平衡。在当代作家里只有高尔斯华绥Galsworthy的心境是这样地看透人生一切的纷纭错杂,而下个分量适中的判断。

有些思想家的文笔一清如水,他的意思是狂涛也似地一直涌下来,罗素就是个好例子,这类的文章不宜于选出一段段来集在一起,反把思想的来龙去脉同气魄弄丢了。但是像蔼力斯这样子思想沉重,又常常有意味无穷的警句,那是最宜于这种采取精华的办法。我们可以静躺在床上,读一小段,细味半天,这真不下于靠着椰子树旁,懒洋洋地看恒河的缓流,随着流水而冥想的快乐。这本书唯一的毛病是所表现蔼力斯思想的方面太少了。

全书分五章:爱情、艺术、道德、宗教、哲学。每章中间编者总是只着意于一两个论点,关于这些论点的选得特别多,其余大概忽略过去。蔼力斯的意见非常多,对于每一件事情,总是从各面着想,没有疏漏的地方。可是这本书所给我们的印象却好似蔼力斯的主张只有几个,同我们读完他的杰作《人生的跳舞》后的印象绝对不同。不过这或者因为篇幅所限的缘故,赫伯特夫人这副普及"一个最开通的英国人"的思想的苦心是要感谢的。

① 今译埃利斯.
② 皮尔索尔 史密斯(1865—1946).
③ 桑塔亚那.
④ 可译为《乔治 桑塔亚那的小品文》.

(原载1929年4月10日《新月》第2卷第2号,署名春)
******************************
梁遇春評《斯宾罗沙①的往来书札》(吴鲁夫译注)

近代的思想常常在古人的遗书陈言里听到了同情的声音,有些人就赶紧将那旧书由书架上取下,拂去了多年的灰尘送到印刷局去,刊行种廉价的版本,十七世纪的斯宾罗沙就是近代人这样子重新发现的一个哲学家,去年美国『近代丛书』新出了一本《斯宾罗沙哲学文选》,现在吴鲁夫先生又打算译他的全集,预备在他三百周年纪念(一九三二)时候译完。

斯宾罗沙反对宇宙为人而设的学说,主张上帝是照着自然律管理一切,这种科学客观的精神是近代思想的神髓。他又说:「人的快乐是在于能够在世界上站得住,继续他的生活——快乐是人到更完全境界的路,悲哀是人到下等境界的路。」他由灰暗的命定论里爆发出这么一朵快乐的花,同近代人想由科学器械观里寻出一条到意志自由的路,是具有同样认清事实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也是我们现在这么爱念斯宾罗沙的缘故。可是他当时受尽人们的攻击,教会用了上帝的名字拼命地诅他,他自己磨着镜来维持生活,寂寞地活到四十四岁就死了。二百多年后亚诺德Matthew Amold①谈到他的生涯时候,还替他有些心酸。所以我们对这位哲学家的身世知道得非常少。

好了,现在吴鲁夫翻出他的书函,我们读起来,他那种卓然独立不怕一切的精神活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对他哲学的赞美外,还加上对他人格的钦崇。他的人格又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他的哲学。而且这书里还有许多他和英国皇家学院第一任秘书欧罗登堡Oldenburg②的通信,英国皇家学院是近代科学的摇篮,我们借这本书可以知道近代科学呱呱堕地时候的情形。

(原载1929年2月10日《新月》第1卷第12号,署名春)

① 今译斯宾诺莎.
① 今译阿诺德.
② 今译奥尔登堡.
******************************
梁遇春評《变态心理学大纲》(伽尼墨费编)

『现代丛书社①』从前出版过一本《心理分析大纲 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凡是喜欢研究弗洛德②Freud学说的人们差不多都念过那本书,念后也都很满意,因为内容简洁明了,的确是个很好的入门读物。现在他们又出版一部《变态心理学大纲》,我觉得这部书比前一部在出版界的地位是更重要些,因为关于性的分析还有许多别的通俗书籍,变态心理学的内容比心理分析复杂得多,而且和生理学关系太密切了,免不了许多专门名词,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找不出一本很概括简单和便于初学的变态心理学。这本大纲就是应这个需要而产生的。

全书中共分五章:一、白痴和低能;二、疯狂;三、各种精神病和轻微变态心理;四、变态心理的起源同儿童心理;五、变态心理与社会。每章都是七八位名家的论文凑成的,每篇论文都有几个实在的例子,然后再来细加讨论。我以为第三章是特别有趣,因为里面所说的是普通常态人的一些变态心理,同怎样子由轻微的病态一步一步陷到疯狂的地狱里。第四章是谈到变态的种子多半是小孩时候种下的,所以我们若使要防备变态心理的发生,应当釜底抽薪,着力于儿童时期良好环境的做成.变态心理学虽然成立没有多久,但是已经有很大的影响,最显明的就是对于犯罪学的影响。我们念过变态心理之后,知道许多罪人的犯罪是给病态心理所驱使的,他们自己完全是个病态心理的奴才,他们是值得我们的矜怜的,实是不该"法无可贷"地严办。我们还知道监狱是养成变态心理最好的所在,好些人们偶然不谨慎,坐了几年的牢,在那凄惨苦闷的境况内,神经变成病态,因此种下后来屡次犯罪的根源,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这些都是迫切的社会问题,也可说是变态心理学对于人道的一个大贡献。

变态心理一向是文学家的好题材,有人甚至说天才是疯人。世上第一本详详细细讨论变态心理著名是柏吞①的《忧郁的分析 Burton's Anatomy of Melancholy》可是柏吞同时是十七世纪的散文大家。他那典丽灵巧,妙语惊人的文体是我所百读不厌的。此外安特烈夫②Andreyev、陀思妥以夫斯基③Dostoievsky、爱伦坡E. A. Poe、霍桑Hawthorne笔下都跳出许多惊心动魄的变态心理人物。我想这本书里的无数实例全可做小说的绝好题材。

文学并不一定要立基在科学上面,但是科学有时会激动我们的想象,使我们更深一层地观察人生,那么我们何妨借光一下呢?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如哥德①Goethe、高尔士密斯②Goldsmith、济慈Keats、契可夫③Chekov等等都曾和医学结些因缘,这或者不单是由于天才的趣味宽广,里面或许有更深的理由。

中国的社会的确是变态心理的,这部书可说是一面极好的照妖镜,希望有人肯把它翻成中文,散一散我们四围的乌烟瘴气。

① 美国的出版社.
② 今译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① 今译伯顿.
② 今译安德列耶夫.
③ 今译陀思妥耶夫斯基.
① 今译歌德.
② 今译哥尔德斯密斯.
③ 今译契诃夫.

(原载1929年4月10日《新月》第2卷第2号,署名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