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当「中国先生」遇到了「德国小姐」:透视中德新关系的新问题

谢盛友:欧洲《European Chinese News》出版人

德国史料记载,1896年,李鸿章到德国访问,是汉堡商会主动邀请的,目的是想和中国多做生意。出乎预料的是,李鸿章要求拜会俾斯麦,德皇帝颇为不快,但又无可奈何。俾斯麦高兴异常,穿上一辈子才用过几次的普鲁士大礼服,戴上十字勋章,外出迎见李鸿章,礼遇有加。

李鸿章在柏林拜见了俾斯麦,他得意地对俾斯麦说:“有人称我是东方俾斯麦!”俾斯麦听了一笑:“你是东方俾斯麦,可我却没有得到欧洲李鸿章的称号!”李鸿章出席酒宴,开筵前侍者端上一盆汤水,呈浅咖啡色。李不明就里,疑是美羹,便舀了几勺于餐盘中。正欲尝之,忽然从宾客狐疑的目光中感觉到什么,灵机一动,伸手在餐盘中洗了两下,令侍者将盘子端走,巧妙地化险为夷。

根据新华社北京2008年10月24日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4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胡锦涛像李鸿章灵机一动,为了避免德方尴尬,找到最小公约数,没有提及德中关系过去一段时间经历的纷争。即便是欧洲议会授予中国异议人士胡佳萨哈罗夫奖,也没有干扰两国高层的会晤。胡锦涛反而大力赞扬德国向汶川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巨大帮助:“在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的时候,总理女士在第一时间表示了慰问。德国也是在欧洲国家中对中国抗震救灾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这充分地体现了德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在这里我仅向总理女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她和胡锦涛均认为,对于这场金融危机,只能采取全球共同的行动。两国领导人决定,在2008年11月15日20个重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举行世界金融峰会之前,进行更密切的协商。默克尔会后表示,她在与胡锦涛在会面中双方没有谈及异议人士的问题,这是一个良好的征兆。但默克尔表示,她不会对这一敏感议题保持沉默:“我会在会谈的间隙寻找适当的时机谈及个问题。今天会谈的重点议题在其他方面。”

但默克尔认为北京方面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我们必须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快速果敢的措施,比如,改善农民土地使用权,改善借贷机制等等。所以,我相信,中国能够为稳定世界经济做出相应的贡献。”默克尔同胡锦涛会晤之后,为了加深对中国的理解,沿袭了前一次访问中国的传统,抽空会晤了中国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炎黄春秋》杂志副社长吴思、作家李洱以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传媒系主任展江教授。默克尔说,这是她的习惯。她访问一个重要国家,除了会见该国的高级领导人之外,还想见见这个国家的“社会代表”。

这些人虽然不是异议人士,但都是一些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其中包括传媒学教授展江。去年默克尔会晤中国公民社会代表时,展江也是参与者之一。展江表示,默克尔总理对中国一些问题的了解要比去年深入得多,“有些问题她不很了解,比如她见了达赖喇嘛,中国为什么会这么激烈地反对。我们不会支持达赖喇嘛分裂中国嘛,你们的问题你们自己应该去解决。我们中几位表达了看法,中国人对国内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的讨论,但是在关系到主权的问题时,我们官方的态度和老百姓的态度还是比较一致的。”

默克尔觉得,同去年相比,能感到她对中国的兴趣更强烈了。她说,中国在2008年有两件事给她影响深刻。一件是四川地震发生后的救灾以及地震本身,另外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她觉得,她最感兴趣的是在重大国际事件中,比如目前的金融危机中,中国越来越重要。如果有一些国际性行动,中国是不能缺少的。她最感兴趣的是,同中国建立更多的联系。打交道时如何更适应中国人,如何了解中国人,比如知道他们在一个具体问题上会产生怎样的反应。

提到了达赖喇嘛问题,默克尔是这样说的:这可能是她同中国进一步发展关系时碰到的一个问题。她觉得,她作为一个西方国家的政治家会见达赖喇嘛,不该会激怒中国。但就是会激怒中国。她对此有些不解。她会见达赖喇嘛,无非是会见了中国藏族的一个代表,一个藏族里有影响的人物,并非要违反同中国在外交方面的一些承诺,不会主张分裂中国,更不会去支持达赖。她没有想到,象这样的事情会激起中国非常强烈的反应。她不太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激烈反应。

西藏也好,新疆也好,台湾也好,中国人之间彼此不同的意见相对较少。但在国内的问题上,不同意见越来越多。西方思想库的破产,第一次是六四之后,西方思想库有志人士认为,中国政府很快会垮台;这一次是“中国威胁论”的破产。经济全球化像滚雪球,世界金融危机加快这雪球的滚动,或越滚越大,或滚越小,弄不好雪球化成水,全世界经济变成水泡沫。

为什么我说西方“中国威胁论”破产呢?因为中国经济停滞了,世界反而害怕了。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10月20日公布,今年第三季经济增长有所减缓,同比增长降到9%。这是自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幅度第一次从双位数跌到单位数。从欧美国家的角度看,即便是这种水平的增长速度,依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但对多年来风驰电掣般的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慢速度。中国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是很多国家越来越倚重的出口市场。当它们被美国金融危机连累的时候,中国经济突然出现放缓趋势,自然格外令人瞩目。

中国经济真的减速时,炒作“中国威胁论”的舆论和人士反而害怕了:“那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这将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使各国的处境益发艰难。

写于2008年10月25日,德国班贝克

沒有留言: