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聽聲音 ─ Glenn Gould『Goldberg Variations』

顧爾德 Glenn Gould 所彈巴哈 Bach 的《郭德堡變奏曲 Goldberg Variations 。美麗的Goldberg Variations ,Glenn Gould 的錄音可能不是最權威的演奏,卻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我非常喜歡的一首曲子...

- by Eve
==============================
==============================
顧爾德 Glenn Gould
轉載自:http://www.kkbox.com.tw/funky/22/22_6_2852_0_0_0.html


顧爾德的傳奇從他出生就開始。1932年9月25日他出生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一個音樂世家。由他優秀的音樂家血緣關係看來,顧爾德生來就註定要為音樂奉獻一生;他外曾祖父和大名鼎鼎的挪威作曲家葛利格是親表兄弟關係,父親是一位業餘的小提琴家,母親則擅長鋼琴與管風琴。10歲以前,顧爾德唯一的鋼琴老師就是他母親。可能是遺傳的關係,天秤座的顧爾德從小就展現音樂的長才,三歲就有視譜能力和絕對音感;五歲就開始為親人、朋友們作曲,並且彈奏自己的創作。六歲時已經在演奏會出現,並且與名鋼琴家霍夫曼(Hofmann,Josef Casimir,1876-1957)同台演出。「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一分的天賦。」小顧爾德的才華也並非輕易得來的。與他同齡的鄰居福爾弗(Robert Fulfor),同時也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在他九歲的時候就記錄下顧爾德異於常人的童年:「即使葛連還是個小孩,他確是完全孤立的,因為他每天沒命似地工作,要成為一位偉人。他對音樂有分深厚的情感和熱情,完完全全地投入。他知道他是誰,他也清楚未來要走的路。」顧爾德10歲進入多倫多音樂院,學習鋼琴、管風琴、理論作曲等,兩年後畢業,立即贏得基凡尼斯音樂節(Kiwanis Music Festival)的鋼琴獎。隔年顧爾德通過皇家音樂院檢定考試,取得職業演奏文憑;1945年,年僅14歲的他又再度通過音樂理論的學科考試,榮獲皇家音樂院的最高榮譽。

不久,顧爾德在皇家音樂院的音樂會上首次公演,彈奏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顧爾德自信滿滿地說,他幾乎不需準備。因為,他已經把許納貝爾版錄音聽得滾瓜爛熟。次年,顧爾德以同樣的曲目和家鄉多倫多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當時的樂評家形容他與樂團排練的情形說:「一個小孩坐在鋼琴前,身邊坐了滿滿的教授,與樂團談論音樂時,活像個貝多芬權威。」1950年顧爾德接下CBC廣播電台的工作,開始他漫長的廣播生涯。55年1月他首度在紐約登台,演出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造成相當的轟動,哥倫比亞公司當下即決定與他簽約。6月,顧爾德首度錄下著名的「郭德堡變奏曲」。「郭德堡變奏曲」這個錄音在當時引來不少話題,顧爾德「怪怪的」傳奇也就此傳開。六月的紐約是個大熱天,顧爾德卻身穿大衣、戴圍巾、頭巾、手套到錄音室錄音;演奏前雙手在熱水中浸泡了二十分鐘;(這些動作可能與他後來嚮往加拿大家鄉的「北方意念」有關)上場時,帶著自備的可調式座椅,調整到他希望的高度與傾斜度後,才神情自若地開始演奏;不過,可能椅子調得較低,以致他雙臂下垂、甚至手掌貼到琴鍵,加上他不時閉眼、噘嘴的神情,真是「醜態百出」。由於顧爾德演奏不時跟著哼唱,也造成錄音師們很大的困擾,調了老半天才把這位怪才的「歌聲」降到最低。儘管當時唱片公司發表的宣傳「定裝照」引起了很多話題;不過,顧爾德的首張專輯「郭德堡變奏曲」卻贏來滿堂彩,銷售量直線上升,立即竄為「Best Seller」,古典樂界能像他這樣,第一張就如此暢銷的恐怕還不多。此後,他持續在哥倫比亞唱片公司錄下近70張的專輯唱片,並堅持不錄重複的曲目。

1957年,顧爾德開始他的歐洲巡迴演奏會,第一站就來到蘇聯,並且停留兩週,當時正值美、俄兩國的冷戰時期,而顧爾德是第一個來到此地公開演奏的加拿大音樂家。1960年,顧爾德出現在美國的電視節目上與伯恩斯坦合作演出。有一次演出布拉姆斯的時候,伯恩斯坦為了解釋他「與眾不同」的詮釋,還在開演前特地為觀眾解釋了好幾分鐘,他強調顧爾德是一位「有思想的鋼琴家」。後來,他成為加拿大廣播及電視台的常客,幾乎整個六○年代他都在「空中」與觀眾見面。但相對也減少現場演奏的次數。1964年4月10日在洛杉磯的一場音樂會後,他正式宣佈告別音樂會舞臺。為何一個年輕的鋼琴家在演藝事業的顛峰,會突然不再舉行現場演奏會,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顧爾德對於演奏會「一次定生死」不以為然,他說:「一旦音樂會開始,即使自己不滿意也得勉強撐到最後,這是自我欺騙的行為。」其次,大家都知道顧爾德有許多怪癖(包括哼唱、戴手套、挑剔鋼琴等),如果現場演奏勢必受限太多無法盡情發揮。另外還有一點和他的巡迴演出有關,過於繁重的演出有礙於他發展其他方面的興趣;顧爾德並不認為自己是一位全職的鋼琴家,事實上他自己還從事寫作、廣播、作曲、指揮等工作,而且他對於嘗試新的錄音技術也有極高的興趣,因此,演奏會只會把他的時間綁得更死。總之,他覺得在錄音室裡作音樂要比現場來得強多了!

告別舞臺之後,許多人認為顧爾德遁世隱居了起來。事實不然,他自己選擇了「孤獨的存在」,與觀眾保持距離,但卻透過錄音、廣播和寫作與觀眾見面,其實這是一種更大幅度的「自我曝光」,因為錄音和廣播的傳播力量往往勝過每年幾場有限的音樂會。顧爾德的人生哲學常常表露在他的廣播節目「北方意念」(The Idea of North)裡,對他而言,北方代表了「孤獨」、「獨立」、「理性」、「勇氣」、「逃避」、「靈性」、「毅力」、「守法」、「正義」以及「和平」。顧爾德去世前一年,他突然打破自己「不重複錄音」的戒律,回到26年前第一次錄「郭德堡變奏曲」的紐約錄音室,再錄一次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顧爾德對於兩次的錄音有同樣的認同感,不過,詮釋方面卻有本質上的不同,因為他不再將變奏曲視為個個分離獨立的練習曲;而是屬於一個更大的整體,有著同樣的節奏、脈動、和聲,及意識型態,構成一個完整的作品。當然顧爾德會破例重錄「郭德堡變奏曲」,對於樂曲認知上的成長是一部份原因;主要的理由,則是他體會到26年來錄音技術的進步神速,值得他打破成規踏入錄音室再錄同一首樂曲,由此可見他無時不在注意時代的脈動,願意嘗試新的事物。

「怪傑」、「隱士」、「獨行俠」,無論大家用什麼眼光來看待顧爾德,他卻是一位了解自己個性,並懂得自我實現的藝術家。對於世間的紅塵俗事,他選擇作為一個旁觀者,而非參與者。1982年10月4日,顧爾德在多倫多因中風去世。直到他去世之前,顧爾德都還持續和許多支持他、關心他的樂迷朋友們保持聯繫。這些朋友也最瞭解顧爾德平實、生活的一面,他們形容他為:「溫文」、「仁慈」、「風趣」、「魅力」。如果人的個性也如音樂調性的話,顧爾德就是「f小調」,因為那是「有點陰鬱、介於複雜與穩定、正直與放蕩、灰色與彩色之間的調子」。雖然顧爾德藝術風格特異獨行,私底下卻是一個沒有架子的藝術家、樂迷們的好朋友。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實踐家,在短短50年的生命裡,他幾乎全部貢獻給音樂,用錄音實踐了他的音樂理想。

Goldberg Variations 1-7

Goldberg Variations 8-1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