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到北縣縣民廣場感受了UVA Volume,乾冷的空氣,在光與音樂的光柱中遊走,玩得很過癮。
Volume玩法:
Volume內的每根光柱均具預設的獨特音律節奏,46根光柱組合成抽象的音樂譜曲。當參與者走進光柱與光柱之間,人物移動將時時影響光柱的聲光反應,如參與者在同一位置停留太久,系統會自動停止對他作出任何反應,直到他開始移動為止,才可重新啟動互動程式。
- by Eve
上年在香港由Microwave 策劃的aglowglow 新媒體展覽中展出的UVA Volume這個星期六起空降台北﹗
由EN AVANT creative、微型樂園(Micro Playground )共同策展“LIGHT.SCAPE”,於2008年11月15日英國數位藝術團隊 United Visual Artists (UVA)的Volume將在台灣與您首次見面,首度在板橋市新板特區縣民廣場公開展出於2006受倫敦V&A博物館邀請所創作的大型聲光數位藝術作Volume!這次由台北縣政府與板信商銀共同主辦邀請來自倫敦的國際級數位藝術團體 United Visual Artists (UVA) 來台展出,藉由“LIGHT.SCAPE”以光造景的展覽概念,拉開台灣數位藝術新天際線。城市不僅只關乎一個看得到、碰得著的地點,當今藝術匯集於此,在此發光發熱;城市也另屬於別的空間,也就是心靈所在的位置。建築物愈蓋愈高,城市與空間愈顯擁擠,人們視覺所見的建築線條逐漸變得模糊,透過光影不僅能讓建築物更有生命力,結合高科技光地景與都市空間,推介西方當代數位創意藝術發展的脈絡, 與國際都會一起脈動。
展期:Nov.15 2008 - Dec. 4 2008
時間:1pm-11pm
地點:臺北縣縣民廣場(捷運板南線板橋站2號出口)
網站:www.enavant.com/lightscape
預展&開幕(Preview)時間:11.14 (五) 19:00-23:00
地點:臺北縣縣民廣場(捷運板南線2或3號出口) 臺北縣板橋市中山路1段161號
下訂將近一個月,SONY BRAVIA 46X 今天終於進家門了。二天前剛進的貨,貨運先生說平均每天送十部,已經連續三天了。紅喔!
上週末在書局剛翻過ㄧ本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紀史,對日本人餘恨未消呢!今天居然用起日本貨,然而Sony的液晶電視還真是優...唉!話題扯遠了。
為了SONY BRAVIA 46X,特意買了一張太陽馬戲團的藍光光碟,今晚可以好好欣賞 ^.^
來一段 Sony Bravia 的廣告...
我很難寫好『沈從文』,對他,我太喜歡、太崇敬,關於他1949年以後終止文學創作,我個人非常婉惜與感傷。我想加諸在他身心上的傷應該是又深又長,竟使得溫和卻堅韌的他最終放棄了「死緊捏住這支筆」。
知道沈從文始自《沈從文自傳》,約在十數年前。
喜歡《沈從文自傳》裡那個贏弱但聰明、機伶、對生命好奇、求知欲強、不認輸的頑強男孩。生於1902年12月28日,卒於1988年5月10日,沈從文身處中國最動盪的時代,紛擾的世局使他有更多機會接觸及嘗試他所謂「生命的大書」,三十年代的中國作家,更多數擁有傲人的家世淵源,沈從文只有小學學歷,然而豐富的經歷能自他字裡行間漫溢出來的豐富感情中感受到,他筆下的湘西,好山好水,恬淡自然,令人嚮往。
我以為沈從文該是個恬靜自然的人,如同顏回般「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也可以生活的極為自得。「我想即再糟一點,我也得支持下去,爲的是生活方面雖若事事不如人,然而生命總還是自己的,能有計畫用到所要做的工作上去。」(《長河集》,給云麓大哥,頁9)
沈從文說事敘景都精采,一幅幅景象、一個個人物,活脫脫躍然紙上: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一面,城牆儼然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蓬船。」《邊城》
「在冬天的白日裡,到城裡去,便只見各處人家門前皆晾晒有衣服同青菜。紅薯多帶藤懸掛在屋簷下。用棕衣作成的口袋,裝滿了粟子、榛子,和其他硬殼果,也多懸掛在簷口下。在屋角隅有大小雞叫著玩著。間或有什麼男子,佔據在自己屋前門限上鋸木,或用斧頭劈樹,把劈好的柴堆到敞坪里去一座一座如寶塔。又或可以見到幾個中年婦人,穿了漿洗得極硬的藍布衣裳,胸前掛有白布扣花圍裙,躬著腰在日光下一面說話一面作事。」《邊城》
「許多水手都在河攤上笑嘻嘻的和街上婦女談天,一面剝橘子吃一面說話。或者從麂皮抱兜裡掏摸禮物,一瓶雪花膏,一盒蘭花粉,一顆鍍金戒指,這樣或那樣。掏出的是這個水手的血汗還是那顆心,接受禮物的似乎通通不曾注意到。」(《長河集》,摘橘子,頁151)
沈從文的鳳凰,沈從文的湘西,深植在我夢境裏。有生之年,我一定去一趟鳳凰,尋找沈從文夢裡的家鄉。
******************************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生於中國湖南省鳳凰縣(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他的祖母是苗族,母親是土家族。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小說家、散文家和考古學專家。
- 1917年高小畢業後,進入當地土著部隊辦理雜事,後任書記。
- 1923年進入北京大學旁聽,同時練習寫作。
- 1924年開始發表作品,並結識郁達夫、徐志摩、林宰平等人。
- 1925年發表第一篇小說《福生》,
- 1926年出版第一個創作文集《鴨子》。同年底,沈從文在上海與胡也頻等自籌資金,創辦《人間》《紅黑》雜誌,終因資金不足而停刊。沈從文20年代起蜚聲文壇,與詩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雜文家魯迅齊名。沈以其小說創作著稱。而後,他改執教鞭,
- 1928年到1930年任教於上海中國公學,兼任《大公報》、《益事報》等文藝副刊主編;後曾先後在輔仁大學、國立青島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魚山主校區)、武漢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
- 1948年受到所謂左翼文化人郭沫若等的批判,中止文學創作,轉入歷史文物研究,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服飾。
- 1950年到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究員;1978年到198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
轉載自:《微笑書齋》
http://blog.sina.com.tw/fjupk2/article.php?pbgid=6654&entryid=582114
錢理群在「話說周氏兄弟」這門課曾對學生說:
「無論是我的著作,還是我的講課,無非表示這樣一個意思,就是在這樣一個世紀末,有這麼一個錢理群,他對魯迅、周作人或者對現代文學有這麼一種看法,有這麼一種思考,如此而已。然後大家聽了我的課或看了我的文章,自己去做自己時代的獨立思考。每一代人,每一代個體生命,他們都有自己思考的題目、方式和結論,是他人所不能代替的。但同時各代人之間、各代個體生命之間,又有某種歷史連續性:我們既在繼續前人的思考,又在進行自己的獨立思考。我講這門課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大家去獨立的、自由的思考。當然會有同學拒絕思考,我也不要求大家都來思考,或者不要求大家都做思想者。因為在現實中國,思想者既是艱難又是不合時宜的。但是即使你不做思想者,我對於你也有個小小的請求:請理解別人的思考。」(《我的回顧與反思:在北大的最後一門課》,引言,頁23)
我讀到這段話,非常感動,想起幾位對我影響深遠的師長,都說過類似的話,在一個亟欲「表現」的時代,有多少人願意跟書本好好談話,好好「理解別人的思考」呢?
沈謙先生曾寫過一本《期待批評時代的來臨》,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似乎對「批評」二字仍賦予較多的負面意義,一看到「批評」來了,就腦充血、渾身不自在,這樣的社會如何能期待「書評雜誌」的出現呢?先前因昆布大哥的回應,讓我又想起一個放在心上的老問題,撿回那段留言,修修改改,就是目前對這問題的一則筆記吧。
從高中開始,時常在bbs看到關於書的各種意見、心得文章,定期出現的問題是該買哪本書來讀?好像深怕浪費時間讀到爛書,有人按照推薦選書、從排行榜到現在部落格的推薦文章,不變的是對於出書太快、選擇太多以及無所下手的焦慮。
當排行榜成為指標,便促使有心人買榜衝人氣,讓公信力逐漸消失,漸漸不以排行榜為選書參考,可說是自食惡果。如今效法美、日有樣學樣的推部落格行銷,強推試讀本,會不會也是一種歷史的重演呢?
我想,重點不單單在於評論、推薦這一端,更重要的是台灣距離那種開放、多元、較為成熟的閱讀心態還很遙遠,不從眾,則不足以安心,跟著別人讀,就感覺到放心。說到底,還是在跟著別人的想法走,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不會自行尋找理解世界的各種管道,或是說沒有意識自己可以如此摸索人、事、物的方式。
好的書評,我粗淺的想法是:在還沒讀到書的時候,就像一位代讀人,提出有趣的提問與一種以上的閱讀角度,拋出問題,很有節制的提出自己的見解。若是在讀完之後再讀書評,能與書評激盪出不同的火花,那就更棒了。
有時候,我們的思想準備不夠,或是太害怕被評論、推薦牽著走,好似存著「先入為主」的框架看書就不夠客觀。我以前也這樣想,但近來覺著那倒未必,若是讀者是能獨立思考且願意延伸閱讀的時候,即使會有先行者的閱讀意見(書評、評論文字、推薦文等)再前,都可以反覆閱讀、思考、進行再評論,閱讀不是一次性的行為,思考,可以有多種可能,「心智上,我們因論證與爭論而成長」(頁39,希鈞斯《給青年反對者的信》)
光讀冷僻書,若是自得其樂,那也無妨,若以此自傲,以個人品味否定其他的閱讀選擇,同樣令人可議。
許多人事後分析書評刊物、談書節目乃至於部落格行銷對書籍銷售的影響程度,在意的是哪些人能擁有魔法般的影響力,一經品題,該書便如鯉躍龍門,迅速攀豋銷售高峰,卻忽略了:報表的數字只能呈現結果,但無法讓人呈現閱讀與思考的漫長過程,對於書評家、書評刊物、談書的節目的信任,在於其人對於閱讀是抱持著真誠 與自律的態度。「猛浪譚」的成功便在於此,如果忘卻了這一點,就談不上書評,而只是書商、作家的化妝師,寫點妝點門面、送送花籃的廣告文案罷了。
我之所以會排斥試讀本的各種邀請,原因也在於此,我希望自己是很真誠的面對眼前的這本書,按照自己的意願寫下我的心得。這,也算是一種潔癖吧。
希望有書評雜誌,不是打造出版社傳聲筒、促銷廣告平臺,也不是要將位居文化要津的一小撮人物的個人品味放大、誇大成單一價值、單一觀點。
如果我期待多元、對話,放眼文壇,誰又能力主持刊物,讓各路人馬暢所欲言呢?現存各家文學刊物,競爭激烈,能維持生存就已不易,誰還能坐下來泡茶聊天呢?即便有這麼一個大人物,外加很強的編輯團隊,那麼,那些學院、文化圈、藝文界的大小人物,又真有那樣的雅量與修養,可以相互切磋、攻錯,而不因一二篇文字齟齬就反目成仇,形同陌路嗎?
上述問題,自有文壇大小諸公去處理,無勞讀者操心,作為讀者,目前我想我們能做到的事有二:
一、傾聽、理解別人的思考;
二、獨立的、自由的思考。
「走過若干長途,人或會認真面對自己,但更不容易達致的是認真面對自己以外的他人。我想,在文學的路亦然,我希望認真視書本為生命,它們不是一種研究課題,不能隨興接近又因過時而拋棄;它們具幽微的話語、敏銳的情感,我希望用書評的方式,和它們好好談話。」(陳智德:《愔齋讀書錄》〈跋:書評的微光〉,頁 227)
如果有越來越多的讀者樂於跟書本「好好談話」,相信在批評時代來臨前,我們會看到更多的「陳智德」,距離「書評雜誌」的出現也就不遠了。
图为黑龙江大庆市某市场贩卖鸟肉情景(10月14日摄)。
秋冬交接之季正是候鸟的迁徙季节,一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越冬的候鸟,遭受着难以想象的空前灾难。
新华社发
******************************
孩子們的床頭故事有一本是《不可思議的旅程》。本書原本是英國BBC電視系列的節目之一,介紹大自然六種動物──家燕、北美馴鹿、短鰭鰻、大樺斑蝶、灰鯨及西部菱形背紋響尾蛇的遷徙過程。
其中,家燕從英國的索美塞特往南橫越撒哈拉沙漠飛到數千公里以外的南非去過冬。當內容述及家燕非抵非洲,遭遇當地人拿器具捕抓時,孩子們惋惜聲連連。昨晚我看見這張圖片,驚心的程度竟讓我無法邀請孩子與我一同觀賞。
照片裡應該是羽翼未豐的雛鳥吧!肌膚還如此薄嫩。古人守獵都還能因循季節,讓動物有休養生息的喘息空間;現代科技進步了,生活條件也改善許多,但人們卻能狠著心,不分季節時分,兜網捕殺著動物,只為滿足自己在口腹或經濟上的私慾?好殘忍、好可怕...
每一種動物的旅行都有其目的:覓食、生育或冬眠地。動物得歷經各種天敵與殘酷大自然的考驗,才終於得以完成年度遷徙的偉大旅程,年復一年,不得不驚訝於牠們的堅毅與耐力,人類該對牠們投以無限敬意,請愛惜牠們的生命,別再痛下毒手。
-by Eve
============================================================
顧爾德 Glenn Gould 所彈巴哈 Bach 的《郭德堡變奏曲 Goldberg Variations 》。美麗的《Goldberg Variations 》,Glenn Gould 的錄音可能不是最權威的演奏,卻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我非常喜歡的一首曲子...
- by Eve
============================================================顧爾德 Glenn Gould轉載自:http://www.kkbox.com.tw/funky/22/22_6_2852_0_0_0.html
顧爾德的傳奇從他出生就開始。1932年9月25日他出生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一個音樂世家。由他優秀的音樂家血緣關係看來,顧爾德生來就註定要為音樂奉獻一生;他外曾祖父和大名鼎鼎的挪威作曲家葛利格是親表兄弟關係,父親是一位業餘的小提琴家,母親則擅長鋼琴與管風琴。10歲以前,顧爾德唯一的鋼琴老師就是他母親。可能是遺傳的關係,天秤座的顧爾德從小就展現音樂的長才,三歲就有視譜能力和絕對音感;五歲就開始為親人、朋友們作曲,並且彈奏自己的創作。六歲時已經在演奏會出現,並且與名鋼琴家霍夫曼(Hofmann,Josef Casimir,1876-1957)同台演出。「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一分的天賦。」小顧爾德的才華也並非輕易得來的。與他同齡的鄰居福爾弗(Robert Fulfor),同時也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在他九歲的時候就記錄下顧爾德異於常人的童年:「即使葛連還是個小孩,他確是完全孤立的,因為他每天沒命似地工作,要成為一位偉人。他對音樂有分深厚的情感和熱情,完完全全地投入。他知道他是誰,他也清楚未來要走的路。」顧爾德10歲進入多倫多音樂院,學習鋼琴、管風琴、理論作曲等,兩年後畢業,立即贏得基凡尼斯音樂節(Kiwanis Music Festival)的鋼琴獎。隔年顧爾德通過皇家音樂院檢定考試,取得職業演奏文憑;1945年,年僅14歲的他又再度通過音樂理論的學科考試,榮獲皇家音樂院的最高榮譽。
不久,顧爾德在皇家音樂院的音樂會上首次公演,彈奏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顧爾德自信滿滿地說,他幾乎不需準備。因為,他已經把許納貝爾版錄音聽得滾瓜爛熟。次年,顧爾德以同樣的曲目和家鄉多倫多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當時的樂評家形容他與樂團排練的情形說:「一個小孩坐在鋼琴前,身邊坐了滿滿的教授,與樂團談論音樂時,活像個貝多芬權威。」1950年顧爾德接下CBC廣播電台的工作,開始他漫長的廣播生涯。55年1月他首度在紐約登台,演出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造成相當的轟動,哥倫比亞公司當下即決定與他簽約。6月,顧爾德首度錄下著名的「郭德堡變奏曲」。「郭德堡變奏曲」這個錄音在當時引來不少話題,顧爾德「怪怪的」傳奇也就此傳開。六月的紐約是個大熱天,顧爾德卻身穿大衣、戴圍巾、頭巾、手套到錄音室錄音;演奏前雙手在熱水中浸泡了二十分鐘;(這些動作可能與他後來嚮往加拿大家鄉的「北方意念」有關)上場時,帶著自備的可調式座椅,調整到他希望的高度與傾斜度後,才神情自若地開始演奏;不過,可能椅子調得較低,以致他雙臂下垂、甚至手掌貼到琴鍵,加上他不時閉眼、噘嘴的神情,真是「醜態百出」。由於顧爾德演奏不時跟著哼唱,也造成錄音師們很大的困擾,調了老半天才把這位怪才的「歌聲」降到最低。儘管當時唱片公司發表的宣傳「定裝照」引起了很多話題;不過,顧爾德的首張專輯「郭德堡變奏曲」卻贏來滿堂彩,銷售量直線上升,立即竄為「Best Seller」,古典樂界能像他這樣,第一張就如此暢銷的恐怕還不多。此後,他持續在哥倫比亞唱片公司錄下近70張的專輯唱片,並堅持不錄重複的曲目。
1957年,顧爾德開始他的歐洲巡迴演奏會,第一站就來到蘇聯,並且停留兩週,當時正值美、俄兩國的冷戰時期,而顧爾德是第一個來到此地公開演奏的加拿大音樂家。1960年,顧爾德出現在美國的電視節目上與伯恩斯坦合作演出。有一次演出布拉姆斯的時候,伯恩斯坦為了解釋他「與眾不同」的詮釋,還在開演前特地為觀眾解釋了好幾分鐘,他強調顧爾德是一位「有思想的鋼琴家」。後來,他成為加拿大廣播及電視台的常客,幾乎整個六○年代他都在「空中」與觀眾見面。但相對也減少現場演奏的次數。1964年4月10日在洛杉磯的一場音樂會後,他正式宣佈告別音樂會舞臺。為何一個年輕的鋼琴家在演藝事業的顛峰,會突然不再舉行現場演奏會,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顧爾德對於演奏會「一次定生死」不以為然,他說:「一旦音樂會開始,即使自己不滿意也得勉強撐到最後,這是自我欺騙的行為。」其次,大家都知道顧爾德有許多怪癖(包括哼唱、戴手套、挑剔鋼琴等),如果現場演奏勢必受限太多無法盡情發揮。另外還有一點和他的巡迴演出有關,過於繁重的演出有礙於他發展其他方面的興趣;顧爾德並不認為自己是一位全職的鋼琴家,事實上他自己還從事寫作、廣播、作曲、指揮等工作,而且他對於嘗試新的錄音技術也有極高的興趣,因此,演奏會只會把他的時間綁得更死。總之,他覺得在錄音室裡作音樂要比現場來得強多了!
告別舞臺之後,許多人認為顧爾德遁世隱居了起來。事實不然,他自己選擇了「孤獨的存在」,與觀眾保持距離,但卻透過錄音、廣播和寫作與觀眾見面,其實這是一種更大幅度的「自我曝光」,因為錄音和廣播的傳播力量往往勝過每年幾場有限的音樂會。顧爾德的人生哲學常常表露在他的廣播節目「北方意念」(The Idea of North)裡,對他而言,北方代表了「孤獨」、「獨立」、「理性」、「勇氣」、「逃避」、「靈性」、「毅力」、「守法」、「正義」以及「和平」。顧爾德去世前一年,他突然打破自己「不重複錄音」的戒律,回到26年前第一次錄「郭德堡變奏曲」的紐約錄音室,再錄一次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顧爾德對於兩次的錄音有同樣的認同感,不過,詮釋方面卻有本質上的不同,因為他不再將變奏曲視為個個分離獨立的練習曲;而是屬於一個更大的整體,有著同樣的節奏、脈動、和聲,及意識型態,構成一個完整的作品。當然顧爾德會破例重錄「郭德堡變奏曲」,對於樂曲認知上的成長是一部份原因;主要的理由,則是他體會到26年來錄音技術的進步神速,值得他打破成規踏入錄音室再錄同一首樂曲,由此可見他無時不在注意時代的脈動,願意嘗試新的事物。
「怪傑」、「隱士」、「獨行俠」,無論大家用什麼眼光來看待顧爾德,他卻是一位了解自己個性,並懂得自我實現的藝術家。對於世間的紅塵俗事,他選擇作為一個旁觀者,而非參與者。1982年10月4日,顧爾德在多倫多因中風去世。直到他去世之前,顧爾德都還持續和許多支持他、關心他的樂迷朋友們保持聯繫。這些朋友也最瞭解顧爾德平實、生活的一面,他們形容他為:「溫文」、「仁慈」、「風趣」、「魅力」。如果人的個性也如音樂調性的話,顧爾德就是「f小調」,因為那是「有點陰鬱、介於複雜與穩定、正直與放蕩、灰色與彩色之間的調子」。雖然顧爾德藝術風格特異獨行,私底下卻是一個沒有架子的藝術家、樂迷們的好朋友。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實踐家,在短短50年的生命裡,他幾乎全部貢獻給音樂,用錄音實踐了他的音樂理想。
Goldberg Variations 1-7
Goldberg Variations 8-14
幾天前中午看了一則『中國擴大內需 將啟動一批大型工程項目』的報導,讓我很自然聯想起臺灣1970年代時所進行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十大建設」:
「當時的政府有鑑於當時許多公共基本建設,如道路、港埠、機場、發電廠等尚且處於匱乏欠缺的狀態,再加上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所以為了提升跟深化總體經濟發展而開始規劃進行10個大型建設工程。由當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所提出,建設自1974年起,至1979年底次第完成,共動用新台幣3,000餘億元。在十大建設中,有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三項是重工業建設,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來源:维基百科)
蔣經國先生推行十大建設工程不全然都成功,但對刺激台灣景氣成長,以及奠定了台灣公共基本建設,還是居功厥偉,不容置疑。
時逢全球經濟風暴,爲了刺激經濟發展,中國政府批准了總金額高達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具体包括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强生態環境建設、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等。
用意及遠景都美好,然而中國各地方政府的軟體若未準備就緒,難保官員貪瀆及工程粗造等事件不會出現,端賴中國中央執行的決心及控管力度了。
- by Eve
============================================================中國擴大內需 將啟動一批大型工程項目
來源:中新社 2008-11-21 04:48:54
【中新社╱記者 劉育英/北京二十日電】工業和信息化部二十日表示,為配合中央政府擴大內需保增長舉措,將盡快啟動一批有利于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型工程項目。
目前,在建的重大項目包括鋼鐵基地、百萬噸乙烯、百萬噸鉀肥、磷復肥基地等。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在繼續實施好這些重大項目的基礎上,啟動一批新的大型工程項目,並制定一批有利于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專項規劃,促進整體工業布局調整。
工信部還將支持裝備製造業出口,將綜合運用出口退稅、外貿發展基金、財政貼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擁有自主品牌、核心技術的重大裝備產品出口,鼓勵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提升裝備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擴大內需的舉措還包括,充分利用進出口、價格、財稅、信貸等政策措施,著力搞好工業領域煤電油氣運和重要生產資料等運行要素的保障協調;全力做好化肥、農藥、農膜、農用柴油等支農物資的生產,保障農資供給;明確企業技術改造的重點和方向,引導銀行資金和社會資金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投入;在東北地區、北京市再擔保試點基礎上擴大再擔保試點范圍;加快TD-SCDMA增強型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以服裝行業為切入點,加快推進自主品牌建設等。
******************************
中國龐大刺激計劃暗藏腐敗浪費隱憂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絡版 2008年11月24日10:40
中國地方政府和其他機構正競相出招,提出支出來自中央政府大規模刺激計劃資金的方案,這增加了部分經濟學家和中央政府對潛在的浪費和腐敗的擔憂。
這一炮制投資項目風潮還令本已不明朗的納稅人資金在被如何使用的問題更不清晰。
周日,中國國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報導,在過去一周內,省級政府已制定了總額超過人民幣10萬億元(約合1.5萬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這個估測數字遠遠超過了中央政府本月宣布的在兩年內投資4萬億元(約合5,86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項目的計劃。地方政府的計劃只是作為該刺激方案的補充。
分析師認為在刺激方案的兩年期間新支出近10萬億元的可能性非常小,這個刺激方案的目的是為了恢復信心和振興迅速走弱的經濟。10萬億元的總數字幾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2007年全部支出的兩倍。
即使在中央政府的計劃中,4萬億元也並非都是新增資金,中央政府本身只提供全部資金的約四分之一,其余部分來自於地方政府和民營領域的相關支出。地方政府競相宣布的計劃中並未包含多少這些資金與現有計劃的關系,以及資金如何籌措的細節。同中央政府的總數字一樣,地方政府提出的方案中肯定也會包括非政府支出和已經在計劃之中的支出。
不過,這些雄心勃勃的支出計劃也引發了對刺激方案將會缺乏約束的擔憂。
摩根大通(J.P. Morgan)經濟學家龔方雄(Frank Gong)在上周的研究報告中寫道,中國各地省市政府已經等待了許多年來投資和建設一些項目。現在它們正利用經濟大氣候的變化讓中央政府批準這些項目。龔方雄說,此類支出熱潮存在著效果和效率方面的風險。在全球需求惡化的環境下,政府推動的投資熱可能導致腐敗案件和支出浪費的增加。
中央電視台的報導稱,10萬億元的支出中包括南方貿易省份廣東省的2.3萬億元、東北工業省份吉林省的1.3萬億元、西南商業中心重慶的1.3萬億元和西南旅遊大省雲南省將在5年內支出的3萬億元。
政府官員也承認腐敗和浪費有增多的風險,並已成立了監督支出的小組。比如,地方政府不得使用刺激資金建設辦公樓供自己使用或支持與環保法規相抵觸的行業。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穆虹在本月初的記者會上說,我們絕不能放鬆管理上的要求,絕不能降低管理上的標準,要確保各項工作落實,確保資金的安全和工程的質量。這個管理難度是比較大的,但我們要對得起納稅人。
樂觀派人士認為,相對於支出計劃的細節而言,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公開承諾支持經濟和使用一切手段實現這一目標的事實。
美林(Merrill Lynch)經濟學家們在上周五的報告中寫道,政府仍在經濟中發揮關鍵作用,這遠遠超出了西方政府傳統的稅收-支出的角色。從長遠來看這可能不是最理想的,但就目前而言,這會促進擴大需求的任務。
Andrew Batson
轉載自:http://bhopinion.hexun.com/2008-11-20/111439432.html
【作者:资深财经评论员马光远 来源:东方早报】
北京时间11月18日早9时,雅虎CEO杨致远“终于”同意在董事会找到继任者后辞职。说他“终于”辞职,是因为,在雅虎面临微软收购失败、股价暴跌、业务萎缩、与谷歌合作流产、高管出走等困境时,杨致远的辞职似乎是众望所归。早在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在一篇文章中就直接预言杨致远“熬不过今年年底”,不幸这预言成了现实。
从2007年6月18日接替塞梅尔出任CEO,到11月18日宣布辞职,在短短的一年半的并不美好的时光内,杨致远最终没有成为雅虎的拯救者。雅虎不仅没有改变与谷歌竞争中疲软的表现,反而因公司战略摇摆、核心人员出走、业务大幅滑坡而陷入了更深的泥坑。特别是以杨致远为代表的公司董事会在拒绝了微软提出的天价要约收购之后,股东利益与公司董事会之间的矛盾彻底暴露在公众的面前,成为雅虎所有不幸的一个导火索。
2008年1月31日,微软向雅虎提出了以31美元每股,总价高达446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计划。这个出价比当时雅虎的市值溢价60%,但是雅虎董事会以微软的出价“严重低估”了雅虎的价值而正式拒绝了微软,杨致远在其中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现在,雅虎的股价一度跌穿10美元,累计下跌60%多, 已经不到当初微软提出要约时候的三分之一。
雅虎拒绝微软被认为是美国科技界犯下的最愚蠢的错误,杨致远领导的董事会被认为为了个人“私欲”而罔顾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本诉求。以伊坎为代表的股东公开提出了代理权争夺,将自己提名以替代现有整个雅虎董事会,驱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致远,并打算与微软重启收购谈判。后经双方妥协,雅虎现任董事会与伊坎就代理权争斗达成和解,但这显然已经为杨致远下课埋下了伏笔。
为了安抚愤怒的股东,杨致远转而寻求与竞争对手谷歌在搜索广告市场开展合作,但双方的合作触发了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程序。面对业界的强烈反对和反垄断诉讼的压力,谷歌主动宣布放弃与雅虎之间的搜索广告交易。这一切的流年不利,导致业绩跳水60%多。加之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投资者担心网络广告开支下滑,用脚投票导致雅虎股价大幅下挫,累计跌去了60%以上,创下了五年来的新低。至此,杨致远下台与其说是外界的压力所致,毋宁说是自己的一个解脱。
对于一个卓越的互联网领域的创始人而言,将这一切战略失误归咎于时运不佳显然没有任何说服力。可以说,雅虎所有的战略错误加起来,也没有拒绝微软收购的错误致命。对于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特别是一个具有中国血统的人而言,将其一手创办的企业卖掉,绝没有朱新礼所说的“像卖猪一样”那么潇洒。面对微软收购以后,雅虎品牌消失的恐惧让杨致远犯下了其一生最大的错误。杨致远拒绝了微软,而要证明自己,只有让雅虎的业绩和股价超过微软的收购价31美元, 这是市场无情的规则,而这对杨致远而言,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其后犯的一系列错误和时运不济,让杨致远本身都成了雅虎的“负资产”,“剥离”杨致远对于雅虎的未来而言,显然是一个多赢的选择。
杨致远的错误,不是输在战略,而是输在了对公司治理基本原理的背离。我们不能忘记,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首倡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理论之后,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开已经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伯利和米恩斯正是看到了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极大弊端, 才提出了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的卓见,才有了以后的职业经理人阶层。显然,杨致远的失败,不过是给违背这个逻辑起点的多了一个有说服力的典型案例而已。
杨致远1994年创立了雅虎,并让雅虎一度成为硅谷的奇迹,想想10年前,雅虎一统互联网天下的气势,雅虎风生水起的时候,谷歌还没有出生。而当面临品牌与公司未来的取舍时,对“孩子”的难以割舍使得杨致远做出了违背股东利益的“逆向选择”,贻误了公司的大局。是的,杨致远挡住了微软和伊坎的进攻,保住了雅虎的品牌,但也把雅虎彻底送入了困境。所以,当我们一致指责朱新礼卖掉汇源,支持牛根生保护“民族品牌”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杨致远为了保护雅虎的品牌而陷入绝境的结局。
杨致远辞职了,这个消息让雅虎股价上涨了8.65%。杨致远辞职也给微软重启收购谈判扫除了障碍。虽然微软公开表示已经对雅虎“没有兴趣”,但考虑到双方业务的互补和谷歌咄咄逼人的态势,这不过是微软杀价的手段而已。杨致远虽然仍然以有点像“荣誉主席”的身份留在董事会中,但已经不再成为雅虎发展中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他可以告别焦虑,回到家里,好好体会伯利和米恩斯的“委托代理理论”的精妙了。
來源:中評社台北11月20日電
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因為陳雲林來台的警察維安所引發的命名為野草莓的學運,日前進行了南北會師。但曠日持久之後,各方並不看好後續的爆炸力,當權的國民黨也並未予以特別重視。台灣學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反映了台灣的政治文化中的反對者的氣質,那是悲情加討好的表演文化,不是反求諸己,以我為主體的抗爭文化。
這次學運以要求馬英九政府道歉為訴求,故立刻吸引在野勢力與台獨勢力的讚賞。為了擺脫以民進黨為主的黨派的糾纏,野草莓學運便訴求跨黨派連署支持,並向群眾發宣傳單,同時企圖改以歡樂取代嚴肅作為學運的風格。但這樣一來,學運所仰賴的,就已經不是內生的衝動,而是在廣泛拉攏政治與社會關係,以至於反求諸己的情感勢將式微。這時學運面臨社會整體要求建立政治正當性的壓力,於是論述能力成為最重要的運動基礎,導致論述能力反客為主壓倒情感衝動。
學運之所以為學運,在於一股原生的、不可言傳的、無可妥協的抗拒衝動,學生開始臨摹世俗老練的社交身段與圓熟敘事後,還算不算學運呢?
這次學運以野百合為精神支柱取名野草莓。在外界不斷匿名提供物質資源、野百合世代的師長協助發動連署、南北會師的浩蕩聲勢等等發展中,已如市場產品那樣已吸引外界喜愛為主,形象的重要性超過了本身的慾望,對外討好壓倒了對外抗拒,區分敵我取代了不畏批評。反求諸己所仰賴的是情感衝動,與因此而充沛的那股不顧外界觀感的自信與自戀,值此開始枯竭。故就在用野草莓命名自己,意圖從野百合汲取精神傳承的霎那,聽到的是又一聲的學運喪鐘。
包括野百合世代的師長在內,對學運各懷鬼胎的支持者,恰恰是野草莓殺手。自以為正義與學運鼻祖的一群人,活在野百合光榮幻像中,二十年來,他們自我宣傳迷惑,從不反省野百合對台灣學運不彰有罪責。野百合因與李登輝結盟而成功訴求解散萬年“國會”,故野百合成功的是政治,不是學運,甚至運動期間其領導從不介意從幕後(在“教育部”!官邸!)接受動員。
正是背棄了學運,野百合才取得政治成功。從此,政治成功變成爾後學運嚮往的境界,也註定爾後學運政治化的宿命。從政的野百合世代無法抗拒誘惑而墮落的性格,就種在野百合的基因中。
一旦學運向外訴求,就弱化了靈魂,難以延續學運最初的震撼。社會化以後的學運自然驚不醒死寂、僵化、技術的政治環境,不但無法揭穿表面炫麗、號稱多元的民主偽裝,反而自己還成粉飾偽裝的一部分。本來是學運要戳穿的、看似中立的偽多元主義,竟變成學運證明自己超黨派的面具,進而依附號稱淺綠良心的野百合世代來拯救他們。
野草莓不再能為抗拒而抗拒,只能步上野百合追求政治成功的後塵,然後他們將認識自己朝中無人難辦事,或許還將更加崇拜自始背棄學運的野百合。
警察為了陳雲林來訪,以維安之名闖入上揚唱片,是這次學運起點。於是有人鉅細靡遺要證明上揚唱片與民進黨的系譜關係,進而指責學生認知錯誤。但學運從來不必奠定在事實上,甚至不忌諱事實對錯,因為學運的震撼來自對社會慣性的質疑,對既存秩序的挑戰,對成熟老練的蔑視,靠的是青年解放的渴望,因而是為學運而學運。
準此,學運不需要訴諸任何政治論述來取得正當性,因而否定了所有政治論述的正當性,勇於為否定而否定,根本不必給理由。故學運絕非國民黨說是要拉近自己與 “國家”的距離,相反的,學運對象永遠是當權派,包括學校、“教育部”與政府,目前來說當然就是打倒國民黨,毋須避諱。野草莓學運向國民黨索求道歉,無異是承認當權派,變相投降於體制。
要搞學運,就不必多言或解釋,不怕批評與孤獨,也不屑支持與鼓勵,來就來,走就走,絕對任性,不容逆料,不被掌握。但這一點,恰恰是自始老練的野百合前輩絕不容許他們的。了解台灣的野百合學運前輩的政治經歷,才能了解當前野草莓學運的困境,與台灣反對文化氣短情長的宿命。
來源:【僑報11月22日社論】
11月20日,在國會苦苦哀求三天的美國汽車業三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老闆們黯然打道回府,他們想得到的追加250億美元救助款沒有到手。曾經是美國臉面的汽車業已到了崩潰的境地,通用只能苟延殘喘至明年年中——當然,這並未影響三巨頭繼續乘坐他們的私人豪華飛機離開華府。
救或不救,是一個問題。
正如三巨頭警告的那樣,如果汽車業倒了,後果將是災難性的。研究顯示,如果這三家汽車製造商全部倒閉,美國第一年將約有300萬人失業,政府收入將損失 600億美元,三年下來則將損失1560億美元。外來汽車製造商也難以獨善其身,因為整個汽車業的供應及銷售網絡相互依賴。
但問題是,救,有用嗎?拿什麼來救?250億,能帶來什麼變化?要知道,衰弱如通用,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擁有至少110億美元,這才夠它應付各種開銷如付賬給供應商、支付在職及退休職工福利等。250億,恐怕只是個無底洞的開始。
美國汽車業的積弱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金融危機僅是將這一切尖銳化了而已。事實上,過高的福利成本,過高的燃油消耗,質量的不穩定早已使美國車喪失了競爭力。同樣經歷金融危機的日本車企,儘管工廠都設在美國,問題就要少得多。
數據顯示,美國汽車製造商的每小時人力成本比日本汽車製造商高出30美元。通用公司生產的一輛汽車平均售價2.7萬美元,而醫療保險和退休金卻佔了3000多美元。與此相比,日本豐田公司生產一輛汽車的福利成本只有1000美元。
過於強勢的工會耗盡了美國「舊汽車工業」,但最為外界所詬病的是汽車商自己不思進取,不願投資研發生產高效能的省油車。在燃油價格一度飆至140美元一桶的天價後,誰還會解囊購買「油老虎」?對這個扶不起的阿斗,參院共和黨第二把交椅、亞利桑那州參議員強·凱爾(Jon Kyl)說出了外界普遍的想法:就讓三巨頭自食惡果吧,送他們250億美元,他們也不會改進,照樣我行我素。250億救急,只是讓他們再苟延半年而拖到「報應之日」。
因此,如果政府的救援動作不配合傷筋動骨的改革,包括管理層的調整,福利開支的減負,發展戰略的變化,就幾乎可以斷定,納稅人的錢要打水漂。今天,美國汽車業最需要的不是支票,而是轉型。 超越美國汽車業的存亡問題,救助還涉及到美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根本問題——政府在干涉企業這條路上還要走多遠?
美國政府救房地產巨頭「房地美」和「房利美」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危機反而迅速擴散;救 AIG不救雷曼,也帶來極大爭議。然而,金融業的危機並未因政府救援AIG得到太大緩解。而此後保險業、汽車業都向政府陳述理由:我們這個行業於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非救不可……救助這種手段本身對美國的市場經濟提出挑戰,這是相信政府還是相信市場的一種選擇,也有人稱之為「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
反觀中國,最近也在進行一場類似的討論,廣東中小企業大量倒閉,各界要求政府救助的呼聲很高,溫家寶總理也親自到廣東調研,而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則堅持:「政府決不能去幹市場經濟不允許幹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後的生產能力。」這次金融危機,被汪洋視為淘汰落後產業、「騰籠換鳥」的一個契機,但企業倒閉問題、失業問題,以及相伴的政治風險上升,會有多大的代價,沒人敢斷定。中美兩國在這場危機中都遭到「政府VS市場」的考驗。
與汪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奧巴馬的態度:他力主援救汽車業,並許諾自己上台後一定施以援手,這也讓人們想起他在競選期間對水管工喬說的「應該散播財富」的「疑似社會主義」。汽車業就是對「奧巴馬變法」的第一個重大考驗,其變革到底能走多遠,到底是動真格還是玩花槍?政府的干預,是從增強產業的競爭力入手,還是從保護主義著眼?這都要拭目以待。
轉載自:http://mr6.cc/?p=2482
******************************
作者:劉威麟,美國史丹佛電機、管理雙碩士,14歲移民加拿大,而後移居美國矽谷,自大學開網站起算,浸淫互聯網達11年,著有10本書,返台後任職於美商創投,一年前受聘領導Voofox網站公司任總經理,即將於11月1日正式辭職,之後將開設自己公司,繼續耕耘最愛的網路產業。
******************************
我中毒了,中了一個叫「努力」的毒
人在韓國,上網時間被壓縮,暫將緊張的網路動向放一旁,寫點輕鬆的題目。
首爾時間比台北晚一小時,我們的四點,是他們的五點。換句話說,若想要在早上八點抵達,我得在台北時間七點就出發,倒推回來,我得在台北時間早晨三點,就起床寫部落格。
當我今早三點,在冷颼颼的房間幽幽起身,我終於發現,每早起床寫文章真的算是一種很「努力」的行為。然後我大概坐在旅館房內的桌前,想了一下「努力」的意義,我發現我中「努力」的毒之深。
誰說今天一定要起床寫部落格的?
今天休一天不行嗎?
努力的「目的」是?
隨著精神慢慢回來,我還蠻愉快的想承認,我真的中了「努力」毒。
《天下雜誌》準備於11月19日(明天)出版2008年的教育特刊(另連結在此),這次主題為:「扎根青春:從態度到專業,做準備好的人才」。之前吃過飯的主編大人來邀請寫一篇,介紹我自己的青春、自己的過程。相信網路人都常收到這樣的邀稿,平常婉拒多於接受,因為個性古怪,不太喜歡「依照別人訂的題目寫」,但,這次的主題卻讓我特別想寫!我激勵青少年在「人生的黃金十年,從能力到態度,全面努力『扎根』」。
「扎根」這個動作,裡面的意義一言難盡。這次特刊似以張鈞甯為封面,裡面有蘇麗文…她們是目前最紅的年輕人成功標竿,她們的故事很容易讓現今高中小學生引起共鳴,但我對這樣的「封面文化」有些意見,不是因為他們不成功,而是他們的成功故事,往往是強調他們之前怎麼做,以致到現在這個「成功」,所以,她們會努力的從現在這個成功,往前「倒推」,一路下來是怎麼達到這裡的,我讀過許多偉大的人的作品,我都發現,他們並沒有提到「扎根」這件事。
「扎根」不是一個動作,來喔,今天我們來「扎根」!
「扎根」也不是播灑一顆「運氣的種子」,等待命運之神選擇了我們。
我覺得「扎根」是一個習慣,是在為長期戰鬥而作的準備,它每天都做,每天進行中,沒有目標,也沒有終點。
天下請我「談談自己」,那我就來談談自己。不確定「扎根」是不是在我的DNA裡,但自小我們家的家庭教育一直強調「扎根」。大部份的家庭,兩代就是兩代,父母是永遠的導師,從來不是「夥伴」;即使父母握著你的手,一邊說「我們一起畫圖」,其實一邊是在幫你畫圖。這個「根」,是父母眼中的根,給了以後,孩子自己不會再「生」。
我們家不是這樣。我父母從小就給我們一個印象,我們是「全家一起奮鬥」的,我爸爸教訓一番後,他下一句話會說他「也要奮鬥」,所以我們大家一起奮鬥,全家都要奮鬥。於是打從娘胎出來,我就接收了一個觀念:「努力」是一輩子的,而且,「努力」是很快樂的。
不是要達到什麼目標,而是「努力」就已經很快樂了。而這種「努力」有很多層面,可以努力賺錢,努力念書,努力作慈善,努力做人,努力對人好,努力對家人好……。什麼都要努力就是了!一邊努力,一邊就在「扎根」。
所以,打從小時候,這個「根」就「扎」下去了,我中了「努力」的毒。
第一次感受此毒,在我們剛移民加拿大,我在台北念完初二,其他同學正準備上初三、準備聯考,我卻已到加拿大的語言學校準備轉公立學校,那時候的數學,閉著眼也算得出來,英文呢,說實在也沒這麼難學。當時並不是家家都有電腦,那我每天回家,要做什麼?其他同樣從台灣來的同學們,寫完功課後自己出去騎車打球,我也是;他們周末都是相約坐公車出去逛逛街、走走公園,我也是,還常常主辦這種活動。我們一起在享受加拿大的好山好水與自由青春…。
但,大家在玩樂時間之外,回到家後,每天睡足八小時,周末要睡到中午12點;回到家就打開電視,把一場足球賽完完整整的看完,後半場其實已在沙發上昏睡去……。
我呢?
我回家以後,回到書桌,或躺在床上;我也看足球,但我手上多了一個東西:字典。我自己背單字,一直背、一直背、一直背……。起床背,回家背,吃飯前背,吃飯後背。幾個月後,我在班上都是同學問單字的對象,我就像字典一樣的告訴他們,每次他們問了我一個看起來很難的字,我卻不慌不忙的告訴他們,他們詫異的表情彷彿在說:「你到底是怎麼背的?」
才發現,我們家給我的「努力」的「扎根訓練」,不只是在台灣可以拿第一名,到了自由自在的加拿大,明明已經沒有課業壓力,我父母也不必要我念什麼書,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會想辦法「努力」,利用所有縫隙時間來背單字,這樣的持續性,就像岩壁上的小水流,一段時間下來,在石頭上蝕出一個大洞。
後來,每件事我都是這樣。在台灣的時候數學並不強,後來就開始把這樣的「努力」轉到數學去,把數學課本當讀,後來一路念到史丹佛去了。我曾經自閉,就強迫自己要與店員說話,別人在玩的時候,我還要在風景區的店員面前,丟臉的「我…我…我…」的講話,讓自己一定要講出話來。念大學時,每天從學校回家的路上剛好是45分鐘,每天開這段路,每天都在車上練習說話,說一說又開始思考一堆方法,後來「研發」出「小嘴說法」(SMT)等等一直研發下去。我心中沒有一個「目標」,我就是一直練習、一直練習。昨天在韓國最高的63生命大樓演講,中間出了不少狀況,主持人先誤稱我為「Mr. D」,然後簡報筆直出錯,跳回到最前面,心中一片慌亂,又有時間壓力,但下台後,韓國人、新加坡人、印度人、英國人看到我第一句話就恭賀「簡報講得非常好!非常好!」我心中的雀喜並沒有太多,知道離「很好」還有一段距離,我也沒有很急著要趕那個距離,這彷彿是一個平靜,這個行業不能靠簡報賺錢,而且我已經努力了太久,丟臉了這麼多次,這種終於好不容易來的事,也沒什麼好慶祝的了。
抱著這樣「一輩子努力」的決心,我就不太喜歡大家激勵自己的方式。有的人喜歡貼一張百萬雙B名車海報在天花板,每天看著它,讓腎上腺素充滿全身,揮拳、咆哮,我要成功!我要成功!這樣是不錯的,但用了一陣子,所有激素都會用光光的。我身邊許多創業家,許多的激情,都是這個樣子的出現,然後也就無疾無終的消失,直到我突然想起,咦,那個某某某好像好久沒看到了,才發現,他已經不見了,只能在心裡默默的懷念……。
這不是大家的錯,專注某事,然後隨時調整是正確的,不過,「努力」這件事不能只有一時,「努力」必須像水一樣,整個地滲透到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分鐘都想要努力。
不知為何而由的,努力。
話題稍轉,談到上周在《華爾街日報》有一篇關於新世代職人的評論,他們說,現在的小孩進職場就是「東要西要的」,和以前很是不同,這篇文章和台灣這邊幾年前「草莓族」看法類似,但,我對這種文章叱之以鼻。我從不覺得草莓族不好,因為那或許只是「自視甚高」的象徵,年輕人認為,自己是未來的Super Star,他並不是不努力,而是不想照這些資深人士定的規則去努力,不是嗎!不行嗎?
年輕人的確就是未來的super star,「時間」是年輕人最可怕的資產,將你的時間化為一注小清流,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慢慢的、一點一點的累積,如果你願意這樣的繼續努力,努力這件事已經在你的DNA裡,那你就算是草莓族、布丁族、馬拉族、快閃族也都會是很成功的人;就算被退學、被排斥、遇見失敗,也都只是一時,明天的你比誰都還厲害。
向下扎根,一點也不痛苦。養成了努力的習慣,讓這努力的毒,種在你的血液裡的每一個分子,再堅硬的石頭也會被蝕開一扇窗,然後你有一輩子的時間去發揮它、享受它。
來源:新華網利馬11月21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1日在利馬舉行的2008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了題為《攜手共同努力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演講。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主席先生,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天,很高興同各位工商領導人再次相會,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中國發展問題同大家交換看法。
2008年對于中國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國人民成功抗擊了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借此機會,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向為我們抗擊特大自然災害和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提供支持和幫助的各國各地區工商界朋友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蔓延,已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發達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給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形勢十分嚴峻。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事關全球發展前景,事關各國切身利益。日前,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就國際社會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改革國際金融體係達成廣泛共識。在這個關鍵時刻,世界各國應該增強信心、加強協調、密切合作,迅速採取有效措施,包括採取一切必要的財政和貨幣手段,遏制金融危機擴散和蔓延,盡快穩定國際金融市場,盡量減輕這場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損害,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維護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
中國歡迎有關國家為應對這場金融危機採取的積極措施,希望能夠盡快取得成效。中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作出了重大努力,採取了一係列舉措,包括確保國內銀行體係穩定、向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持、密切同其他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和配合,等等。中國將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加強合作,努力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
國際社會應該認真總結這場金融危機的教訓,在所有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把握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堅持全面性、均衡性、漸進性、實效性的原則,對國際金融體係進行必要的改革,創造有利於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要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增強預警和監管能力;增強國際金融機構防範金融風險的全球責任,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鼓勵區域金融合作,增強區域流動性互助能力;穩步推進國際貨幣體係多元化,增強現有國際貨幣體係的有效性;各類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應該加強風險管理、提高透明度。
中國將繼續推動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經濟體係、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係、公正合理的國際貿易體係、公平有效的全球發展體係,堅持在實現本國發展的同時兼顧合作夥伴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正當關切,支持國際社會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國共同維護世界經濟安全,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繁榮。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當前,人們十分關注中國發展前景,工商界朋友們特別關心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社會走向。在這裏,我願就中國未來發展向大家作一個扼要介紹。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30年的改革開放,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前進道路上,中國將堅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中國將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努力建立現代產業體係。中國將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中國將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提倡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努力形成集約發展、清潔發展的國民經濟體係,實現自然生態係統和社會經濟係統良性循環。中國將加快推動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著力解決好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扶貧開發、醫療衛生、安全生產等方面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中國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擴大開放領域,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
今年以來,中國積極應對國際經濟環境的複雜變化和重大自然災害的嚴峻挑戰,及時加強宏觀調控,經濟保持較快增長,金融業穩健運行,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今年1至9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9%,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增長都超過20%。但是,自9月以來,隨著金融危機擴散和蔓延,中國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日益顯現,主要反映在出口增速開始下滑,工業生產和企業效益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針對這一情況,為了推動經濟發展,中國政府及時加強宏觀調控,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採取了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存貸款利率、減輕企業稅負等措施。最近,中國政府又出臺了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措施,決定今年中央財政增加投資1000億元人民幣,用於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預計可帶動社會總投資規模4000億元人民幣。從今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國用於這些領域的投資將增加4兆元人民幣。這些措施的實施,必將有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本身就是對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作為全球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亞太地區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世界經濟格局中作用和影響日益擴大。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形勢嚴峻,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問題突出,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都威脅著亞太地區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多樣性明顯,相互依存度高、互補性強,為我們深化區域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提供了有利條件。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長期致力於實現茂物目標和推動經濟技術合作,積累了豐富的合作經驗,為我們加強政策協調、開展務實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我們應該攜手努力,共同推動亞太地區經濟繼續向前發展。
工商界是世界經濟領域的主力軍,是國際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方面,工商界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世界經濟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促進世界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發揮好各類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的作用十分重要。企業是要追求經濟效益的,這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企業是在社會中存在和經營的,也必須考慮自身行為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特別是要考慮自身行為對經濟安全運行和民眾生活的影響。大家共同營造和維護一個良好發展環境,最終對每個企業都有利。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企業應該樹立全球責任觀念,自覺將社會責任納入經營戰略,遵守所在國法律和國際通行的商業習慣,完善經營模式,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企業在通過市場運作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應該採取負責任的態度,注意互利互補,充分顧及整個經濟平穩運行,認真應對各種風險和隱患。各國政府要加強引導和監督,通過制定和完善法律,為企業自主履行社會責任創造良好環境。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為促進亞太地區持續發展和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亞太大家庭而不懈努力。
謝謝各位。
朋友近來見面,通常聊沒幾句,便會問到:「《海角七號》看了沒?」我漸漸感到好奇,怎會許多人問到同一件事,好似觀看這部片子是一種義務,是一定且必須要進行的?朋友聽聞了我的回覆,一般會先一番概略介紹,最後加上一句:「這片子值得看看!」結果問的人越多,我看的興致越弱,每個人介紹幾段劇情,拼拼湊湊都完成一部片了,我還看什麼?
上個週末,帶寧兒、蓉兒到劍湖山二日遊,領隊剛好在遊覽車上備有這部片子,雖然時時被中斷、雖然畫質不清晰,但總算看了《海角七號》。
嚴格來說,《海角七號》沒傳聞中的好。年輕一代演員演技稍生澀,另外,導演雖然賣力,但刻意做出來的詼諧或衝突,沒有掩飾的很漂亮,有些矯揉做作。不過全片溫馨感人,而且笑點不斷,觀看過程輕鬆愉快,也能感受南台灣樸質的民風及景色風光。
本片以六十多年前一段沒有結局的戀情當主軸。台灣光復,日本人撤離,一名日籍男老師隻身搭上了離開台灣的船隻,也離開了他在台灣的戀人:友子。無法當面說出對友子的感情,因此,他把懷念與愛戀化成字句,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
六十多年後,台灣的樣貌早已完全改變,各個角落的人為生活而努力,幾個活在不同角落的小人物各自懷抱音樂夢想:失意樂團主唱阿嘉、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在修車行當黑手的水蛙、唱詩班鋼琴伴奏大大、小米酒製造商馬拉桑、以及交通警察勞馬父子,這幾個不相干的人,竟然要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而組成樂團,並在三天後表演,這點讓日本來的活動公關友子大為不爽,對這份工作失望透頂,每天頂著臭臉的友子也讓待過樂團的阿嘉更加不高興,整個樂團還沒開始練習就已經分崩離析...
關於導演:魏德聖
曾任楊德昌《麻將》副導演及電影《雙瞳》策劃。1999年以《七月天》驚艷台灣影壇;2004 年,為了突破台灣電影市場受限於資金規模而無力拍攝大格局、大製作的現實困境,自籌250萬元資金,拍攝了《賽德克.巴萊》5分鐘試拍片,企圖證明台灣的 影像創作實力,再次震驚台灣影壇。2008年推出個人首部劇情長片《海角七號》,耗資新台幣5000萬元拍攝而成,被譽為是全台灣電影圈都期待拍出的一部 電影。
整理音樂帶,發現王菲這張早期的作品。
我喜歡王菲,喜歡她的率性;喜歡她唱歌的隨性;羨慕她再難的音韻都能唱的輕鬆。不過,重聽這首『矜持』,似乎能聽出她刻意做出的「技巧」,和近期演唱如『蝴蝶』、『乘客』...等爐火純青的歌聲比較,顯得稚嫩些。
今天發現一張有趣的圖片 + 一場未曾聽聞過的「中越戰爭」+ 一首沒聽過但好聽的歌...
- by Eve
============================================================
轉載自:http://www.wretch.cc/blog/skyfire/25714068
第一次聽見「血染的風采」,是我高中時候的事情。那時候因為參加國樂社的關係,常會到一些國樂樂器行去串門子、順便挖挖寶;所謂的「寶」,其實也只不過是一些中國演奏家的CD。在90年代初期,兩岸雖說是開放交流了,但是實際上台灣這邊還是封閉得很,想在市面上的唱片行找到這些CD,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唯有依靠「會到中國去批購樂器」的老闆們跑單幫、一盒一盒地從香港帶回台灣來。這些CD中不只國樂演奏,還有許多民俗演唱、或是中國連續劇的原聲帶,例如當年在台灣許多電視台都陸續播過的中國版「三國演義」也在架上。
乍聽「血染的風采」,就一個16~7歲的台灣年輕人而言,理應是相當遙遠、陌生的一種感受才是,但我卻是異常的感動;這一首歌曲無疑的是「愛國歌曲」的樣板之作,而且是「中國那邊兒」的愛國歌曲。但或許是歌詞的關係,他不會讓聽者在腦海裡浮現出「忠黨愛國」的熱血沸騰,而是生離死別的哀傷無奈,卻又毅然決然。
******************************
血染的風采
(詞:陳哲 /曲:蘇越 /演唱:梅艷芳)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妳是否理解?妳是否明白?
也許我倒下,將不再起來,妳是否還要永久的期待?
如果是這樣,妳不要悲哀,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也許我的眼睛,再不能睜開,妳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懷?
也許我長眠,再不能醒來,妳是否相信我化做了山脈?
如果是這樣,妳不要悲哀,共和國的土壤裡有我們付出的愛。
******************************
這 一首歌作成的年代其實與現在十分接近,差不多是在八零年代左右而已,主要歌頌的對象是當年發生「中越邊境戰爭」時的中國邊防士兵。八零年代的「中越戰爭」 在台灣的教科書裡是從未被提起過的,當時其實是中國主動侵略越共的邊境;但在當年許多發生激戰的山區,有許多民眾至今仍然相信中國官方的說法,堅持中國政 府當年是由於越南侵略邊境、為了自衛還擊,才引發的「中越邊境之戰」。
結果這一首原本是為了「強化團結侵略的決心」所傳唱一時的愛國軍 歌,在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之後,成了歌頌廣場上大學生、以及在廣場上遭到軍隊鎮壓而死去的人們,最貼切的歌曲。當時的在香港製作的許多聲 援節目中,都可以聽到梅艷芳用低沉的嗓音唱出「六四」事件的「生離死別,卻又毅然決然」。
可是歌一但聽到這裡,就太政治味兒了,不喜歡這麼聽歌的人可以先沉澱一下,單純地聽聽不同於以往所聞的「愛國歌曲」,尤其是台灣的中生代,我相信今天台灣 40~30歲左右的人,小時候都還是唱著愛國歌曲長大的,但絕大多數的人我想應該都是「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的嘟噥著罷了。是不是從小就有一股「反動的革命心態」呢?我想那倒不至於,單純只是歌曲很難聽、歌詞很酸腐罷了。
原本為了中越邊境戰爭而寫的官方樣板愛國歌曲,在六四民運裡被宣傳高 歌之後,中共還唱不唱呢?似乎是繼續唱下去的呢!那這首歌可真是徹底的昇華了。這樣的歌,無論如何是脫不開歷史的,因為它是應運歷史而生的;但如果能因為 其中的感人肺腑而放諸四海皆準,那台灣人其實不妨也可以聽聽看。
昨晚看《中國人的氣質》一書,『不精確』篇中一段文惹得我直發笑。
支那人于百事之間,皆無以一定之度量權衡為意之人民,故就百事之間而皆乏精密之思想。例如有人賣肉麵,或有人問之曰:每日制幾何乎?則答曰:凡用百斤之粉,而不言制幾個。蓋以粉之量,即為面數之關係,任問者之自為推量也。又有農夫,或有人指一牛兒問其重幾何,答云:若干。然問者疑其數之太輕,更問之,則笑而答曰:然,予忘算骨之重量也。有僕,有人問其身長如何,所答過低,疑而再問,則經熟考之後忽擊膝而言曰:自肩以上,不計在內。問:何故不計在內?蓋此人曾為兵卒,支那之兵卒為負担之用,故以缺骨盆起算。徵兵之際,以此量身長,固爾後遂傳為習慣。其緊要之首,竟至遺而不計。又有一舍漢,問其住在離都會若干里,答曰:隔九十里。覺其過遠,再問之,傾首而不能答,猶委曲吟詠後,方知以往復之里程合計,其實不過四十五里。(P26~27)
「問路」最常遇到不精確的難。若在郊區,無論回答時間或距離,或快或慢、或遠或近,加雜了被問者的主觀印象,容易有誤差,若是附近又無明顯地標,真會陷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窘境。
記不清在北縣的山區、或在澎湖,曾經遇到過一位老者,他的回答精簡卻明確:「直行,紅綠燈,右轉;再直行,路口,左轉;直行,再遇紅綠燈,過;直行...」,順著他口訣似的指令,很容易就找到得要七拐八彎的目的地了。余秋雨《霜冷長河》─『綁匪的紙條』中說有一失意教員綁架勒贖,因一字條露餡等等,字條上寫的是:「過橋,順牆根,向右,見一亭,亭邊一倒凳,其下有信。」老者的回答與此例的字條有異取同工之妙,同樣令人深刻難忘。
【新唐人10月29日訊】http://www.ntdtv.com/xtr/b5/2008/10/29/a215028.html#photo
德國科隆近日舉辦的中國紀錄片節上,關於文革的紀錄片《我雖死去》是其中最具有震撼力的一部影片。舉辦這次中國紀錄片節的人士稱,這部拍攝於兩年前的紀錄片其實應該成為中國人瞭解歷史、了解自己的一部經典影像教材,就像“文革博物館”不應該只存在於呼籲中,而應該落成並成為反映中國現代史不可或缺的一面明鏡。
据德國之聲中文網報道,科隆大學東亞系現代中國專業的大學生們10月23日至28日舉辦了一個"素顏中國-中國紀錄片電影節",共放映了11部電影,其中10部均為中國獨立電影人作品。這些影片在中國基本上屬於"小眾"電影,幾乎不會在電影院裏看到。
《我雖死去》是獨立電影人胡傑第二部關於文革中個人命運的紀錄片,第一部《尋找林昭的靈魂》就已經引起很大反響。《我雖死去》講述的是前北京師大女附中黨總支書記、副校長卞仲耘女士文革中被造反女學生活活打死的事件,影片的主要敍述者是卞仲耘的丈夫、今年已經87歲的王晶垚老先生。王晶垚老先生收藏了有關他妻子遇害的大量歷史證據,影片就是通過他的敍述、回憶和展示,重構了40前(影片拍攝於2006年)一個生命個體、一個家庭如何在人性喪失的瘋狂時代被毀滅的。
德國之聲的這篇文章還指出,文革歷史的傷痕並沒有癒合。沒有反省,沒有懺悔,沒有道歉,沒有紀念,這就是中國對待文革的態度。王晶垚老人執著探尋的是中國人的集體靈魂和良心,尋找的是正義和人性。然而,文革中失去的人性並沒有真正回歸,而沒有人性回歸的現代化,必然是一個靈魂、情感和心智都不健全的現代化。從這個意義上說,《我雖死去》應該成為中國人必看的一部影像教材。被於丹通俗演義了一回的孔老夫子說過"不知生,焉知死",其實這話反過來對今天的中國也許更有意義:不知千百萬中國人是如何死去的,怎知現在的中國人是怎麼活的?!
Though I am gone - 1/10
Though I am gone - 2/10Though I am gone - 3/10Though I am gone - 4/10Though I am gone - 5/10Though I am gone - 6/10Though I am gone - 7/10Though I am gone - 8/10Though I am gone - 9/10Though I am gone - 10/10
Dear son,
孩子
The day that you see me old and I am already not, have patience and try to understand me.
若哪天你看到我日漸老去,身體也漸漸不行,請耐著性子試著了解我。
If I get dirty when eating… if I can not dress… have patience. Remember the hours I spent teaching it to you.
如果我吃的髒兮兮、如果我不會穿衣服、有耐性一點,你記得我曾花多久時間教你這些事嗎?
If, when I speak to you, I repeat the same things thousand and one times… do not interrupt me, listen to me. When you were small, I had to read to you thousand and one times the same story until you get to sleep.
如果,當我一再重覆述說同樣的事情,不要打斷我,聽我說...你小時候,我必須一遍又一遍的讀著同樣的故事,直到你靜靜睡著...
When I do not want to have a shower, neither shame me nor scold me. Remember when I had to chase you with thousand excuses I invented, in order that you wanted to bath…
當我不想洗澡,不要羞辱我也不要責罵我,你記得小時後我曾編出多少理由,只為了哄你洗澡...
When you see my ignorance on new technologies, give me the necessary time and not look at me with your mocking smile. I taught you how to do so many things! to eat good, to dress well… to confront life.
當你看到我對新科技的無知,給我一點時間,不要掛著嘲弄的微笑看著我。我曾教了你多少事情啊!如何好好的吃、好好的穿、如何面對你的生命。
When at some moment I lose the memory or the thread of our conversation, let me have the necessary time to remember and if I cannot do it, do not become nervous.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my conversation but surely to be with you and to have you listening to me…
如果交談中我忽然失憶不知所云,給我一點時間回想,如果我還是無能為力,請不要緊張。對我而言,重要的不是對話,而是能跟你在一起,和你的傾聽...
If ever I do not want to eat, do not force me. I know well when I need to and when not.
當我不想吃東西時,不要勉強我。我清楚知道該什麼時候進食。
When my tired legs do not allow me walk, give me your hand. The same way I did when you gave your first steps.
當我的腿不聽使喚,扶我一把,如同我曾扶著你踏出你人生的第一步。
And when someday I say to you that I do not want to live any more, that I want to die, do not get angry… some day you will understand…
當哪天我告訴你不想再活下去了,請不要生氣,總有一天你會了解...
Try to understand that my age is not lived but survived.
試著了解我已是風燭殘年,來日可數。
Some day you will discover that, despite my mistakes, I always wanted the best thing for you and that I tried to prepare the way for you.
有一天你會發現,即使我有許多過錯,我總是盡我所能要給你最好的。
You must not feel sad, angry or impotent for seeing me near you. You must be next to me, try to understand me and to help me as I did it when you started living.
當我靠近你時,不要覺得感傷、生氣、或無奈。你要緊挨著我,如同我當初幫著你展開人生一樣的,了解我、幫我...
Help me to walk, help me to end my way with love and patience. I will pay you by a smile and by the immense love I have had always for you.
扶我一把,用愛跟耐心幫我走完人生。我將用微笑和我始終不變無邊無際的愛來回報你。
I love you, son
Your father
============================================================
朋友給的Slide。
母親說她近來很少吃肉,她說:「光吃雜糧及蔬果,一天下來,牙床都磨疼了,哪兒還能吃肉。」我這才驚覺,原來時間不僅只帶來孩子的成長與茁壯;也帶走我雙親的健康。但感謝上蒼,我親愛的雙親康健依然,得以讓我盡孝。我得隨時提醒自己,別以忙當藉口、別只關注稚幼的寶貝,含辛茹苦養育我成長的雙親正日漸衰老,此刻他們更需要我的支持與關心!
- by Eve
DWNEWS.COM-- 2008年11月18日6:9:30(京港台时间) 【中国时报社论】
为了对抗司法,前总统陈水扁不惜诉诸绝食,引发不少同情甚至激愤的声援,但在台湾的民主法治好不容易走到今天时,无论朝野,都应该自我约束,一味诉诸情绪而不辨是非大义,甚至控诉迫害侮辱司法,都是对台湾的未来不负责任。
的确,当陈水扁高举上了手铐的双手时,很多绿营群众感到心在淌血,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认为是一大羞辱。看到陈水扁绝食多日后的憔悴形影,即使是非绿营民众,对此幕难免也有不忍之感。但是,重点其实不在这裡,在陈水扁看来可怜的形象背后,是这位前总统及家人涉及的多起重大贪污弊案,因为爆发弊案,他们才会开始接受司法的必要处理程序。司法是正义良知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靠它来保护自己并规范执政者,否则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腐化。
从检调展开侦办动作起,第一家庭就和所有国民一样,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后果,也必须接受司法的裁判。当然,如果对前国家元首多些尊重,外界观感也许会好一点。但无论如何,恐怕陈水扁终究会以不同方式塑造自己受苦受难的悲壮形象。毕竟再怎麽给予形式上的礼遇,针对贪渎犯行的侦办与审判,陈水扁卸任之后,就没有豁免特权了,而形式的上铐或羁押还是次要,陈水扁真正想要规避的是实质的司法。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一位曾经权倾一时的前总统,在任期内的所作所为,当然必须接受法律的检验,爆出的弊案,也必须一一釐清。民众可以崇拜他,也可以憎恨他,健康若有问题必须给予医疗,但他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不会因此打任何折扣。更明白讲,到底有没有贪污,只有证据能说话,只有法官能裁判。这是法律问题,不是人气问题;是事实问题,不是同情问题。第一家庭弊案涉及的是最基本的是非,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不可以拿不该拿的钱」,不是声音大就有理,也不是愈可怜就愈无辜。没有说拿钱在先,绝食自伤在后,就可以因此把犯行无罪化。同样的,如果司法确认扁家未犯贪渎之罪,不需要绝食,陈水扁也可以得到应有的清白。
没有法治,就没有健全的民主,因为人民将缺乏侦测及割除毒瘤的武器。台湾廿年来逐渐建立起民主政治,曾经深受诟病的司法检调体系,随著愈来愈多怀抱理想的新生代投入,以及在人民对司法风骨的期许支持下,迅速展现出超然独立与不畏强权的坚持,也逐渐建立起公信力,让民众在混乱纷扰中,还有一个可以信任的正义仲裁。这是国家未来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台湾的一个珍贵资产。
但凭心而论,最近检调密集侦办绿营高官,确实令人有过度群体化的疑惑,未审先押是否适当,也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民主一样,台湾的司法仍在学习改进之中,其中的缺失需要逐一修正,包括若干过时的法规程序,但在此时此刻的台湾,在解严廿多年、政党轮替两次的台湾,如果民进党上下仍和二、三十年前一样控诉司法迫害,或放任党内人士的煽动激越言行,包括声称二二八事件重演,疾呼台湾人被欺负,要去美国告状。不但让人有今夕何夕、时光倒流之感,还觉得,如果过了廿年,我们喊的还是一样的控诉,那台湾这廿年不是都白过了?
真的是如此吗?还是民进党这廿年白过了?这究竟是在侮辱台湾、还是在羞辱自己?
司法问题,应该循司法管道解决。检调是否滥权可以讨论,必要时可修法加强规范,不满判决也可以上诉,直到司法管道还自己清白。但如果对司法只有选择性的尊重,一旦不利于己,就动辄高喊政治迫害,大演悲情悲壮博人热泪甚至鼓励群众站出来,不但伤害司法好不容易建立的公信力,还显现出对司法机制的毫无尊敬。
对于扁案,民进党真正的问题,不在态度尴尬或难以切割或被深绿绑住,而是台湾人民左看右看,耐心地等到现在,还看不见「良心」与「是非」在哪裡。如果民进党的价值位阶中,族群建国高于道德是非,即使国家退化社会对立也无所谓,这样的政党,即使真的建国了,请问要怎样告诉新国家的总统,你不可以贪污?
雅虎宣布杨致远将离职 寻找CEO接任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8日 09:26 新浪科技 (李明)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18日早9时,据国外媒体报道,雅虎今天宣布,CEO杨致远同意在董事会找到继任者后辞职。
雅虎董事长罗伊·博斯托克(Roy Bostock)在声明中称:“杰瑞(注:杨致远英文名)和董事会就权利交接的时间进行了沟通,一致同意目前已到将CEO职位交接给新领导人的时机,他将带领公司进入下一个阶段”,“我们对杰瑞在出任CEO的18个月里所作出的诸多贡献表示感谢,我们也欣慰地得知,他计划继续担任公司核心高管和董事,并将积极参与公司事务。”雅虎表示,杨致远将恢复“雅虎酋长”一职。
杨致远在声明中称:“从创建雅虎,到把雅虎发展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全球品牌,我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当董事会让我重新出任CEO时,我接受了。因为对于企业而言,在不同的时代需要有不同的视角,这样才能推动公司发展。但为了打造一个全新、开放的雅虎,现在是我辞去CEO职位的最佳时机。将来,我会继续关注雅虎的全球战略,继续为雅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雅虎表示,已聘请猎头公司海德思哲国际咨询(Heidrick & Struggles)负责寻找CEO人选。
自杨致远担任CEO以来,雅虎股价已下跌了逾60%,周一报收于10.63美元,远低于微软今年2月份提出的每股31美元的收购报价。据知情人士称,雅虎董事会和杨致远于几周前开始讨论接班人选问题,而早在几个月前,雅虎大股东就开始游说董事会,建议罢免杨致远。但杨致远此前一直表示,他是带领雅虎走出困境的最佳人选。近期,由于与谷歌的搜索广告合作胎死腹中,以及与AOL谈判毫无进展,雅虎继续保持为独立公司的战略遭遇打击。
目前,杨致远的接班人尚未浮出水面,而新任CEO是否将重启与微软的谈判之门也是未知数。但雅虎新董事、激进投资人卡尔·伊坎(Carl Icahn)一直希望雅虎能与微软达成某种合作协议。
杨致远简介:
杨致远1968年出生于台湾,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长大,是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学理学士和理学硕士,目前是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学博士学位候选人。
1994年4月他与大卫·费罗(David Filo)一起共同创造了雅虎互联网浏览导引,并于1995年4月建立了雅虎。2007年6月,杨致远接替塞梅尔出任雅虎CEO。除了担任雅虎董事,杨致远还为思科、雅虎日本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
============================================================
杨致远何去何从?2008年11月14日 15:49:05 来源:新浪科技 (杨琳)
导语: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今天发表分析文章称,自担任雅虎CEO以来,杨致远并没有帮助这家状况不佳的公司走出困境,而是陷入更深泥潭。这位网络时代的开拓者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主动“下课”。
忽视谷歌 自食其果
面对谷歌咄咄逼人的气势,杨致远虽采取措施应对,但最终为时过晚。更为重要的是,在微软提出收购之后,杨致远不顾股东反对,断然拒绝。这种不给微软“面子”的做法引发代理权大战,最终让他身陷重围。实际上,让杨致远出任CEO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为了不让形势变得越来越糟,这位网络时代的开拓者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主动“下课”。
如果杨致远此时辞去雅虎CEO一职,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感到意外。11月5日,美国科技产业“Web 2.0峰会”在旧金山举行。就在杨致远出席会议前几小时,雅虎的一项重要战略遭受重创。但杨致远还是勇敢地在峰会上露面,并用他绅士而优雅的方式解释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他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令人惊异的一年”。
杨致远不愿承认2007年6月出任雅虎CEO是一个错误。但这个错误已经眼睁睁地摆在面前,这是杨致远和雅虎股东必须要面对和承认的事实。雅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络公司之一,由杨致远与好友大卫·费罗(David Filo)于1994年共同创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半开玩笑的头衔——“雅虎酋长”。
当时的杨致远一度认为,凭借自己的创造力和满腔激情,他有能力让雅虎这家境况不佳的公司走出困境,并最终踏上复兴之路。在网络经济萎靡不振之际,他向好莱坞巨头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伸出橄榄枝,请他掌舵雅虎并使其成为一家媒体公司。然而,无论是赛梅尔还是杨致远,都忽视了一位新对手——谷歌——的重要性。可能都是斯坦福大学校友的缘故,赛梅尔和杨致远曾帮助谷歌的两位创始人“上路”,虽然还只是几年前的事情,但这对“新人”和“旧人”的关系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雅虎将自己定位为一家发布媒体内容的“门户网站”,相比之下,谷歌则将为网上冲浪者打造一个简单的搜索框作为自己的起点;雅虎仍旧认为,广告是网页上闪烁的霓虹灯,谷歌则在搜索结果之间插入简短的文字介绍,并准确锁定搜索的关键词,只有用户点击时才会向广告客户收费。雅虎及时地发现谷歌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开始奋力追赶——最初曾雇用谷歌提供搜索,而后炒谷歌鱿鱼,并通过收购方式壮大自己的品牌实力——但此时“下手”已经为时过晚。
双方都有错
杨致远骨子里是一个不愿与人发生冲突的人,对于赛梅尔的一系列措施,他都予以最大支持直至最后一刻。2007年5月,杨致远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表示,他和其他董事会成员一直与公司领导者“步伐一致”。但仅仅过了一个月,赛梅尔便辞职走人。令一些人感到意外的是,杨致远接替了这位好莱坞巨头的职位。但他的上台却让雅虎的境遇变得越来越糟。高官们纷纷离去,工程师意志消沉、士气受挫,一些革新项目也被迫搁浅。
2008年2月,微软提议以每股33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这项交易可以让杨致远走出困境。微软拥有一家与雅虎类似的门户网站,但搜索实力却弱于谷歌,他们希望与雅虎“团结”起来,共同与谷歌对抗。但杨致远最终选择了拒绝。虽然几个大股东站起来反抗,但杨致远以收购价太低为由,拒绝就范。微软只好无奈地放弃收购计划。杨致远在“Web 2.0峰会”上说:“很多人回想起这件事情,只有我是个例外。”雅虎当前的股价已跌至12美元,他迫不及待地想证明谈判的诚意,“如果价格合理,我们便卖掉公司,但他们却选择了放弃。我并不是因为自负而使雅虎保持独立,在这件事情上,双方都有错。”
但杨致远从没对微软的建议提出明确的替代方案。他去找谷歌的朋友,后者答应进行广告合作,这可能会让雅虎拥有额外的现金流,避免重组。然而这项合作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如果这样合作,雅虎在美国的搜索结果旁边将出现谷歌提供的广告,而谷歌已经在搜索广告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尽管谷歌愿意做出让步,但负责打击企业垄断的官员仍对两家的合作持怀疑态度。这也是谷歌在11月5日放弃这项合作的原因。杨致远承认,合作失败令他“非常失望”。
时过多年,雅虎现在的境况究竟如何?有人认为,雅虎应该与AOL合并,AOL是媒体巨头时代华纳旗下门户网站,雅虎和AOL的业务大同小异,但很难想象两个老迈的门户合并后会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谷歌杀手”。雅虎和AOL都严重依赖其品牌的显示广告。与谷歌的支柱,也就是更加精确的搜索广告相比,显示广告目前遭受的冲击更加沉重。
多灾多难的一年
当然,雅虎今年遭遇的所有不幸不应全都归咎于杨致远,毕竟好人也会遭遇不幸。但对有关在一个理想世界里,雅虎应该采取什么策略的问题,他从没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杨致远喜欢说,对500万网民来说,这是一个“新起点”。但是这个新事物与早已失效的老门户思维有什么不同,或者与谷歌有效控制的搜索业务有什么区别?
杨致远对大会听众说,他希望雅虎成为一个“平台公司”。他指出,海外开发者应该开发出可使雅虎的服务更加有效的应用软件。但是微软、谷歌、Facebook、亚马逊、Salesforce.com和其他所有高科技公司现在都想成为平台公司,而成功者凭什么就一定是雅虎这样一个失去了创新精神的公司呢?
这样的辩论最让杨致远痛苦。他承认,有一种感觉是“我们落后了”。但是“我们坚信我们正在创新”。参加这次会议的网络企业家有很多都曾从杨致远身上受到启发,这次,他们很少谈到雅虎面临的这个问题,谈论这位老一代网络英雄的没落是件令人伤心的事。何去何从必须由他自己抉择。
熊培云/思想国 http://xiongpeiyun.over-blog.com/article-23365109.html
《南方都市报》专栏
有些人,如果有幸活到现在,一定会惊讶于今日汉字的风情万种了。早在上世纪初,中国许多知识分子倡议废除汉字,因为汉字是“中世纪的茅坑”(瞿秋白),是“ 愚民政策的利器”、“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鲁迅)。而且,这个今天看来无比极端的建议,在那个风雨飘摇、信心尽失的年代,在知识界的确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然而,大凡有点逻辑思维能力的人都不难看出,那个时代的才子佳人们打算将汉字绑去“杀头”,实则是替中国近两千年来的政治积弊找了只替罪羊。毕竟,语言只是一种表达工具,汉字能被用来愚民,且被用得思想全无,每个毛孔都让弄权者掺入三聚氰胺,并非汉字的过错,因为汉字也在狱中。况且,谁能说《人权宣言》一旦译成中文,就会摇身一变成了《皇帝诏曰》?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陆续谈到了“打酱油”、“做俯卧撑”等“词语马戏”以及火星文在年轻一代中的流行。事实上,除此之外,伴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生僻汉字开始“复活”。
比如最近我便在网上读到这样一段话:“‘囧’(音烱)知道了吧?那‘兲’(音天)呢?不知道?落伍了吧?!”与此相关的事实是,继“囧”字在网上引起一阵“骚动”之后,最近“兲”这个生僻字又在网上大行其道,一时间“雷”倒不少网友,大批的网民直呼“兲啊!”
当然,一切并非几个死汉字“木乃伊归来”那么简单,随之而来的更有意义上的颠覆。举例说,“囧”字本意是窗户上的光明,而现在所表达的新意却是深深浅浅的忧伤、无奈或者尴尬。想要理解这种变化并不难。如果把“囧”字内的“八”看成两道因沮丧而耷下的眉毛,“囧”就是一个浑然天成的表情符号。由于长相丑陋,这个与“窘”同音的字甚至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变态猥琐。
更令人称奇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丑陋的汉字竟然拥趸无数:有人研究它的拼写变形,有人拓展它的意义迁延;有人为它创建“囧吧”,有人为它写博客、办网站甚至建立国家,而“崮rz”是囧国国王,“莔rz”是囧国皇后。与此同时,生意人也打起了它的主意,建起了“囧”字招牌的奶茶店。
如果说“囧”字流行得益于中国人的形象思维,那么“兲”字从天而降则归功于中国人的解构精神。自从有人在网上抛出“兲”字,人们立即想到王八,想到乌龟。难怪有人在网上以惊世之状号啕:“天是王八,那天子岂不是王八蛋?苍兲啊,以后我再也不骂人王八蛋了!”言下之意,骂某人是王八无异于为其加冕。当然,如果你有点戏谑精神,并且“势利”地相信当年权倾天下的天子已经管不到你今日的生活,你也可以将“天子/兲子”偷梁换柱,直接解释为“龟儿子”。
而且,有心人还发现,这个“王八”不仅可以竖着写,而且可以横着写。前者是“兲”,指的是天,后者是“玐”(音八),指的则是“玉声”。这些事让人想来就觉得幽默:如果有个八王爷,想应急弄个印章,就可以提着“兲”和“玐”的两个字模办公了。
只有当这些奇思妙想放到公共领域讨论时,我们方能看到这个时代究竟取得了怎样的进步。记得去年猪肉价格大涨之时,我曾提到明武宗朱厚照当年禁止民间养猪的两点理由:一是“猪”、“朱”同音,所以要“猪”要避“朱”的讳;二是朱厚照本人正好属猪。如此一来,谁要养猪谁就是在养皇上,谁要是杀猪谁就是在杀皇上了。在王权时期为帝王讳是金科玉律,谁曾想历史的车轮滚滚,到如今天子竟成了众人竞相嘲弄的对象?谁又曾想,在人们心中举起义旗的竟是这个一直默默无闻的 “兲”字?
网络的流行的确救起了许多濒死的汉字。如,嫑(音biáo,意思是不要)、嘦(音jiào,意思是“只要”)。有意思的是,在我查阅“囧”字的相关资料时读到这样一个笑话:国际班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就粮食短缺发表自己的看法。”美国学生问:“什么是短缺?”朝鲜学生问:“什么是粮食?”中国学生问:“什么是自己的看法?”
这个笑话可谓极尽嘲讽。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国人缺的从来都不是看法,而是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机缘。就像围棋盘上未被拔掉的死子可以在关键时候逃出生天,牵动全局甚至翻盘,就像二战时期几乎失传的纳瓦霍语帮助美军打赢太平洋战争,同样的道理,这些像人一样寂寞的生僻汉字,虽然表面死寂,但只要机缘到了,也将别有一番天地与风情
DWNEWS.COM-- 2008年11月16日10:54:58(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国际西藏邮报/印度达兰莎拉将于周一召开的西藏代表大会前夕,达赖喇嘛今天发表声明,呼吁「人人都要尽全心全力的一起讨论西藏的前途。」达赖喇嘛于声明中指出,这一连串的会议旨在提供「一个公开的论坛,透过自由与诚实的讨论,藉以了解西藏人民实际的意见和观点。」
参加大会的人员,受限于政府的藏族官员,以及达赖喇嘛邀请的嘉宾。不对公众开放,媒体报导也仅限于开幕式和闭幕式。
达赖喇嘛声明(全文):
在此向所有的西藏同胞们致上最诚摰的问候,同时有几项重要的议题,我想向大家说明一下。从我年轻时就感到,为藏人长远根本利益,所以西藏的政治制度要民主化的重要性。所以自担负政教职责以来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制之下,未能取得任何的成果。不管如何,在流亡后立即进行明智的改革,导入结构的治理和民选的议会组织。尽管在流亡的过程中,民主化的西藏社会,已经有了良好的进展。今天,西藏流亡社会完全转变成为现代民主的社会,有着自己的行政管理规章,且内阁均由人民投票选出。在这个时刻,我们可以自豪地称许,西藏人民愿意并能够承担西藏前途的责任。
我对健全民主制度不懈努力的目的,是为了尊重藏人的民主政治,能够巩固和延续下去,并不是自己不想承担责任或是推卸责任。根据过去历史的经验,以及从国际形势里所汲取的教训,西藏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为了能够持续藏人为民主的争取,西藏的宗教和文化能够得到维护与保存,流亡藏人的组织由流亡藏人有效管理尤其重要。自流亡印度以来,实行了真正的民主制度,在解决西藏的许多重要政治问题上,要能够广泛采纳藏人的意见,而努力不懈。现今我们正在实行的「中间路线」,不但是70年代初与议会议长等代表民意的领导,进行了多次协商研究后所决定的,而且在斯特拉斯堡的谈话中,也清楚地写着决定权是掌握人民手中的。
1993年藏中沟通的管道中断后,为了藏人的政治走向能够再次与西藏境内外的藏人协商,所以决定进行全民公投。最后决定是,不须经过正式的表决,议会根据预选时多数的民意,全票通过决议要我继续审视决策及作主。因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2002年接触到现在为止的八轮藏中会谈,我一直坚持「中间路线」的政策。尽管这一做法得到国际社会普遍的赞赏,也获得不少中国知识分子的支持,但是却没有任何积极改变的迹象,在西藏发生。事实上,中共对西藏政策和西藏问题依旧维持不变。
在2007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六轮会谈,并没有计划举行进一步会谈。但是,由于局势的紧迫性,在今年3月的西藏事件之后,5月初我们举行了非正式的讨论,其次是分别于7月及11月初的第七和第八轮谈判,然而,没有任何真正的进展。自今年三月份以来,整个藏区发生的示威活动,是西藏三区藏人不顾生命危险,以和平勇敢的方式,表达了长期所累积愤怨的情绪。当时,我对中国政府会公平合理的解决,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恰恰相反,不但抹煞西藏人民的真实意愿,还冠上分裂、反动等罪名,直接以残酷无情的手段镇压。那时,真的令我不堪承受,想尽了一切办法,包括给胡锦涛写信等,但成效寥寥。
当时由于大家忙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无法与西藏民众进行协商讨论,但我认为现在是进行协商讨论的适当时机。因此,根据「流亡藏人宪章」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于今年9月11日指示噶厦和议会召开特别会议。现在大会即将召开,我希望所有与会人员,反映出自己所代表的民众的所有意见。
此次特别大会要将今年西藏境内发生的抗争运动,以及与此相关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的行为等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对未来如何解决西藏问题的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所有与会人员视自己为同等的西藏公民,在平等的条件下,大家和衷共济、共担责任,对解决西藏问题的利弊得失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这种讨论不应该像当今各政党那样坚守自己的观点而进行激烈争论,而应该是能够把民众的真实意见在大会上如实地表达出来,全体藏人要共同努力。
大家必须要明白的是,此次特别大会的目的,只是想透过充分协商讨论,来了解基层民众真正的意见,不是政治策略或彼此诿责,更不是企图达到某种隐藏的目的。
达赖喇嘛
2008年11月14号
******************************
600流亡者今會商西藏前途
2008-11-17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六百名海外藏人代表今日將於印度達蘭薩拉的西藏流亡政府總部,參加六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政治會議,協商未來解決西藏問題的方向。西藏流亡政府官員表示,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不會出席會議,以保中立。
會 議為期六天,約六百名流亡藏人參加。美國之音引述西藏流亡議會議長噶瑪群培說,他的同胞將尋求與中國打交道的新方式,但武裝鬥爭不是一個選項,「我們不談 暴力。我們談的是如何解決西藏問題。迄今,達賴喇嘛一直努力透過『中間道路』尋求解決辦法,但是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因此,他現在呼籲藏人討論如何另尋出 路。」
達賴喇嘛的私人代表本月初在北京與中共統戰部官員會晤,但雙方分歧嚴重,未取得任何進展。報道稱,一些主張藏獨的年輕藏人對現狀感到失望,質疑達賴長期堅持的和平主義道路的有效性。今年三月西藏騷亂後,持這種觀點的人有所增加。
DWNEWS.COM-- 2008年11月17日8:19:17(京港台时间) --多维社记者纪群编译报导
来自秘鲁的路易斯.加西亚(Luis Garcia),在秘鲁是一位内科医生,有5年的临床经验,但是来美已经4年,他能找到的工作只有看猫遛狗和照顾老人;来自巴基斯坦的阿沙阿迈(Arsal Awan),今年50岁,1985年移民美国前,已经在巴基斯坦获得法律学位。但是来美国后,只能开了15年的出租车,至今还是在一家免税商店做收音机展示;来自墨西哥玛利奎茨(Manriquez),在墨西哥获得了医生执照,她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她叔叔厂里装配灯泡。
像这样的合法移民大材小用的情况,在美国至少有一百几十万例,还不算非法移民的情况。
据洛杉矶时报记者德瑞萨·瓦特内伯(Teresa Watanabe)报导说,由位于华盛顿的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近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范围里,超过13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合法移民处于失业中或干着非技术的工作,比如刷盘子或开出租车,其中近四分之一,或者说31.7万千人,生活在加州。
调查报告指出,这种合法移民中大材小用、学非所用的状况,对于有着高等教育学历和熟练高技术的大量移民的美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这些专业人士本来可能帮助加州和全国缓解迫在眉睫的医疗保健、计算机科学和其他技术职位的劳动力短缺。在加州,对软件工程师和注册护士的需求最大。
调查还发现,相对来说,来自亚洲和欧洲的专业人员的情况比来自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要好一些。他们要想在美国干回老本行的最大的两个障碍是:英语不流利、国外的专业学历和专业水平不被承认。
例如前面提到的加西亚,虽然受过9年的医学教育,还积累了5年的临床实践,包括成功完成阑尾切除手术、剖腹产手术或其他外科手术。但是因为他没有通过美国行医执照所必需的一系列程序,包括一些考试和一段住院实习期,所以当不了医生。加西亚说:“我感到失落,回到家向家人说我在照看小狗,有时真让我很尴尬。不过我知道总有一天我可以开业做老年医疗工作,我知道这里有人需要我的帮助。”
该调查发现,在加州,约有3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合法移民处于失业状态或干着低水平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这个数字约为130万,原因在于他们的证书在美国不被承认。(资料图片)
杉矶地区医务职位资源中心临时主管朱丽亚.休斯(Julie Hughes)说,“他们需要跨越的大多只是技术障碍。我们对他们的学习和取得进步的能力毫不质疑,你知道,他们都有很高的智力。”
缺少时间和钱,是这些合法移民们追求美国必须的证书的两大阻碍。阿沙阿迈来美前,刚在巴基斯坦获得法律学位。来美后却因为父亲的突然去世,他必须寄钱回家,所以他不得不放弃了对律师职业的追求,而在洛杉矶开出租车谋生--结果这个工作让他的后背、膝盖和胃都落下了毛病,但他还是得一天干12小时。
阿迈说:“我总是梦想能在法律界工作,但要学的东西很多,而我完全又没有机会再进学校。”
移民政策研究所(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副所长迈克.菲克斯(Michael Fix)认为,目前,帮助有专业技能的移民获得必需的证书和经验,显得特别迫切。因为有7700万在婴儿潮中出生的劳动力正面临退休,而他们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技术的一代人。
目前在加州,极为缺乏能讲不同语言、能了解日益多样化的不同地区文化的卫生专业的人士。比如根据“欢迎回家”(Welcome Back)--一个主要由加州养老基金和加州健康基金资助、专门帮助卫生专业人士在美国开业的组织--的统计数据,西裔虽然占了加州人口的35.5%,但他们只拥有5.2%的医生和5.7%的注册护士。
从2001年成立至今,这个“欢迎回家”组织帮助了来自160多个国家的近8000名外国卫生专业人士,包括提供课程、培训、咨询和其它服务。但是养老基金的资助到今年就到期了。
这份移民调查报告也指出,争取这类移民人材的竞争正在激烈起来,象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正在采取更优惠的移民政策来吸引更多其他国家的专业人才。
有人用这样的漫画来讽刺美国的移民政策自相矛盾。(资料图片)
“美国过去一直在全球具有挑选最优秀的移民的优势,”研究所的政策分析师珍妮.巴特洛娃(Jeanne Batalova)说,“但是在其他国家也加入了全球人才的竞争后,美国正在竞争中丧失原有的优势。”
该调查报告敦促美国政府和有关机构采取一些新的方法,来帮助那些移民来美的专业人士在美国的发展,包括提供更多的语言和工作培训,统一全国的资格审查标准,提供3年期的过渡性签证让雇主可以试用外国工作人员等。
报告同时也建议扩大实施那些成功的项目,如“欢迎回家”。
在华纳特市圣安东尼奥学院的“欢迎回家”南加州中心,一组移民在学习怎样抽血,虽然他们在来美前的职业中已经无数次地抽过血。他们围着一个印满图案的塑料手臂,由指导老师玛利奎茨教她们们如何使用美国的最新技术。这个课程是他们成为医务助理的培训项目之一,尽管当医务助理是比他们的原来职业资格低得多的职位,但至少他们得以回到医疗领域来。
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来自秘鲁、墨西哥和伊朗的内科医生,来自宏都拉斯的放射科医生和来自萨尔瓦多的护士。他们互相倾诉着离乡背井来到美国的经历和重回专业岗位时遇到的困难,有时候是含着眼泪。为什么要到美国来,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因为被暴力和贫穷所迫,另一些人则是想学习美国先进的医疗技术。
一位来自墨西哥的护士玛塔.马丁内兹(Marta Martinez)说,十多年前她刚来加州时,不得不在街头铺一条毯子在地上卖花。她曾经付了850美元给一家私人公司,因为这家公司向她保证,能帮助她通过美国护士从业资格考试,但结果失败了。象其他一些考试失败的移民专业人员一样,马丁内兹说,她最大的错误在于,没有掌握足够的英语就去参加考试了。
来自墨西哥的玛利奎兹已经通过了美国医生执照的第一项考试,但因为被诊断出癌症,不得不放弃了接下来的考试和其他有关事务。现在她在“欢迎回家”机构中担任教学任务,还参加了两个国际医疗组织,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在墨西哥做外科手术和其它医务工作,这个工作使得她不至于为自己不能在美国当医生而太沮丧。
“全世界的人没什么两样,”一名伊朗医生法利巴.伐德(Fariba Fadaee)说。他已经通过了所有的美国医生资格考试,目前正在申请住院实习,“假如我们能在自己的国家给人治病,在美国也可以做到。”
陳水扁被收押禁見了。(禁見?他神通廣大的還能與外界暗通有無,居然能透過律師代表發布政治宣言,合法嗎?這個律師太不專業了。瞧陳水扁近來的秀,他可以在頃刻間,從滔滔而辯的不世梟雄,一變而為受委屈的小可憐蟲,活脫脫一個跳樑小丑。唉!沒法兒顧慮阿扁的愚忠支持者,我終於忍不住給阿扁加上評語,母親可能第一個罵我,可關心政治也是她薰陶出來的習性,嘿 還是擱著吧!)
姑且不論偵查不公開是否令人質疑;也莫管馬政府是否秋後算帳,反正這麼大的金額、如此複雜的洗錢方式、及交代不清的金錢流向,其家族舞弊貪瀆的罪行似乎昭然若揭了。然而就在『陳水扁家族弊案』成為台灣之恥的同時,「中國多家官方媒體也高調報導此事,連新華社的入口網站都另闢「陳水扁家族弊案震驚全島」專區,對案情進行全面跟蹤報導。」引述自《陳水扁收押禁見 中臺對比兩重天》
我很好奇,正逐步邁入新資產但本質專制的中國,有沒有貪官呢?能不能治呢?如何治法?有效嗎?
上網找了報導二篇,算是基礎解答吧!
-by Eve
============================================================中國努力'勸返'外逃官員
來源:BBC 2008-11-14 00:00:00
浙江溫州區委書記楊湘洪出國考察期間滯留法國不歸,已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此前,有關方面派人前往法國勸他歸國。
而與楊湘洪滯留不歸事件幾乎同時期發生的上海市盧灣區副區長忻偉明,則已經在有關方面的勸說下返回中國。
法國與中國2007年簽署引渡條約
對貪官外逃,政府"勸歸"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模式,且被中國媒體視為"初見成效":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統計,今年以來已經勸返外逃貪官7人。
貪官外逃
中國究竟有多少官員攜巨款逃往外國,官方並沒有公布完整的數字。
據北京市檢察機關的數據,自90年代中期以來,就有近2萬貪官外逃,攜帶款項達8千億元人民幣。
外逃貪官所攜帶的款項,主要來自土地開發、稅收、城建工程經費、金融機構"貸款"、截留的政府開支、大型國家建設項目資金等。
楊湘洪出國不歸,現在的初步結論是"違反領導幹部出國規定、損害了黨和國家形像、違反政治紀律"。
而他是否有貪污腐敗違法行為,目前尚沒有結論。對他的調查也還只在中國共產黨內部的紀檢部門。
在法國的時事評論員張倫在接受BBC中文部采訪時說,"勸歸"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做法。他說,“在法國,移民還是非法移民都是個人行為。如果楊湘洪在法國的簽證沒有到期,法國政府不會現階段採取措施將他遣送回國。”
引渡
"勸歸"的推出,最初是因為中國與許多國家缺乏引渡條例。
由於外逃貪官主要集中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國已經加緊與這些國家簽署引渡條約。
楊湘洪滯留不歸的法國2007年3月與中國簽署了引渡條約。
在法國的時事評論員張倫認為,楊湘洪最終是否會被引渡還取決於中國司法部門的程序,以及他本人將採取什麼後續行動。
目前中國與31個國家簽署了引渡條約,主要是周邊國家。而與一些歐美國家簽署的引渡條約中一個核心的問題是"死刑不引渡條款"。
這一條款已經被中國許多人看作是外逃貪官的"免死牌",而"勸歸"也被認為是"黨組織和政府"超越法律為從輕處理貪官大開方便之門。
============================================================
陳水扁收押禁見 中臺對比兩重天
新唐人電視 www.ntdtv.com 2008-11-12 23:26
【新唐人11月12日電】臺灣前總統陳水扁於臺灣時間11月12日上午7點06分確定收押禁見,這一消息持續引起各國媒體的關注。中國多家官方媒體也高調報導此事,新華社的入口網站另闢了「陳水扁家族弊案震驚全島」專區,對案情進行全面跟蹤報導。差不多同一時間,中國傳出有2 萬貪官外逃攜帶款項達8千億元人民幣。中國和臺灣對比下,令不少人聯想,「民主制度才能根治腐敗」。
新華社的「陳水扁專區」報導了詳細的案情進程,並繪製陳水扁洗錢案人物關係圖及洗錢地點總覽。
另外,人民網、新浪網和搜狐網,也都有相關「陳水扁洗錢」的新聞專題
至於中央電視臺網站首頁,三個大圖片頭條新聞其中之一就是「臺北法院裁定羈押陳水扁」。
陳水扁遭到收押的兩天前,中共官方纔自行披露,自90年代以來,中國將近2萬貪官外逃,攜款總額達8千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克傑受賄案等在內的10多位高官案。
外逃貪官所攜帶的款項,主要來自土地開發、稅收或是大型國家建設項目資金等。
中國近年來加強力度打擊貪腐,但似乎未能遏制官員貪污腐敗現象。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早期的一個專題調查,百姓辛辛苦苦換來的GDP增長的三分之一,都被中共官員貪污後偷偷轉移到海外。2000年中中國吸收的外資只有407億美元,但官員外逃資金卻達到480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出逃的資金在2000年就超過了外國所有對華投資。
BBC中文網引用評論人士的說法:如果(中國)不從制度上下手,不能建立獨立的司法制度,沒有強大的媒體監督,只是中共唱獨角戲的反腐是不會取得任何效果的。
美國中國問題專家王文華曾表示,比起陳水扁洗錢案的「東窗事發」,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率領的貪官們卻「高枕無憂」,這也算是「兩個世界兩重天」的特色吧。
來源:【2008年11月14日《聯合報》「社論」】
陳水扁被收押,民進黨說是「羞辱了民進黨」。
倘若民進黨迄仍包庇捍衛陳水扁,認為扁的理念、作為及形象仍能代表民進黨,則扁被收押,自可能「羞辱民進黨」;但是,倘若民進黨能公開宣示,扁的理念、作為及形象已經嚴重違反民進黨的價值標準,不能代表民進黨,則扁被押,豈能「羞辱民進黨」?
有人說,陳水扁被收押,最該放鞭炮的是民進黨;語雖嘲謔,卻是一語中的。過去幾個月,陳水扁四處趴趴走,鹹魚翻生,出現一○二五景福門前眾人高呼「阿扁加油」的場景;但民進黨卻在這幾個月中,從宣示開創一個「沒有陳水扁的時代」,竟而突然陷入一個被陳水扁糾纏不放,以致黨的形象日益惡化、黨的路線愈益混濁的困境之中。如今,扁被收押,民進黨暫可中止被扁凌遲;自應趁機療傷止痛,開創新生。
但是,此際似乎在民進黨中竟又出現一股逆流。黨中央對扁案的定調是「司法淪為政治工具」,此一論調向下向外延伸演化後,就成了「羞辱民進黨」,「羞辱台灣人」,「使台灣人心碎」,甚至立院黨團將之定性為「新二二八事件」。尤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連羅文嘉及段宜康等原持批判立場者,在扁被收押後,也立刻發表投機性的言論,指特偵組「譁眾取寵」、「破壞正義」。
陳水扁被押,現在已不能趴趴走,也就不能為民進黨製造麻煩;因而,這一股逆流自會覺得,此時醞釀一種為陳水扁打抱不平的氛圍,既不會助長陳水扁趴趴走的氣焰,又可藉對扁表示同情與聲援,以收「情義相挺」的順水人情。民進黨若打著這種「無本生意」的如意算盤,在扁被收押後反而開始藉攻擊司法來挺扁,不啻刀口舔血,難道不怕會割破民進黨的舌頭?
審判陳水扁就是「羞辱台灣人」,就是「新二二八事件」;這樣的論述是否理性?是否公平?民進黨咬定「收押陳水扁就是羞辱民進黨」,但其實是陳水扁的醜行惡跡「羞辱了民進黨」。民進黨認為「收押陳水扁,傷了很多台灣人的心」,但其實是「陳水扁的大貪巨腐,傷了更多台灣人的心」。民進黨說,收押陳水扁是「撕裂社會/製造對立」,何不回想這幾年來一直到今天,陳水扁及民進黨更是如何「撕裂社會/製造對立」?民進黨若要把「審判陳水扁」操作成「新版二二八」,這究竟是回應多數民意,或是要與主流社會為敵?
民調顯示,確有十一%的民眾認為扁案是「司法迫害」(六十%認係「貪汙確鑿」),亦有八%相信法警毆打陳水扁(六十三%不相信);但民進黨現今的政治操作,究竟是應當繼續強化邊緣地帶的民意以致泥足深陷不能自拔,或是應當思慮主流社會對民進黨的期待?
是陳水扁羞辱了民進黨,亦是因民進黨挺扁、不能與扁切割,而使黨自取其辱。陳水扁的最大罪孽是摧毀了台灣主流社會的核心價值;民進黨可以在司法程序的合理合法上有所主張,但不可藉攻擊並扭曲司法,而縱容黨內包括羅文嘉等投機者,以「消費被收押的陳水扁」來形成挺扁逆流。
陳水扁正在「禁食」,又傳出「十點聲明」,欲將情勢全盤導向政治鬥爭,且他亦有可能在羈押二個月後即被釋放;民進黨如果不能妥善節制這股逆流,聽任黨內挺扁風潮失控,則恐又將陷於進退失據之境。
陳水扁的問題,主要是關涉主流社會核心價值的取向問題。當整個社會將此視為是否「挺主流價值」的問題時,民進黨卻陷於是否「挺扁」的問題,以致愈陷愈深。
主流民意想的是「審判貪汙犯陳水扁」,民進黨若想的卻是「新版二二八」,這難道不是刀口舔血?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 2008 / 11 / 13 星期四 14:15
「千百萬人只因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於死亡。」記錄美國歷史的《光榮與夢想》中這樣慘不忍睹的描述美國大蕭條時期的民生狀況。
新華網引述《廣州日報》報導,1932年,約有 200萬美國人到處流浪,其中有25萬以上是在 16-21歲之間。這些被當時媒體稱為大蕭條時期的「漂泊無依的人」中,有兩手空空的佃農;有因為大旱 3年、離鄉背井的農場主人;有一大批剛從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青年;還有突然失業愁眉不展的中年人帶著生病的嬰兒,到處奔波,居無定所。
這些人當中不乏衣冠楚楚的中產階級,意氣風發的銀行行長或者曾在著名報紙上發表評論的名作家,他們在夜裡敲門討飯或蜷縮在城市排隊領麵包的人群裡。
這是1929年「黑色星期二」開啟的大蕭條時期,美國人真實生活的一個縮影。據1932年 9月《財富》雜誌 (Fortune)估計,美國當時有3400萬成年男女和兒童沒有任何收入,接近總人口數的 28%。這還不包括1100萬戶農村人口在內。
有人徹夜守在底特律職業介紹所門口,有人為了找工作步行了 900英里。這聽起來有點危言聳聽,卻是真實上演的故事。曼哈頓六號大街某職業介紹所招聘 300人,確實有5000人來應徵。華盛頓州確實有人到樹林裏放火,為的是人家能雇他當救火員。
生活變窮了,省錢度日奇招百出,男人的刮鬍刀磨了再磨;自己動手捲紙煙,要不就抽「翅膀」牌一角錢一包的煙;為了省電,改用25瓦燈炮。孩子們撿汽水瓶到商店退錢,一個兩分;上麵包店排隊買隔夜麵包。婦女把舊被單縫了又縫;媽媽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給女兒穿;收到的聖誕卡保存起來,明年改寄給別的朋友。
在農村,特別是中西部的農民,生活極其慘淡。由於農產品價格慘跌,大量農場主破產。千百萬人只因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於死亡。賓夕凡尼亞的鄉下人吃野草根、蒲公英;肯德基州的人吃紫羅蘭葉、野蔥、勿忘我草、野萵苣以及一向專給牲口吃的野草。
城裡的孩子媽媽在碼頭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爛的水果蔬菜扔出來,就上去跟野狗爭奪。蔬菜從碼頭裝上卡車,她們就跟在後邊跑,有什麼掉下來就撿。中西部地區一所旅館的廚師把一桶殘菜剩羹放在廚房外的小巷裡,立即有10幾個人從黑暗中衝出來搶。
甚至有人全家走進垃圾推撿骨頭和西瓜皮來啃。因為蛆蟲多,芝加哥市有一個寡婦在撿東西吃時總是先把眼鏡摘掉,眼不見為淨。
1929年10月29日的那一天--黑色星期二,紐約證券交易所裡所有的人都陷入拋售股票的漩渦中。股票指數從 363高點驟然下跌40個百分點,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的看著他們一生的積蓄在幾天內蒸發殆盡。
這天,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79年後的今天,金融海嘯從美國席捲而來,大蕭條的影子似乎若隱若現,身處全球化的我們沒有理由不心生戒備。
鉅亨網 http://www.cnyes.com/ 2008 / 11 / 13 星期四 18:00
作者:黃欣
1999年一個秋涼的日子,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World Monuments Fund)總裁Bonnie Burnham走進北京紫禁城的乾隆花園。身為一個外籍人士, Burnham來到這裡的感覺,只能用中國版的埃及古墓來聯想。
乾隆花園是紫禁城中寧壽宮的一部分,自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離開紫禁城後就被封閉,沒有對外開放過,只有極少數人能夠進入。而其中,被稱為紫禁城內最奢華建築的倦勤齋,在這幾十年間,也成了一個無人到訪的儲藏室,顯得荒廢而衰敗。
倦勤齋建於1772年、清乾隆37年,仿西側建福宮花園中的敬勝齋所建造,左右相對。此處是雅好藝術的乾隆帝準備用做退位後的居所,更是他聽戲、消遣的地方。
倦勤齋屋頂覆綠琉璃瓦、黃琉璃瓦剪邊,前有出廊,檐下繪有蘇式彩畫,東西各接遊廊,與面對的符望閣相對、走廊相接,形成一個封閉的院落。
倦勤齋格局分東五間、西四間;東五間室內以竹黃和江蘇雙面刺繡屏風為主要裝飾,西四間則較特別,室內有耶穌會教士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監製、 170平方公尺大的「通景壁畫」。一般認為,西四間的通景畫是郎世寧借鑒歐洲教堂圓頂畫與全景畫的形式後,移植到清朝宮廷中。
但當 Burnham第一次踏進這裡,空氣充滿霉味,地板、精致的家具,和書法雕刻的華麗牆板上,都覆著一層厚厚的塵埃。許多處壁紙都已殘破、絲綢的壁畫畫布則因為冷熱溫差過大而裂開,使畫布從牆上脫落。竹子搭成的窗板鬆脫,鑲嵌在家具的木材與玉石也散落一地。
《Los Angeles Times》 報導,當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嘗試向紫禁城故宮博物院接洽合作事宜時,令人驚訝地,是故宮對來自外國的資金與技術持開放態度,展開合作修葺倦勤齋的工作。
在維護歷史國寶方面,中國很少尋求西方人士的知識與協助。因此這次工程也被視為中國藝術工匠與西方專業合作的里程碑。在合作進行前,故宮官員曾先到美國耶魯大學Peabody Museum和其他幾個地點,直接參觀了解美國的文物修復技術。
故宮博物院古建部資深工程師王時偉表示,「紫禁城非常大…要做的事太多了,我們沒有那麼多精力、時間和金錢來處理這部份的工作。這也是第一次故宮博物院與外國組織合作來進行設施的修復。」
倦勤齋修繕工程耗資 300萬美元,花費 6年時間終於完成,即將於明(2009)年再度對外開放。而倦勤齋合作的成功,也讓兩方即將展開進一步修復乾隆花園另外26處樓閣與 4個花園的工程。
在紫禁城宮殿內進行修復工作,壓力可想而知。倦勤齋是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建築,它的修復工作有如修復巴黎聖母院一樣重要。
倦勤齋最令人矚目的是室內頂棚及西牆、北牆上滿繪的圖畫。這些貼在牆壁上的圖畫被稱為「貼落」,取其可以貼上、也能落下之意。一般貼落可能有半面至整面牆的大小,它以壁畫的方式呈現,製作與更換也比直接畫在牆上的壁畫更方便。
但倦勤齋西四間內貼落的特色,是西牆、北牆、天頂上的畫面景物連成一體,由較小尺寸的貼落拼接成完成的龐大圖畫。以歐洲透視筆法畫出的風景,皆模擬北京近郊實景,且畫面邊緣與室內裝飾也相互連接,看來有向外延伸的空間感。
修復壁畫是個很大的挑戰。2002年工匠與專家們開始進行修復作業時,史蹟保存專家小心仔細地清潔每一片鬆脫的壁紙,還有從牆上脫落的壁畫,將它們個別封在塑膠袋中,並妥善地標示起來。很快地,裝有壁紙殘片的袋子就達到 3.5萬個之多。
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副總裁Henry Tzu Ng說,倦勤齋內每處細節都經乾隆親自監督,也曾頒下詔令,未來不可改動齋內任何一處。現在在修復過程中,發掘這些脫落的壁物、精美的文物、容器,皇帝生前所需的生活物件,給人一種非常特殊的感受。
有天,Burnham 打開一個放置在桌上的盒子,盒內是一尊玉雕佛像,讓她頓時有時光倒流之感。這是尊 200年前的佛像,但卻像是最近才被放置在這裡。
過去,中國畫家們與西方修士合作,在絲絹上為乾隆繪出紫禁城中獨一無二、寫實又優美的壁畫;今日,則是中國工匠們與西方專家合作,為故宮修復這個帝王生前的居所。
修復工程的結果不但令團隊兩方都感到很滿意,工程師王時偉則說,「我想乾隆皇也會很滿意。」
昨晚下班後,還沒進門,遠遠的就聽見蓉兒咳嗽聲。蓉兒咳嗽不稀奇,但這麼一陣陣猛咳,似乎有點兒不對勁。
寧兒聽見我轉動鑰匙的聲音,如往常一樣衝過來幫我開門。進了門,瞧蓉兒又是一陣咳,咳紅了臉,小舌頭如蛇信子般在空中抖動著。還是看醫生吧!
本來小孩發燒感冒就跟流水帳一樣,沒什麼好紀錄的,然而蓉兒自從上回因感冒引起氣管過敏發炎後,她的氣管顯得脆弱,很疏忽不得。這陣子忽冷忽熱的天,穿衣本來就難,又不願意學習長一輩的方式,將孩子裹的過分嚴密。女孩子愛美,穿衣打扮跟從時尚露肩膀、露腰,在所難免,若照顧得有了罩門,將來穿不了清涼衣服,會怨我的。寧兒小時候,婆婆在冬天拿出毛線織的肚兜,說要幫寧兒圍上,幫她禦寒,我極力攔阻,理由是:「肚子怕冷,將來她沒法兒穿中空裝的。」
八點多趕到醫院,小小的診所已經人滿為患,這種天氣,受風寒的人特多。診所明明標的是「小兒科」,來看診的大人卻一堆,可見得沈大夫醫技好。好不容易等蓉兒看過醫生,回到家,都已經十點多了。沈大夫說幸好沒拖著,用聽診器聽蓉兒的呼吸聲,已經有些許哮喘的聲音,要我千萬大意不得。
孩子咳嗽、流鼻涕,我ㄧ向寧願她們吃多、喝多、穿多,讓自體康復,但蓉兒恐怕得多一份心照顧了。
天哪!好喜歡他的文章,忍不住再刊一篇。
-by Eve
============================================================
2008-11-10 | 人生偶得轉载自:http://ldmlms.blog.sohu.com/104024814.html
******************************乐观·宁静·豁达
快乐虽然是情感上的享受,却是非要用理智去追求不可的。
快乐是要花代价的。要求得快乐,必须先磨练自己的耐性,先付出艰苦和等待。我们必须先播下种子,去漫漫灌溉,用不求收获的、理智的心情去等待快乐的果实。不要为那埋在泥土里,看不见的遥远地希望而觉得不耐烦。许多人等不及真正的快乐,而把快乐的种子吃掉。更有许多人把表面上美丽的事物当做快乐,因而尝到了苦果。
你要尝到成功的快乐,必先付勤劳与努力的代价,你要尝到交朋友的快乐,必先克服自己的自私自利,你要尝到恋爱的快乐,必先学会怎样不滥用爱情和牺牲自己。一切快乐都要先下耕耘的苦功,然后才可望收获。
无论从事任何学问和事业,最好先把成败得失的念头抛开。把自己所从事的学问和事业当做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眼界宽宏,胸襟豁达,一切苦恼紧张自然就可以减少,成功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了。
当你胸中有广大的世界,对眼前狭小生活圈子中的恩怨,自然就不想去计较了。
为了使人生不至真的幻灭而成为冷寂的虚空,我们一定要有一种故意不去看破的执迷;这就是认真。为了使自己不至掉入人间苦乐的幻景中而不能自拔,我们更一定要有随时退出局外,做一个旁观者的清醒;这就是豁达。
******************************
勇气·信心
人人都有软弱的时候,只看他有没有方法使自己平安地渡过这阵心绪上的低潮。假如你有力量,够坚强,就会发现总有峰回路转的一天。
当你没想门外是寒冷可怕的世界时,你还应该开门出去看看,是否真的如此。
如果你有信心,你对前途就不犹豫了。如果你有勇气,你就不怕前途是否有困难或危险了。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人的一生很像是在雾中行走;远远望去,只是迷濛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当你鼓起勇气,放下忧惧和怀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走一步,你都能把下一步路看得清楚一点。"往前走,别站在远远的地方观望!”你就可以找到你的方向。
当危险紧张的事故环绕着的时候,紧张慌乱是没有用的。而最要紧的是镇静和坚强。当你在心理上有最坏的准备时,眼前的一切就都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了。
******************************知足
我们生活在没有变故的日子里,不觉得一切顺利进行是多么可贵,和多么值得我们欣慰和感谢。日常生活只要能按部就班,没有差错,不生枝节,那就已经是置身在幸福之中了!一些不必要的闲愁只是由于自己没有感觉到顺境平淡生活的可贵而已。
幸运背后总是靠自身地努力在支持着的。一旦自己松懈下来,幸运也就溜走了。
我恐怕一輩子也寫不出如此曠達與灑脫的文章。喜歡,好佩服!
-by Eve
============================================================
我以我心向明月
轉载自:http://ldmlms.blog.sohu.com/103150962.html
月明山水间,我卷帷望月。整日为生活而奔波忙碌,如今是难得有清风明月为座上客了。观月似乎已成为一种奢望和回忆。山月不随江流去,依旧悠悠照古今。其实月色并非厚古薄今,实在是我们自己疏离了她啊。
澄洁的天宇中栖息一月,高不可攀。月色无滞无碍,幽幽灌注于前,空茫茫似雪花覆地,远山不雨而润、不烟而晕,宛然一幅五代人笔下的远山清辉图,无需蘸些石青墨绿而清气盈纸、神韵自足。古月如是,今月亦如是,只是古人心清气闲,意态潇远,故不负花月,得月下谈禅之逸致,得花前抚琴之幽情。悟思盈溢,付之于诗、托之于文,月便成为历代文人词客吟咏的主题。比如台湾诗人余光中就在他的《寻李白》诗中描写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
唐诗宋词元曲的咏月诗章难以胜记,一部诗歌史简直就是一部明月史了。有月登台、有月泛舟,古人历来推为雅事,光是登台泛舟还不算,必得焚香操琴,坐拥月华,临流赋诗,或酾酒江上,飞觞醉月,长浩吟诵,不拘形迹,陶然忘机,豁达洒脱之至。
翻开唐诗,我们尚可领略王维诗中描绘的那种静谧悠远、出尘绝俗之境:独坐幽篁,皓月来照,拨弄古琴,嘈嘈切切之音,婉转萦回,如丝如缕,袅荡为薄雾为轻烟,入天心入深林,直叫人叹此曲、此景天上有。
对于古人,有月即有酒茶即有歌诗,即有花有笛有琴,无一不雅,无一不美。由月生诗,月因诗美,诗因月传。月依了景物,在古人笔下,便有了山月、湖月、江月、松月、池月、林月之分,春秋宜人,故古人咏月诗词以此两季居多,其中又以秋月诗章最佳。
月寄托着人们的情思。喜则花月含笑,花好月圆,悲则月色惨淡,弯眉凝愁,此皆心境的不同而濡染不同的色彩。寂寂独处时,月可成为千古知音。所以,颠沛流离、尝遍人生起落况味的李太白对月则心窗洞开,愁心以寄,座上无人便邀月共醉;张泌也说,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吴中才子唐寅携酒花前带月尝,年年和月醉花枝。这月魂花灵能抚人创痛,何其可恋可爱啊。
月也是最能让羁旅飘泊的游子起怀乡思亲之情了——投宿乡村逆旅,独自点缀异乡,故园便在枕边频萦客梦,夜不能寐。起而披衿临窗,但见平湖脉脉,月色苦照,于是乡愁纷纷涌涌,奔袭而来,弥久不散。
尤其中秋之夜,月圆饼圆人难圆,月孤身孤情亦孤,家中老母定然倚门相望,但是独不见千里之外的游子归鸿!登楼凭栏向故园,纵目关山,路断林深意苍茫,此时,真个见风溅泪,闻笛而春风惆怅了。千古之下,此愁谁人能免?
月虽能使人悠然释怀而忘世,也能让人夤夜苦思——关于自然规律,关于人生之求索。苏轼把酒问青天时,遂悟人生之旦夕祸福就如同月之有阴晴圆缺;人生既然免不了坎坷悲喜和荣辱,所以这些一旦出现,我们应以廓然之心胸对待,淡然处之。
人生只因为欲望太多,故痛苦不绝,如果悟出明月清风只因胸无蹇滞纤尘,故而才如此明丽淡雅素洁,我们就会豁然开朗,变得心若明镜,快乐充实起来。
苏轼泛舟赤壁、江上览月时,说:江水流逝,不舍昼夜,但水总是不断绝,至今还是那条长江;月虽有圆有缺,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因此,不禁又想起唐朝刘希夷深有感触的诗句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是啊,山月江花恒久地存放,而人生百年,若风飘尘、若白驹过隙,人在这急景流年中是会渐渐老去,今日不同于昨日,明日也会异于今日。所以岁月无情,韶华易逝,我们且莫羡他势焰权高金多财盛,当惜取少年时光,尽展功勤,有所作为。
來源:自由時報 2008-11-14 05:40:44
Google Earth在軟體中添加古羅馬城的三D立體模擬,可展現經重建的近七千棟建築。圖為維吉尼亞大學十二日提供的羅馬競技場三D影像。(美聯社)〔編譯羅彥傑/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全球搜尋引擎龍頭Google先前推出的Google Earth服務,讓網友能遨遊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定點。之後它推出的Sky,則發揮虛擬天文望遠鏡的功能,帶著網友暢遊其他星系。現在,Google Earth嘗試回溯一千七百年前,要鳥瞰君士坦丁大帝統治下的古羅馬城。
Google Earth這項稱為「古羅馬三D」的功能,十二日在羅馬市政廳舉行的記者會上公開。「古羅馬三D」利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維吉尼亞大學開發的「羅馬再生一.○版」三D重建軟體為基礎,這套軟體是研究團隊費時十年的心血結晶,利用對今日遺跡的雷射掃描與考古學家的建議,重建出長達二十一公里的城牆所圍起的古羅馬城,這項模擬工程在去年完成。
重現古羅馬七千棟建築
「古羅馬三D」重現西元三二○年,君士坦丁帝國國力鼎盛時期,有百萬人口居住的古羅馬七千棟建築,其中兩百五十棟建築資料十分詳盡。訪客亦可輸入包括元老院與競技場等若干重要遺址,以觀看其建築構造與大理石裝飾。
欲體驗「古羅馬三D」,使用者必須安裝Google Earth軟體,選擇螢幕左側的Gallery資料夾,然後點選「古羅馬三D」。未來該網站上還會有更多的歷史遺跡供網友身歷其境。
一直有個問題困擾我。這回,將書都在書架上歸位,但又買了許多書之後,我認真思考過。
奉行「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不可不貪」,我愛買書。台灣的書貴,受限於荷包,還會稍加收斂,在知道中國出版品之豐富,價格又便宜許多後,我開始不計成本,大肆購買圖書。有一回請深圳大學學生代購的書,光是將書空運回台的費用便讓人好心疼呢!
Jill對我瘋狂的購書行為頗不以為然,她以為該到圖書館先借閱,真的喜歡再買。其實我買書還算理性,不曾發生因書本封面漂亮而買的事(呵 抱歉了,Jill),內容也一定是我有興趣的,何況圖書館的借書有時間限制,很違背我的看書習慣。我通常同時進行多本不同領域的書,隨心情取捨,跳躍式的看,因此閱讀速度奇慢。況且書本還了,興致忽來想再看時,得跑一趟圖書館,麻煩的是書借出了又得等,還不如手上備一本。看見心儀的書而不買,唉!也難。
「人到了一瞑不起,什麼也沒有用處,有些東西旁人還可以利用,書的價值很特殊,用的著的是至寶,用不著的當廁紙都不合適。能捐給圖書館算他運氣好的,圖書館可以不要。論斤賣出去也還不太糟,輾轉總會落些在要讀、要用的人手上,常常當垃圾丟掉,就一點兒用處都沒有了。可是在一口氣沒有斷以前,本本都是寶貝!...愛書也是癖,放在書架上看看都是快樂,不用說取下來讀了。書,還是要自己有的。」(《曉霧里隨筆》-p78)
思果說的好,就還是如此,書,還是繼續買吧!
2007-02-04/經濟日報【本文摘自聯經出版《讀李家同學英文》】
在從紐約到波士頓的火車上,我發現隔壁座的老先生是位盲人。
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是位盲人,因此我和盲人談起話來,一點困難也沒有,我還弄了一杯熱騰騰的咖啡給他喝。
當時正值洛杉磯種族暴動時期,我們的談話因此就談到種族偏見的問題。
老先生告訴我,他是美國南方人,從小就認為黑人低人一等,他家的佣人是黑人,他在南方時從未和黑人一起吃過飯,也從未和黑人上過學。
到了北方念書,他有次被班上同學指定辦一次野餐會,他居然在請帖上註明「我們保留拒絕任何人的權利」。在南方這句話就是「我們不歡迎黑人」的意思,當時舉班譁然,他還被系主任抓去罵了一頓。
他說有時碰到黑人店員,付錢時總將錢放在櫃台上,讓黑人拿去,而不肯和他的手有任何接觸。
我笑著問他:「那你當然不會和黑人結婚了!」
他大笑起來:「我不和他們來往,如何會和黑人結婚?說實話,我當時認為任何白人和黑人結婚都會使父母蒙辱。」
可是,他在波士頓念研究所時,發生了車禍。雖然大難不死,可是眼睛完全失明,什麼也看不見了。他進入一家盲人重建院,在那裡學習如何用點字技巧,如何靠手杖走路等,慢慢地終於能夠獨立生活。
他說:「可是我最苦惱的是,我弄不清楚對方是不是黑人。我向我的心理輔導員談我的問題,他也盡量開導我,我非常信賴他,什麼都告訴他,將他看成自己的良師益友。」
「有一天,那位輔導員告訴我,他本人就是位黑人。從此以後,我的偏見就慢慢完全消失了,我看不出人是白人,還是黑人。對我來講,我只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至於膚色,對我已絕對地無意義了。」
車子快到波士頓,老先生說:「我失去了視力,也失去了偏見,多麼幸福的事!」在月台上,老先生的太太已在等他,兩人親切地擁抱。我赫然發現他太太是一位滿頭銀髮的黑人,當時吃了一驚。
我這才發現,我視力良好,因此我偏見猶在,多麼不幸的事!
******************************Sight and prejudice
While riding the train from New York to Boston, I discovered that the elderly man sitting next to me was blind.
My Ph.D. thesis advisor was a blind man, so making conversation with blind people is not at all difficult for me. I even fixed him a piping hot cup of coffee.
The L.A. race riots were in full swing at the time, so naturally the subject of racial prejudice came up in our conversa-tion.
The man told me that he was from the American South, and ever since he was a child, he had thought black people were inferior. The servants in his house were black. In the South, he had never once eaten a meal with a black man, nor had he ever gone to school with one.
When he went to school in the North, his classmates once assigned him to organize a picnic, and he actually wrote “We reserve the right to reject any comer”on the invi-tation. In the South, that translates to“We don’t welcome blacks”. That caused quite an uproar in his class; he even got a repri-mand from the department head.
He said that when he encountered black cashiers, as he sometimes did, he’d always put the money on the counter for them to pick up when he paid. He refused to make physical contact with their hands.
I asked him with a smile,“So of course you’d never marry a black woman, right”
He burst out laughing.“I didn’t even associate with them—how could I ever marry one To be honest, back then I thought that any white man who married a black woman brought shame upon his parents.”
While he was going to graduate school in Boston, however, he was in a car accident. Although he escaped with his life,his eyes were totally blinded; he could no longer see anything at all. He went to a rehabilitation center for the blind, where he learned how to use Braille, how to walk with a cane, and so on. Eventually he was able to live independently again.
“But the most exasperating thing was that I could no longer tell whether people were black,”he said.“I told my psycholog-ical counselor about my problem, and he gave me the best advice he could. I really trusted him; I told him everything. I saw him as a mentor and a good friend.”
“One day, my counselor told me that he was black. After that, my prejudice slowly faded away until it was completely gone. I couldn’t tell if a man was white or black—to me,all I knew was whether he was a good man or a bad one. The color of his skin was no longer of the slightest impor-tance to me.”
The train was almost to Boston.“I lost my sight, and my prejudice along with it,”said the old man.“What a wonderful thing!”
On the platform, the man’s wife was waiting for him. The two of them embraced warmly. Suddenly I was shocked to discover that his wife was a silver-haired black woman!
It was then that I realized: because my sight is perfectly fine, my prejudice still ex-ists. What an unfortunate thing!
DWNEWS.COM-- 2008年11月12日10:2:6(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多维社记者柯宇倩报导/台湾前总统陈水扁11月11日被检察官声押,海外民进党支部主委张国鑫认为,若陈水扁涉不法,应当受法律制裁,然而国民党不免有对他秋后算帐的意味,海外马萧后援会召集人陈惠青则表示,陈水扁若不打悲情牌,支持者可能更多;两人也均对“侦察不公开”提出质疑。
侦办前第一家庭国务机要费、洗钱等案的台湾特侦组,11月11日5度传唤陈水扁到案说明,经过将近7小时的讯问后,检察官认为陈水扁涉案事证明确、有串证之虞,向法院声请羁押陈水扁。
美国民进党硅谷支党部主委张国鑫对多维社表示,在这整件事上,国民党有上了台便秋后算帐的味道。
“陈前总统若有非法行为,当然得接受法律制裁,他目前有海外帐户,检调单位当然可以调查他是否违法、钱的来源是否不正当。但司法在处理案件时,也应该按照司法程序和他的人权来办。”张国鑫说。
“我们觉得台湾检调单位一开始就对他未审先判,无论如何要把他的案子办到底,因为他只卸任半小时就被限制出境,接着,检调单位便顷全力来调查他担任总统期间是否有任何违法,从这些事情来看,不免让人觉得国民党对他有秋后算帐的意味。”张国鑫表示。
陈水扁在被声押前,指自己是国共两党的头号战犯、即将进入台湾的巴士底狱,随后又称自己受到政治迫害、对此,前全美台联会会长、世界台联马萧后援会召集人陈惠青表示,这只是陈水扁的悲情招数。
“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已经有其他国家举报陈水扁前总统的事情,但那时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官官相护的关系,这件事被压下,所以这与政治迫害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是他犯罪在先,民进党没有侦办。”陈惠青对多维社说。
“政党轮替后,一件一件证据都会显露,国民党才找出更多证据,将此案举发,所以不能说是政治迫害或司法迫害。”她补充:“他会用这种说法当成自己的诉求,是因为他需要民众的支持、想要争取更多同情,他才以这种悲情姿态出现。”
陈惠青说,如今陈水扁的支持者、对他有期望的人越来越少了,如果陈水扁没有用这种悲情姿态、没有隐瞒的话,可能他的支持者会与过去一样多,甚至更多。
“可是,却因为他对被揭露的5大弊案隐瞒在先,使得原本支持他的人认为他并不单纯、并不是为了台湾独立等原因,这些人反而认为因为事情曝光才讲这些理由,在支持者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他应该是在做最后挣扎。”陈惠青说。
陈水扁在应讯时多次行使缄默权,避开敏感问题,最后仍遭到声押,最后被判羁押;民进党硅谷支党部主委张国鑫认为,司法在办案上有许多瑕疵,特别是见到对陈水扁的丑化后,反而对司法单位与媒体起了反感。
“司法单位若要声押他,是否有足够的证据,必须给社会一个交代。”张国鑫说:“如果他保持缄默,又说家里财务都是太太在处理,那除非司法单位有明显证据,证明陈水扁涉及非法,否则我们会觉得这个声押是草率的。”
张国鑫指出,目前司法在调查他的案件上有很多瑕疵,例如特侦组一天到晚向媒体放话,完全违反侦察不公开的原则,任由邱毅来指导司法办案。
他举例,自己对陈水扁有海外帐户一事感到很失望,但他见到特侦组、媒体对陈水扁家人以及他个人的丑化,与调查过程无法维持司法程序与正义的情况后,反而对台湾司法单位和台湾媒体反感。
世界台联马萧后援会召集人陈惠青也提出对侦察不公开的质疑。
“我很相信台湾的司法,但相信的同时,当我们在看报章杂志的新闻时,我有一个很大的疑点,所谓的侦察不公开,到底是不公开到哪个程度,为什么在审判或是举发之前媒体就知道?为什么在审问的过程当中媒体也知道?”陈惠青对多维社说。
“所谓侦察是正在调查的过程,不是证据确凿,是不是应该查到确实证据以后再说?”她质疑。
陈惠青表示,侦察过程公开后,会让一些人对案件有不同解读,产生的社会舆论与报章媒体的评论,也会影响司法的判断力或让人起疑,这些都是办案的阻力。
张国鑫表示,以他个人来评价,陈水扁曾经是台湾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一个清寒子弟凭着自己的努力,当上律师,最后攀上政坛最高峰、当上台湾总统。”
“我们现在来看,当然他在任总统期间有很多改善的空间,但他至少完成了台湾的政党轮替,也在任总统期间尽全力维护台湾主权,我觉得这应该给他正面的评价。”张国鑫说。
不过,张国鑫也认为8年来,有其需改善的地方。“当然目前他的海外帐户等事,是非常遗憾的,而他在担任总统期间的一些改革,讲得很多,但做得效果没那么好,比如转型正义、司法改革,他可以做得更好,现在他卸任了,自己却付出代价。”
“另外,他执政8年,却让政权拱手让人,让台湾的民主倒退,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张国鑫说。
經過一個晚上沒有下文,今天到公司第一件事情便是趕緊上網看阿扁收押禁見的裁決結果,終於...
- by Eve
============================================================http://www.nownews.com/2008/11/12/11490-2364109.htm
(2008/11/12 07:08)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涉及洗錢案、國務機要費案等弊案的前總統陳水扁11日下午4時35分遭檢方聲請羈押禁見,北院在晚間8時召開羈押庭,歷經近11小時審理,合議庭於12日清晨7時06分裁定收押禁見。
根據了解合議庭法官在庭訊後,3位承審法官投票結果顯示,兩位贊成收押,另一位反對,經過討論後認為陳水扁所犯最輕本刑為有期徒刑5年以上重罪,同時有串證之虞,因此在12日上午7:06裁定陳水扁羈押禁見,陳水扁也成為台灣第一位被裁定羈押禁見的卸任元首。
陳水扁在羈押庭一開始即控訴遭法警毆打,11日晚約11點在三名法官及警力戒護下前往台大醫院驗傷,歷經一個半小時的診斷,陳水扁離開台大醫院返回台北地院。台北地院庭長表示,經台大外科、內科、骨科、法醫科會診,發現肌肉有輕微拉傷現像,並無大礙,合議庭也認為陳水扁身體還能負荷,所以羈押庭於 12日晨1時恢復審理。
陳水扁揚言被特偵組的法警毆打,特偵組第一時間就先向媒體翻拍畫面要好好檢視,除了媒體提供畫面,特偵組也有內部影像,特偵組發言人陳雲南強調,「沒有任何毆打或其他不當行為,扁在羈押庭說法警毆打與事實不符,鄭重聲明以正視聽。」
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照醫生的診斷是肌腱拉傷,那也看到剛才總統右手舉起來,是有困難的,不可能就是說,第一個總統假裝嘛,第二個就是說,沒有人攻擊他他會受傷的,那醫生的診斷證明書,開得很清楚啊。這當然是要追查到底啊,對於剛剛卸任國家元首,那在眾目睽睽之下,還能施暴攻擊,這種東西台灣人民看不下去的。」
涉及國務機要費案、洗錢疑案的前總統陳水扁,11日第5度遭特偵組傳訊,陳前總統在上午8時43分從住所寶徠花園豪宅出門,先前往辦公室,9時 35分,他在民進黨北市黨部主委黃慶林等大批支持者簇擁下,徒步前往特偵組,兩旁則由員警手勾手組成人牆,將阿扁與人群阻隔,他隨即在特偵組前發表談話。
陳水扁在「最後一場記者會」中表示,「今天我就要進去了,我要進到台灣的巴士底獄,那是二十二年前,我曾經待過的地方,在那裡面,可以關我的身體,但是不可能關我的心,我的心永遠和兩千三百萬人民站在一起!巴士底獄再勇再堅固,有一天也會被人家攻破,台灣民主、自由主權獨立不是巴士底獄所能夠禁錮的,一定會開花、一定會結果。」
經過7個小時的訊問後陳水扁遭到聲押,檢察官認為,在國務費案及洗錢案中,陳水扁涉嫌觸犯貪污治罪條例中的侵占公有財物、利用職務機會詐取財物、利用職務收受賄賂,以及觸犯洗錢防制法,加上有串證之虞,因此聲請羈押禁見。北院合議庭3位法官分別是審判長劉煌基、劉秀君以及葉力祺,特偵組則由林嚞慧、李海龍、周士榆、越方如四位檢察官及發言人陳雲南蒞庭。
檢方認定,陳水扁涉及侵占及詐領國務機要費,在馬永成擔任總統辦公室主任期間,金額約新台幣6千餘萬元;而在林德訓接任馬永成職務後,遭侵占及詐領的國務費約3千餘萬元,總計約1億元左右。
另外,特偵組提供法院的卷證顯示,陳水扁與太太吳淑珍涉嫌收受力麒建設負責人郭銓慶9千餘萬元的賄款,讓郭銓慶獲得南港展覽館的標案,扁家還涉嫌收受台泥董事長辜成允約4億元的款項,使得新竹科學園區龍潭基地開發案順利以「先租後買」方式通過,陳水扁向合議庭表示,這兩個案子發生當時他並不知情,與他無關,他認為辜成允所匯的款項應是選舉贊助款,與龍潭基地開發案毫無關係。
特偵組今年5月20日對陳水扁涉嫌國務機要費案正式分案,7月24日首度秘密傳喚陳水扁到案說明,陳水扁當時堅稱國務機要費曾用在許多機密外交工作。8月14日,陳水扁首度坦承海外有密帳,隔天即被特偵組要求到案說明,當時他強調「做了法律不允許的事」,但海外資金是選舉結餘款,匯往海外都是太太所為,他並不知情。
此後,扁家涉嫌洗錢不斷爆出「案外案」,案情十分複雜、牽扯層面甚廣,除了最早的國務費案,又扯出南港展覽館案、竹科龍潭購地案、企業匯款扁家案,以及外交機密款疑遭詐領等情況。前第一家庭成員中,包括陳水扁、吳淑珍、陳致中、黃睿靚及吳淑珍胞兄吳景茂等5人在案件偵辦初期便被列為洗錢被告,目前僅吳景茂遭檢方聲押獲准。
其餘10名被告,除力麒建設負責人郭銓慶(轉為污點證人)、前兆豐金控董事長鄭深池、吳淑珍友人蔡銘杰外,包括前內政部長余政憲、吳淑珍友人蔡銘哲、前總統府辦公室主任林德訓、前總統府出納陳鎮慧、前竹科管理局長李界木、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前總統府副秘書長馬永成等7人目前仍在羈押中;另外,前調查局長葉盛茂也因為向扁通風報信,涉嫌隱匿公文、洩密,目前也收押禁見;累計扁家相關弊案已有9人在押。
2008-11-10【文/蕭富元《天下》】
金融海嘯,吹垮資本主義的繁榮盛世,當鐘擺從右邊擺向左邊,台灣該走向哪邊?
以逐利為目標的企業,該重建哪些價值?
在大起大落的世界經濟,個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
科幻小說或許更能隱喻生活在金融危機下的心理狀態。
三○年代的大蕭條結束後不久,科幻作家艾西莫夫(I. Asimov)完成奠定大師地位的故事「夜歸」(Nightfall)。凱葛星球的天空有六顆太陽,從無日落,凱葛人未曾看過黑夜。每隔二○四九年,星球會有短暫幾小時黑暗降臨。此刻,居民第一次目睹滿空繁星,卻因恐懼而陷入瘋狂,烽煙四起,文明瀕臨崩潰邊緣。
過去二十年,在全球化與自由化兩大動力簇擁下,繁榮沒有日落,世界經濟成長快如子彈列車,如沐歷史上最富裕的純真年代。九月十五日,百年老店雷曼兄弟熄燈,推倒連鎖骨牌,股市崩盤、信貸危機、通貨緊縮、失業率攀升,夜幕低垂,黑色九月、十月接踵而來。社會學大師華勒斯坦(I. Wallerstein)大膽宣告,世界性的全面蕭條已經開始。
金融宇宙一隅的台灣,陸續公布的經濟數據,像是看了讓人發狂的滿天星斗。九月,出口值首度負成長;四.二七%失業率創三年新高;七千多家公司關門歇業;股市市值蒸發近十兆台幣;景氣燈號分數創七年新低,比SARS期間還難看。即使見過大風大浪,國泰金控總經理陳祖培談到這段日子,也只能搖搖頭。現在的他戰戰兢兢、小小心心過日子,「一切都超出常態,不知道要拖多久,」陳祖培用「很恐怖」,道盡他的憂慮。
一位外商投資銀行在台最高主管也深刻感受「Main Street」(一般人)對「Wall Street」(金融界)的敵意,他挖苦自己像過街老鼠,不敢出門。華爾街風暴發生後,他召集公司員工說,「不要幸災樂禍,要低調再低調。頭已經低下去了,還要再更低。」
危機的序曲 槓桿操作,舉債消費
大蕭條之後八十年,原本全球一廂情願經濟「明天會更好」,不料出現規模如此廣泛的「日蝕」。追蹤根源,這是從個人、企業到政府集體不負責任,並且偏離基本價值,才引爆出的系統性危機。
過度操作財務槓桿,賺一塊錢借三十塊。怎麼還?別擔心,聰明的華爾街金童會把債務包裝成漂亮商品行銷全球,這是危機的序曲。
由美國引爆的金融地震,震央就出在上上下下都不知節制地舉債消費。美國政府赤字預算龐大,債台高築達十.五兆美元,逼近美國一年GDP總值,是世界第一大債務國。至於美國消費者,則每年超額消費八千億美元,家庭總體負債十四兆美元,比國債還高。消費者不必付頭期款、提證明文件,輕輕鬆鬆擁有房屋,美國深陷債海泥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 Stiglitz)毫不掩飾地斥責,這種不顧後果的消費行為違反了經濟學第一定律: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只不過,霸王餐最後還是得吐出來。到現在,美國每天都有兩千七百間房屋面臨法拍命運,是去年的一倍半。
美國《BusinessWeek》首席經濟學家孟岱爾(M. Mandel)進一步延伸,這次的金融危機,既是債務問題,也是成長問題。孟岱爾研究,美國過去十年平均經濟成長率二.七%,這是過度借貸製造出的「幻象」,民間消費佔GDP超過七成,如果扣除負債消費,平均經濟成長率僅一.三%,是過去五十年中最差的成績。
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的槓桿原理,透過華爾街大亨和金童巧手,發揮得淋漓盡致。
很諷刺,這個靠財務槓桿吹大的金融泡沫,始作俑者恰是正在解決爛攤子的財政部長鮑爾森。八年前,當時是華爾街最有權力的高盛集團執行長,鮑爾森強力要求美國證管會(SEC)放寬投資銀行十二比一(一塊錢資本,可以借十二塊)的槓桿比例規定。
潘朵拉的盒子一打開,投資銀行拚命競爭借資本,美林等投銀槓桿比例高達二十八比一,歐洲銀行甚至超過三十比一(台灣目前是四比一)。美國金融機構的負債,也從八○年代相當於GDP的二一%,一舉跳升到去年的一一六%。
槓桿操作使得銀行體系荒謬地大過國家經濟規模,最經典的案例,是北歐的前模範生冰島。三家銀行資產總合是冰島GDP的九倍,銀行負債破產後,冰島從人均GDP六萬三千美元的幸福國度,瞬間淪為破產邊緣的失敗國家。
從上到下的不負責任
第二個被眾人遺忘的根本價值是「負責任」。
做了二十一年聯準會主席、被喻為「拯救世界的人」,八十二歲的葛林斯班一世英名,就毀在這次他口中百年難得一見的信貸海嘯。十月中旬,葛老在國會聽政會上坦承犯了部份錯誤,因為他「以為各機構會保護自己股東的最佳利益,以為銀行會照顧好自己的利益。」
始自雷根時代,主張減少干預、一切回歸市場機制的自由市場哲學,重重反挫。
誰說人是理性的、誰說市場知道什麼是最好的?
金融行為理論專家、耶魯大學經濟學家席勒(R. Schiller)在《非理性繁榮》一針見血反駁,「投資人是理性的,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的經濟假設,並不正確。真正支持股價的,是投資人的熱情或貪婪,而非實際的業績。
政府、銀行和個人,統統喝下非理性繁榮的迷湯,悖離自己的本分。
如今,所有批評砲口指向政府放任市場機制,監管疏懶,只仰賴別國管好自己的市場,你推給我,我推給你,最後竟無人負責。
「最該擔心的不是錢,而是能力,或者說是缺乏能力。單憑貪婪或愚蠢,不可能導致這麼多金融機構墜入迷途。在最基本的監管任務上,管理階層失職了,」《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史登(S. Stern)痛陳。
曾是瑞銀投資銀行亞洲區副董事長的陳嫦芬,不久前參加一場金融界的聚會,會中大家紛紛慨陳「銀行家該罵」,因為銀行只顧著比業績,徹底忘了自己的角色。
例如,銀行沒有盡責為金融創新把關,只要推出創新商品,帶動業績,相關人員立即獲得豐厚報酬,風險卻是在幾年後才曝光,害慘大眾。
華爾街的金融工程師(quants)設計出一堆複雜的數學模型,將各種債務證券化,包裝成琳瑯滿目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愈包愈大,最後變成誰也控制不了的連動債酷斯拉。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過去十年,衍生性市場每兩年成長一倍,去年總值已經達到五一四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十一倍。
「分析師、銀行家、數學家加上信評公司,聯手把金融秩序搞垮,這個世界是敗給了一堆數學模型,」評論家南方朔一邊從書房拿出幾本磚頭重的金融外文書,一邊從創造性會計造成安隆案一路罵到衍生性金融商品震垮全球體系。他反思,這些都是不負責任創新的惡果。
上層體系失責,下層的終端投資者,也沒有盡到了解自己投資組合的責任。
看到投資型保單上每月的帳戶餘額,從原本投入的八千萬,縮水到只剩下兩千多萬,五十幾歲的電腦公司中階主管不禁發怵。買投資保單三年以來,他從來不知道買了什麼,完全委託理財專員處理,「一年前投資報酬率還有五○%,這個月變成負七○%,自己都不知道錢是怎麼憑空消失的。」他想不通,自己是中了什麼邪,才會去買那些聽都聽不懂的複雜產品。
聽過太多「大規模財富毀滅」,最相信「老媽媽理財方式」的南方朔搖頭說,在超高報酬率的誘惑下,投資者「都不看基本面,跟著分析師亂跑,」只能眼睜睜看華爾街變魔術,錢不見了。
新契機 全球協同,區域聯防
猶如荒原,華爾街成為眾矢之的,投資銀行自此消失。這個平坦的世界,試圖在金融廢墟中重建美麗新世界。大崩壞之後的新秩序,正逐步成形。
新世界體系的第一個契機,是全球更願意協同作戰,區域之間合作更為頻繁。
十月八日,在外號「直升機班」的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操盤下,全球六大央行聯手同步降息,這是史上頭一遭,各國央行屏棄本位立場,一起想辦法挽救經濟。這是全球協同合作的第一步。
接著登場的是區域合作。已故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十幾年前就在《後資本主義社會》裡預言,區域主義將會成為世界主流,必須成立一個區域機構,與國家政府分工,專門處理重要事務。
杜拉克的預言近在眼前。十月底,中日韓與東協十國重提亞洲貨幣基金的構想,並協議成立八百億美元共同基金,因應亞洲金融機構美元短缺的流動性問題。南方朔觀察,經過金融風暴,區域重要性更甚以往,「金融的區域聯防已經形成。」
無法加入全球架構的台灣,更要盯緊全球協同的趨勢。「台灣如果出事,IMF不會來救你,台灣甚至也不能在國際上舉債,」看到台灣的處境,資深金融專家陳嫦芬擔心得睡不著覺。她體會,在這個情勢下,台灣更要做模範生,遵守國際規則,才不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胡錦濤可以和布希通熱線,台灣可以跟誰聯盟?每個國家都自顧不暇,我們還是要盡一切可能參與國際相關的討論、結盟。」
新趨勢 政府角色吃重,管制更多
除了密集合作,在新的國際秩序中,自由市場至上的觀念將受到質疑,政府的角色愈來愈吃重。
這也是破天荒。繼英國之後,華爾街出身的鮑爾森,急急召集九大銀行執行長,關上門,拿出一份政府入股的同意書,要大家在上面簽名後,才准離開。經濟潮流的鐘擺,似乎又重回政府管制這一邊。
八○年代,政府干預愈少愈好的思維風行草偃,當時杜拉克就直言不諱,政府支出變多、干預變少,「將使政府從無為變成無能。」杜拉克解釋,要挽救經濟,政府必須反敗為勝,積極創造良好的經濟氣候,增加抵抗不景氣、迅速調適、持續競爭的能力,這也意味著政府不能隨便「放任」。
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經濟將會出現更多管制與干預。不過,台灣政府似乎正反其道而行。總統馬英九一再強調,鬆綁、回歸市場機制。但是鬆綁不是所有問題的答案,特別在全球都指責市場失靈的今天。
新價值 你我的策略轉折點
對於世界、台灣乃至企業和個人,如今都來到英特爾共同創辦人葛洛夫提出的策略轉折點(strategic point),必須因應情勢,改變發展策略,才能轉危為安。
回歸根本,既是不變的價值,也是恆久的策略。 瑞銀台灣區總經理趙辛哲坦言,瑞銀在這波風暴中受傷較輕,是因為提早面對問題、回歸基本。現在金融業要關注的不是怎麼去賺錢,而是把基本架構做對,注重決策和風險管理的過程,加強各業務部門的獨立自主和責任感。
另外,過去金融業高額分紅和享有黃金降落傘保護的時代必將結束,業務員的獎金,不再是交易後馬上實現,而是分年發放。
各國政府也在調查金融機構執行長的違法詐欺,並在入股銀行時,要求限制管理階層過高的報酬。華爾街和倫敦金融中心已有大批金童失業,影響所及,應屆商管碩士也首度面臨找不到工作的風險。哈佛大學更領頭反省,如何導正畢業生蜂擁入華爾街掏金的現象,重拾大學多元服務的基本價值。
在金融危機赤焰下的個人,正面臨生涯轉捩點。專精勞動經濟學的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提醒,金融危機將掀起全球性的長期大失業潮,衝擊最大的是社會新鮮人和白領中產階級,必須更謹慎應付。
回想雷曼破產那一天,在美國教書的作家張系國正開著船深入美國內陸,回到家中,拆開退休金帳戶寄來的對帳單,從不買股票的他赫然發現,退休金帳戶縮水三分之一,「哇,不能退休了,」張系國第一個反應。
像是圍城,老的衝不出去職場,少的又進不來。這個困境,宏達電財務長鄭慧明感觸很深,女兒畢業後沒找到工作,他鼓勵女兒逆向思考,利用不景氣,提前看到人生的真實面,認真想想自己真正的興趣,「如果現在能把現實想清楚,也是天大的祝福。」
台灣反敗為勝的契機
在這個時刻,台灣要如何面對全球新秩序的策略轉折點,顯得更關鍵。
波士頓顧問集團資深合夥人塞爾金(H. L. Sirkin)在《時代雜誌》撰文指出,全球一體(globality)的世界,是一個失序的新世界。新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過去的成功法則並不表示可以一直沿用下去,企業要比過去更快速、更有彈性,且更了解市場和消費者。
「前面的道路是一條八線道的高速公路,沒有入口與出口標誌,沒有方向、地標、速限、警察,沒有人知道要靠右還是靠左走。你要自己定規則,盡各種可能到達目的地。在這個世界,你不能等待別人設立規則。這是一場任何國家都不敢輸的戰爭,」他說。
相較其他競爭者,台灣外債少、儲蓄率高,相對體質好,不需要太悲觀。
只是,政府能不能反敗為勝,變成一個更好的政府?只有授權沒有領導、只有鬆綁沒有管制、只有市場沒有信仰,將不會是一個能夠帶領台灣避免經濟蕭條、安度策略轉折點的好政府。政府要提升能力、人民要加強監督,才有可能駛出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